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视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20年来,人们发现哺乳动物中枢神经本身具有再生潜能,在适宜的微环境条件下能发生轴突侧支出芽和突触重建。但是,只有周围神经系统提供的微环境才允许中枢神经再生,而中枢神经系统本身提供的微环境则不能。若将周围神经移植到受损的中枢神经局部,改变中枢神经微环境,即能显著促进中枢神经再生。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哺乳动物视神经损伤后通常很难再生,然而实验研究证明,玻璃体内移植一段周围神经能显著增加视网膜节细胞(RGC)的再生[13]。Cui等[3]认为,玻璃体内移植周围神经对视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实际上可能是由于睫状神经…  相似文献   

2.
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堂  鲁秀敏 《人民军医》2006,49(6):359-361
作为一类神经生物活性物质,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 NTFs)的发现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周围神经损伤后,NTFs主要由神经膜细胞(schwann cells SCs)和神经末梢分泌,通过损伤的轴突逆行运输到神经元的相应胞体,对轴突再生和髓鞘化起促进作用。目前已发现的NTFs有20多种,其化学结构、分子量已明确,并可从动物神经组织中提取,其中少数已可人工合成,部分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素达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神经元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出生后3d和成年大鼠各30只,均分为对照组、伤后3,7,14,21,28d6组。切断不同鼠龄Wistar大鼠坐骨神经复制周围神经损伤模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NTF阳性脊髓运动神经元,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脊髓CNTF阳性运动神经元的吸光度值,从而间接反映脊髓运动神经元CNTF  相似文献   

4.
基因治疗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基因治疗在基础和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领域表现出尤为广阔的前景。目前,基因治疗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基本策略是利用载体工具将编码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转入靶细胞,使之在体内持续表达,进而达到治疗效果。本文着重就神经营养因子、靶细胞、载体工具3个方面介绍当前国际上基因治疗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交通事业的发展,周围神经损伤业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许多学者经过不断探索,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神经的接触传导、神经趋化及神经营养等方面。目前,对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方法主要包括神经外膜缝合术、神经束膜缝合术、神经松解术、神经移位、神经移植修复术等。笔者拟总结回顾周围神经损伤的主要修复术式,并对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6.
高赛明 《人民军医》2012,(Z1):43-44
周围神经损伤后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困扰外科医师的难题。对>1cm以上的缺损不应在张力下强行缝合,此时临床上常用自体移植的方法来修复。众所周知自体神经移植的最大缺点是供体神经来源受限,且供区会发生感觉丧失等并发症。另外,长段神经的移植由于血运建立较差,很大程度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应用邻近正常神经进行端侧吻合诱导侧支发芽,从而  相似文献   

7.
喉返神经损伤早中期神经减压和神经吻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时喉返神经探查减压术和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病程半年以内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患者42例,分为神经减压组15例、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6例、保守治疗组21例。神经减压组为神经探查术中发现喉返神经缝线结扎、瘢痕压迫,予以松解。治疗前后以喉镜、嗓音声学参数、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神经减压组,病程4个月内神经减压13例中11例不同程度恢复声带内收及外展功能;另2例及病程4个月以上减压的2例,声带虽未恢复运动功能,但恢复了正常的肌张力、肌体积,声带振动及黏膜波对称,嗓音亦恢复正常。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喉内收肌也获得了神经再支配,声音基本恢复正常,但声带均未恢复运动功能。保守治疗组声嘶有改善,但声带运动功能未恢复。肌电图检查进一步证实神经减压组喉功能恢复最佳。结论早中期喉返神经探查减压能恢复麻痹声带正常的运动功能,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使喉内收肌获得了神经再支配,声音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即使显微外科手术取得较大的进步,而周围神经的修复治疗目前尚不理想,更多的动物与人周围神经损伤研究发现,远端神经慢性变是影响轴突再生的主要因素,而施万细胞功能变化在失神经萎缩中起到关键作用[1-2],讨论施万细胞神经慢性变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并进一步防治施万细胞慢性变,进而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SCI)的修复是医学界长久以来的梦想,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治疗技术的飞快发展,这一梦想已经有了实现的可能。脊髓损伤的研究者们早就了解到,神经营养因子(NTF)能干涉损伤的病理反应和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神经损伤后部分神经元死亡或逆行变化的重要原因是逆行运输至胞体的NTF明显减少。基因修饰就是将有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视神经损伤后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CNTF)及其受体 (CNTFRα)蛋白在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 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 ,分别于伤后 1,3,7,14 ,2 8d取眼球 ,以正常大鼠视网膜为对照 ,提取视网膜蛋白 ,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视网膜中CNTF和CNTFRα蛋白的表达变化。 结果 在正常视网膜中存在CNTF和CNTFRα蛋白的表达。视神经损伤后 1,3,7,14及 2 8dCNTF和CNTFRα蛋白表达均增高 ,伤后 7d达到最高 ,14d下降。CNTF蛋白表达量至 2 8d仍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而CNTFRα蛋白表达量至 2 8d虽增高 ,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结论 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中CNTF和CNTFRα蛋白表达增加 ,可能是视网膜神经元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11.
简述周围神经损伤及再生因素的多样性和再生机制的复杂性及修复方法的多样性。分析了当前影响周围神经再生与修复研究进展的原因:(1)研究缺乏系统性;(2)还原论的研究思维在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缺乏整体性思考。周围神经再生与修复应在系统方法和原则指导下,依靠科学技术,走基础和临床、学科与学科结合的研究道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Trk(Tyrosine kinase)A在损伤周围神经的表达分布。方法: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再吻合后,不同时段上,取脊髓、脊神经节和吻合的神经段作LSAB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进行观察。结果:TrkA只在损伤的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和坐骨神经呈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结论:TrkA只在损伤的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胞体和坐骨神经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接枝水凝胶硅胶膜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电镜下观察实验动物神经修复的形态,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临床采用接枝水凝胶硅胶膜桥接修复神经损伤患者共48例,其中锐器伤20例,闭合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12例,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16例。动物实验将家兔坐骨神经切断,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予直接缝合、接枝水凝胶粘合、缝合处理,饲养3个月后处死,镜下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4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5年,均恢复了痛觉。22例桡神经、7例正中神经损伤患者予接枝水凝胶硅胶膜桥接修复后畸形消失,功能基本正常。15例尺神经损伤患者中4例手内在肌萎缩,功能恢复不佳。动物实验大体观察及镜下观察所见,修复神经断端均与正常神经基本相同。结论接枝水凝胶硅胶膜桥接吻合处神经形态、色泽与正常神经无差异,无吻合口痕迹,术后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4.
放疗可以应用于神经系统血管畸形、良恶性肿瘤和脑功能性病变等的治疗中,不仅可以控制疾病发展,更能大幅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近20年中先后出现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治疗手段,这些治疗方法使射线对于人体的照射更为集中,照射剂量随之明显提高。然而对于患者来说,接受大剂量放疗有增加正常神经组织损伤的风险,损伤多发生于放疗后3--6个月。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脱水、抗凝和外科手术疗法。近年来许多学者尝试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放射性神经损伤,取得了一定成效。该文将对高压氧辅助治疗放射性神经损伤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 (PNI) are relatively common pathologies in clinical practice. PNIs are rare in the lower extremity but have worse prognosis than those in the upper extremity. Electrodiagnostic studies could help better understanding PNIs.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evaluate the distribution of lower extremity PNI in traumatic patients in northwest of Iran.MethodsIn this prospective study, 74 patients (62 male and 12 female with mean age of 38.39 ± 14.42 years) with possible lower or lumbosacral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were studied. Patients'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findings were recorded. Electrodiagnostic investigations including electromyography and Nerve Conduction Study were performed for all subjects.ResultsCommon chief complaints were pain and weakness. Impairment in the sensory function was present in 59.5% and muscle force reduction in 47.3%. PNIs were present in 23.0% and mostly were severe. Injuries in sciatic nerve were the most common PNIs (16.2%). Electrodiagnostic studies showed radiculopathy in 48.7% and plexopathy in 8.10% of cases. In 52 patients (70.3%),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findings were compatible with Electrodiagnostic studies.ConclusionNot all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traumatic injuries have lower extremity PNIs. Due to the nature of the trauma and the anatomical course of the nerves, sciatic nerve is more susceptible to traumatic injuries.  相似文献   

16.
替代神经吻合法治疗喉返神经麻痹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和  姚班 《武警医学》1995,6(5):252-256
对30例喉神经、膈神经颈的解剖观测及利用图象分析仪二维重建技术对相关神经的截面积、纤维数量的测量比较分析,结合有关实验研究资料,设计了在甲状软骨板后下方开窗鱼 甲的肌神经起点处切断该神经,用颈主支与甲杓肌神经吻合,用膈神经与喉下神经吻合,同时重建声带的内收和外展功能,并探讨了其解剖和生理学基础,认为此手术方法 神经麻痹是较理想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黄素甲醚对缺氧引起的PC12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建立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观察组细胞在缺氧损伤前采用大黄素甲醚进行预处理。MTT检测PC12细胞增殖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学、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荧光免疫组化法测定c-fos蛋白表达、RT-PCR检测nNOS、iNOS mRNA表达。结果:细胞形态学研究提示大黄素甲醚明显提高PC12细胞的抗缺氧活性。大黄素甲醚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上清液LDH水平明显下降,c-fos表达明显降低(P<0.05)。RT-PCR结果分析显示nNOS mRNA在缺氧早期表达,iNOS mRNA主要在缺氧中晚期表达。结论:大黄素甲醚能减轻缺氧所致的神经元损伤,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联合应用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及三磷酸腺苷(ATP)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及失神经肌肉的作用. 方法 选取SD大白鼠96只,体重(250±15)g,雌雄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等渗盐水组(NS组)、ATP组、NGF组、ATP+NGF组;选取大鼠坐骨神经,暴露后人为切断造成3 mm缺损损伤,通过硅胶管连接两神经断端,建立神经再生室.术后立即对各组分别予以腹腔内注射等渗盐水0.4 ml、ATP0.4 ml(1 mg/ml)、NGF0.4 ml(0.2 μg/ml)、NGF+ATP 0.4 ml(ATP 1 mg/ml、NGF 0.2 μg/ml),之后每3 d通过腹腔注射1次.在第2,4,6,8周各组分别取6只大门鼠行坐骨神经指数测定、大体观察、坐骨神经肌电图检查,处死大鼠后切取标本观察再生室区段神经再生状况、腓肠肌湿重,HE染色观察腓肠肌纤维直径及截面积. 结果 术后第2,4,6,8周各组分别取6只大白鼠测定实验数据,NGF+ATP组坐骨神经指数、神经传导速度、腓肠肌湿重优于NS组及单纯ATP或NGF组(P<0.05).大体观察可见NGF+ATP组患侧足趾红肿程度较其余三组轻,局部溃烂亦相对少,未见足趾脱落者.术后2周,各组神经再生室内可见纤细神经纤维生长,但未将神经断端连接一起.术后4,6,8周,神经再生室内可见神经纤维通过,NGF+ATP组相对其余三组神经纤维生长生长情况较好,且局部炎性反应及纤维粘连轻.NGF组神经纤维生长情况好于ATP组,但二者均优于NS组.第2,4,6,8周神经电生理及腓肠肌湿重NGF组优于ATP组,第4,6,8周坐骨神经指数、肌纤维直径及截面积NGF组优于ATP组(P<0.05),且各时相点NGF组及ATP组的观测指标均明显优于NS组(P<0.05). 结论 (1)联合应用NGF+ATP对神经损伤修复及失神经肌肉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应用NGF及ATP;(2)单纯应用ATP对神经损伤修复及失神经肌肉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劣于NGF及NGF+ATP.  相似文献   

19.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新方法大鼠实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设计制作端侧吻合新方法的动物实验模型,并进行检测。方法实验用Wistar大白鼠,共28只。按拟行神经吻合的方式,将大鼠的左下肢定为实验侧,右下肢定为对照侧。实验侧:切断大鼠左侧胫神经,将胫神经的近断端与腓总神经端侧吻合;对照侧:切断大鼠右侧腓总神经,将腓总神经的远断端与胫神经端侧吻合。3个月后,进行电生理检查,比较两侧固定刺激量的波幅、潜伏期、最大波幅。比较实验侧吻合口远、近端的腓总神经纤维计数。结果实验侧与对照侧相比,波幅、潜伏期、最大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侧吻合口远侧的神经纤维计数多于近侧神经纤维计数(P〈0.05)。结论端侧吻合新方法的轴突再生机制为胫神经轴突发芽,再生的轴突通过吻合口沿着腓总神经外膜或束膜管道向靶肌肉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