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铜针留置兔体内后肝脏组织及生化指标的改变及铜针留置治疗血管瘤对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兔耳缘静脉模拟静脉畸形,将49只新西兰白兔按留置铜针1、3、5、7天及对照随机分成五组。分别于留针前及留针后1、3、5、7天检测血清铜、肝功能,肝脏组织HE染色切片观察,个别组织标本行组织化学特殊染色、透射电镜检查。对同期进行的85例铜针留置治疗海绵状静脉畸形患者,其中8~11例行治疗前及留置铜针1、4、7天后血清铜含量及肝功能相关指标测定。各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兔铜针留置后血清铜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肝功能ALT与AST变化无显著差异;病理切片肝组织为逐渐消退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无明显肝小叶结构改变及纤维化。8~11例患者留置铜针1、4、7天后静脉血清铜含量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7天后局部血清铜显著高于静脉血清铜;留置铜针1、4、7天后血清ALT、AST变化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铜针留置兔体内实验及临床铜针局部留置治疗海绵状静脉畸形对肝脏未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等血管性疾病,因其特有的优点,临床已开展应用。为了解铜针留置于血管内所发生的病理变化。方法我们用60只家兔的中央静脉行铜针留置,并与不锈钢针留置比较观察血管腔内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铜针留置后7天内为急性炎症过程及血栓形成,14天后形成异物性肉芽肿组织,28~60天后瘢痕组织纤维化,血管结构消失。不锈钢针留置诱发的炎症过程轻,血栓形成迟且较小。结论铜针治疗血管性疾病优于不锈钢针。  相似文献   

3.
目的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等血管性疾病,因其特有的优点,临床已开展应用。为了解铜针留置于血管内所发生的病理变化。方法我们用60只家兔的中央静脉行铜针留置,并与不锈钢针留置比较观察血管腔内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铜针留置后7天内为急性炎症过程及血栓形成,14天后形成异物性肉芽肿组织,28~60天后瘢痕组织纤维化,血管结构消失。不锈钢针留置诱发的炎症过程轻,血栓形成迟且较小。结论铜针治疗血管性疾病优于不锈钢针。  相似文献   

4.
铜针与不锈钢针留置于兔耳中央静脉内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等血管性疾病,因其特有的优点,临床已开展应用。为了解铜针留置于血管内所发生的病理变化。方法 用60只家兔的中央静脉行铜针留置,并与不锈钢针留置比较观察血管腔内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铜针留置后7天内为急性炎症过程及血栓形成,14天后形成异物性肉芽肿组织,28-60天后瘢痕组织纤维化、血管结构消失。不锈钢针留置诱发的炎症过程轻,血栓形成迟且较小。结论 钢  相似文献   

5.
铜针留置治疗静脉畸形对体内溶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铜针留置治疗静脉畸形是否会导致体内溶血.方法:1999年1月~2006年1月采用铜针留置治疗静脉畸形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10~50岁,中位年龄20岁.病变范围6cm×4cm~40cm×25cm.留置铜针10~45枚/例,平均28枚,留置时间7天.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变化以及有无急性溶血临床表现,检测其中8例患者留置铜针前及留置1、4、7天后血清胆红素、外周血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数、尿血红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结果:本组46例留置铜针后9例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无急性溶血临床表现,8例留置铜针1、4、7天后,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升高无显著性(P>0.05),尿血红蛋白及含铁血黄素阴性,外周血红细胞比术前显著减少(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网织红细胞在留置铜针7天后显著升高并超出正常范围(P<0.05).结论:铜针留置治疗血管瘤可引起体内轻度溶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铜针留置前后血清铜浓度变化和释放的铜离子对体内肝脏组织及生化指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49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5组,A组留置铜针1d、B组留置铜针3d、C组留置铜针5d、D组留置铜针7d,每个实验组10只,E组(留针前,正常对照组)9只。分别于留针前及留针后1、3、5和7d,抽静脉血检测血清铜离子浓度、肝功能指标,同期切取部分肝脏行HE染色,对出现阳性结果的组织标本行组织化学特殊染色、透射电镜检查。结果铜针留置后,铜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A、B、C、D组分别为1.40±0.49、1.45±0.53、2.01±0.40、2.38±0.83μg/ml,D组与E组(1.34±0.45μg/m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ALT与AST指标变化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5及7d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86(P<0.05)、0.712(P<0.05)和0.768(P<0.01)。组织学检查,肝脏组织可见无菌性炎性反应,并随时间延长逐渐消退,Masson三色染色及Ag染色无明显肝小叶结构改变及肝组织纤维化。结论铜针留置兔耳缘静脉后对肝脏未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2年初至1993年10月,应用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31例,经术后3个月至1.5年的随访,有效率达100%。文中较详细介绍了刺入铜针后全身和局部的反应,血铜、B超的变化和并发症等,我们认为铜针留置术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铜针治疗血管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铜针的各种使用方法对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应用单纯留置铜针、通电后留置铜针、铜针通电后切除病变等方法治疗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或脉管畸形105例,统计分析术后早、晚期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早期总有效率为94.3%,晚期总有效率为88.6%,复发率为28.6%,通电后切除效果最好,通电可以缩短留针时间42.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铜针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疗效肯定,与通电方法相结合效果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9.
铜针治疗体表血管瘤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单纯铜针留置、铜针留置加瘤体缝扎、铜针留置结合平阳霉素注射、铜针直流通电治疗血管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1月-2006年1月,采用铜针治疗体表血管瘤5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3~50岁,中位年龄19岁.其中海绵状血管瘤42例,蔓状血管瘤4例,混合性血管瘤9例.瘤体大小6cm×4cm~40cm×25cm.分别采用单纯铜针留置(29例)、铜针留置加瘤体缝扎(21例)、铜针留置结合平阳霉素注射(3例)、铜针直流通电(2例)治疗.结果 行铜针治疗1次50例,2次5例.术后获随访3~18个月,参照王永洁疗效评价标准,治愈15例(27.3%),好转38例(69.1%),无效2例(3.6%),总有效53例(96.4%),其中铜针留置结合瘤体缝扎或平阳霉素注射疗效显著.结论 铜针是治疗体表血管瘤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铜针留置结合瘤体缝扎或平阳霉素注射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自1992年初至1993年10月,应用铜针留置术海绵状血管瘤31例,经术后3个月至1.5年的随访,有效率达100%。文中较详细介绍了刺入刺入针后全身和局部的反应,血铜、B超的变化和并发症等,我们认为铜针留置术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铜针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16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手法触摸盲视下留置铜针治疗105例体表海绵状血管瘤,63例采用在探头频率为7.0MHz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铜针留置术,5-7d为一疗程,间隔一月重要治疗,通常治疗2-3个疗程。盲视组一年后复发15例,复发率为14.3%,超声引导一年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3.2%,铜针治疗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操作简便易行,超声引导下铜针留置术治疗绵海状血管瘤较盲视法操作更安全,对于组织深部及位于大主干血管,神经等重要器官周围的海绵状血管瘤尤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总结铜针留置、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治疗脉管畸形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采用铜针留置、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治疗脉管畸形患者46例,其中静脉畸形43例,动、静脉畸形3例.治疗1~3 次,其中第1次治疗41例,第2次治疗4例,第3次治疗1例,再次治疗至少间隔6个月.观察铜针留置治疗后患者的局部和全身反应,检测其中6例患者铜针留置治疗前及铜针留置治疗5天后血清铜及肝功能变化,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治疗患者46例,术后随访6~24个月.临床治疗效果:I级(差)3例,占6.5%;II级(中)11例,占23.9%;III级(好)27例,占58.7%;IV级(优)5例,占10.9%.43例(包括中、好和优)脉管畸形患者获得有效治疗(图2~3),总有效率为93.5%.6例留置铜针治疗5天后,血清铜轻度升高,方差分析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活性轻度升高,秩和检验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铜针留置简单易行、安全性高,对患者组织形态和功能影响小,是治疗脉管畸形的有效方法之一;铜针留置结合环形缝扎是铜针治疗脉管畸形的改进和发展,可以更有效地治疗脉管畸形,适用于治疗病变范围较大、较深的脉管畸形.  相似文献   

13.
铜针留置与硬化剂封闭联合治疗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山东济南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250031)刘同省,苑正太,赵桂相人体皮肤表面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治疗非常棘手。我们采用局部铜针留置与平阳霉素及鱼肝油酸钠交替封闭治愈一例左锁骨上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现总...  相似文献   

14.
铜针留置治疗海绵状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海绵状静脉畸形的方法。方法对海绵状静脉畸形分别采取单纯铜针留置、瘤体结扎加铜针留置、铜针留置加直流电通电3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治疗78例,治愈40例,有效3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6%。结论铜针留置可使血管变性、纤维化、病变结构消失,是治疗海绵状静脉畸形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硬化剂注射、放射治疗及铜针治疗等。各种方法有其特点和适应证,并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点。范围较广,波及深层组织的血管瘤切除时可发生难以制止而致命的出血[1],常遗留瘢痕和塌陷丑形。近年来我们采用铜针留置术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但铜针直径粗,刺入皮肤部位遗留较多圆形瘢痕,在颜面部影响容貌,若血管瘤位于关节部位留针治疗期间影响关节活动,为此我们进行了改进,采用细铜线网状留置于血管瘤内,共治疗7例,收到良好疗效。1 治疗方法图1 右额眶上肿物术前图2 右额眶上肿物术后图3 右…  相似文献   

16.
铜针留置加瘤体结扎治疗弥漫型血管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弥漫型血管瘤的方法。方法:先进行纵横交错的瘤体内结扎,使血管瘤分隔成许多互不相连的小区,再行铜针留置术。结果:本组治疗26例,行治疗前后组织观察及术后3个月-4年随访,总有效率达96.15%。结论:铜针留置加瘤体结扎疗法有较广泛的适应证,是治疗弥漫型血管瘤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腱鞘囊肿系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手腕部。以往多采用手术切除,局部注入类固醇药物等治疗,但效果常令人不满意,其主要原因是易复发及局部留有瘢痕。为寻求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以铜针留置术治疗28例腱鞘囊肿。将工业用直径1-2mm铜丝以洗砂纸擦净外膜,露出纯铜,制备成3-6cm长铜针。  相似文献   

18.
铜针留置术治疗血管性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铜针留置术治疗血管瘤及外周血管性疾病 ,具有疗效好、痛苦小、简便易行、不出血、可以保存较好的外貌和功能等优点 ,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经过不断改进 ,这一方法已渐趋完善。一、铜针治疗血管性疾病的历史1974年 ,Mullan[1 ] 用铜针留置术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宣告成功。方法是将 33~ 4 0号裸露铜丝通过立体导向手术插入海绵窦内 ,由于铜针细软 ,可以卷曲于窦内 ,放入铜丝可长达数米之多。1975年 ,Hosobuchi[2 ] 改进了上述方法 ,插入铜丝后通入直流电 0 .2~ 0 .8mA ,历时 10~ 30min可使血栓形成。 1982年 ,Og…  相似文献   

19.
铜针栓塞术治疗皮肤软组织内大面积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总结铜针栓塞术治疗皮肤软组织内大面积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 方法 1996~2003年治疗大面积血管瘤18例,其中面颈部3例,上肢5例,下肢臀部10例.以直径1~3 mm铜丝制成的铜针直接经皮刺入瘤腔或在彩超定位引导下将铜针置入瘤腔内,通4~6 V直流电并留置铜针1周或者仅仅留置铜针. 结果治疗后出现患处萎缩、硬化、体位性改变消失18例,患肢周长缩小13例,皮肤蓝紫色变浅接近正常4例,患肢肿胀、沉重感减轻1例,消失5例,彩超显示瘤腔较治疗前缩小、血流减少14例. 结论铜针栓塞术治疗手术切除困难的大面积海绵状血管瘤简易、有效、创伤相对较小,尤其对儿童患者有时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栓塞硬化为主综合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 用栓塞硬化注射术,或结合手术切除部分硬化瘤体,或结合铜针留置术。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结果 治疗患者17例,其中11例只进行栓塞硬化治疗,2例栓塞硬化后手术切除治疗,4例铜针留置后栓塞硬化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眼睑瘤体缩小,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4年。治疗部位无复发,局部功能形态良好。结论以栓塞硬化为主综合治疗眼睑海绵状血管瘤,简便有效,创伤小,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