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妊娠合并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2009年11月26日至12月20日收治的16例重症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6例患者均为青年女性,年龄19~30岁,其中妊娠期妇女15例.16例平均白细胞总数为(6.7±3.2)×109/L,2例低于4×109/L,3例高于10 × 109/L;淋巴细胞平均值为(0.78±0.52)×109/L,14例<1×109/L;12例进行T细胞亚群CD4/CD8检查,其中7例<1.4.15例患者血乳酸脱氢酶中位数值为319 U/L(0.80~850.00 U/L),其中11例增高.16例中4例血钾<3.5 mmol/L;13例检测免疫相关指标,其中5例补体C4高于360 mg/L,1例<90 mg/L;4例C3<750mg/L;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复合物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示多发性多叶肺炎,主要呈间质样改变或大片实变渗出.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病例影像学检查符合ARDS影像学表现.4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合并少量心包积液.2例孕晚期妇女胎死宫内,7例及时剖官产终止妊娠或自然生产者病情稳定. 结论 健康妊娠期妇女是甲型流感的高危人群,并易迅速进展为严重肺炎,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早期抗病毒、早期终止妊娠、早期氧疗并适时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症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河北沧州市中心医院2009年11月26日至12月20日收治的16例重症甲型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6例患者均为青年女性,年龄19~30岁,其中妊娠期妇女15例.16例平均白细胞总数为(6.7±3.2)×109/L,2例低于4×109/L,3例高于10 × 109/L;淋巴细胞平均值为(0.78±0.52)×109/L,14例<1×109/L;12例进行T细胞亚群CD4/CD8检查,其中7例<1.4.15例患者血乳酸脱氢酶中位数值为319 U/L(0.80~850.00 U/L),其中11例增高.16例中4例血钾<3.5 mmol/L;13例检测免疫相关指标,其中5例补体C4高于360 mg/L,1例<90 mg/L;4例C3<750mg/L;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复合物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示多发性多叶肺炎,主要呈间质样改变或大片实变渗出.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病例影像学检查符合ARDS影像学表现.4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合并少量心包积液.2例孕晚期妇女胎死宫内,7例及时剖官产终止妊娠或自然生产者病情稳定. 结论 健康妊娠期妇女是甲型流感的高危人群,并易迅速进展为严重肺炎,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早期抗病毒、早期终止妊娠、早期氧疗并适时进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12例非妊娠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败血症患者和12例妊娠期LM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2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治疗并经血培养确诊的12例非妊娠期LM败血症患者(非妊娠组)和12例妊娠期LM败血症患者(妊娠组)的临床特征。结果?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胃肠道症状等,妊娠组4例可见胎心异常(33.3%),非妊娠组患者5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1.7%)。妊娠组WBC[(15.44±6.59)×109/L vs. (7.58±3.89)×109/L,P=0.002]、中性粒细胞计数[(11.94±6.17)×109/L vs. (6.45±3.65)×109/L,P=0.015]及淋巴细胞计数[(2.32±1.39)×109/L vs. (0.66±0.55)×109/L,P=0.001]均明显高于非妊娠组患者;C-反应蛋白则低于非妊娠组患者[13.35(35.28)mg/L vs. 42.5(161.23)mg/L, P=0.011]。所有患者经验性初始治疗均以头孢菌素为主,其中妊娠组7例,非妊娠组8例。血培养阳性后调整治疗方案,最终非妊娠组5例患者死亡;妊娠组孕妇无死亡,但仅有2例孕妇顺利分娩活胎。其中1例新生儿诊断LM败血症(早发型),经青霉素钠联合美罗培南抗感染后基本病愈。结论?LM感染易误诊漏诊,妊娠期早期及时准确的治疗可避免妊娠不良结局。临床中若患者出现发热或可疑败血症时,无论免疫功能是否存在缺陷,尽早选用覆盖LM的抗菌药物及尽快明确病原学能够极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妊娠期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住院的妊娠期肺炎51例,其中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肺炎组16例,妊娠期社区获得性肺炎组35例.结果 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肺炎组白细胞(6.49±2.54)×109/L低于妊娠期社区获得性肺炎组白细胞(12.14±4.93)×109/L,(P<0.000 1<0.05);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肺炎组C反应蛋白(85.07±61.02) mg/L高于妊娠期社区获得性肺炎组C反应蛋白(46.13±35.46) mg/L(P=0.030 2<0.05).在胸部CT上,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肺炎组12例(75%)比妊娠期社区获得性肺炎组17例(40%)更多出现双肺病变(P =0.020 3).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肺炎组死胎4例(25%),妊娠期社区获得性肺炎组死胎0例(0%)(P=0.011 7).结论 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肺炎组白细胞一般正常或不升高,低于妊娠期社区获得性肺炎组.前者C反应蛋白比后者升高的更明显,炎症反应更重.妊娠期甲型H1N1流感肺炎组肺部多出现双肺受累,死胎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危重病例肺部影像学的变化及其临床特点. 方法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2009年10月20日至11月22日收治的10例重症甲型流感确诊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5~41岁,平均19.3岁.采用常规技术检测血常规、血气指标、肝肾功能及心肌酶学变化,并行胸部X线及CT检查;给予奥司他韦、吸氧、呼吸支持、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结果 患者均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肺部病灶表现多种多样,表现为磨玻璃影及实变影、肺不张、液气胸及胸腔积液等征象,进展快,同时存在急性肺炎和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改变,10例中5例发展为急性肺损伤,3例发展为ARDS;奥司他韦、呼吸支持及抗感染治疗有效. 结论 甲型流感危重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为急性肺炎和急性间质性肺炎改变,临床表现为病情重、进展快,可发展为ARDS.  相似文献   

6.
新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肺部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危重病例肺部影像学的变化及其临床特点. 方法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2009年10月20日至11月22日收治的10例重症甲型流感确诊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5~41岁,平均19.3岁.采用常规技术检测血常规、血气指标、肝肾功能及心肌酶学变化,并行胸部X线及CT检查;给予奥司他韦、吸氧、呼吸支持、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结果 患者均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肺部病灶表现多种多样,表现为磨玻璃影及实变影、肺不张、液气胸及胸腔积液等征象,进展快,同时存在急性肺炎和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改变,10例中5例发展为急性肺损伤,3例发展为ARDS;奥司他韦、呼吸支持及抗感染治疗有效. 结论 甲型流感危重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为急性肺炎和急性间质性肺炎改变,临床表现为病情重、进展快,可发展为ARDS.  相似文献   

7.
新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肺部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危重病例肺部影像学的变化及其临床特点. 方法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2009年10月20日至11月22日收治的10例重症甲型流感确诊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5~41岁,平均19.3岁.采用常规技术检测血常规、血气指标、肝肾功能及心肌酶学变化,并行胸部X线及CT检查;给予奥司他韦、吸氧、呼吸支持、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 结果 患者均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肺部病灶表现多种多样,表现为磨玻璃影及实变影、肺不张、液气胸及胸腔积液等征象,进展快,同时存在急性肺炎和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改变,10例中5例发展为急性肺损伤,3例发展为ARDS;奥司他韦、呼吸支持及抗感染治疗有效. 结论 甲型流感危重病例的影像学表现为急性肺炎和急性间质性肺炎改变,临床表现为病情重、进展快,可发展为ARDS.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孕产期妇女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措施。方法分析2009年12月6日~2010年1月10日我院ICU救治的7例临床资料。结果 1例中期妊娠,6例晚期妊娠待产。7例均有中高度发热,咳嗽,不同程度的胸闷气喘。血白细胞总数正常,4例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胸部CT见两肺不同程度斑片状浸润实变影,伴微至少量胸腔积液。1例引产,1例自然分娩,5例行剖宫产术。2例行无创通气治愈,5例有创通气治愈。结论孕产期妇女感染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情重,发展快,应及时终止妊娠,及时分娩并积极行机械通气支持与综合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患者体内病毒载量与胸部CT表现的动态变化,探讨病毒载量与胸部CT表现对甲型流感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5-12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均符合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断标准",均行胸部X线及CT扫描(含高分辨率CT)并测定体内病毒载量.根据CT影像检查有否肺炎征象将甲型流感患者分为肺炎组31例和非肺炎组20例,观察胸部CT所见与病毒载量变化的关系.结果 (1)甲型流感肺炎组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片状实变影,早期和吸收期表现为磨玻璃影,双肺散在小叶性或节段性阴影,以下肺叶多见,左下肺叶明显,可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实质、肺间质及胸膜可同时受累;(2)发病甲期患者体内病毒载量高,肺炎组病毒载量的均值为7.7拷贝/ml,非肺炎组为4.2拷贝/ml;抗病毒治疗4 d(病程第6天)病毒核酸开始转阴;(3)3例肺炎患者中2例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快于胸部CT病灶吸收时间,而1例年幼患者的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甲型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病毒载量明显高于未合并肺炎的患者;动态观察甲型流感合并感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病毒载量的变化,有利于对甲型流感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新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存活和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新型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型流感)危重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10月3日至12月15日收治的55例甲型流感危重病例的临床特点,并对存活病例和死亡病例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55例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10个月至84岁,平均(38±20)岁.危重患者中<65岁48例(48/55),肥胖33例(33/49),伴基础疾病26例(26/49),妊娠6例(6/24),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咳痰(部分为血痰)及呼吸困难,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55例中54例并发呼吸衰竭,26例并发ARDS,38例需行机械通气;27例继发感染,其中肺部感染24例(呼吸机相关肺炎10例).发病早期C反应蛋白升高,平均为(131±130)mg/L,CD4+及CD8+T细胞计数降低,分别为(217±139)/μl和(162±82)/μl;随病程进展,死亡病例的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T细胞亚群计数持续降低,继发真菌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高及继发真菌感染的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OR值分别为6.512和19.631,P均<0.05);发病48 h内使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者中未出现死亡病例. 结论 青壮年、肥胖、伴基础疾病和妊娠的甲型流感患者易进展为危重症;C反应蛋白水平持续升高及T细胞亚群计数持续降低提示预后不良;体重指数高及继发真菌感染者病死率高;早期应用奥司他韦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疆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期间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心肌损害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新疆各地收治的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结果 25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普通型164例.重症型94例,其临床特点以发热、咳嗽、咳痰、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咽痛等为主.94例重症型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紫绀、低氧血症、双侧肺炎等,死亡22例,病死率为23.4%;主要死因为呼吸衰竭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心功能衰竭.76%患者伴有各种慢性疾病,15例妊娠者中有12例发展为重症型.与普通型比较,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情重,重症型患者心电图、血WBC、血糖、AS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α羟丁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等异常比例高,重症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更低(1.23±0.56比0.99±0.53,t=3.543,P=0.039).结论 新疆甲型H1N1流感重症型患者原有慢性疾病、妊娠、心肌酶与心电图同时异常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者所占比例更多.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yocardial damage of the influenza A (H1N1) cases in Xinjiang. Methods Informations related to the influenza A (H1N1) cases were respectively collected from hospitalized cases in Xinjiang region. Measurement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 test and enumeration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chi square test. Results A total of 258 patients with influenza A (H1N1) were reported from Aug. 2009 to Jan. 2010, including 164 cases of common type and 94 of severe type. The main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included high fever, cough,expectoration, angina and sore throat. Severe cases presented with high fever, dyspnea, cyanosis,hypoxemia and bilateral pneumonia. Twenty-two cases died of severe form with mortality rate of 23. 4%(22/94).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were respiratory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multiple organ failure or heart failure. Among severe cases, 76% had underlying chronic diseases and 12 out of 15 pregnant cases developed severe type. Compared with common type cases, more severe cases had underlying diseases and the abnormal rates of electrocardiogram (ECG), blood leukocyte counts, blood glucose, 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creatine kinase (CK), CK-MB, α-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 (α-HBDH) and lactic dehydrogenase (LDH) were higher; while the ratio of CD4+/ CD8+T lymphocytes was much lower (1. 23 ± 0. 56 vs 0. 99 ± 0. 53 ; t = 3. 543, P = 0.039). Conclusions Among sever cases with influenza A (H1N1) in Xinjiang, the proportion of cases with underlying diseases, pregnancy, abnormal myocardial enzymes and ECG, lower CD4+/CD8+ ratio are relatively high.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9年5月15日-12月20日我院收治的6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孕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相关资料。结果6例年龄22.27(24.7±2.1)岁;发病时孕周25~36(30.5±3.5)周,均为妊娠晚期发病;4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咳血痰。HGB和ALB明显下降,LDH、d~HBDH和CRP均明显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计数均下降。6例均合并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vndrome,ARDS),其中4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3例同时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3例行急诊剖宫产手术,1例因胎死宫内后自行分娩出死胎,其余2例继续妊娠。结论甲型H1N1流感可能导致孕妇病情加重,妊娠晚期患者易进展为危重症。危重症特征性表现为咳血痰和呼吸困难。合并肺部感染和ARDS的危重症患者大多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其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赵娜  李杰 《临床肺科杂志》2021,26(5):709-713
目的分析危重症H1N1流感患儿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及自身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确诊为重症甲流的12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胸腔积液分为胸腔积液阳性组(n=54)和胸腔积液阴性组(n=72);比较两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炎性指标和免疫功能。结果胸腔积液阳性组与阴性组性别、年龄、总住院时间、PICU住院时间、辅助通气时间、PCT、CRP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初始淋巴细胞数量胸腔积液阳性组(1.76×109/L)低于阴性组(3.28×109/L)(P=0.016)。淋巴细胞亚型比例方面,胸腔积液阳性组(CD3+T 35.94%,CD4+T 20.28%,CD8+T 10.78%)均明显低于胸腔积液阴性组(54.89%、34.80%、15.33%),但CD56+T阳性组(20.56%)高于阴性组(13.22%)(P<0.05)。而绝对数量上,胸水阳性组CD3+T,CD4+T和CD8+T细胞数分别为0.79×109/L,0.48×109/L,0.22×109/L,显著少于阴性组1.65×109/L,0.72×109/L和0.48×109/L(P<0.05),但CD56+T两组间没有差异。结论危重型甲流肺炎患儿合并胸腔积液者相比无胸腔积液者,具有更差的细胞免疫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儿童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流行特征.方法 通过描述性研究对2009年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30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致肺炎的患儿做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中位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精确卡方检验.结果 30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患儿中,年龄中位数为5.9岁,5例有基础疾病史,占16.7%.有明确发热病例暴露史的20例,占66.7%.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和咳嗽,11例伴气促,占36.7%,10例伴喘息,占33.3%.11例患儿WBC<4.0×109/L,占36.7%,2例PLT减少,占6.7%.所有患儿入院时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有单侧或双侧片状渗出性病灶,4例危重症患儿肺部多处大片状渗出伴肺水肿,占13.3%,1例危重症肺炎患儿发病后3个月和9个月复查胸部CT提示不同程度肺纤维化,占3.3%,3例同时伴纵隔积气和皮下积气,占10.0%,6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占20.0%,3例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占10.0%,1例合并脑炎,占3.3%.所有患儿均给予奥司他书和抗菌药物治疗,4例接受机械通气,均治愈或好转出院.发病2 d内和2 d后接受奥司他韦治疗的患儿的热程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d比5 d,Z=-8.015,P<0.01).结论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易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并发严重的肺部疾病.在发病早期采用奥司他韦治疗,可缩短热程,降低危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临床特点的分析。方法分析2009年月10月-2010年3月在我院入住的29例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等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3例妊娠,13例合并有基础疾病。所有病例均有流感样前驱症状,呼吸道主要症状为发热、干咳少痰,严重者气短、呼吸困难、咯血。合并细菌感染时咯脓痰。肺部听诊无啰音或少啰音,合并哮喘时有哮鸣音,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有湿啰音。实验室检查65%白细胞不高或降低,41%心肌酶升高,58.6%存在低氧血症,35%呼吸衰竭。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65.5%主要为单侧或双侧棉团样、团片样边界模糊高密度渗出影伴肺实变,其内见充气支气管征,病变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轻症及早期较局限,重症者及晚期病变融合呈双肺多发弥漫性改变。少数呈大叶及小叶性肺炎表现。预后大多良好,病死率6.9%。主要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及大咯血。结论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是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为主要疾病的多种肺炎构成。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炎临床表现具有流感病毒肺炎共性特点,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