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采用浅刺配合隔姜灸方法治疗急性期风寒型面瘫患者32例,疗效显著。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加隔姜灸治疗面瘫的效果。方法对来我院康复科治疗的50例施行此疗法的面瘫患者进行观察。结果痊愈39例,显效9例,有效率达96%。结论此治疗方法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刺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急性炎性期病情的影响和对整个疗效、病程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急性期内针刺观察组和非针刺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发病7天以内的临床症状、体征。结果急性期内针刺组患者炎性水肿的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但水肿期限明显缩短。结论针刺组在疗效与疗程上都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5.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梅花针合隔姜灸治疗面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梅花针结合隔姜灸治疗本病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6 8例中男性 40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19~ 6 5岁 ;病程 1~ 30天 ;左侧瘫者 2 9例 ,右侧瘫 39例。诊断标准 :1起病急 ,发病前多有面部受凉、受风或疲劳后感寒受冷等诱因。2患侧表情肌瘫痪 ,额纹及眉纹变浅或消失 ,眼睑闭合不全 ,眼裂增宽 ,鼻唇沟变浅 ,口角歪向健侧 ,鼓腮时患侧口角漏气 ,舌前 2 / 3味觉减退 ,重者可出现言语障碍。3排除外伤等所致的面神经损伤。治疗方法梅花针治疗 :1患者卧位 ,嘱放松肌肉 ,叩刺督脉循行部位 ,选取两…  相似文献   

7.
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敏 《中国针灸》2009,29(11):876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隔姜灸与常规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纽采用针刺内关配合隔姜灸心俞、脾俞、公孙等穴;对照组按常规给予美托洛尔、普罗帕酮、肠溶阿司匹林等治疗,经2~4个疗程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优于对照组为81.1%(P<0.05),观察组严重复发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幸小玲 《山西中医》2005,21(6):35-36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揉扪捏按等手法配合艾灸穴位的方法治疗顽固性面瘫38例,并设电针治疗18例为对照组.1疗程10天,用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2.2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隔姜灸配合推拿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优于电针组.  相似文献   

9.
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付晓红前列腺增生症,亦称前列腺良性肥大,为50岁以上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我科从1996年起采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该病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38例均为门诊病人,经门诊...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近几年来,运用面穴隔姜灸加肢穴针刺治疗,疗程在三个月以上的顽固性面瘫2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推拿综合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28例面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针灸加推拿治疗),对照组48例(针灸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加推拿综合治疗面瘫能产生协同作用,缩短病程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面瘫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引起广泛关注。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颇具特色与优势。本文针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报道和文献研究进行整理和综述,并尝试探讨其未来可能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针刺加隔姜灸)、针刺组及西药组(匹维溴胺),每组30例。观察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积分变化。结果针灸组总体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针刺组及西药组(P0.05),但针刺组总有效率与针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西药组腹痛、腹胀或不适、大便性状、大便次数积分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腹痛、腹胀或不适、黏液便、胃纳减少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而针灸组腹痛、腹胀或不适、大便性状、大便次数、黏液便、胃纳减少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各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针刺组及针灸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值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1);而针灸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值显著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加隔姜灸及单纯针刺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均优于西药匹维溴胺;而针刺加隔姜灸法又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90年代至今的周围性面瘫中医药治疗的方法选择、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经络腧穴运用、治疗时程的特点,总结其总体趋势和不足。方法:回顾1991年6月-2012年12月之间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文献,计算各种治疗方法、中医辨证、经方运用、经络腧穴、治疗时程选择的文献频数,统计分析其总体趋势。结果:中药内服、针灸(包括电针)及与西药同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占的比重较大;急性期面瘫仍以风邪为主要病因,并分为风寒和风热,其中风寒略多于风热;针灸治疗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迎香、禾髎、合谷;足少阳胆经阳白;足太阳膀胱经攒竹;手少阳三焦经丝竹空、翳风;手太阳小肠经颧髎;足阳明胃经下关、颊车、地仓;足厥阴肝经太冲;经外奇穴鱼腰、太阳、牵正。99.46%文献报道中针灸治疗频率为每日1次或隔日1次,78.49%的文献报道该病在30~45天痊愈。结论:周围性面瘫的中医药治疗呈现以中西药物内服、针灸火罐并举的特点,该病的辨证在急性期以风寒和风热外袭为主,慢性期以气血不足为主;方药的选用以经方为主,其中牵正散是最主要的方剂;针灸所用经络以面部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的穴位为主。针灸治疗频率以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为宜,该病大多数在30-45天可以痊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砭锥疗法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热砭锥手法治疗,10天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使用House-Brackmann量表及日本神经研究会提议的“40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进行判定评分。结果:2个疗程后,对照组愈显率为86.7%,治疗组愈显率为93.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40分法”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 P<0.05);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吹哨、蹙额、示齿、口呈一字等4个项目分值差高于对照组(P<0.05),余各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治疗比较,针刺配合热砭锥疗法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症状治愈率更高,对临床症状特别是吹哨、蹙额、示齿、口呈一字等,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33例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患者,观察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针刺加艾灸配合脉络宁静脉滴注等治疗。结果 5个疗程后,痊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愈显率为87.88%。结论 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效果显著。建议临床诊治周围性面瘫时,须防同时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以免漏诊而漏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平衡阴阳针刺法对周围性面瘫后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99例周围性面瘫病程在30日以上的中、重度患者随机分为平衡阴阳针刺组35例,常规针刺组32例和西药组32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各组治疗后的疗效分析。结果 各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01),平衡阴阳针刺组、常规针刺组和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3.8%和71.9%。平衡阴阳针刺组与常规针刺组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针刺组与西药组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衡阴阳针刺组与西药组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平衡阴阳针刺法对治疗周围性面瘫后期的患者确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荥合配穴加常规取穴对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将门诊60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荥合配穴(内庭与足三里)加常规取穴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取穴法。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显著提高(P0.05);而无效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面神经炎早期治疗采用荥合配穴加常规取穴法能达到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配合刺血治疗急性面瘫伴耳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急性期采用刺血加常规针刺治疗,针刺选患侧攒竹、丝竹空、四白、地仓等穴,刺血拔罐选患侧阳白、颧髎、大椎、翳风,恢复期采用针刺治疗,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耳后疼痛积分、急性期疼痛持续时间、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面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总体疗效。结果:两组疼痛及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均能缩短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及患者病程,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血配合针刺治疗急性面瘫伴耳后疼痛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国内改良的Kupperman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Kupperman指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Kupperman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总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在改善潮热汗出、失眠、抑郁、肌肉骨关节痛等方面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