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经腋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方法 我院静脉通路中心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13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组(n=687)利用超声评估血管,并在超声引导下经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n=682)采用体表定位法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记录并比较两组穿刺用时,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 超声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7.8±2.2)min与(8.4±1.7)min,P=0.000],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6.0% (659/687)与 81.7%(557/682),P=0.000],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异位率低于对照组[0.6%(4/687) 与 3.7%(25/682),P=0.000;0.6% (4/687) 与 2.1%(14/682),P=0.017]。结论 超声引导经腋静脉置管较传统体表定位法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针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置管过程中还可观察导管的走向,及时纠正导管异位,提高了中心静脉穿刺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对严重创伤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选择并用超声技术定位右侧颈内静脉,局麻后,超声引导直视完成颈内静脉穿刺插管.结果:50例患者均1次穿刺成功并顺利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成功率100%,穿刺时间为1~3 min;无动脉损伤、出血、气胸、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绿色通道手术目的是争取抢救时间,超声引导是提高血管置管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有效手段.相对于传统的解剖定位法,它可以提高一针到位率、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减少置管时间,其已成为建立血管通路的有力工具,特别适合应用于危重患者的快速抢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康复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径路。方法: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组31例,B组股静脉穿刺置管组34例,C组PICC穿刺置管组33例,分别从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导管引起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腔堵塞、意外拔管、深静脉血栓、静脉炎、局部血肿)、患者舒适度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PICC组在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等方面都明显优于颈内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P〈0.05)。结论:PICC中心静脉脉管是脑卒中康复患者最理想的置管路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脊柱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并均于术后摄胸部平片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记录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 A组穿刺总成功率97.50%,一次试穿成功率90.00%,无误穿动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A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5.2±2.3)d,无导管相关性感染,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9.5±1.5)d,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10.00%)。 A组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低于(P=0.04),而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B组(P=0.00)存在明显区别。结论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性大、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等特点,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颈外静脉、股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进行比较,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心静脉置管的最佳途径。方法对3种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共264例进行分析,分别比较穿刺总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过程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颈外静脉、股静脉、PICC置管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5.33%、86.95%和92.59%,总的成功率分别为96.15%、95.83%和90.0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7%、10.42%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69%、70.83%和28.33%;,颈外静脉组明显低于另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穿刺途径均穿刺成功率高,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颈外静脉组明显低于另外2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静脉通道应首选颈外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结合塞丁格(MST)技术在改进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适用性和优越性。方法选取108例采用血管超声结合MST技术行PICC置管的患者及108例采用常规直视盲穿PICC的患者,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所需时间、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8.89%高于盲穿组的72.22%(P=0.002);一次置管成功率82.41%高于盲穿组的57.41%(P=0.000);穿刺失败率0.09%低于盲穿组的7.4%(P=0.017);导管颈内异位2例(P=0.003)、穿刺点渗血2例(P=0.017)、静脉炎3例(P=0.001)、导管堵塞1例(P=0.010)分别低于盲穿组的13、10、18、9例;两组置管所需时间超声组〈15min15例,15~25min72例,〉25min21例;盲穿组〈15min12例,15~25min70例,〉25min2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结论血管超声结合MST技术行PICC置管具有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和并发症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优化的PICC的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多普勒超声波听诊器用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普勒超声波听诊器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方法300例需行中心静脉穿刺的患者,对其中150例应用多普勒超声波听诊器辅助穿刺(观察组),其余150例常规体表定位穿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8.0%(147/1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7%(139/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波听诊器用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展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与感染的预防。方法将224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肉眼观察血管,经验性操作;观察组:将超声技术应用于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记录两组静脉炎、血栓发生率及1次置管成功率。结果两组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观察组静脉炎及血栓发生率低,1次置管成功率高,静脉炎由18.4%降至0.8%,血栓由5.1%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1次置管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CVC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田景华 《职业与健康》2008,24(2):189-190
目的对比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经锁骨下静脉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在恶性肿瘤病人中临床应用情况及利弊。方法将67例经肘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设为PICC组,89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设为CVC组。分别记录插管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留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ICC置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4%,CVC置管组为80%,P〈0.05;PICC置管组平均穿刺时间为(15.20±4.34)min,CVC置管组为(27.71±4.01)min。P〈0、01:PICC置管组平均留管时间为72d,CVC置管组为36d,P〈0.01;PICC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CVC置管组为33%,P〉0.05。结论PICC组较CV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但并发症发生率,中途拔管率与CV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方式成本效益的差异显示,需长期输液的肿瘤患者中,PICC并不能替代CVC。  相似文献   

10.
于俊相 《医疗装备》2021,(6):150-15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天津市静海区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穿刺操作时间、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成功率更高,置管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颈内静脉入路和锁骨下静脉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利弊.方法 620例患者分别存在长期输液及化疗等需求且周围静脉输注不便,采用锁骨下静脉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398例,颈内静脉入路植入静脉输液港22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和围术期、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620例患者静脉输液港均植入成功,锁骨下静脉入路组与颈内静脉入路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7.24% (387/398)与89.19% (198/222),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171,P<0.01).颈内静脉入路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0.90% (2/222),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80% (4/222);锁骨下静脉入路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26% (5/398),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1% (8/39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0.041、0.025,P均>0.05).结论 颈内静脉入路和锁骨下静脉入路输液港植入术均比较安全、可靠,只要技术操作得当,极少引起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中关于定位穿刺点和穿刺方向的两种方法:逆向定位法和锁骨中点下定位法的差异。方法:对笔者所在科2010-2013年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102例患者,以个体匹配设计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51例按逆向定位法进行穿刺,对照组51例按锁骨中点下定位法进行穿刺,观察两种定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置管平均耗时以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成功率试验组为100%,对照组为72.5%,置管平均耗时试验组为(407±59)s,对照组为(577±97)s,并发症累计人次试验组为2例次,对照组为11例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向定位法较常规法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段昌琴 《现代保健》2014,(23):74-76
目的:通过三种PICC穿刺方法在儿童肿瘤疾病中置管的应用,比较三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选择合适的PICC穿刺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经确诊疾病行化疗的4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13岁,采用美国巴德公司4 F规格的PICC导管,其中28例使用盲穿法(A组)、12例使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B组)、7例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C组)行PICC置管术。观察比较三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情况、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71.43%,B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91.67%,C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100%,三组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0, P=0.0243)。三组患儿疼痛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渗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体外断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置管过程中运用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更适用于儿童的PICC置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超声显像定位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和置管后感染率.方法 360例拟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超声组采用超声定位引导术,在超声显像实时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直视穿刺置管.结果 超声组颈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颈内静脉穿刺后置管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长期留置颈内静脉置管出口处分泌物培养阳性者,超声组感染7例,感染率为3.9%,对照组感染20例,感染率为11.1%,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显像定位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简便、安全、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感染少,可延长颈内静脉置管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缩短静脉穿刺时间,对于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术前补液采用吸入麻醉后颈外静脉留置针一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把需要实行择期手术的40例婴幼儿按抛币法随机分两组: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0例。A组吸入8%七氟醚2 min后,选择右颈外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B组按常规选择外周暴露最清晰的静脉穿刺输液。监测记录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过程中的BP、HR、R和SpO2变化,穿刺的次数、耗时及术后24 h患儿口述对手术有恐惧感的例数(心理阴影)。结果两组患儿术前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麻醉至穿刺完毕时段的生命体征较B组平稳,A组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1),术后24 h随访患儿口述对手术的恐惧感A组例数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择期手术的婴幼儿术前输液选择吸入麻醉下颈外静脉进行,不但穿刺成功率高,耗时短,而且术后心理阴影少,值得倡议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常规锁骨下静脉穿刺与改进二点法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方法:对笔者所在科2008—2011年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220例患者,按常规法及二点法进行穿刺,其中常规法80例,二点法140例,观察两种途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结果:二点法穿刺成功率94.3%,显著高于常规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成功率85.0%(P〈0.05);穿刺相关并发症较常规法少。结论:二点法穿刺锁骨下动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黄肆娥 《现代保健》2014,(29):80-82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例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穿刺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血管和光线,充分准备皮肤,采用最新穿刺手法,牢固固定针头等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结果:两组穿刺方法比较,观察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儿回血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穿刺操作的满意度为99.0%,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能有效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保证患儿抢救与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同时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避免或减少经锁骨下中心静脉插管(CVC)的机械性并发症。方法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并系统观察所有并发症,进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共穿刺2053例,置管成功2039例(99.32%)。机械性并发症依次为:点滴不畅、导管滑脱各43例(2.11%),误刺锁骨下动脉33例(1.62%),局部渗血23例(1.13%),导管误入颈内或颈总或颈前静脉共14例(0.69%),血液反流至导管内8例(0.39%),气胸5例(0.25%),导管阻塞、导管内移各3例(0.15%),误刺淋巴管2例(0.10%),拔管困难及拔管时出血各1例(0.05%),均经相应处理痊愈。结论经锁骨下中心静脉插管机械性并发症种类虽多,但每种发生率较低且经相应处理多可缓解,不影响使用,提高穿刺技能并主动干预多可避免或大幅度减少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收集的98例急危重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患采用传统的颈内静脉置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导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液净化治疗时血液流量不足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置管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治疗中应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该穿刺静脉置管术还具有操作简单、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价值较高,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