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目的利用基因诊断方法为有再生育要求的耳聋家庭明确分子致病机制,并行产前诊断鉴别胎儿的基因型,为耳聋家庭提供准确的遗传指导与干预。方法共有8个耳聋家庭参加研究。8个家庭均有一个子女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其中7个家庭(家庭1—7)父母均听力正常;1个家庭(家庭8)妻子为听力正常个体,丈夫为中度感音神经性聋个体。母亲均怀孕(6—28周)。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缝隙连接蛋白26基因(gap junction beta-2,GJB2)、SLC26A4(或称PDS)基因分析和线粒体DNA(mtDNA)1555位点突变检测。明确受检者基因型后,根据母亲的妊娠时间,行适当的产前诊断取材并提取DNA,测定胎儿的基因型。结果家庭1—4先证者均为GJB2纯合或复合突变,父母均为携带者;家庭5—8先证者及家庭8父亲均为SLC26A4复合突变,其余父母均为携带者。产前诊断显示:家庭1、5、8胎儿仅携带一个父系突变,家庭2、3、6胎儿未携带GJB2或SLC26A4突变,这6个家庭胎儿出生后随访听力均正常;家庭4、7胎儿与先证者基因型相同,父母选择终止妊娠。结论耳聋基因诊断结合产前诊断可以有效预防耳聋家庭再次生育聋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检测耳聋家系中耳聋患者的基因型,结合听力损失程度,分析常见耳聋基因的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个耳聋小家系,检测4个耳聋基因的9个位点的突变,同时对家系成员进行纯音测听检查。结果:LGR-1家系中,Ⅰ:1、Ⅰ:2、Ⅰ:4和Ⅱ:5基因型为单杂合突变,表型为轻中度聋;Ⅱ:3和Ⅱ:4基因型为双杂合突变,Ⅱ:2和Ⅲ:1基因型为复合杂合突变,表型均为重度或极重度聋。HXL-2家系中,Ⅰ:1和Ⅰ:2基因型为单杂合突变,表型为轻中度聋;Ⅱ:2、Ⅱ:3、Ⅱ:5和Ⅲ:2基因型为单杂合突变,但表型为重度或极重度聋;Ⅱ:1基因型为双杂合突变,表型为极重度聋;Ⅲ:1基因型为单杂合突变,左耳为中度聋,右耳为中重度聋。结论:单杂合突变患者表型多为轻度或中度聋,而基因型为单杂合突变的重度或极重度聋患者可能存在另外一个没有检测到的突变;基因型为双杂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的患者,表型多为重度或极重度聋;基因型与听力表型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基因检测确定耳聋发病原因,同时为受检者的婚育遗传咨询与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7个家庭共21例自愿受检者进行检测前咨询告知其检测的目的方法及意义后,使用耳聋基因芯片和直接测序法对其进行耳聋基因检测。结果在21例受检者中检出1例GJB2 235del C纯合突变、4例复合杂合突变。2例GJB2 235del C与SLC26A4 IVS7-2A>G双重杂合突变。12例杂合突变(2例GJB2基因杂合突变,10例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2例SLC26A4基因与GJB2基因未检出。并对不同发病原因,不同就诊需求的耳聋家庭提供准确遗传咨询、指导和干预。结论临床上检测遗传性耳聋的基因对于遗传咨询、生育聋儿风险率评估、产前诊断以及开展治疗等均可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耳聋的遗传基础比较复杂,具有很强的遗传异质性.在人类约有15种连接蛋白,现证实有4种连接蛋白与遗传性耳聋有关,本文从它们在组织和器官的表达、突变类型、引起耳聋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遗传咨询是基因测序转向临床应用必不可少的一环,聋病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多为单基因病,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遗传咨询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存在遗传咨询机构缺乏、无专业的遗传咨询师、公众对遗传咨询认知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基因测序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本文就我国遗传咨询现状、需求,结合聋病临床遗传咨询实践和培训经验,对聋...  相似文献   

7.
编码缝隙连接蛋白的Connexcin(Cx)基因突变是非综合征型耳聋的分子遗传基础。本文从它们在组织和器官的表达、突变类型、引起耳聋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为基因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携带凝血因子C同源物(coagulation factor C homology,COCH)基因新突变的中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聋(autosomal dominant non-syndrom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DFNA)9家系成员的听力学及前庭功能特点。方法对家系成员进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耳蜗电图等听力学及计算机动态姿势描记、前庭诱发性肌源性电位、视眼动、前庭眼动等前庭功能检查。结果听力学检查提示该家系患者20~50岁出现以高频下降为主的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聋,60~70岁进展为重至极重度全频听力损失。前庭功能检查提示随意抽取的家系中耳聋患者计算机动态姿势描记、视眼动、温度试验正常;前庭诱发性肌源性电位检查提示耳聋患者耳石功能异常;速度阶梯试验时间常数异常、正弦谐波试验增益和相位异常,提示耳聋患者水平半规管功能减弱。结论中国DFNA9家系的所有耳聋患者均无前庭功能损害的主诉,通过详尽的前庭功能检查提示位于COCH非胶原结构糖蛋白A型2结构域上的突变所导致的前庭功能损害明显轻于位于LCCL结构域上的突变。中国DFNA9家系的临床资料分析首次表明DFNA9存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非综合征性耳聋新近发现的突变方式及相关基因作一粗略总结,对非综合征性耳聋主要两型的临床表现作尝试性回顾.  相似文献   

10.
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连接蛋白26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国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连接蛋白 2 6 (connexin 2 6 ,Cx2 6 )基因突变频率和特性。方法 收集中国散发先天性聋哑儿童 16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 39例 (39个家系 ) ,10岁前开始听力下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 30例 (30个家系 )和健康对照组 10 0例。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 (singlestrandconformationalpolymorphismanalysisof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 SSCP)分析初筛可疑突变者 ,SSCP分析发现异常构象带后再行DNA测序。结果 健康对照组中 15例发现 5种多态性改变 ,耳聋患者中 10例发现 6种多态性改变。散发先天性聋哑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非综合征性耳聋中未发现致病突变。 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家系发现所有患者 (3例 )Cx2 6基因的编码区2 99 30 0位碱基AT杂合性缺失 ,导致移码突变 ,翻译的蛋白质截短 ,该家系听力正常者无此突变。结论 蒙古人种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的Cx2 6基因突变率可能低于其他人种。Cx2 6基因编码区 2 99 30 0位碱基AT杂合性缺失可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聋DFNA3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基因诊断技术为有再生育要求的耳聋家庭实施产前咨询与指导,协助计划生育部门完成遗传学评估工作.方法 来自广州市和潍坊市的43个耳聋家庭参加此研究,各家庭均有1个耳聋子女,除1个家庭的父母亦患耳聋外,其余42个家庭的父母听力均正常.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听力及影像学检查之后,采集先证者及父母外周血提取DNA,进行GJB2序列分析、SLC26A4常见突变外显子分析和线粒体基因( mtDNA) 12SrRNA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结合病史与辅助检查信息,向耳聋家庭提供遗传信息与指导.结果 43个耳聋家庭中,1例先证者及其父母均为GJB2纯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耳聋,后代再发风险为100%.10例先证者为GJB2纯合/复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耳聋,其父母均为GJB2突变携带者;2例先证者为SLC26A4纯合/复合突变导致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其父母均为SLC26A4突变携带者;1例先证者及其母亲为SLC26A4突变携带者,但颞骨CT证实先证者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以上13个耳聋家庭后代的再发风险均为25%.1例先证者及其母亲为GJB2突变携带者,后代50%的几率为GJB2突变携带者.其余28个耳聋家庭检测结果为阴性.结合病史和辅助检查信息,根据不同情况对家庭再生育给予了科学的指导.结论 利用耳聋基因诊断技术,与计划生育部门共同为耳聋家庭再生育提供科学的产前咨询与指导是一种良好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了解青年聋人对耳聋基因检测的态度,使遗传咨询工作者更全面的考虑到聋人的思想观念,提高遗传咨询工作的质量。方法来自昆明华夏中专和贵阳盲聋哑学校的124名青年聋生参加了此研究。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每人独立完成一份包含6个问题的调查表。结果124名青年聋生中,57%(71/124)的聋生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不满意,希望得到改善;60%(75/124)的聋生希望未来的配偶为听力正常者;85%(105/124)的聋生希望生育听力正常的后代;84%(104/124)的聋生对耳聋基因检测感兴趣,89%(110/124)的聋生愿意接受耳聋基因检测。结论绝大部分聋人对耳聋基因检测持积极态度。聋人对耳聋基因检测的态度对遗传咨询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常见耳聋基因如线粒体DNA(mtDNA)1555位点、GJB2基因、SLC26A4(Pendren’s syndrome gene,PDS gene)基因突变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来自门诊的散发耳聋患者367例,有母系家族遗传史耳聋患者60例(27个家系),来自聋哑学校的先天性聋患者20例,来自门诊经高分辩CT证实双侧前庭水管扩大患者3例,无感音神经性聋病史的对照个体50例。应用线粒体基因A1555G突变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基因1555位点的突变情况;针对20例语前聋患者进行GJB2全序列分析;针对3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患者,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进行SLC26A4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筛查,出现异常波形之外显子行序列分析。结果在26个家系的59例患者和5例散发患者中发现mtDNA A1555G突变;20例先天性聋中发现2例GJB2 235delC纯合突变,酶切加测序发现1例235delC+299-300delAT复合突变,均为先天性聋的肯定原因,另外2例具有109G-A杂合突变;3例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筛查均发现包含第7、8外显子的扩增子具有异常波形,测序证实1例为杂合的SLC26A4 G316X突变;另2例为919-2 A-G纯合突变。结论耳聋基因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操作性强,在不远的将来耳聋的基因诊断可能会正式列为耳科临床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4.
目的Waardenburg综合征Ⅰ型患者及父母临床和基因诊断及再生育聋儿风险评估。方法采集1个Waardenburg综合征I型中国家系详细的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取血样。聚合酶链反应扩增PAX3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在ABI自动测序仪上进行正反向测序,利用GeneTool软件及分子生物学网站的信息分析数据。结果患者PAX3基因第2外显子第142位G〉A杂合突变,导致甘氨酸到丝氨酸的突变。父母均未检测到突变。结论发现PAX3基因新的致病突变。患者临床和遗传诊断符合Waardenburg综合征Ⅰ型诊断,可对患者遗传咨询提供依据,为父母提供再生育聋儿风险评估及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在中国孕妇人群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点检测中的作用,并评估其在遗传性耳聋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3056例孕妇采集外周血并抽提DNA,采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GJB2、SLC26A4、线粒体12S rRNA、GJB3等4个中国人群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共9个突变热点.根据检测结果对有耳聋生育风险的夫妇提供遗传咨询与生育指导.结果 3056例孕妇中,共检测到156例携带至少一种基因突变,占总抽查人数的5.11%.其中7例为线粒体12S rRNA突变,预测后代亦为此突变携带者,需终生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49例为另外三种隐性耳聋基因突变,对其中的124例生育配偶进行了相关基因的全序列测序分析,共有20对夫妇具有遗传性耳聋生育风险.5对夫妇要求进行耳聋产前诊断,4例产前诊断结果均为相应致病基因单杂合突变或野生型,出生后听力随访均未发现异常;Ⅰ例为p.V37I/c.235delC复合杂合突变,有产生轻、中度耳聋的风险.结论 利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进行临床耳聋基因突变产前筛查具有高度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结合产前诊断技术能有效预防先天性耳聋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赤峰市聋校聋儿SLC26A4基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利用基因诊断的方法调查内蒙古赤峰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的常见分子病因,本文着重进行SLC26A4基因全序列突变分析.方法 调查对象来自赤峰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134例,对照组为中国北方听力正常者100例.所有受检患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提取DNA,进行SLC26A4基因编码区20个外显子测序,对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的患者行高分辨率颞骨CT检查,发现内耳影像学异常的患者进一步行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 134例耳聋患者中32例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对其中29例进行颞骨CT检查发现20例内耳影像学异常(前庭水管扩大18例,前庭水管扩大合并其他内耳畸形1例,单纯Mondini畸形1例);进一步甲状腺B超和甲状腺功能检查发现1例前庭水管扩大的耳聋患者甲状腺右叶囊性占位,但甲状腺功能正常.其余19例患者甲状腺B超和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或处于临界值.发现SLC26A4基因12种新的变异.结论 通过对赤峰市特教学校耳聋患者进行SLC26A4基因全序列筛查结合内耳影像学检查,诊断前庭水管扩大和/或内耳畸形20例,为该校14.93%(20/134)耳聋学生明确了病因;在该地区SLC26A4基因是仅次于GJB2基因(16.42%,22/134)的导致遗传性耳聋的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Genetic counseling and prenatal diagnosis are very necessary and accurate to detect hereditary hearing loss, especially in high-risk families. Prenatal diagnosis is testing for diseases or conditions in fetuses before born, which gives parents the chance to prepare psychologically, financially and medically for the probable health and educational needs of the affected neonates.

Methods

54 unrelated families with children affected with non-syndrom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nd received genetic analysis with microarray and DNA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Genetic counseling was provided to each participating families, and prenatal diagnosis was given to those at risk and would like to know their fetuses’ genotypes and probable hearing statuses.

Results

Half the case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re diagnosed with confirmed pathogenic mutations and clear inheritance patterns. After receiving genetic counseling, 24 carrier couples with pathogenic mutations chose to proceed prenatal diagnosis, the results of which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gnancy outcomes. Infants prenatally detected to be monoallelic mutation carriers and those harbored neither deafness-causing mutations form their parents passed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and six-month follow-ups, while neonates prenatally detected to be carriers of diallelic or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s developed hearing loss after birth.

Conclusions

With appropriate genetic counseling and support services provided, the genetic testing and the prenatal diagnosis of hearing loss were valued by carrier couples for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for future family planning and probably the preparation for the health and educational needs of the affected neonat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回顾遗传性耳聋家庭产前诊断的临床实践,总结耳聋产前诊断的相关流程策略与经验.方法 2005年7月至2011年4月,213个耳聋家庭参加研究.其中,205个家庭已生育1个耳聋患儿,除1个家庭妻子为听力正常个体而丈夫为耳聋患者外,其余204个家庭的父母均听力正常;8个家庭为首次生育,包括2个耳聋夫妇家庭.除了1个家庭是经家系研究确定为POU3F4c.647G >A杂合突变导致X伴性耳聋外,其余212个家庭均行常见耳聋基因检测,包括GJB2、SLC26A4分析和线粒体基因(mtDNA) 12S rRNA检测,明确分子病因和后代再发风险.接受产前诊断时,母亲妊娠11 ~30周,根据妊娠时间,行适当的产前诊断取材并提取胎儿DNA,测定胎儿基因型,预测胎儿听力状态.结果 后代再发风险为25%的家庭共209个,其中,再生育家庭204个,先证者均为GJB2或SLC26A4纯合或复合突变,父母均为相同基因GJB2或SLC26A4突变携带者;5个首次生育家庭中的夫妇同为GJB2或SLC26A4突变携带者.后代再发风险为50%的家庭共3个,1个家庭先证者及父亲均为SLC26A4复合突变,母亲为SLC26A4突变携带者;1个家庭妻子为POU3F4突变携带者;1个家庭为耳聋夫妇,丈夫为SLC26A4复合突变,妻子同时携带mtDNA A1555G突变和SLC26A4杂合突变.后代再发风险为100%的家庭1个,夫妇均为GJB2纯合或复合突变,但妻子从精子库选择健康人精子,人工受精后怀孕.产前诊断结果显示:213个家庭共行产前诊断226例次(11个家庭进行了2次产前诊断,1例家庭行3次产前诊断),180例次检测结果显示胎儿仅携带一个父系或母系突变,或未携带任何已知突变,该180个胎儿均已出生,随访听力均正常;46例次检测结果显示胎儿与先证者基因型相同,或同时携带了父母的突变,父母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结论 耳聋基因诊断结合产前诊断可以有效预防耳聋家庭生育或再生育聋儿,严谨规范的流程与策略是耳聋产前诊断临床安全顺利实施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