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sICAM-1水平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作对照,且与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无肾病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且与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等密切相关。结论:血清sICAM-1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病变过程,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的变化,探讨一种早期识别和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证(ACS)预后的炎性指标。方法分三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6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9例),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并测定糖脂代谢指标和血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在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中,急性心肌梗死亚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亚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总数呈正相关(r=0.691和r=0.603,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总数亦呈正相关(r=0.412和r=0.561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斑块稳定和未来心脏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间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用ELISA法测定38例急性脑梗死、33例恢复期脑梗死(RSCI)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sICAM-1、sVCAM-1。同时测定末梢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脑梗死体积。结果:ACI组血浆sICAM-1、sVCAM-1浓度明显高于RSCI组及正常对照组,ACI患者血浆sICAM-1、sVCAM-1浓度与脑梗死体积、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sICAM-1、sVCAM-1参与了ACI病理生理发展过程,sICAM-1、sVCAM-1可作为ACI后监测病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指导临床脑梗死病程的判断。方法采用双抗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检测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同时设立30例脑供血不足对照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在脑梗死发生第1天即明显增高,高于脑供血不足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1~3d呈增高趋势,3~7d呈下降趋势,7~14d又呈增高趋势。不同脑梗死体积组的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ICAM-1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可用作监测脑梗死发生及病程进展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表达与急性胰腺炎 (AP)的关系及检测血清ICAM 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ABC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 76例急性胰腺炎检测外周静脉血ICAM 1,观察入院后 1、4、7、14天ICAM 1的动态变化及其表达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 ;并探讨用检测血清ICAM 1的实验方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胰腺炎除轻症患者第 14天外 ,ICAM 1检测值明显高于健康献血组 ,(P <0 .0 5、P <0 .0 1) ;轻症急性胰腺炎ICAM I呈逐渐下降曲线 ,峰值在入院后第 1天 ,急性重症胰腺炎呈上升趋势曲线 ,峰值在入院后第 4天 ,各时段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P <0 .0 1) ;检测ICAM 1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敏感度为 76 .19% ,特异度为 85 .4 5 % ,准确度为 82 .89% ,阳性似然比为 5 .2 3,阴性似然比为 0 .2 7,死亡病例血清ICAM I表达明显高于存活病例 ,检测值 >正常上限 11倍。结论 急性胰腺炎血清黏附分子ICAM 1有较高表达 ,并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可通过检测血清ICAM 1的实验方法较敏感的筛选出重症AP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elicobacter pylori antigen, HpAg)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p感染可疑者140例的粪便标本中的HpAg、同时与其它3种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培养,快速脲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 RUT)]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ELISA检测粪便HpAg阳性率(84.3%)与其它3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8.3%和83.3%,阳性预期值96.6%,阴性预期值90.9%,总有效率95.7%.结论 ELISA检测粪便HpAg感染简便易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无创伤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elicobacter pylori antigen,HpAg)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p感染可疑者140例的粪便标本中的HpAg,同时与其它3种常用的临床诊断方法[组织切片染色镜检、发离培养,快速脲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进行比较评价。结果:ELISA检测粪便HpAg阳性率(84.3%)与其它3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8.3%和83.3%,阳性预期值96.6%,阴性预期值90.9%,总有效率95.7%,结论:ELISA检测粪便HpAg感染简便易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无创伤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粪便抗原检测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检测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8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HpSA,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将后三项检查中二项阳性或细菌培养一项阳性作为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结果:金标准诊断HP感染,阳性54例,阴性44例。金标准阳性的54例中,HpSA检测阳性为51例,阴性为3例;金标准阴性的44例中,HpSA检测阴性为42例,阳性为2例。HpSA检测诊断HP感染的敏感度94.4%(51/54),特异度95.5%(42/44),准确度94.9%(93/98),阳性预测值96.2%(51/53),阴性预测值93.3%(42/45)。结论:HpSA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简便可靠,非侵入性的诊断HP感染的方法,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检测42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前S1抗原。结果 在148例HBeAg阳性标本中前S2抗原阳性的115例,阳性率77.7%;199例HBeAg阴性而Anti-HBe阳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的101例,阳性率50.8%;80例HBeAg和Anti-HBe均阴性的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的仅19例,阳性率23.8%。前S1抗原在血清学表达上与HBeAg的阳性符合率高达77.7%。结论 血清前S1抗原是HBV在体内复制的可靠标志,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测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26例VE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20例正常儿童血清中sICAM-1[(372.6±113.6)μg/L]和可溶性P-选择素[(38.2±12.1)μg/L]的水平。结果 VE患儿急性期血清中的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显著高于对照组[(277.4±87.8)μg/L和(19.6±4.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患儿血清中sICAM-1[(305.2±99.1)μg/L]和可溶性P-选择素[(23.6±8.4)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患儿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与病程密切相关,检测血清sI-CAM-1和可溶性P-选择素有助于判断VE患儿病情轻重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3.
黏附分子在脑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主要由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选择素在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均有显著表达,他们介导了白细胞紧密黏附至血管内皮,进而迁移至内皮下空隙,加重了内皮损伤,参与缺血 相似文献
14.
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动态检测58例轻型肺炎,34例重型肺炎及26例健康儿童血清SICAM-1的表达,肺炎患儿同步血气分析测定氧合指数。分析血清SICAM-1浓度与病情关系。结果:肺炎组患儿血清SICAM-1较对照组患儿明显升高,重型肺炎较轻型肺炎患儿升高。92例肺炎患儿血清SICAM-1与氧合指数成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841,P<0.01.结论:SICAM-1是判断肺炎患儿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Hp) 感染与小儿消化道疾病的关系,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120例反复腹痛患儿血清Hp抗体IgG,其中阳性54例,阳性率45%,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提示对反复腹痛儿童进行血清Hp抗体检验简单、快速,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20例结直肠癌患者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的血清浓度,并以2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上升,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升高,其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相关(P〈0.05);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与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结论血清E-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过程,是预测结直肠癌发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不同体积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例健康人(对照组)、50例HBO加常规治疗组(HB0组)和50例常规治疗组(常规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入院1、7、14d进行血清sICAM-1含量的动态监测,按病灶大小分大、中、小不同体积梗死组,并进行组间比较;于入院1、14 d对神经功能缺失进行评分,评价患病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入院1 d时大体积组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含量高于中、小体积组,中体积组高于小体积组(P<0.01).各体积组血清sICAM-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7、14 d,HBO组与常规组各梗死体积组内患者血清sICAM-1含量逐渐降低,2个时间点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入院1 d HBO各体积组与常规组对应体积组比较,血清sICAM-1含量差异无显著性,而7、14 d,该指标均低于对应体积和时间点的常规组(P<0.01),除了7d时HBO大体积组sICAM-1含量较常规组的太体积组无明显差异.入院14 d HBO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含量与梗死体积密切相关.HBO治疗能降低不同体积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的含量,减轻炎症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寿命和生存质量。国内外文献都把冠心病看作是一种多风险因素(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其主要病因是冠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