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抗结核治疗中导致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转归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并进行随访的145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肝损伤的情况,并对其年龄、性别、肝病既往史、营养不良、酗酒、痰结核分歧杆菌等相关危险因素经分析,对其肝损伤程度、有无肝病既往史的临床症状、对抗结核疗效、出现异常事件的影响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有41例患者在进行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药物致肝损伤,占28.27%。进行单因素分析表明发现年龄、既往肝病史、营养不良、酗酒患者更容易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出现。在对单因素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中纳入具有影响的单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既往肝病史、营养不良、酗酒均是在抗结核治疗中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对41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深度研究,无肝病既往史的患者有18例(43.90%),患有肝病史的患者为23例(56.09%)。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发现,肝损伤程度与既往肝病史比较(P0.05),临床症状、肝损伤出现时间、肝损伤恢复时间、化疗方案的更改均于既往肝病史比较(P0.05)。抗结核治疗中药物对肝损伤患者临床表现症状黄疸表现率为85.36%,腹胀表现率为53.65%,恶心、呕吐表现率63.41%,瘙痒表现率为14.63%,浮肿的表现率为19.51%。结论年龄、酗酒史、营养不良、肝病既往史均是进行抗结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因根据病情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药物致高危人群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主要因素,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674例抗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出现肝损伤的例数,总结患者分析导致肝损伤的高危因素,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结核病的类型、抗结核药物疗程、并发症,结果使用SPSS18.0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越大、有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其肝损害更容易发生,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时间长、合并肝炎患者容易发生肝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物发生肝损伤与年龄、并发症、治疗疗程和抗结核类型均有关系,针对此类患者需要医生积极给予保肝护肝药物。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715-1716
目的探讨抗结核病药物在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602例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0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178例,主要类型为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损害。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BMI、治疗类型及肝病史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BMI及肝病史是影响老年肺结核抗结核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BMI过高或过低、存在肝病史是影响老年肺结核抗结核病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加强问询与调查,针对高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患者加强辅助治疗干预,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2012年淮安地区网络直报的70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治疗,记录患者相关特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板式组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96%,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服药方式、有无肝炎病史、是否营养不良的AD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有肝炎病史的患者服用板式组合药发生ADR的危险性较大。结论高龄、肝炎病史是抗结核板式组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抗结核药物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06年10月~2011年1月收治的13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与同期收治的130例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肝功能损害及DNA水平变化的情况.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组共发生肝损104例(76.5%),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组共发生肝损22例(16.9%),两组在轻度肝损、中度肝损及重度肝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组及阴性组发生肝损的时间段主要分布在31~60 d及16~30 d,两组在肝损发生>60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组年龄增加则肝损发生也增加.出现肝损的年龄主要分布在大于60岁组及41~60岁组,分布在45.2%及31.7%.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组主要分布在31~40岁及41~60岁组,分别为31.8%及27.3%.重度肝损与中度肝损与轻度肝损组比较(P< 0.05,P< 0.01).结论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比阴性者多,可能与用药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肝脏病理损害有一定的相关.因此针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肺结核患者应选用肝损害小的药物并积极采取保护肝功能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蓉  高放  李春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06-3107,3110
目的调查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危险因素,为减少结核病化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100例化疗的结核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2SHR(Z)E/6HRZ化疗方案治疗,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肝功能1次。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计算各因素的OR值及OR95%可信区间。结果肝损害发生数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治疗后3个月肝损害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大于60岁的、有肝炎病史、酒精依赖、糖尿病、营养不良是结核患者发生药物肝损害的高危因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发生药物肝损害的29例患者中,重度肝损害4例,占13.79%,均为男性,且年龄均大于60岁,两种危险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结核患者药物化疗的同时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同时在制定化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是否具备肝损害的高危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减轻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类型、影响因素及其对治疗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2年泉州市惠安县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提取与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变量,单因素分析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特征,通过年龄匹配对照和χ~2检验分析其对治疗转归的影响。结果惠安县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率平均为17.25%,其中发生最多的是肝功能损害占45.27%,其次是胃肠道反应占20.95%;发生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者平均年龄较未发生者大(P0.01);发生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患者中复治的比例大于未发生者(P0.05);发生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较未发生者低(P0.01)。结论惠安县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以肝损害为主;年龄大、复治是其危险因素;不良反应影响治疗,导致治疗成功率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肺结核病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病,同时为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355例,同时取30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其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有137例,占38.59%;而对照组只有54例,占1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抗结核药物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肝功能损害更大,与60岁以上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损的发生时间多在用药后45 d以内,占78.31%。结论乙型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化疗中较易发生肝功能损害,要密切监测,并给予护肝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538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因素,其中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种族、糖尿病史、饮酒史、HBsAg、结核类型以及肝炎史等方面。结果:本组1538例患者中,发生轻度肝损伤154例(10.01%),中度肝损伤45例(2.93%),重度肝损伤25例(1.63%),总损伤224例(14.56%)。HBsAg呈现阳性的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几率明显高于阴性者,有糖尿病史和肝炎史患者发生肝损伤几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史和肝炎史,有饮酒史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几率要明显高于无饮酒史患者,进行过预防性保肝治疗的患者其患病率明显低于没有进行过治疗的患者,营养状况的好坏也与患者患病的几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等,选择对患者危害性较小的抗结核药物,并采取适当的护肝措施,以尽可能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保证抗结核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并进行抗结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1个月后有无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可分为损伤组(32例,有肝损伤)和未损伤组(48例,无肝损伤)。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损伤组患者中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乙肝病毒脱氧核糖苷酸(HBV-DNA)水平过高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无损伤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有糖尿病史、有肝脏病史及血清AST、ALT、TBiL、HBV-DNA水平过高均是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针对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1.
覃林珍  魏巍  王健 《现代保健》2013,(19):106-107
目的:观察肺结核治疗转归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7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3个月、治疗5个月及治愈后10d内分三次对所有患者进行复查,经实验室检验和X线检查后排出活动期肺结核后,进行肺功能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确诊后均出现肺功能损伤;(2)继发性肺结核且病灶≥4个肺野的患者出现限制性通气障碍;(3)经抗结核治疗后,B组和C组肺结核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及肺功能损伤较治疗初期均有显著的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肺结核肺功能损害与病灶侵袭程度成正比,治疗后其损害程度均有显著改善,肺结核侵袭程度较重者在治愈后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肺功能损伤,早发现、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转归和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29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DILI的临床资料。结果高龄、嗜酒、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有肝病史、抗结核药物治疗的1~3周、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结论对抗结核药致DILI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以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与发生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分析的研究方法,以2009年10月1日-2012年2月1日期间就诊的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87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暴露组,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在抗结核治疗中的药物性肝炎发生的情况。对照组的选择采用内对照,随机1:1配对的原则。结果:合并慢性乙肝的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发病率为30.8%,高于对照组的10.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336,P〈0.05)。相对危险度为2.9(字2=10.28),95%置信区间是(1.51,5.55)。两组患者在转氨酶水平、重度肝炎发病率和需要调整用药的比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是肺结核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之一,这类患者在密切监测下仍可以耐受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陈永忠  潘洪秋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0):1716-1718
目的研究和评估利福布汀联用罗红霉素对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方法 48例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其中22例在行6PZVPtoK(CPM)/18PZVPto方案(P:对氨基水杨酸;Z:吡嗪酰胺;V:左氧氟沙星;Pto:丙硫异烟胺;K:卡那霉素;CPM:卷曲霉素)抗结核治疗1个月以内出现比较严重的肝功能损害,更改方案为6PVK(CPM)RB罗红/18PVRB罗红(RB:利福布汀;罗红:罗红霉素),作为治疗组;其余26例按原6PZVPtoK(CPM)/18PZVPto方案完成疗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3、12、24个月痰菌阴转率分别为36.4%、54.5%、63.6%,对照组分别为38.5%、57.7%、6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2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对照组有4例因为各种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原方案治疗。结论利福布汀联用罗红霉素治耐多药结核疗患者可取得与吡嗪酰胺联用丙硫异烟胺相近的治疗效果,且严重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少于后者,值得在肝功能欠佳的耐多药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康复方法及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50例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综合康复方法及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采用综合康复方法,患者的各项身体功能均已恢复,且效果明显。完全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容量、尿液残余量分别为(274.2±177;121.3)ml、(99.4±177;43.2)ml,留置导尿管时间为(155.2±177;112.4)d;不完全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膀胱容量、尿液残余量分别为(421.2±177;66.9)ml、(38.3±177;13.2)ml,留置导尿管时间为(41.4±177;3.6)d。结论: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元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膀胱功能障碍,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崔金花  蔡晓静 《现代保健》2013,(23):101-102
目的:了解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本所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单纯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无结核性胸膜炎等其他结核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以咳嗽、咳痰多见,占78.6%(173/220);70~79岁101例,略高于60~69岁81例;病灶广泛,分布1~2个肺野占60.9%(134/220),3个及以上肺野86例,占39.1%(86/220);痰菌阳性率高31.4%(69/220),合并症多;痰菌转阴率79.7%(55/69),总有效率89.5%(191/220);药物不良反应多,以肝损害为主,占9.5%(21/220),其次为白细胞减少症3.2%(7/220)、皮肤过敏反应1.8%(4/220)。结论:22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症状以咳嗽、咳痰为主,结核中毒症状不典型;病灶以多肺区为主;合并其他疾病几率高,以肺部感染为首;老年肺结核的治疗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介绍心理护理的概念、原则及意义,癌症患者常见心理反应类型,并针对我国当前对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参考国外同领域发展最新成果,提出癌症患者临床护理的未来趋势。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康复中,心理护理将日益受到重视。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反应,大量信效度良好的测量工具将提供客观的辅助评估,除一般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外,以认知行为治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应用于心理护理实践,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也进一步拓展至癌症患者的照顾者,体现对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综合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