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膈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44例膈肌痉挛患者给予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组)和药物氟哌利多静脉推注(对照组)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占82%,有效占13.6%,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痊愈占59.1%,有效占31.8%,总有效率为90.9%。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缓解膈肌痉挛症状,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为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穴位注射与针刺治疗面肌痉挛52例疗效观察陈道清,李开玉,徐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针灸科,630037)面肌痉挛是以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搐或跳动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近5年来,我们重要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翳风穴穴位注射和针刺共治疗52例,疗效尚好,...  相似文献   

3.
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膈肌痉挛4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8例膈肌痉挛患者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5岁;外科术后22例,门诊26例;病程最短2d,最长半年。其临床特点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证。  相似文献   

4.
面肌痉挛是一种阵发性面部抽搐,发无定时,不能自制的顽固性疾病.其特征为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原发性面肌痉挛是面神经通路上某些部位受到病理性刺激的结果,少数为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我科自1996年底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26例,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穴位注射法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将整体辨证施治与现代医学的局部观互补,将针刺的理化作用与药物的药理作用完美统一,副作用小,痛苦少,方便效验,易于被患者接受,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方法.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有:单用穴位注射疗法或穴位注射配合针刺、电针、内服药物等疗法.  相似文献   

6.
运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与药物对照观察,治疗面肌痉挛60例,结果显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33.3%,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能有效的抑制面肌痉挛。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5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近年来以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 5 4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治疗组 5 4例 ,其中男 1 3例 ,女 41例 ;年龄最小3 1岁 ,最大 5 8岁 ,3 1~ 40岁 1 2例 ,41~ 5 0岁 3 1例 ,5 1岁以上 1 1例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1 0年。对照组 5 1例 ,其中男 1 1例 ,女 40例 ;年龄最小3 2岁 ,最大 5 7岁 ,3 1~ 40岁 1 3例 ,41~ 5 0岁 2 5例 ,5 1岁以上 1 3例 ;病程最短 2 .5个月 ,最长 1 0年。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均无明显差异 (P>0 .0 5 ) ,具有可比性。2 .诊断标准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 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为…  相似文献   

8.
磁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6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面肌痉挛为阵发性不规则的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其发病原因不明,少数为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所致。自1991~1992年我们采用磁针配合穴位注射对60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观察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0  相似文献   

9.
面肌痉挛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尤其是疲劳、紧张、激动时更为明显,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现代医学对此缺乏特效治法,属于临床疑难病之一。笔者近10年来,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此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2月~2011年12月采用内关穴注射维生素B6注射液治疗膈肌痉挛8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8例中住院患者32例(本科室25例,院内会诊7例),门诊患者56例;男58例,女30例;年龄范围8~85岁。有可查找病因者62例(按照系统分类,其中消化系统34例;中枢系统例;内分泌系统例;腹部手术或其他因素刺激引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方法,治疗后分析其疗效。结果:总有效率86.37%,针刺结合穴位注射面肌痉挛有着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穴位注射配合捏筋拍打疗法治疗腓肠肌痉挛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以琴 《新中医》1997,29(12):26-27
本文通过当归、红花、维丁胶性钙穴位注射后,配合捏筋拍打疗法,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得以改善,劳损痉挛的肌群得到恢复而获效。  相似文献   

13.
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的病。表现以面部肌肉阵发性 ,不自主挛缩为主要特点。在精神刺激、谈话、疲劳时可以诱发症状加重。几年来 ,笔者临床运用穴位注射方法治疗 32例患者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32例。其中 ,男性 9例 ;女性 2 3例。年龄 ,30~ 40岁 2例 ;40~ 5 0例 1 7例 ;5 0~ 60岁 1 0例 ;60岁以上 3例。病程 ,1周内 7例 ,2周内 1 0例 ;4周内 1 1例 ,1月~ 3月内 4例。按中医辨证分型 ,气血不足者 1 3例 ;肝肾阴虚者 1 9例。2 治疗方法2 .1 药物  1 %利多卡因 2ml,氯硝西泮 1mg/2ml。2 .2 取穴 患侧四白 ,下…  相似文献   

14.
呃逆俗称打嗝 ,古称“哕” ,是指气逆上冲 ,出于喉间 ,呃呃连声 ,声短而频 ,不能自制的一种病证。西医认为此症是由膈肌痉挛所致 ,轻者常可自愈 ,重者须经治疗方可获效。近年来笔者运用印堂穴位注射为主 ,治疗本病 12 2例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2 2例患者 ,男性 81例 ,女性 4 1例 ;年龄在2 1~ 6 7岁之间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5年。全部病例按其病种及虚实辨证统计如下。病种 辨  证实虚 合  计术后 5 414 68癌肿放化疗后 610 16脑血管疾病 2 63 2 9非器质性疾患 7 2 9合  计 93 2 912 22 治疗方法选穴 :印堂穴为…  相似文献   

15.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又称"哕逆",是指气逆上冲,出喉时致呃声连续,声短而频,且不能自止的病症,可偶然单独发生,亦可呈连续或间歇性发作.现代医学认为由膈肌痉挛所致,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及腹部术后,脑血管意外等病时易出现.笔者自2007年以来应用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50例,临床效果满意.本方法具有用药少,见效快,痛苦轻,操作方便,作用持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7.
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10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治疗适应证的107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结果:临床治愈44例,占41.12%;显效35例,占32.71%;有效21例,占19.63%;无效7例,占6.54%。结论:针灸及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见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针刺与穴位封闭治疗面肌痉挛21例青岛医学院附属专科医院(266021)刘爱珍胡淑霞即墨市人民医院(266200)李志华关键词面肌痉挛针刺疗法穴位注射疗效观察1990年7月~1996年3月,笔者采用针刺与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面肌痉挛2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  相似文献   

19.
王笃金 《中国针灸》2002,22(3):35-43
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收效甚佳,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1岁,平均45岁; 病程最短1月余,最长5年。其中,患过面瘫者10例,外伤者1例。2  治疗方法选取患侧阳白、太阳、四白、下关、地仓及健侧合谷穴,用 5 ml 注射器抽取泰安市红 旗制药厂生产的当归寄生注射液(2 ml/支)4 ml,任选其中2穴位,穴位常规消毒后 ,进针,回抽无血后,把药液缓缓注入穴中,每穴注 2 ml。每日1次,穴位交…  相似文献   

20.
面肌痉挛属祖国医学“面”、“面风”范畴 ,是指一侧面部肌肉发生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的抽搐。笔者自 1 993年以来 ,采用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36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中 ,男 1 3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小者2 9岁 ,最大者 6 1岁 ;病程最长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