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脏泵用于院前心肺复苏109例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外心脏按压是心博骤停时用人工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主要急救方法,临床有着统一的操作标准,即心肺复苏术(标准CPR).近年出现的心脏泵则是在胸外心脏按压时,不但主动按压,而且也主动提拉胸部减压,即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D-CPR).2004年6月-2007年6月,本院急救中心在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ACD-CPR进行复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胸外心脏按压是心博骤停时用人工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主要急救方法,临床有着统一的操作标准,即心肺复苏术(标准CPR).近年出现的心脏泵则是在胸外心脏按压时,不但主动按压,而且也主动提拉胸部减压,即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D-CPR).2004年6月-2007年6月,本院急救中心在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ACD-CPR进行复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胸外心脏按压是心博骤停时用人工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主要急救方法,临床有着统一的操作标准,即心肺复苏术(标准CPR).近年出现的心脏泵则是在胸外心脏按压时,不但主动按压,而且也主动提拉胸部减压,即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D-CPR).2004年6月-2007年6月,本院急救中心在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ACD-CPR进行复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胸外心脏按压是心博骤停时用人工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主要急救方法,临床有着统一的操作标准,即心肺复苏术(标准CPR).近年出现的心脏泵则是在胸外心脏按压时,不但主动按压,而且也主动提拉胸部减压,即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D-CPR).2004年6月-2007年6月,本院急救中心在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ACD-CPR进行复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胸外心脏按压是心博骤停时用人工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主要急救方法,临床有着统一的操作标准,即心肺复苏术(标准CPR).近年出现的心脏泵则是在胸外心脏按压时,不但主动按压,而且也主动提拉胸部减压,即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D-CPR).2004年6月-2007年6月,本院急救中心在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ACD-CPR进行复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胸外心脏按压是心博骤停时用人工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主要急救方法,临床有着统一的操作标准,即心肺复苏术(标准CPR).近年出现的心脏泵则是在胸外心脏按压时,不但主动按压,而且也主动提拉胸部减压,即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D-CPR).2004年6月-2007年6月,本院急救中心在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ACD-CPR进行复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胸外心脏按压是心博骤停时用人工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主要急救方法,临床有着统一的操作标准,即心肺复苏术(标准CPR).近年出现的心脏泵则是在胸外心脏按压时,不但主动按压,而且也主动提拉胸部减压,即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D-CPR).2004年6月-2007年6月,本院急救中心在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ACD-CPR进行复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胸外心脏按压是心博骤停时用人工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主要急救方法,临床有着统一的操作标准,即心肺复苏术(标准CPR).近年出现的心脏泵则是在胸外心脏按压时,不但主动按压,而且也主动提拉胸部减压,即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D-CPR).2004年6月-2007年6月,本院急救中心在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ACD-CPR进行复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胸外心脏按压是心博骤停时用人工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主要急救方法,临床有着统一的操作标准,即心肺复苏术(标准CPR).近年出现的心脏泵则是在胸外心脏按压时,不但主动按压,而且也主动提拉胸部减压,即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D-CPR).2004年6月-2007年6月,本院急救中心在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ACD-CPR进行复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胸外心脏按压是心博骤停时用人工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主要急救方法,临床有着统一的操作标准,即心肺复苏术(标准CPR).近年出现的心脏泵则是在胸外心脏按压时,不但主动按压,而且也主动提拉胸部减压,即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D-CPR).2004年6月-2007年6月,本院急救中心在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ACD-CPR进行复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胸外心脏按压是心博骤停时用人工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主要急救方法,临床有着统一的操作标准,即心肺复苏术(标准CPR).近年出现的心脏泵则是在胸外心脏按压时,不但主动按压,而且也主动提拉胸部减压,即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D-CPR).2004年6月-2007年6月,本院急救中心在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ACD-CPR进行复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肺复苏中胸外心脏按压持续时间与按压有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CPR)中胸外心脏按压持续时间与按压有效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心肺复苏模型对195名医务人员胸外心脏按压持续时间与按压有效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随着胸外心脏按压持续时间的延长,出现按压偏轻的人数和次数逐步升高.到第5个循环时,有52.25%的操作者至少出现1次以上按压偏轻.第1-5循环中,偏轻的按压分别占4.63%、11.49%、14.34%、22.20%和25.31%.结论 为了保证CPR质量,医务人员在进行CPR时,应每4-5个循环更换按压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指脉氧波的协助下,判断胸外心脏按压的有效性。方法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根据指脉氧灌注棒的格段及波形数据的监测,调整实施按压力度、深度、频率和部位。结果胸外心脏按压时监测指脉氧灌注棒的三格段以上达70.6%,恢复自主心律达52.9%。结论根据指脉氧灌注棒的格段及波形数据的监测对判断胸外心脏按压有效性有临床价值,实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骆福秀  邓盛  黄家诚 《家庭护士》2009,7(8):708-709
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由于体外循环时间较长,术后易出现心脏及肺脏等血量器官水肿,若此时关胸,胸骨易压迫心脏而出现低心排血量症状,延迟关胸可解除心脏受压,改善患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提高婴幼儿心脏术后早期生存率[1].我院2005年1月-2008年8月共行婴幼儿心脏手术286例,其中延迟关胸8例,术后经过严密监护,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医护配合模式在不间断胸外按压下行床边紧急心内心脏起搏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到2011年2月我院急救中心在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中断按压的时间控制在10秒内)情况下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70例行紧急心内心脏起搏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并送入导丝的时间在10s内,导丝送入后不间断胸外按压;从开始穿刺到起搏操作成功的平均时间为12.6 min,起搏操作成功率为93%,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熟练而又密切的术中医护配合是不间断胸外按压下行床边紧急心内心脏起搏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心肺复苏中气管插管和心脏电除颤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与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早期能否果断及时准确地行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和胸外心脏电除颤对提高心肺复苏(CPR)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我院急诊科在院前及院内CPR抢救过程中早期应用抢救性气管插管及胸外心脏电除颤,并对插管及除颤顺序随病因不同作出先后选择,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60年William Kouwenhoven发表了第一篇关于胸外心脏按压的论文,对心肺复苏(CPR)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心脏骤停的存活率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国外资料显示,每10万人中有36~128人发生院外心脏性猝死,34%~86%的患者接受了CPR,其中恢复自主循环并送达医院者占17%~49%,复苏后住院患者中能够存活出院且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占11%~48%。  相似文献   

18.
心肺复苏术相关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肺复苏术(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临床抢救心脏暂停患者的主要手段,其有效性已被临床广泛接受[1-4].CPR由Kouwenhoven等于1960年首次提出,其能借助外力建立通气及实施胸外按压早期除颤,以提高心脏暂停患者的生存率[5].然而,有学者发现CPR过程中会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损伤甚至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因此,心肺复苏过程中出现的损伤是否会影响复苏成功率及复苏成功后患者生存期、健康状况等越来越多地被患者家属及临床医生所重视.本文复习相关文献,就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行CPR后损伤发生率、损伤部位及类型、损伤后果及病理学特征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更好的实施CPR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窒息家兔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疗效与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变化的关系。方法对62只家兔均在呼气末夹闭气管8min,造成窒息性心脏停搏模型后,开始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及机械通气,期间不用任何药物,复苏5min内恢复自主循环(restorationof 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的家兔定义为常规CPR成功;对5min内未能ROSC者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肾上腺素(0.2mg kg)和加压素(0.8U kg)静脉注射,并继续行常规CPR。分别在窒息前和CPR15、60、120min采血测血浆ET浓度。结果常规CPR的家兔ROSC率为24.16%(1562),加用肾上腺素和加压素后总的ROSC率提高到48.39%(3062)。对常规CPR失败的家兔而言,肾上腺素疗效明显优于加压素(ROSC率分别为54.16%和8.70%,P=0.001)。但复苏成功组和复苏失败组家兔血浆ET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窒息性心脏停搏的家兔CPR时应用肾上腺素或加压素可提高ROSC率,但肾上腺素疗效明显优于加压素。窒息家兔CPR疗效与血浆内皮素变化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和非同时机械通气在心肺复苏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控制机械通气组和与胸外按压非同时手控机械通气组。采用控制通气模式机械通气与持续循手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后者采用手控通气模式机械通气(MAMV)与间断徒手胸外心脏按压非同时配配合进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每5次后暂停1次,在暂停间期给予MAMV1次,之后通气与按压依此比例进行。2组均进行无创动脉血压、心电、经皮氧饱和度(SpO2)、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等监测。结果:与胸外心脏按压非同时手控机械通气组的SpO2、VT均明显高于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模式通气组的SpO2和VT,P均<0.05;而peak则明显低于后者,P<0.05;2组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差别。结论:与胸外心脏按压非同时手控机械通气在提高SpO2、VT,降低Ppeak,恢复窦性心律及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与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控制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