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20岁.因肢端角化性斑片,双小腿红斑结节反复5年,于2008年7月3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双足背出现褐色角化性斑片,有明显季节性,夏季较重,冬季自然缓解或消退,浸水后变白,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进行性加重,逐渐累及趾背、踝部、双手背、指背、腕部屈侧、肘膝关节伸侧.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6岁。双手角化性斑片3年、复发2个月。本患者与既往报道的SAK病例不同,初期仅表现为手掌及指侧缘淡黄色角化性斑片,随着病情进展,皮损表现为黑褐色角化性斑片,皮损浸水后均发白、起皱,伴轻微紧绷感,离开水后恢复原状。治疗1个月后随访,皮损基本消退。  相似文献   

3.
<正>1病历摘要患者男,26岁。因双手背暗红色斑疹,遇水后变白1周,于2017年8月1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双手背出现暗红色斑疹,以右手背为重,接触水3~5 min后出现灰白色角化性丘疹及斑块,无瘙痒、疼痛及紧绷等自觉症状,离水干燥后呈现暗红色斑片。既往体健,无长期服药史,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无特殊化学物品及药品接触史,无手足多汗和外伤史,非特应性体质,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1 病历资料 例1.男,23岁.因双手背、双足背褐色角化性斑块反复发作3年,于2009年7月21日就诊.患者于3年前夏季无明显诱因双手背远端、指背出现褐色斑片,不伴痒痛.皮损接触水或被汗液浸渍后变白,干燥后又恢复褐色.皮损渐增多,延及双手腕屈侧、双足背及踝关节周围.皮损有明显季节性,夏季较重,冬季自然缓解.患病以来,曾多次在外院疑诊为"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皮症"、"水源性肢端角化病"等,均未予治疗.否认特殊化学药品接触史.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8岁,双手足角化性斑片2年。表现为手腕、手背及足背对称性褐色角化性斑片,皮损浸水后发白,冬季明显缓解。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棘层增生,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小血管扩张,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5岁.因双手背、手腕和踝部出现暗红色角化性斑片2年,于2008年8月23日就诊.2年前初夏.患者双手背变红,皮肤增厚,渐累及手腕和足背部.皮损部位于出汗或接触水后变为白色,冬季消退,次年夏季皮损再次出现,无明显不适.未治疗.患者父亲和儿子同患鱼鳞病.其家庭成员中未见与患者同样的角化性损害.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患者男,14岁.因四肢关节处褐色角化性斑片2年就诊.2年前患者于夏季手背、手腕、肘部、足踝部及膝关节等处发生褐色斑片,表面粗糙,角化,无不适感,浸水后发白明显,冬季皮损完全消退.否认有特殊化学物质接触史及遗传性家族史.  相似文献   

8.
报道4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其中男3例,女1例。表现为手腕、手背及足背部对称性红褐色角化性斑片,遇水皮损发白,冬季明显缓解。组织病理: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表皮增生,棘层增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少许淋巴细胞浸润。符合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相似文献   

9.
报告2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男,42岁,双手腕、手背角化性皮疹。患者女,26岁,双手腕、手背、双踝、双肘、双膝、双腘窝角化性皮疹。皮损均表现为双手指背、手背至手腕褐色对称性角化性斑片,浸水后皮损变白,夏季发生,可自行消退。皮损组织病理示:鳞状上皮乳头瘤状增生伴角化过度。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因四肢关节处褐色角化性斑片2年就诊。2年前患者于夏季手背、手腕、肘部、足踝部及膝关节等处发生褐色斑片,表面粗糙,角化,无不适感,浸水后发白明显,冬季皮损完全消退。否认有特殊化学物质接触史及遗传性家族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4岁。手足皮疹3年,加重1年。皮损特点为对称分布的红褐色角化性斑片,多发于手腕、手背及足背。遇水皮肤发白,冬季明显缓解。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诊断: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相似文献   

12.
13.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九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9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疗效.方法 门诊收集9例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皮损进行拍照,真菌镜检、组织病理检查.予外用药治疗并随访.结果 男8例,女1例,平均年龄28.2岁,平均发病年龄24.6岁,病程2个月至16年;皮损对称分布,双手背、腕全部累及,踝次之;手腕部皮损分布呈圈状;夏季重、冬秋季多数自愈;大部分患者与塑胶或橡胶接触有关,部分合并寻常性鱼鳞病;真菌镜检均阴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轻微乳头瘤样增生;尿素维E乳膏、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按1∶1调用明显有效.结论 寻常性鱼鳞病患者存在对称性肢端角化病的易患因素,遇水变白可能是水、空气参与的一种物理现象.外用糖皮质激素可作为第一线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8岁。双手、足起褐色角化性斑片5年。皮损特点为双手及双足背部褐色角化性斑片,接触水后局部变白,冬季明显缓解。患者有鱼鳞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也均有鱼鳞病史。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生,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诊断:获得性对称性肢端角化病。  相似文献   

15.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1岁,会计。主因双上肢肢端反复发生对称性黑褐色角化性皮损6年,于2014年7月7日就诊。患者6年前自吉林来北京工作后,无明显诱因于每年5月份起双上肢肢端出现对称性黑褐色角化性皮损,无任何自觉症状。皮损遇水或汗液浸泡后发白,至当年8月底左右上述皮损可逐渐自行消退。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否认特殊化学物品及药品接触史。皮肤科检查:双腕屈侧、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4岁,8岁时双手足背起帽针头大小正常肤色和淡褐色的小丘疹,逐渐增多、增大。同时掌蹠起米粒大小淡黄色较硬的丘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人口学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3年5月以来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对称性肢端角化病患者62例,详细了解其人口学资料及家族史,并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部分患者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62例患者中男55例,女7例,发病年龄4 ~ 53岁,平均年龄24.02岁;病程15 d至10年,平均为26.65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褐色角化性斑片,皮损接触水后变白,主要分布在指背、手背、手腕、掌侧缘、踝部、膝部、肘部,冬季自然缓解;真菌检查阴性;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厚,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少量淋巴细胞。结论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以对称性肢端角化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明显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对称性肢端角化病(SAK)是2008年在国内报道的一种皮肤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存在困难。本文对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进展作系统性回顾,发现其发病与遗传和环境有关,受湿热气候及化学物质影响明显;角蛋白、表皮分化复合体蛋白及脂质分化与代谢异常导致表皮增厚和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表皮各层黑素颗粒增多导致皮损区色素沉着;存在家族聚集性发病现象,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体遗传机制有待阐明;常伴发寻常型鱼鳞病,二者关系尚未明确。治疗上以加强保湿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19.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肢端暗色角化性斑片反复3年。3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手腕、趾背出现暗色斑,局部轻度角化肥厚,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浸水后发白,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较重,冬季自然缓解或消退。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否认特殊化学  相似文献   

20.
例1女,22岁。因双手腕部暗色斑反复3年余于2009年9月6日就诊。3年前无明显原因双手腕出现暗色斑,局部略有角化肥厚,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遇水后明显加重。皮损夏季发作,冬季自愈。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