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军  杨晓玲 《河北中医》2000,22(3):216-21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采用以补肾利水,祛痰化瘀中药为主配合西医常规治疗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症状,体征及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 1994年 3月~ 1999年 10月 ,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 67例 ,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分析如上。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7例中 ,男 2 7例 ,女 4 0例 ,年龄52~ 70岁。均经 B超或 CT检查证实为肝内外胆管结石 ,胆总管直径 <1.5cm,其中合并黄疸 32例。1.2 治疗方法1.2 .1 胆石静止期 :气郁型 ,宜疏肝利胆 ,健脾和胃。胆宁汤 [茵陈 12 g、虎杖 12 g、生大黄 (后下 ) 9g、青陈皮各 6g、生山楂 12 g、郁金 9g]每日 1剂 ,分 2次内服。肝阴不足型 ,宜养肝柔肝 ,疏肝利胆。柔肝煎 [生地 12 g、首乌 9g,杞子 9g、茵陈 12 g、虎杖 12 g、…  相似文献   

3.
2001年2月~2004年2月,笔者采用自拟固本活血汤结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5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3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属祖国医学“肺胀”、“喘证”、“痰饮”范畴,急性期多因感受外邪而诱发,多表现为咳喘、痰、紫绀、水肿,笔者从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对39列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组37例进行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金鸿斌 《河南中医》2012,32(8):1061-106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9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可靠,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 )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每次急性发作都会促使病情进展 ,加重心肺功能损害 ,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因此 ,有效地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 ,从而控制病情发展 ,降低病死率乃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近几年来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 5 0例患者均系在我科住院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其中男 2 9例 ,女 2 1例 ,年龄 3 8~ 79岁 ,平均 5 8岁 ,病程 3~ 4 0年。全部病例均按 1 977年第二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所定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均属痰热郁…  相似文献   

7.
刘娟 《北京中医》2001,20(4):23-23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加强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可防止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应用复金汤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3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婷 《山西中医》1998,14(2):22-23
采用活血化瘀法,以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配合西药抗感染,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65例,并设对照组西药综合治疗52例。结果:治疗组显效61.5%,好转32.3%,无效6.2%,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显效42.3%,好转38.5%,无效19.2%,总有效率为80.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1996年3月~1999年3月,我院内科住院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64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中西医结合组(下称治疗组)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8~74岁,平均63岁;心功能Ⅲ级24例,Ⅳ级8例。西药组(下称对照组)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9~75岁,平均62岁;心功能Ⅲ级23例,Ⅳ级9例。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2-1慢性肺心病诊断标…  相似文献   

10.
11.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是肺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 1999- 12~ 2 0 0 0 - 12期间的住院病人随机抽样 6 0例 ,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6 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均符合 1997年第二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1 ] 。治疗组 30例 ,男18例 ,女 12例 ;年龄 2 8~ 84岁 ,平均 56岁 ;病程 8~ 50年 ,平均 2 9年 ;轻型 4例 ,中型 5例 ,重型 2 1例。对照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4 0~ 79岁 ,平均 59 5岁 ;病程 5~ 50年 ,平均 2 7 5年 ;轻型 5例 ,中型 5例 ,重型2 0例。中医辨证分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结合西药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32例,控制感染效果满意,并与西药治疗组3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①本组病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诊断标准;②本组病例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心肺功能及X线片诊断,均属急性发作期;③原有心、脑、肝肾痼疾患者,不作选择。12 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共62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2例;年龄30~40岁1例,41~50岁9例,51~60岁17例,61~70岁2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 :将 6 4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 32例。治疗组在西医抗感染、对症等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 ,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 75 % ,对照组为 75 % ,2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肖义成 《江西中医药》2008,39(12):66-66
我院近2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1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40例,并设单纯西药治疗38例为对照组。中西医结合组显效率50%,总有效率90%;单纯西药组显效率34%,总有效率68%。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92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9年以来 ,我院采用中药配合药物氧雾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患者 ,取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根据 1992年 10月全国儿科哮喘专业会议制定儿科哮喘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为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 ,共 92例 ,均系我院 2 0 0 1~ 2 0 0 3年门诊患儿 ,其中男 5 8例 ,女 34例 ;年龄 2~ 13岁 ;轻度 12例 ,中度 77例 ,重度 3例 ;病程 <1年5 0例 ,1~ 5年 32例 ,5~ 10年 10例 ;本次哮喘发作时间≤ 3天 74例 ,≤ 1周 18例 ;均有咳嗽、喘促、痰鸣 ,夜间喘咳加重。伴发热 10例 ,痰鸣明显 38例 ,活动后气促明显 4 4例 ,轻度三凹征 38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清金培土汤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金培土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为83.33%;且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方法:中西医组40例患者和单纯 西医治疗组40例患者均以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及纠正呼吸衰竭为基础治疗,中西医组加用保肺汤治疗。结果: 中西医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O2)、降低全血黏度、血 浆比黏度、血细胞比容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总有效率明显提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肺心 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明显提高总有效率(90%),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6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单纯用西医常规保守疗法,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清胰汤I号"联合治疗。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明显,实验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减少,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是治疗急性胰腺炎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