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用蔗糖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肾性贫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28例)、口服补铁组(32例)和未补铁组(24例)。观察用药前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疗效指标。结果8周后,静脉补铁组Hb水平及Hct、SI、SF、TSA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在给予EPO治疗MHD患者贫血的同时给予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及不补铁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贫血及缺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用蔗糖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肾性贫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28例)、口服补铁组(32例)和未补铁组(24例)。观察用药前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疗效指标。结果8周后,静脉补铁组Hb水平及Hct、SI、SF,TSA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在给予EPO治疗MHD患者贫血的同时给予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及不补铁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贫血及缺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对患者的骨髓象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蔗糖铁对肾性贫血患者骨髓和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对22例肾性贫血患者每周2次,每次100mg,蔗糖铁于血液透析对由动脉端输入,总量1000mg。全部病例都合并使用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剂量为120~150U.kg^-1.周,皮下或静脉应用,观察治疗前后贫血纠正情况,骨髓红系各指标,铁代射指标的变化,探讨蔗糖铁治疗的效果,结果22例患者治疗5周后血色素(Hb)明显上升(P〈0.01),红系骨髓象增生活跃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强(P〈0.01),且增幅高于红系血象各指标,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升高(P〈0.01)。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能保证EPO的铁需求,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方法:选取68例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5例难治性贫血纳入1组,33例巨幼细胞贫血纳入2组,两组均采取血象、外周血图片、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1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低于2组(P〈0.05),而红细胞分布宽度显著高于2组(P〈0.05),外周血涂片结果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骨髓细胞形态学显示1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显著活跃率低于2组(P〈0.05)。结论:针对难治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应结合血象、外周血、骨髓细胞来鉴别诊断,减少漏诊及误诊率,且及早给予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白丽萍 《现代保健》2011,(10):139-140
目的 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 56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只血液透析治疗)18例,B组(血液透析后静脉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18例,C组(血液透析后静脉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同时口服铁剂)20例,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Hb、HCT、SF、TSAT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 经统计分析,A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b、HCT、SF、TSAT水平变化没有差异,而B、C组的Hb、HCT、SF、TSA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增高幅度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75.0%,疗效明显优于B组和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的同时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和口服铁剂治疗能明显改善贫血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周围血象及骨髓象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职业性慢性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周围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了解苯对造血系统的损害.方法 采用髂前或髂后部位抽取患者骨髓,综合分析25例住院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周围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 本研究25例住院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粒、红、巨3系细胞主要病理变化为:粒系可见中毒颗粒、空泡变性等;大多数患者红系可见病态造血,成熟红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巨核细胞减少或无,偶见小巨核.周围血象可见至少1系或2系发育不良.结论 长期接触苯及苯的同系物,可导致人体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周围血常规可作为过筛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A)的临床特点、血液学特征和细胞形态学特征,提高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MDS-RA与36例MA患者的临床特点、血象和骨髓象。[结果]RA与MA血象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RA骨髓象中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MA骨髓象中红系以巨早、中幼红细胞为主;RA病态造血表现比MA明显,骨髓象除巨幼样变外,还有形态的异常,以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最具有诊断意义。MA三系血细胞的巨幼变程度比RA明显,分多个小核的巨核细胞是MA的形态学特征。[结论]MDS-RA与MA的临床表现、血液学及细胞形态学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各自不同特征,需要综合分析进行治疗性诊断,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贫血患者的RBC、HCT及Ret水平变化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患者的RBC、HCT、Ret水平变化及应对治疗的方案。方法选择808例妊娠期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4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运用蔗糖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RBC)、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百分比(HC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水平以、血清血红蛋白(Hb)、铁蛋白(SF)及血清铁(SI)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分娩结果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RBC、HCT以及Ret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BC、HCT以及Ret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SF及SI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SF及SI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分娩结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蔗糖铁注射液对妊娠期贫血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RBC、HCT、Ret及Hb、SF、SI水平,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分娩结局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方江春 《中国保健》2009,(15):619-620
目的: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特征、检验方法及治疗差异。方法:对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难治性贫血(MDS—RA)与3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进行细胞学诊断及综合治疗。结果:MDS—RA与MA病态造血有相似之处,MA的形态学诊断主要以红系巨变为主;MDS—RA要对病态造血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10.
文继军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196-3196
目的 观察研究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将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贫血患者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蔗糖铁治疗,实验组给予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总有效率达到90.0%,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蔗糖铁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竭血透患者贫血的疗效更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远浩 《现代医院》2013,13(3):19-21
目的观察口服多糖铁复合物与静脉蔗糖铁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48例,按入院顺序查表随机分为口服组和静脉组各24例,总疗程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SFe)、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EPO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6、12周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比治疗前提高,但静脉组比口服组指标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PO用量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少,但静脉组减少更加明显(p<0.05)。结论静脉用蔗糖铁可有效纠正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铁缺乏,有效改善贫血,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静脉补铁方法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的肾性贫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给予周期性补铁治疗,B组患者给予维持性补铁治疗,C组患者给予周期性补铁+维持性补铁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ACT、SF、TSAT、CRP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治疗12、24周后Hb、HCT、SF、TSAT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12、24周后Hb、HCT、SF、TSAT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12、24周后Hb、HCT、SF、TSAT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12周与24周的Hb、HCT、SF、TSA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血清CRP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周期性补铁+维持性补铁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最佳补铁方案,能够快速有效为患者提供储存铁和功能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静脉补铁与口服补铁分别联合应用大剂量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疗效,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补铁途径和方法。方法选择55例慢性肾功不全的血透患者,试验前检查每位患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将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27例)和口服补铁组(28例),静脉补铁组予以氢氧化铁蔗糖复合物注射液100 mg每周一次,共10次;口服补铁组口服维铁控释片525 mg,每日2次,共10周。两组均予以EPO 10 000单位/周,皮下注射。4、8、10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试验结束时,静脉补铁组各项铁参数指标明显高于口服补铁组;静脉补铁组贫血改善较口服服补铁组好,两组Hb和Hct上升有明显差异。结论在使用EPO的同时,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能更快、更好地改善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特征,使人们对缺铁性贫血有一个更好的认识,并能积极的在诊断与临床诊治中发挥作用。方法:对某院31例缺铁性贫血骨髓象作回顾性总结。结果:31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的骨髓内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只有1例与正常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31例标本中骨髓外铁为阴性的有30例,弱阳性有1例,内铁缺如的有15例,阳性的有16例,阳性率在1%~10%。骨髓增生活跃8例(占25.8%),增生明显活跃22例(占71%),增生减低1例(占3.2%)。结论:骨髓细胞学形态学特征与铁染色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直接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刘珂 《现代保健》2014,(16):63-65
目的:研究环孢菌素A(CsA)对再生障碍病患骨髓细胞Fas表达及凋亡率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2月-2013年2月,本院共计48例病患被确诊为再障。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以注射用丹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以CsA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分析CsA对于再障病患骨髓Fas表达情况和对MNC有关凋亡率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2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0%(9/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CD34+Fas+的细胞百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患骨髓CD34-细胞的Fas表达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MNC有关凋亡率为(2.27±0.74)%,显著低于治疗前的(6.58±2.33)%,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2.92±1.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Fas异常表达和再障发病情况有一定联系,以CsA治疗再障病患,可明显降低其骨髓MNC凋亡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6.
魏恒法 《现代保健》2013,(24):49-51
目的:分析探讨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4周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相关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7%和4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Cr、BUN及B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以上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温阳降浊汤灌肠能够显著降低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SCr、BUN及UA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入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收治的101例CHF(NYHAⅡ-Ⅳ级)合并贫血的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EFO皮下注射及口服铁剂治疗,对照组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及口服铁剂治疗。两组持续治疗6个月后(铁剂口服时间不超过3个月),观察心功能NYHA分级、Nt-proBNP、心脏B超、血红蛋白(Hb)、6 min步行试验(6-MWT)、再入院率等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NYHA分级明显降低(P〈0.05)、Nt-proBNP明显降低(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P〈0.01)、Hb明显升高(P〈0.01)、6-MWT距离明显增加(P〈0.01)、再入院率明显减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EPO治疗CHF合并贫血患者可改善其心功能及运动耐量,降低心衰复发和加重的风险,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云  赵惠芬 《中国校医》2013,27(4):299-300
目的为验证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治疗后在肾功能、蛋白尿、贫血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改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杨忠文  周江  葛伟 《现代保健》2011,(14):70-7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恶性肿瘤化疗后贫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接受2个周期的化疗。观察组在每1个化疗周期结束48h后给予EPO12000U皮下注射,3次/周,连续3周,共用6周。两组的辅助治疗相同。于第2个周期的EPO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EPO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化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计数的变化不明显。结论EPO能改善化疗相关性贫血,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6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经皮下注射rhEPO 10 000 U每周3次治疗,无反应者增加至20000 U每周3次,4~6周为1个疗程.结果 28例患者经治疗后血红蛋白(Hb)明显上升,有效率为60.87%(28/46).治疗前Hb为(67.45±2.05) g/L,治疗2周后为(71.05±1.73)g/L,治疗4周后为(78.45±2.20) g/L,治疗6周后为(90.65±3.4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02,P< 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b水平逐渐升高,除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偶有头晕、乏力.治疗前KPS评分为40~70分,治疗后为60~90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 应用rh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疗效明显,能有效提高Hb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