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CBP)对严重烧伤脓毒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48例重症烧伤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血液净化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经常规治疗,血液净化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CB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检测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检测.结果 血液净化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IL-6、TNF-α的数据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能够降低炎性介质,改善脏器功能,从而改善烧伤脓毒血症患者的反应过程及预后,是治疗严重烧伤脓毒血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CBP)对严重烧伤脓毒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48例重症烧伤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血液净化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经常规治疗,血液净化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CB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检测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检测。结果血液净化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IL-6、TNF-α的数据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能够降低炎性介质,改善脏器功能,从而改善烧伤脓毒血症患者的反应过程及预后,是治疗严重烧伤脓毒血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寻常痤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120例本院皮肤科门诊的寻常痤疮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无痤疮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所有受试者的相关信息。均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ml,检测TLR2的表达及IL-8、TNF-α水平,病例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再次检测TLR2表达及IL-8、TNF-α水平。结果:寻常痤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病例组患者TLR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例组患者TLR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病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痤疮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变化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病例组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例组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明显下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寻常痤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表达明显增加,且痤疮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亦明显升高,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下降,因此认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及心肝肾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8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UTI组和常规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早期复苏、监测乳酸指导补液、抗菌药物应用、机械通气、血液净化;UTI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UTI 30万单位,溶于0.9%生理盐水50 mL,静脉滴注,2次/d,每次1 h滴完,共7 d。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天测定血浆CRP水平、TNF-α和IL-6水平及心肝肾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TI组差异更为明显(P〈0.05);两组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BUN)、尿酸(UA)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TI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TI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乌司他丁显著降低CRP、TNF-α、IL-6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的心肝肾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开始时间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5-2010.12于本院ICU住院的5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诊断脓毒症后进行血液滤过的时间分为早期血液滤过组(诊断脓毒症48小时内),和晚期血液滤过组(诊断脓毒症后大于48小时).进行不同时段的CBP治疗,观察及统计其对血流动力学、氧合功能、生化指标、住ICU时问及预后的影响.结果:A,B组在治疗前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死亡危险性R(%)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从CBP开始治疗10天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死亡危险性R(%)均有明显下降,且A组下降更多,与B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出ICU时,虽然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但SOFA评分、死亡危险性R(%)A组比B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A组较B组人住ICU时间短,亦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血白细胞、血肌酐、尿素氮、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内毒素(LPS)浓度均有降低,但A组降低更明显(P<0.05).CBP对脓毒血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早期(48小时内)介入,可以提高脓毒血症患者的救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合并心肌损伤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及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8年6月-2022年8月收治的64例合并慢性肾脏病或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完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32例。参照组行常规临床治疗方案,实验组加行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组织灌注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实验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中TNF-α、IL-6及IL-10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织灌注水平中cTn1、LAC、BNP数据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cv-a)CO2、ScVO2数据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临床指标中LDH、SOFA、MYO。ALT及mAST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可以降低合并心肌损伤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组织灌注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0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在CBP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分别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机参数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测定动脉血气、肾功能、电解质,记录多巴胺用量及呼吸机参数。结果:所有治疗均进行顺利,经过CBP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较治疗前改善;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氧分压(PaO2)均升高、吸入氧浓度(FiO2)下调,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MBP)升高,多巴胺的需要量明显减少(P〈0.05);APACHEII评分、肌酐、尿素氮、血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CBP能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及肺氧合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是一种可行、有益的辅助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液净化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血液净化组和未血液净化组,比较2组在血液净化前和血液净化后2 d、7 d、14 d的CRP、IL-6和TNF-α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脑出血后患者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增高,血液净化组在2 d、7 d、14 d的CRP、IL-6和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未血液净化组(P0.05);血液净化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未血液净化组(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行血液净化可以有效减少机体炎症水平,降低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元活血汤对全髋置换术后血清IL-1、IL-6、TNF-α表达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0例全髋置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予以复方血栓通片1:7服,治疗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服用复元活血汤,2组患者于术前1d及术后1、7d清晨空腹抽血,用酶联免疫法测定IL一1、IL-6和TNF-α水平,同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前1d与术后1d之间血清IL-1、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7d血清IL-6、IL-1、TNF-α、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复元活血汤能降低全髋置换患者的IL-1、IL石及TNF-α的血清表达水平,影响血液流变学,且疗效明显优于血栓通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多发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符合多发伤及MODS诊断标准的患者,ISS评分〉16分,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行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于CBP前及CBP后第1、3、5天分别测定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并监测治疗前后循环指标。结果CBP治疗后,患者IL-1、IL-6、TNF—α呈下降趋势(P〈0.01),肝肾功能改善(尸〈0.01),循环稳定(P〈0.05或〈0.01)。结论CBP可降低多发伤后MODS患者的IL-1、IL-6和TNF-α水平,并具有稳定循环、保护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新生儿脓毒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体温(T)、呼吸(RR)、心率(HR)、白细胞计数(WBC)、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病死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R、HR、WB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的血浆CRP、PCT、ALT、TBIL、DBIL、Cr、BUN、LDH、CK-MB、PT、APTT、D-D、IL-6、TNF-α、NSE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FIB、IL-10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乌司他丁组除Cr、BUN外,上述其余指标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P〈0.05)。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新生儿脓毒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龚文亮 《现代保健》2013,(11):17-18
目的:研究探讨惠迪粒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白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15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75例)采用惠迪粒(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对照组(75例)采用柳氮磺胺吡磅敢SASP胎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IL-6、TNF—α水平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惠迪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考虑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中IL-6、TNF—α水平而起作用的,其具体机制尚有待进-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剂量的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炎性介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83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依血液滤过治疗剂量随机分为A组28例[60ml/(kg·h)]、B组28例[80ml/(kg·h)]、C组27例[100ml/(kg·h)],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10h患者血浆中TNF—α、IL-1、IL-8的水平,同时观察每个时间点的APACHEⅢ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APACHEIII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浆TNF-α、IL-1、IL-8水平均逐渐降低,其中TNF-α、IL-1、IL-8在治疗后2.4、6h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8、10h,TNF-α、IL-1、IL-8水平均有轻度上升,但仍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三组各时间点血浆TNF-α、IL-1、IL-8水平呈现随血液滤过治疗剂量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其中C组炎性介质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可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炎性介质水平和APACHEIn评分,随着高容量治疗的剂量增加血浆炎性介质水平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14.
曾亚  肖云武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2):2466-2468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 64例NAFLD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编号,依随机数据表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1),实验组给予控制饮食和普罗布考治疗3月;对照组给予控制饮食和多种维生素护肝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抽血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脂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胰岛素(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白介素-18(IL-18),比较各指标治疗前后的差异及治疗后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血酯、ALT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两组治疗比较,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0.01);两组治疗后HOMA-IR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而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TNF-α、IL-8、IL-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治疗后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罗布考可有效地降低NAFLD的血脂浓度和TNF-α、IL-8、IL-18等炎性因子表达,进而调节肝脏脂肪代谢和改善肝组织炎症坏死,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方法 选择CHF合并重度OSAS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接受nCPAP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TNF-α和IL-6的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1d血清TNF-α及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血清TNF-α和IL-6均较治疗前1d显著下降[治疗组:(29.94±8.27)ng/L比(13.17±3.61) ng/L、(92.08±11.88)ng/L比(46.17±20.01)ng/L;对照组:(28.01±7.21) ng/L比(22.13±5.43) ng/L、(96.01±12.19) ng/L比(68.66±11.10)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 nCPAP治疗能有效降低CHF合并重度OSAS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改良式与传统挂线法在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8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患者;治疗组采用改良式挂线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挂线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3d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第5、7d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脱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肛管畸形、大便失禁、肛门漏气漏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挂线法与传统挂线疗法相比疗效确切,且预后情况好。  相似文献   

17.
罗育忠 《现代保健》2014,(16):134-136
目的:对儿童支原体肺炎(MPP)采取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150例MP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75例。观察组接受基础治疗,同时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治疗;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仅应用阿奇霉素治疗。连续对两组患者治疗5 d,经过3 d停药后再继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接受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大(P〈0.05);两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和就诊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NF-α、IL-8、IL-6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幅度大(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可抑制、减轻支原体感染的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和机体炎性的细胞因子,调节免疫能力较高。喜炎平的不良反应少,耐药作用不易出现,若和阿奇霉素配合使用,能够提高MPP的疗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