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障碍或缺失是困扰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大问题。那么是否还有希望恢复第一时相呢?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其恢复?且看下文。  相似文献   

2.
正常人餐后胰岛素分泌有两个时相。最初几分钟胰岛B细胞将存储的胰岛素快速释放,称为第一时相。而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减低,是导致餐后高血糖症和晚期高胰岛素血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期诺和锐30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的作用。方法对30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每日3次诺和锐30强化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行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测定0、3、4、5、8、10、120分钟血糖、胰岛素及C肽值,计算胰岛素和C肽曲线下面积(AUC)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患者治疗后血清胰岛素及C肽第一时相分泌明显增加,AUC0-10min均明显升高(P〈0.01)。HOMA-IR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短期每日3次诺和锐30强化治疗能明显改善初诊T2DM患者C肽的第一时相分泌及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口细胞功能不全是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原因,在口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不足时才引起IR。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显示,在糖尿病诊断时病人的口细胞功能已下降50%,其后每年以4%~5%的速度下降。以此推算,在糖尿病诊断前10~15年卢细胞功能已开始下降。也就是说,没有口细胞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和组分的变化 ,及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以口服糖耐量正常的糖尿病一级亲属 (B组 ,3 5例 ) ,新诊断的 2型糖尿病患者(C组 ,3 5例 )及健康人群对照 (A组 ,2 1例 )为研究对象 ,放免法测定各组空腹及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后血清免疫活性胰岛素 (IRI) ,ELISA法测定胰岛素原 (PI)、真胰岛素 (TI)水平。结果  (1)空腹血清IRI、PI水平 :B组与A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 (均P <0 .0 5 ) ;TI水平 :B组与A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空腹血清IRI、TI水平 :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空腹PI :B组与C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 (P <0 .0 1)。 (2 )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 :IRI及TI水平在B组与A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在B组与C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I水平在B组与A组 ,A组与C组 ,B组与C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2型糖尿病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可能存在 :(1)空腹高IRI血症及胰岛素抵抗 ;(2 )空腹胰岛素分泌组分存在异常 ,表现为空腹高PI血症 ;(3 )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的IRI、TI、PI与正常人群相近 ;(4 )空腹血清PI可以作为 2型糖尿病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观察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变化,探讨早期干预、保护β细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观察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变化,探讨早期干预、保护β细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胰岛素(Ins)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及其与T2D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无DM家族史糖耐量正常的健康人35名为对照组[NGT(-)]组,已确诊的T2DM患者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33名为研究[NGT(+)]组。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FIns及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VGTT)后2min、4min、6min、8min血清Ins含量。结果(1)NGT(+)组的腰围、BMI、TG与NG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NGT(+)组2min处Ins低于NGT(-)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NGT(+)组2min处Ins值与腰围呈负相关。结论T2DM患者一级亲属在糖耐量正常时已出现Ins第一时相分泌下降,且与腰围呈负相关,可作为向IGT和DM发展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采用患者自身前后对照,观察3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二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显示快速稳定降糖效果,其中28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良好控制,未见明显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明显改善,静脉注射葡萄糖后10分钟内出现明显的胰岛素、C肽分泌相。部分患者可见到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高峰。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显著恢复代表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使患者血糖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之友》2011,(9):43-43
改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是目前2型糖尿病治疗的热点。最新的研究发现,肠促胰岛素激素GLP-1类似物能显著改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保护B细胞功能,因此长效GLP-1类似物和阻止GLP-1降解的药物研发已经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热点。以下就对与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相关的药物做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关注新诊断2型糖尿病治疗中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重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消失但仍可恢复,重建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应该成为继血糖达标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之外的另一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采用精氨酸刺激法和OGTT法观察初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第一和第二时相分泌的变化。结果提示 ,有糖尿病家族史患者存在胰岛素第一时相和早期分泌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3.
采用患者自身前后对照,观察3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二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显示快速稳定降糖效果,其中28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良好控制,未见明显低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明显改善,静脉注射葡萄糖后10分钟内出现明显的胰岛素、C肽分泌相.部分患者可见到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高峰.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显著恢复代表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使患者血糖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与T2DM患者治疗方案之间的关系。方法331例T2DM患者分为4组:生活方式干预组58例、非促泌剂类口服降糖药治疗组110例、促泌剂类口服降糖药治疗组70例和胰岛素治疗组93例。经过2周不同治疗方案的血糖强化控制后,测定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结果(1)组间方差分析显示,各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中位数)、BMI、WHR、人院前平均2hPG、出院前平均2hPG、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AIR)和葡萄糖处置指数(DI)有统计学差异;(2)年龄、糖尿病病程、BMI、入院前平均FPG、入院前平均2hPG、出院前平均2hPG、LN—AIR(4.53±0.69vs4.22±0.74)和DI有统计学差异;(3)非胰岛素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问的糖尿病病程、年龄、BMI、入院前平均FPG和2hPG以及AIR有统计学差异;(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BMI和入院前平均2hPG与是否需胰岛素治疗的相关性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不同病程T2DM患者的BMI和入院前平均2hPG与是否使用胰岛素相关;AIR状态和DI不是决定治疗方案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长期暴露于高血糖环境中,会影响胰岛素基因的转录或表达,导致不可逆的β细胞功能损害和细胞凋亡。短时间高血糖只影响β细胞胰岛素的胞吐功能或胰岛素储存,所导致的β细胞功能受损是暂时的、可逆的。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在早期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消失,在静脉输注葡萄糖时剂量-效应曲线平坦,无胰岛素的急尖峰分泌。现今研究日益关注如何恢复β细胞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6.
选择糖尿病人94例。入选条件1.无心肾功能不全者;2.口服降糖药尚未使用胰岛素者。患者采用馒头餐作糖耐量及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同时测HBA1c,然后将结果进行相关检验。结果:2型糖尿病β细胞早期(1h)时相分泌胰岛素与餐后高血糖及HBA1c密切负相关,按HBA1c7.5分组的对照检验进一步证实其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人胰岛β细胞的早期时相分泌1小时的切点值与餐后高血糖、HBA1c密切负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的治疗以改善早期时相分泌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选择糖尿病人94例。入选条件1.无心肾功能不全者;2.口服降糖药尚未使用胰岛素者。患者采用馒头餐作糖耐量及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同时测HBA1c,然后将结果进行相关检验。结果:2型糖尿病β细胞早期(1h)时相分泌胰岛素与餐后高血糖及HBA1c密切负相关,按HBA1c7.5分组的对照检验进一步证实其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人胰岛β细胞的早期时相分泌1小时的切点值与餐后高血糖、HBA1c密切负相关,提示2型糖尿病的治疗以改善早期时相分泌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高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估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分泌时相的影响。方法对12例正常人及6例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行高葡萄糖钳夹试验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重复高葡萄糖钳夹试验。结果正常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1PH)257±36mU/L,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2PH)63±5mU/L,最大胰岛素分泌80±6mU/L。糖尿病组治疗前胰岛素分泌分别为95±19mU/L、34±9mU/L、39±12mU/L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1)。糖尿病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1PH显著改善(135±27vs95±19mU/L,P=0·01),2PH及最大胰岛素分泌量轻度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9mU/Lvs34±9mU/L,P=0·09;46±11mU/Lvs39±12mU/L,P=0·08)。结论对新诊断的T2DM患者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胰岛素1PH分泌,并对2PH分泌及最大分泌可能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有或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变化,探讨遗传背景对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1日初诊T2DM患者158例,其中有家族史组(FH+DM)81例,无家族史组(FH-DM)77例,分别给予胰岛素泵治疗10 d,于治疗前和停泵2 d后用左旋精氨酸(L-ARG)刺激法测胰岛素值。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变量间的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胰岛素分泌峰值:治疗前,FH+DM、FH-DM组胰岛素峰值倍数分别为5.0±2.5、5.2±2.5。强化治疗后,胰岛素峰值倍数分别增加了14.3%和16.1%。(2)胰岛素净分泌量:治疗前FH+DM组2 min胰岛素值和胰岛素第一时相净分泌量均明显低于FH-DM组。治疗后,两组胰岛素第一时相净分泌量分别为20.41 mU/L、22.39 mU/L( P<0.05);2组胰岛素第一时相净分泌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分别降低了18.4%和20%。(3)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FH+DM组与FH-DM组患者治疗10 d后比治疗前降低(分别为4.26比2.02和5.14比2.15,均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无家族史的初诊T2DM患者胰岛第一时相分泌功能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