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面积小脑梗死术后患者早期不同肠内营养支持途径的并发症情况,为临床选择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提供参考。方法 将符合研究条件的大面积小脑梗死术后患者49例随机分为3组,A组(12例)为常规鼻胃管肠内营养组,B组(18例)为鼻胃管辅以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组,C组(19例)为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组。监测各组在肠内营养开始后3周内的腹泻、反流、误吸、上消化道出血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组间统计分析。 结果 3组患者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2,P=0.955);B组及C组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均P<0.05),其中C组最低(与B组比较,P<0.05);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则以C组较低,与A组及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748,P2=0.029;χ23=4.284,P3=0.038),而A组与B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00,P1=1.000)。结论 鉴于大面积小脑梗死术后患者独特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已不适宜采用常规鼻胃管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于预计病程较短的轻症患者可酌情采用鼻胃管辅以胃肠动力药物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途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最低,是重症大面积小脑梗死患者的首选肠内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2.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在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危重患者经鼻空肠管与经鼻胃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一条更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方法对37例危重患者采用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观察开始实施时间、达到预计能量需要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并与经鼻胃管进行比较,评价经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及达到预计能量所需时间与营养管途径有关,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与鼻胃管比较U=4.497,P〈0.01;达到预计能量所需时间比较U=4.04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比较χ^2=5.57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经鼻空肠管途径比经鼻胃管更为安全有效。并能将实施肠内营养的时间显著提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鼻空肠管和鼻胃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重型颅脑损伤需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随机分为鼻空肠管组和鼻胃管组,每组20例,比较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胃肠道耐受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营养支持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糖和淋巴细胞计数水平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营养支持后14 d,鼻空肠管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较营养支持前明显降低(P=0.0001).营养支持1周内,鼻空肠管组患者反流(P=0.001)、腹胀(P=0.011)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患者.结论 鼻空肠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优于鼻胃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接受肠内营养(EN)治疗的危重症病人对鼻胃管和鼻空肠管的耐受性、安全性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将入住ICU需要1个月以上EN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鼻胃管组和鼻空肠管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给予EN。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3和4周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肌酐(Scr)水平,监测病人各项胃肠道功能障碍指标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第2周ALB和PA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至第4周接近正常水平。鼻胃管组病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潴留、菌群失调等的发生率与鼻空肠管组无显著性差异。病人腹胀、腹泻症状与输注营养液的速度明显相关。两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N可改善危重症病人的营养不良,应根据病人个体情况选择EN液的输注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经口和经鼻胃镜引导下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比较。方法:选取某医院所收治的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50例患者,对其分别采用经鼻和经口胃镜引导鼻空肠管置入治疗,对这两种方法的一次置入成功率以及所使用的操作时间、患者进行插管时的舒适度以及愿意接受此治疗方法的程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经鼻和经口的胃镜置入鼻空肠营养管进行比较,经鼻胃镜导丝的方法成功率更高,其操作时间也是比较短,患者也比较容易进行接受。结论:经鼻胃镜导丝的导引置入方法比经口胃镜引导置入鼻空肠管道的方法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应在临床医学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鼻空肠管与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在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留置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留置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达目标喂养量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B、 PAB和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胃肠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8.57%(P <0.05)。结论 与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相比,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快速改善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胃管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将本院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内收治SAP患者65例,经动态随机化分组法进行分组(A组、B组),行对比性临床研究。患者治疗期间均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A组(n=33)行鼻空肠管下营养支持、B组(n=32)行经鼻胃管下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相关生物标志物、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全身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指标及置管操作时间、置管费用差异。结果:治疗首日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素(TNF-α)、微小RNA-216a指标(miR-216a)、营养指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治疗7日时肠内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全身并发症发生率、前白蛋白指标、治疗有效率,治疗期间腹痛症状缓解、肠内营养持续、经口进食恢复、住院时间及CT严重指数评分较A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治疗7日时CRP、PCT、TNF-α、miR-216a、置管时间及费用低于A组,且B组治疗后白蛋白指标高于A组(P<0.05)。结论:经胃管早期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不同鼻饲肠内营养方式在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患者给予普通胃管以鼻饲泵治疗;B组患者以普通胃管以肠内营养液重力滴注;C组患者以鼻空肠管以鼻饲泵治疗;D组患者以鼻空肠管以肠内营养液重力滴注,分别比较四组患者呛咳、食物反流、胃潴留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四组患者中C组和D组患者的呛咳、食物反流、胃潴留、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鼻空肠管较普通胃管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行床旁盲插鼻空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住院的8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鼻胃管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对40例患者行床边徒手盲插鼻空肠管后经鼻空肠管内进行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住院日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当日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第7天、第14天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肠内营养不耐受相关并发症,包括呕吐、腹泻、胃潴留、误吸等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鼻空肠管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经鼻胃管进行早期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效果更佳,可缩短住院时间,能有效降低肠内营养不耐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鼻胃管及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关键词、主题词、引文追溯等途径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医药数据库,搜索建库以来所有关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经鼻胃管和鼻空肠管喂养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收集入选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研究,36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鼻胃管组在腹痛复发率、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住院时间、死亡率方面不次于鼻空肠管组。结论 经鼻胃管营养安全且耐受性良好,可能为急性胰腺炎的一种安全的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冯原 《现代保健》2012,(13):29-30
目的:探讨盐酸莫西沙星治疗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20 例吸入性肺炎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分为治疗组( 盐酸莫西沙星组) 和对照组( 头孢他啶联合克林霉素组),每组60 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1.6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4.00%和64.5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1.67%,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莫西沙星治疗吸入性肺炎疗效确切,且安全,可广泛应用于吸入性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12月我院126例早期拔除胃管(术后第一天)和常规拔除胃管(放置至肛门排气)腹腔镜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漏、术后舒适度、住院时间的异同。结果早期拔除胃管和常规拔除胃管两组病人在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发生率和住院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拔除胃管组的肺部感染率高于早期拔除胃管组(P〈0.05),并且舒适度明显低于早期拔除胃管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早期拔除胃管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病人舒适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鼻饲输注喂养能否降低胎龄为25-28周的极早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率。方法: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本科孕龄25-28周的极早早产儿在生后24h内随机分配到早期持续鼻饲输注喂养组(简称持续喂养组,共29名)或早期间歇推注喂养组(简称间歇喂养组,共30名),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持续喂养组婴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6.9%,间歇喂养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65;95%CI(0.013,0.323);P=0.000]。结论:早期持续鼻饲输注喂养较早期间歇推注喂养更能降低胎龄25-28周的极早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8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双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洗必泰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用0.9%氯化钠溶液法进行口腔护理。两组口腔护理操作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在口臭、口腔溃疡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口臭、口腔溃疡和VAP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洗必泰优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口腔清洁效果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的病人84例,按照随机分组试验组41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擦拭法口腔护理,实验组采用先冲洗后口腔擦拭再冲洗法相结合的口腔护理。观察两组口腔清洁、口臭、口腔炎和VAP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口腔清洁明显改善,发生口臭、口腔炎和VAP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应用口腔擦拭法和冲洗法相结合的口腔护理法,可提高病人口腔清洁,降低口臭、口腔炎和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幽门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呼吸病人医院获得性肺炎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呼吸重症病房(RICU)41例幽门后肠内营养支持的病人(幽门后喂养组,n=41),另配对调查同期呼吸重症病房41例行常规鼻胃管喂养病人(鼻胃管喂养组,n=41)。主要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不含VAP)发生率和RICU住院病死率。同时观察并比较两组呕吐、显性误吸、胃潴留、腹泻和终止肠内营养次数等重要临床表现。结果 :幽门后喂养组HAP发生率为2.4%,显著低于鼻胃管喂养组22.0%,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后喂养组VAP发生率为16.7%,鼻胃管喂养组为8.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后喂养组RICU住院病死率为36.6%,与鼻胃管喂养组(4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呕吐、显性误吸、胃潴留、腹泻和终止肠内营养次数等重要临床观察指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经鼻胃管喂养相比,幽门后喂养降低呼吸重症病人HAP的发生率,但对VAP发生率和RICU住院病死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Nutrition support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chain of therapy for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The early institution of nutrition support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septic complications, reduces mortality, and shortens hospital stay. Unfortunately, impaire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particularly gastric atony, restricts the use of nasogastric enteral tube feeding, and the use of this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in these patients can lead to regurgitation, aspi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neumonia. Postpyloric enteral feeding was heralded as a means of overcoming many of these problems. Overall, the results of controlled studies do not support a role of postpyloric duodenal feeding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aspiration pneumonia. As a consequence, post-ligament of Treitz nasojejunal enteral feeding is proposed as the technique of choice in these patients. Feeding tube design must incorporate a gastric aspiration port to overcome problems of gastroesophageal acid reflux, duodenogastric bile reflux, and increas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problems that occur during "downstream" jejunal feeding. Tube placement technique will need to be refined and patients will need to receive a predigested enteral diet. In postoperative surgical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there is also a need for a newly designed dual-purpose nasogastric tube capable initially of providing a means of undertaking gastric aspiration and decompression and subsequently a means of initiating nasogastric enteral feeding.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吸人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吸人性肺炎的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治疗,采用雾化吸人的方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患儿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紫绀消失时间、肺部哕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吸人性肺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的改善了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可靠,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反复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与预后.方法 选择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期反复并发肺炎的患者作为脑卒中组,与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老年肺炎患者1∶1配对,组成对照组,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反复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 脑卒中组反复并发肺炎与高血压、糖尿病、意识障碍、呛咳与鼻饲、肢体运动障碍、气管切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放弃治疗或死亡情况有关(P<0.05),而与吸烟、冠心病、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痰培养阳性、低氧血症、机械通气无关(P>0.05);有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支持上述结果;二分类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死亡的独立因素为呛咳与鼻饲及MODS.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意识障碍、呛咳与鼻饲、肢体障碍、气管切开、MODS、住院次数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反复并发肺炎的高危因素,而且相对预后不良,应针对此进行有效的三级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支气管封堵器组(BB组)30例,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30例。麻醉诱导后,在胸腔镜下DLT组和BB组分别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BB组比较,DLT组插管时间和导管定位时间长,肺萎陷评分高,术后总的并发症、声嘶和喉痛发生率低(P〈0.05),但是两组拔管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导管移位发生率、低氧血症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相似,在适应证下建议首选支气管堵塞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