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闵建珍  戚少云  刘纪  郭平 《安徽医药》2014,18(3):515-516
目的 总结医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该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到44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报告,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以护士最高,占 59.1%,其次是医生和实习生,分别占 29.5%和6.8%;暴露源以各种针刺伤为主(65.9%),其次是手术缝针刺伤(20.5%);不同科室发生职业暴露的频次不同,手术科室占72.7%,非手术科室占27.3%;职业暴露由接触过明确病原体乙肝患者的针头器械导致占 72.7%,暴露源接种过乙肝疫苗例数占29.6%,含有乙肝抗体例数占25%,暴露后及时处理率100%,预防用药率88.6%.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操作,暴露后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医务人员被血源传播性疾病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浅谈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研究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使护士达到自我防护及医疗部门对预防职业暴露工作的重视。方法分析血源性病原体的特征、危害,职业暴露的相对因素及预防感染的措施。结果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是可以避免的,在实践中要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才能有效防范并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湖南省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抗肿瘤药物(ADs)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为制定ADs职业暴露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湖南省19家三级甲等医院接触ADs相关科室的医生、护士、药师、行政人员、工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ADs接触及防护情况、认知及培训情况、自身健康情况。结果 共发放问卷588份,有效回收539份,有效回收率为91.67%。539名调查对象中,职业以护士(46.75%)为主,工作科室以肿瘤科最多(31.17%),年龄以30~39岁为主(46.94%),女性较多(80.15%),本科学历占比最高(63.82%),中级职称最多(47.31%),工作年限以6~10年为主(29.87%);接触较多的ADs有顺铂(78.11%)、环磷酰胺(73.10%);不同科室及不同职业工作人员接触ADs的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血液科(72.97%)、护士(55.16%)频繁接触ADs的比例最高;8.01%的工作人员所在科室未配备任何防护装置,1.91%的工作人员在接触ADs时不使用任何个人防护装备;不同科室工作人员对ADs及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01),肿瘤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血液科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不同职业工作人员对ADs的作用机制、吸收途径、接触后的处理方式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P≤0.001),医生、护士、药师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25.97%的工作人员未接受过相关培训;不同科室、职业的工作人员在接触ADs后出现自身健康问题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01),血液科(54.05%)、护士(35.71%)出现健康问题比例最高;出现较多的健康问题为脱发增多(34.60%),口腔炎、口腔溃疡(13.50%),月经异常(13.08%);316名已婚女性员工中,43例(13.61%)出现过不孕,14例(4.43%)出现过习惯性流产,94例(29.75%)有过人工流产,32例(34.04%)人工流产的原因为胎儿发育问题。结论 医疗机构存在ADs职业暴露的风险,工作人员要提高对ADs职业暴露的认知;医疗机构要加强管理,强化培训,高度重视工作人员的健康情况;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地区职业暴露防控情况制定相关法规,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徐登淑 《现代医药卫生》2014,(13):2037-2039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对职业性风险的认知水平及如何提高感染科护士自我防护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重钢总医院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心理状态。共发放问卷55份,回收53份,回收率为96.4%。结果感染科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水平较低,护士在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险为针头刺伤及病原体暴露,占81.1%(43/53);高达81.1%(43/53)护士暴露于患者飞沫和伤口分泌液。自我防护意识较差,35.8%(19/53)护士对于自我防护的相关知识来源于工作时老师、同事的提醒,71.7%(38/53)护士防护知识掌握不够。结论加强对护士职业风险认知的教育,注重对护士自我防护措施的培训,有助于降低感染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同时,能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分析人流室护士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及特点,据此提出防护措施。方法对5所综合医院的25名人流室护士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对其职业危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人流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发生各种损伤,主要是血源性职业暴露,其中溅洒所占比例最高。结论人流室护士的防护意识比较弱,对职业危害造成的损伤处理不当,应当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李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228-2229
目的:监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为调整医院职业暴露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2013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共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95例;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占52.63%(50/95),实习生次之,占27.37%(26/95);发生职业暴露的地点主要是病区和手术室,分别占71.58%(68/95)和21.05%(20/95);暴露源疾病种类以乙型肝炎职业暴露占首位,其后依次为不明传染源(24.75%)、梅毒(17.82%)、丙型肝炎(11.88%)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7.92%);暴露方式主要是锐器伤,占所有职业暴露的86.32%(82/95);暴露部位主要是手部,占89.47%(85/95);锐器伤发生最多的环节在手术操作缝合时(26.83%,22/82)、医疗废物处理时(21.95%,18/82)和拔针时(17.07%,14/82);暴露后处理及时,随访追踪结果显示:无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结论该院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实习生所占比例高,应加强实习生的常态化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规范医务人员锐器操作,规范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探讨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43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士职业暴露比率较高(76.74%)、工作年限≤5年的发生暴露者较多(55.81%)、暴露方式以锐器伤多见(90.70%);发生职业暴露较多的科室依次为手术室(18.60%)、急诊科(11.63%)、产房(6.98%)。结论加强重点科室培训,严格标准预防措施实施,暴露后及时、规范的局部处理,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降低暴露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现状调查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士被针刺伤的现状,以更好开展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方法对广州花都区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2007至2009年28护士发生针刺的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007年护士发生针刺伤5人,2008年护士发生针刺伤9人,2009年上升至14人,且74%的针刺伤由自己造成,84.8%的被针刺伤者在操作时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结论护士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职业暴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 对2006-2010年感染性疾病科从事护理工作人员45名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 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锐器刺伤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要强化必要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对2006-2010年感染性疾病科从事护理工作人员45名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锐器刺伤所占比例较高。结论要强化必要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制订有效防护对策。方法回顾调查2011年本院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情况。结果2011年本院在职护士共358人,发生职业暴露22例,暴露种类均为针刺伤事件,发生率为6.1%,暴露源中HIV阳性2例,乙肝病人2例,丙肝病人1例。结论护理人员是针刺暴露的高危群体,必须加强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规避危险行为,降低针刺伤事件发生,维护自身职业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护生对手术室职业防护的认知,为临床带教提供依据,提高护生自我防护意识,落实职业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发生,促进身心健康.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80名实习护生进行手术室职业防护的认知性调查.结果 不同学历的认知比较,对比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7%对手术室职业暴露认识不足,58.7%自我保护意思不强,48.7%职业防护措施不落实,88.7%认为有必要接受职业防护培训,大部分护生在手术室实习期间身心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 护生对手术室的职业防护知识欠缺与学历有关,带教上应严格选择优秀的带教老师,根据不同学历因人施教,加强对手术室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加强日常护理行为的督查,予必要心理辅导,实行人文关怀,将有利于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发生,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手术室护士对易被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防护。方法培养护士优秀的协调能力、加强自我防护的能力、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能力、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学习培训、加强手卫生的管理和完善报告制度。结果我院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次数由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的17例,下降到现在的3例(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结论在严格执行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防护用具和屏障,减少各种危险行为,加强医务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定期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加强医疗废物危害性的认识,抓好每个环节的管理,切实作好职业防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使职业损伤的危害性降低到最低,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对我院感染科护士进行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调查及防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调查的职业暴露中被刀、剪、针等锐器损伤及皮肤接触血液为主要危险因素,经防护知识培训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科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相应增加,给护士的身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急救科室(急诊科、ICU、CCU、麻醉科)与普通科室(除急诊科、ICU、CCU、麻醉科外的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心肺复(CPR)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应用反馈装置能否改善心肺复苏培训质量.方法 从急救科室与普通科室医生、护士群体中各随机抽取20名(共80名),对其进行CPR知识调查并记录应用反馈装置前后两轮心肺复苏参数,统计并比较上述4个群体CPR知识和应用反馈装置前后两轮CPR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急救科室的医生和护士、普通科室的医生和护士的CPR知识得分(3.5±0.6,3.2±0.5,2.0±1.1,1.4±0.5)、操作时间(147.47±17.20,165.32±22.58,169.98±19.52,183.58±27.85)秒、有效按压率(71.17%,60.54%,60.47%,53.22%).急救科室的成绩均好于普通科室,普通科室按压合格率低的原因主要为按压过浅,而人工通气较差是各组普遍存在的问题.应用反馈装置后所有医务人员(尤其是普通科室的医生、护士)CPR有效按压率、人工通气和操作时间均明显改善.结论 普通科室医务人员CPR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欠理想,急救科室的情况要好些.CPR培训时应用反馈装置能提高医务人员尤其是普通科室医务人员的CPR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8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的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黑龙江省8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338名,采用职业认同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评分低,直接影响其工作满意度;急诊科护士的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r=0.570,P〈0.01)。结论:相关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急诊科护士职业认同感,增加工作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士锐器致伤原因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合理的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都江堰市3家综合医院消毒供应室人员进行锐器致伤问卷调查,评估消毒供应室锐器致伤发生率及其致伤原因。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36份,收回有效问卷33份,回收率为91.67%。33份有效问卷中共发生锐器致伤事件88例次,平均发生2.7例次/人,其中28人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伤。锐器致伤的主要原因前3位为缝针(31.82%)、手术刀片(22.73%)、剪刀(20.45%)。接受过职业暴露防护培训人员锐器致伤发生例次明显低于未培训人员;低年资人员锐器致伤发生率显著高于高年资人员,与工作时间呈负相关。结论:消毒供应室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应加强消毒供应室护士锐器损伤防护知识学习,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中影响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为改善急诊护士心理健康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急诊护士131名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普通病房护士131名作为对照组,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护患关系、科室环境、工作压力、工作强度、职业暴露、薪水高低因素对护士心理健康影响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提高急诊护士业务技能、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改善工作条件、减轻工作压力和强度、加强个人防护、提高劳动报酬、合理安排休假,有利于急诊护士心理健康和护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藏彩虹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131-13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卫生保健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知,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当前时期下我国护理工作者就有了很大的压力。本文主要选取了急诊护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压力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实际过程中所存在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为提高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职于手术室的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0名护理人员中存在职业暴露感染24名(40.00%),无职业暴露感染36名(60.0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从业时间、职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暴露感染组各种气溶胶造成环境污染、传递锐器时刺伤、整理锐器时刺伤、电离辐射损伤、手术刀坠下扎伤、有毒性微粒吸入、术区血液喷溅比例高于无职业暴露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种气溶胶造成环境污染、传递锐器时刺伤、整理锐器时刺伤、电离辐射损伤、手术刀坠下扎伤、有毒性微粒吸入、术区血液喷溅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针对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预防,以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保障其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