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带血管蒂头状骨移位替代术治疗晚期kienbock病的手术疗效。方法A组:13例晚期(Licht-manⅢ、Ⅳ期)kienbock病患者,入院后均行腕部X线检查、头状骨移位替代术。B组:11例行月骨假体植入术。结果以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为准。A组除差1例,12例腕痛基本消失、平均握力恢复至健侧的76%,腕关节活动范围为健侧的51%。结论头状骨移位替代术治疗晚期kienbock病,能缓解疼痛、改善握力及腕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2.
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Kienbock氏病,系因慢性损伤而致月骨的缺血坏死,临床病例较少见,治疗也较困难。我们利用腕背侧动脉网,成功地用带血管筋膜蒂头状骨移位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3例,术后随访一年,手术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以第4、5伸肌鞘管动脉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2013年6月诊断为月骨无菌性坏死的15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X线片显示月骨不同程度囊性变、密度增高或边缘硬化。采用第4、5伸肌鞘管动脉桡骨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术后10周拆除外固定架后行功能锻炼。腕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定,并对活动度进行评价,腕关节功能按Krimmer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腕部疼痛、无力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6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月骨形态正常,坏死区消失9例,明显缩小4例,部分缩小2例,桡腕关节间隙正常。腕关节疼痛程度、活动度较术前改善,腕关节功能按Krimmer评分: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86.7%。结论第4、5伸肌鞘管动脉桡骨瓣转移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效果确切,术后腕关节功能良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介绍一种新的保头手术:钛网伞状加股方肌骨柱移植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并与原带股方肌蒂骨移植的方法进行比较来评价其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计应用股方肌蒂骨柱加钛网伞状支撑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10例(12髋)(A组)。平均年龄30.1(21~42)岁。ARCO II B期2髋,ⅡC期10髋。同期采用单纯股方肌蒂骨瓣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股骨头坏死12例(16髋)(B组),平均年龄29.8(20~41)岁。ARCO II B期6髋,ⅡC期10髋。所有病例均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术后定期随访患者,参照百分法进行疗效评价,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A和B组间临床和影像学间的差异。结果随访时间A组平均29.2个月,B组平均28.5个月。A和B组疼痛和功能均改善明显。至最后随访时,A组优11髋,良1髋,B组优14髋,良2髋。两组间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股方肌蒂骨柱加钛网伞状支撑术治疗ARCO IIC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效果良好,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股方肌肌蒂骨瓣移植以尽快恢复股骨头的血运,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方法:经髋关节后外侧手术入路,将骨折解剖复位后,用三枚折断式螺纹钉内固定,于股骨颈后方凿骨槽,切取股方肌肌蒂骨瓣嵌入骨槽内;结果:本组80例,经随访76例获骨性愈合,愈合率95%;随访时间6个月-5年,失败4例,占5%;结论:股方肌肌蒂骨瓣的股止点较宽,具有充分而固定的血管供应,采用此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可尽快地恢复股肌头的血运,提高骨折的愈合率。多枚可折断式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对股骨颈髓腔的血供干扰较少,固定牢固可靠,骨折断端的接触紧密,有利于骨折愈合。此术式是治疗股骨颈骨折可共选择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与股方肌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到本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患者18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即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移植至股骨颈后方共8例,B组采用股方肌骨瓣移植至股骨颈后方共10例,两组均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中空拉力螺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病例随访8~35个月,均未有并发症发生,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中失血量少于B组,且平均少3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移植骨瓣愈合时间较B组少0.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骨折愈合时间较B组少1.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后股骨头坏死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骨折较股方肌骨瓣移植愈合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无股骨头坏死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月骨无菌坏死的治疗方法很多,效果不一。我科自1990年以来共应用带血管掌骨瓣移植治疗月骨无菌坏死6例,临床效果良好,本文就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1~32岁,病程6月~4年。采用桡动脉腕背支与第二掌背动脉的吻合支为蒂做顺行掌骨瓣植入月骨中,术后3个月X线片可见坏死囊变小,有骨小梁通过,腕部疼痛及持物无力症状,体征消失,术后半年腕关节活动功能恢复。2 术后护理①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病室环境,保持病室的清洁,勿使人过多的打扰。②病人严格卧床休息,每30分钟测血压,脉搏一次并记录,至…  相似文献   

8.
陈立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155-156
目的对采用骨膜瓣移位术对患有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观察。方法抽取74例患有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7例。分别采用理疗方式和骨膜瓣移位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1个月和3个月的骨愈合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骨膜瓣移位术对患有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62例患者为A组,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治疗46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5、7天颅内压及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好于B组,两组在控制术后颅内压及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应首选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颅内压,并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加压螺钉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和方法。方法:采用经髋关节改良Samith-Peteson入路,取旋韶深血管蒂韶骨辨植骨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骨折36例。结果:随访30例,术后随访时间8个月一8年,26例骨折均愈合,患侧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4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辨植骨,能促进骨折愈合,是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腓骨转位植骨固定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在治疗下肢骨折所致的骨不连接、骨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 通过带血管蒂腓骨瓣顺行移位修复胫骨上部骨缺损、骨不连接;通过带血管蒂腓骨瓣逆行移位修复胫骨下部骨缺损、跟骨缺损、骨不连接,并可用于膝、踝关节融合。结果 经过术后18个月至10年(平均5年1个月)随访,肢体功能按照Enneking系统等级评分标准:26~30分18例,20~25分2例,15~20分1例。术后2个月内均见植骨开始生长,除1例5个月骨性愈合外,术后3~5个月均达骨性愈合,21例均于术后出现移植骨增粗,接近受区骨直径。18例膝关节功能正常,6例术前已有关节僵硬,术后经按摩等康复疗法,膝关节活动较术前有所改善。结论 带血管蒂腓骨转位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接、骨缺损,无须行血管吻合.可一次完成骨架重建.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尽早恢复.远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林海  赵勉  熊义祥 《重庆医药》2009,38(14):1798-1799
目的探讨骨瓣移植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中应用的价值。方法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空心钉内固定加肌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124例(A组);采用空心钉内固定加游离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109例(B组);单纯采用空心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96例(C组)。经过随访,比较3组患者骨折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50个月,无感染、退钉、骨瓣松动等现象。A组有8例股骨头坏死;B组有7例术后股骨头坏死;C组有26例股骨头坏死。结论肌骨瓣移植方式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中应用的效果明显,但与游离骨辩移植方式比较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复杂距骨骨折脱位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最佳手术方法。方法自1986年5月至2008年7月我院共收治复杂距骨骨折脱位58例,均属HawkinsⅡ、Ⅲ、Ⅳ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4组:A组行踝关节内侧或/和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共12例;B组行踝关节内侧或/和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外侧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共11例;C组行内踝或/和腓骨下端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外侧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共20例;D组行内踝或/和腓骨下端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跗内侧或内踝前动脉血管蒂骨瓣、骨膜瓣移植,共15例。根据AOFAS评分系统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结果5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3(2~10)年。各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58.3%、63.6%、90.0%、86.7%,总优良率为77.6%。A组骨不连2例,骨缺血性坏死7例,创伤性关节炎6例;B组骨缺血性坏死6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C组创伤性关节炎7例;D组骨缺血性坏死1例,创伤性关节炎5例。结论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带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术保留骨折部残存血运,重建骨折端血供,减少骨不连、骨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周俊  周传友  陈武 《中国医药科学》2014,(16):202-204,207
目的评价空心加压螺钉联合臀中肌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对27例移位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患者采用改良Smith-Peterson入路(S-P)空心加压螺钉联合臀中肌骨瓣移植治疗。结果 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0个月,平均36个月。骨性愈合时间4~8个月、平均6.5个月,骨折愈合25例,愈合率93.3%,股骨头坏死3例、其中2例骨折不愈合后期发展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另1例为内固定取出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率为10.0%。结论采用改良S-P入路对股骨头周围血供破坏小,臀中肌骨瓣移植联合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对提高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愈合率和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疗效肯定,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徐卫旭 《江苏医药》2013,(4):446-447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脑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和脑局部亚低温治疗;B组单用大骨瓣减压术。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颅内压变化、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A组术后24、48和72h颅内压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后恢复明显好于B组(P<0.05)。术后1个月,A组GOS评分显著优于B组[(11.3±2.6)分vs.(21.5±3.4)分](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脑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骨膜瓣移位术治疗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乾 《北方药学》2011,8(1):77-78
目的:评价骨膜瓣移位术对骨折术后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89例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患者采用骨膜瓣移位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8个月)。13例(86.7%)患者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最短2个月,平均3.5个月。有2例骨折不愈合再另行手术,无感染发生。结论:对于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患者,骨膜瓣移位术是一种损伤性小、风险性小、效果明显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联合带血管蒂跗骨瓣转位植骨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治疗的16例距骨颈患者,骨折按Hawkins分型:Ⅱ型10例,Ⅲ型4例,Ⅳ型2例,据骨折类型及粉碎部位分别采用前内侧、前外侧或联合入路显露骨折并复位,后外侧入路行空心钉内固定,切取跗内侧血管蒂第一楔骨瓣或跗外侧血管蒂骰骨瓣局部转位植骨.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足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2年(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1例出现距骨体缺血坏死.踝关节功能按Hawkins评定标准:优11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7.5%.结论空心钉内固定结合带血管蒂跗骨瓣植骨治疗距骨颈骨折,骨折固定稳固,可早期活动,带血管蒂的跗骨瓣植骨有利于骨折愈合、降低骨坏死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蒂骨膜骨瓣转位治疗。结果:患者经随访1年.骨折端愈合率达100%,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结论: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蒂骨膜骨瓣转位是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90年7月~1999年1月采用带蒂植骨加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76例 ,获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76例 ,其中男42例 ,女34例 ,年龄22~76岁 ,平均58岁 ,其中60岁以上占61 7 % ;本组病例骨折均有移位(GARDENⅢ—Ⅳ型 ) ,其中头下型16例 ,头颈型32例 ,颈中型28例 ,伤后就诊时间均在3周以内 ,手术方法 :(1)取带缝匠肌骨瓣植入38例 ;(2)带股方肌骨瓣植入32例 ;(3)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入16例 ,均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随访时间最长7年 ,最短2年5月 ,平均3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跟外侧血管蒂骨膜瓣植入治疗儿童距骨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儿童距骨坏死行跟外侧血管蒂骨膜瓣移植治疗。结果术后3~4个月X线片距骨密度及形态明显改善,8个月距骨形态恢复正常。结论经3~15年的随访,疗效肯定。其具有以下优点:①清除死骨彻底减压;②重建距骨血液循环系统;③带血管的骨膜植入可为距骨带入成骨效应成分,加速骨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