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明环(plan-do-check-actcycle,PDCA)已被广范应用于医院管理各环节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探究PDCA联合针对性培训在科室急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从科室全员及小组两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根据现状分析结果制定改进目标,经过两个阶段PDCA循环及借助针对性培训手段来提升科室急救能力,对比改善前后科室成员及小组间急救技能和急救演练成绩的提升程度来验证该方法应用效果。实验结果显示经PDCA循环后科室全员急救技能和急救演练成绩较前显著提高,各组急救考核薄弱项及急救考核弱组均较前显著改善,科室急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
探讨120救护车上急救设备的管理方法,有效保证急救设备消毒灭菌质量,保持设备的良好性能.通过建立健全急救设备管理档案,进行分组管理,专人负责,规范培训,定期检查,建立健全清洗消毒流程,对急救设备实施综合管理,提高了院前急救设备性能的完好率,并明显减少了设备维修、报损的次数,提高了急救设备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社会不断发展,医学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医院急诊急救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急诊急救几乎涉及医学各个领域,因此,急诊急救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对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以便改善医院急诊急救效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ICU)医护人员掌握消毒规范知识的现状急救仪器及对其行为依从性的影响,为相关部门提高医护人员掌握急救仪器消毒规范知识制定方案和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自行编制ICU医护人员规范消毒急救仪器依从性调查问卷,对新疆地区4家三甲医院200名ICU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掌握ICU常用11种急救仪器的消毒规范知识及其规范消毒依从性的现状.结果:11种仪器中喉镜、简易呼吸器、吸引器的消毒知识掌握与规范消毒行为依从性的差异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种仪器的知识掌握程度与规范消毒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ICU医护人员对急救仪器消毒规范知识掌握程度影响其消毒行为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百色市医疗急救网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方法对百色市现有急救网络的建设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评估,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结果百色市医疗急救网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救治水平和救治效率,但尚存在城乡发展差距大、急救设备落后、医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低、各医疗机构无序竞争、缺乏社区培训体系等问题。结论通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是医疗资源进一步向乡村倾斜、逐步取消各医院的120急救电话系统、加强人员培训体系、提高医疗急救的设施水平、加强社区急救网络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急救网络的发展水平,提高救助质量。  相似文献   

6.
急救与危重症医学装备是非常重要的医疗装备,因此此类医学装备的质控与管理也就非常重要.本文根据我院实际工作,对如何做好超大规模急救与危重医学装备的质控与管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呼吸机有效使用率,将呼吸机类急救设备周转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高效利用“白金”抢救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方法根据PDCA原则,结合实际工作现状,将圈组成员广泛深入调查作为基础,通过调查-分析-实践反馈的工作方案,应用品管圈对呼吸机类急救设备进行管理与改进。结果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将呼吸机的有效使用率从71.3%提高到92.1%。结论品管圈应用于呼吸机类急救设备的管理,提高了呼吸机有效使用率,并达到了优化医疗救护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急救医学逐渐兴起。目前全国急救中心站已达60余个,大中城市医院大多建立了急诊科,有的还建立了“ICU”(重症监护病房),“CCU”(冠心病监护病房),传呼手段,运输工具也有了一些改善。但就国内城市急救工作来看,尤其各大企业的急救工作还很弱,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要。现代医学指出:急救医学的发展,急救成效的优劣,不仅标志着一个医院,一个地区的医学水平,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医学水平。它不仅对抢救患者的生命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对集体的重大意外事故亦有战略意义。关于大型企业的急救医疗发展,健全体制、制定规章制度、完善措施是我们企业医疗卫生部门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付毅 《中国医疗设备》2022,(4):126-128,169
目的 运用PDCA循环法对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进行管理,保证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方法 利用鱼骨图分析我院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现有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对应的管理策略,并统计分析管理前后急救与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及故障发生率.结果 PDCA管理措施使用后,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完好率从80%提升到了100%,监护仪的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加强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抢救成功率。方法:对肺结核咯血病人进行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和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结果:及时发现病人的咯血先兆,把握抢救时机,保证了护理质量和抢救效率。结论:加强肺结核患者咯血前诱因与先兆的观察,充分做好抢救准备,在发生大咯血时实施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防止咯血窒息和失血性休克,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钱夏柳  练荣丽 《吉林医学》2014,(25):5738-5739
目的:探讨助产士到ICU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的成效。方法:产房所有助产士轮流到ICU进行2周的急救技能培训。根据助产士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吸痰、动脉血气分析、中心静脉压测定为本次培训的重点项目。培训结束前由ICU老师组织操作考核,结束后完成一份总结。结果:问卷调查显示,92.3%的助产士认为ICU培训对提高自身的急救技能非常有帮助。培训后助产士的急救技能操作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助产士到ICU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是一种成效显著,简单易行的急救技能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CU患者气管插管后意外脱管的急救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住ICU病房内行气管插管后发生意外脱管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急救处理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后,ICU38例意外脱管患者,治愈出院36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4.73%.结论 对发生意外脱管的患者,在采取急救措施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ICU病房急救设备系统化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我院ICU病房通过对急救设备进行系统化管理,具体包括:设备引进时人员的培训、设备档案、设备使用、维护保养、消毒及质控等各项管理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从而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多发伤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出有效的急救措施,以提升急诊多发伤患者的生存率。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多发伤患者1135例为观察对象,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多发伤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其结果制定出有效的急救措施。结果:患者的年龄、损伤部位数、ISS评分和就诊时间均为影响患者急救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重视患者的年龄、损伤部位数、ISS评分和就诊时间等危险因素对急诊多发伤患者的影响,并以此为重点制定有效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5.
雷晓莉 《吉林医学》2014,(18):4074-4075
目的:观察与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62例急性心肌梗死者且给予综合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同时对急救效果、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加以观察与记录,以及数据的充分分析。结果:62例急性心肌梗死者死亡率仅为6.45%,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且护理满意度高于不满意(P<0.05)。结论:积极、有效、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急救护理措施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达到成功急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瑶 《医学与社会》2009,22(5):51-52
目前,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实践表明,医院信息化和数字化能够简化医院工作流程,提高操作效率,带来显著的收益。笔者分析了急救设备供应中心信息化管理的优势,结合急救设备供应中心管理的自身特点,提出信息化的目标和管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Oracle数据库的信息架构。这一架构能够有效实现设备信息的归档与存储,将流程数据数字化,实现成本核算,并且能提供强大的数字统计与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17.
虞巧君 《中外医疗》2008,34(34):151-152
目的 规范急救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患者抢救的质量和效率.方法 应用五常法原理,对监护室的急救仪器设备定点定位放置,规范管理;设计操作保养维修流程图,规范护士的行为;加强培训考核力度,使护士熟练掌握急救技能.结果 在应用五常法以后,急救仪器设备地完好率、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结论 五常法管理的应用,规范了急救设备的管理,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时杜绝了护理隐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救一体化管理对提高伤员救治成功率的作用.方法 建立急救中心一体化管理体系,成立急诊急救应急团队,开通绿色急救通道,加强院前院内应急急救,重点发展急危重病急救专业,确立急诊专业特色专科,设备齐全配备到位能用会用,注重人才队伍科研培训等.结果 与急救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前相比院内反应时间缩短了1.38~2.66min,急救抢救成功率上升至98.34%.结论 急救一体化管理能够为抢救病人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现代急救护理,能显著提高伤员救治成功率,是急诊医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急救设备性能状态的好坏以及取用是否方便直接影响到抢救水平的发挥,甚至影响到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我院在急救设备的管理上以保证性能完好,取用方便快捷这两点为管理核心,加大管理力度,通过(1)常用设备双配制度;(2)以最小抢救半径为原则,根据设备利用率的高低,对急救设备实行分区域定位放置,合理定点急救设备的放置位置;(3)急救设备实行三级管理制度;(4)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定专人管理维护;(5)建立设备操作管理卡;(6)建立急救设备故障报告制度。从六个方面对急救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从而保证了急救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同时,合理定点急救设备的放置位置,缩短了抢救病人取用急救设备的时间,充分发挥了抢救设备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有功能,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伤科临床急救方法,为患者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我院2009年2月-2011年5月112例骨伤科急症患者的急救治疗进行分析,总结骨伤科临床急救的有效方法。结果:112例骨伤科急症患者中,经急救后死亡8例,急救成功104例,急救成功率92.85%。结论:医护人员熟练掌握骨伤科临床急救措施,对骨伤科患者采取及时正确的急救,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