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 ,2 3岁 ,左腕桡骨骨折内固定后 10年。在臂丛阻滞下行钢板螺丝钉取出术。术前 30分钟肌注安定 10毫克 ,阿托品 0 5毫克。平卧位下以 6#注射针行左肌间沟穿刺 ,有异感后缓慢注入 0 5 %盐酸布比卡因 2 0毫升 (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980 90 2 ) ,药液中未加肾上腺素。 10分钟时无阻滞现象。 2 0分钟时测试仍有痛觉且上肢活动自如。 30分钟切皮时疼痛明显。考虑肌间沟臂丛阻滞不佳 ,逐以 1%普鲁卡因 15毫升局部浸润 ,术中旋取镙丝钉时 ,仍感明显疼痛 ,并延续至术毕。手术历时 6 0分钟 ,出室时左上肢仍活动自如 ,前臂、肘部测试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灵活合理地使用颈路臂丛复合肌间沟神经阻滞治疗颈肩部手术。方法:在锁骨上4cm及胸锁乳突肌外缘2cm交叉点,此为颈路臂丛穿插刺点,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混合液5-10ml,再与前,中斜角肌间的肌间沟混合注入局麻药,回抽无血,即注入药15-20ml,浓度为0.25%布比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含1:20万肾上腺素)。结果:阻滞完善,患者无痛,安全,肌肉松弛。结论:过去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颈肩部手术阻滞不完全,无法达到满意的麻醉平面,通过应用颈路臂丛复合肌间沟两点神经阻滞不仅局麻药的总量增加不多,而且定位操作简单,因颈路臂丛神经阻滞也增加了肌间沟滞时臂丛神经的麻醉平面。  相似文献   

3.
1病案摘要 例1男,30岁.左尺桡骨骨折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选用左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因患者未寻得异感,乃反复多次穿刺.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不适.术后第1天,患者感胸闷,左侧胸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和传统解剖定位法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A、B两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B组传统解剖定位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局麻醉药均使用2%利多卡因和0.75%左布比卡因混合液(1∶1) 20 mL.记录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尺神经阻滞完善情况、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短于B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B组;A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无麻醉并发症,而且尺神经阻滞较完全.结论 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维持时间长,麻醉效果佳,并发症少,操作成功率高,尺神经阻滞更完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臂丛神经阻滞在婴幼儿上肢整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廷凤 《淮海医药》2010,28(5):411-412
目的观察婴幼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婴幼儿上肢手术患者,在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后注入0.25%左布比卡因,用量按0.5-0.6 ml/kg给药。30例患儿均采用飞利浦多参数监护仪连续监测ECG、HR、SpO2。结果30例患儿均取得良好阻滞效果,术中患儿患肢松弛,对手术刺激及止血带耐受良好。结论婴幼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便、阻滞完善。可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使患儿及时苏醒,降低围术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现就利布合剂中加入小剂量吗啡对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及镇痛时间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骨折开放复位加内固定的病人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50岁之间,平均35.5岁,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应用含吗啡1mg的0.25%布比卡因加1%利多卡因共20ml;对照组15例应用0.25%布比卡因加1%利多卡因共20ml,均采用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注药毕由另一不知注入何药的麻醉医师每间隔30秒针刺测定阻滞区痛觉改变,记录阻滞起效时间及阻…  相似文献   

7.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前臂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法,而肩关节脱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复位及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手术也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为一种盲式的操作,有赖于准确的解剖定位,对于有些对解剖定位欠佳者来说,阻滞效果要差一些。且盲探操作易损伤神经和引起局麻药中毒反应。本研究拟评价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肩关节脱位及肱骨外髁颈粉碎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性,9岁、体重18公斤,拟于左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肱骨外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取平卧位,头偏向对侧略后仰,于斜角肌肌间沟进针约1.2公分后上肢出现异感,遂推注1.1%利多卡因 0.2%布比卡因混合液13毫升(内加20万分之一肾上腺素)。注药后左上肢及肩、颈部均无麻醉效果,但十余分钟后左肋缘下开始出现麻痹区并很快向上下扩散,注药后15分钟测试,向上扩散至胸_2脊神经支配区,向下扩散至胸_(11)区神经支配区,内至腹中线,外至左腋中线,麻醉界限清楚,作用完善。患儿除有左眼裂缩小,左鼻腔阻滞之轻度霍钠氏征外,余无异常情况,左胸壁呼吸动度亦未见减弱。该麻醉区广直持续二小时方逐渐减退。患儿当日末手术,五天后在腋路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相同浓度不同容量罗哌卡因在长期吸烟史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有长期吸烟史的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在臂丛的后外侧缓慢贴近臂丛神经,回抽无血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5 ml,后将退针调整,将针尖推进至臂丛的前上方贴近臂丛神经,回抽无血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5 ml,共10 ml。观察组在臂丛的后外侧缓慢贴近臂丛神经,回抽无血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10 ml,后将退针调整,将针尖推进至臂丛的前上方贴近臂丛神经,回抽无血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10 ml,共20 ml。比较两组阻滞30 min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膈肌麻痹发生率,两组术前(T0)、起效即时(T1)、麻醉后4 h(T2)、麻醉后8 h(T3)、麻醉后12 h(T4)血氧饱和度(SpO2)及肺功能指标[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阻滞30 min后,观察组正中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尺神经感觉阻滞有效率分别...  相似文献   

10.
李建钢  陈璧  邓枚 《云南医药》2010,(3):333-335
肌间沟臂丛阻滞的麻醉方法适用于肩、上肢手术。由于其操作方便,阻滞范围广,在临床上,特别是我们基层医院使用就更多。但传统的肌间沟臂丛阻滞往往引起尺侧神经阻滞不全,不能缓解止血带产生的紧束痛,给临床麻醉管理和手术带来了不便。我院采用新的肌问沟臂丛阻滞麻醉方法,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康琳 《黑龙江医药》2011,24(4):603-605
目的:观察局麻药中加用小剂量吗啡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对于术后镇痛时间、程度的影响.方法:90例ASA Ⅰ-Ⅱ级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注入2%利多卡因与0.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22.5ml;B组注入A组用药后,肌肉注射吗啡2mg;C组注入A组用药内加用吗啡2mg.观察三组术...  相似文献   

12.
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应用较多,我院采用肌间沟入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并辅以丙泊酚镇静,取得满意效果。现将2006年2月~2009年6月在上肢手术中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辅以丙?白酚镇静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复杂上肢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祯庆 《江苏医药》2005,31(9):708-708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麻醉方法。但在病情复杂的上肢手术中,因臂丛神经的解剖及所支配的区域不同,单一臂丛阻滞导致阻滞不全。本旨在探讨肌间沟和腋路联合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改善单一臂丛阻滞路径的固有缺陷。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应用较多,我院采用肌间沟入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并辅以丙泊酚镇静,取得满意效果.现将2006年2月~2009年6月在上肢手术中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辅以丙泊酚镇静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34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34例ASAⅠ~Ⅱ级小儿上肢手术患者,在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后注入0.25%罗哌卡因局麻药,用量按0.5~0.6ml/kg给药。34例患儿均采用惠普多参数监护仪连续检测ECG、HR、SpO2。结果34例患儿均取得良好的阻滞效果,术中患儿患肢松弛,对手术刺激及止血带耐受良好。结论小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便、阻滞完善、并发症少等特点,且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法臂丛阻滞对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30例,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B组30例,肌间沟法臂丛阻滞(对照组),均采用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合剂。结果 A组与B组差异明显,(1)痛觉阻滞起效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2)麻醉效果A组优良事100%大于B组优良率87%;(3)局麻药用量A组在10-15ml之间,明显少于B组25ml;(4)A组未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B组3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能明显提高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连续肌问沟臂丛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ASAⅠ-Ⅱ级120例上肢断肢(指)再植、血管、神经吻合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选择在超声技术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置管连续阻滞;B组采用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法。臂丛麻醉所用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地塞米松10mg局麻药混合液18-25ml。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术后镇痛的应用、并发症。结果A组在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成功率高、麻醉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并发症少。结论在超声技术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明显提高阻滞成功率、麻醉作用时间控制自如,术后镇痛完善,而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临床实用技术,其麻醉效果值得肯定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臂丛神经包裹在连续相通的筋膜间隙中,只要有足够容量注入筋膜间隙,理论上均可使全臂丛阻滞[1].但传统的肌间径路臂丛神经阻滞(BPB)是一种盲探式操作,要求患者清醒、合作并及时诉说穿刺针触及神经干的异感,给患者带来主观上的不适感.本文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3月拟行肩关节以下的上肢手术患者100例,采用解剖定位无异感法与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其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浓度局部麻醉药下肌间沟法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上肢复杂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根据其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和联合组(30例),其中两组患者用药量相同,对照组患者在较高浓度下行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组患者在较低浓度下行肌间沟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麻醉阻滞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麻醉后10、40 min,术毕10 min阻滞效果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局部麻醉药下肌间沟法联合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在不增加药量的基础上,麻醉阻滞率大大提高,麻醉效果好,且并不增加麻醉并发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杨建平  张亮  吕治全 《重庆医药》2009,38(14):1807-1808
目的观察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肩部和上肢手术应用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32例ASAⅠ~Ⅱ级、年龄2~6岁的肩部和上肢手术患儿,先基础麻醉后,施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持续鼻导管给氧,监测RR、ECG、HR、BP、SpO2。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麻醉效果优良率91%,无并发症。结论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肩部和上肢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