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社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11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细菌性感染患者60例为观察组,非细菌性感染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入院即取末梢静脉血,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结果观察组CRP阳性率为85.00%,WBC阳性率为76.67%,对照组CRP阳性率为34.00%,WBC阳性率为18.00%,两组患者血清CRP阳性率及WBC阳性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通过比浊法测定末梢血CRP及WBC的数量,结果如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CRP及WBC的值相比正常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对照组与正常值较为接近,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及正常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诊断中联合应用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区分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特定蛋白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并联合血常规检验,进一步对老年性肺炎提供诊断依据,分析炎症因子指标变化,加强临床病情检测。方法:实验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确诊的98例老年性肺炎患者作为调研的主体,通过随机数字表设计方案完成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血常规检测,观察组则为特定蛋白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应用组则为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分析检验阳性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即特定蛋白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71.4%(70/98),而血常规检验阳性率为52.0%(51/98),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联合检验的阳性率为86.7%(85/98),血常规检验的阳性率为52.0%(51/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特定蛋白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对于老年性肺炎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可尽早对疾病情况作出判断,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检测准确性,为疾病的诊疗活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8例细菌性感染患儿(观察组)及63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CRP和WBC进行检测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各种感染性疾病CRP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种检测值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超敏C一反应蛋白及白细胞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儿科自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入院的感染性疾病的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选取30例同期体检的小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上述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后对采集的所有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查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以及白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93.33%和76.67%,而对照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的阳性率为0.从上述结果看来,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白细胞的阳性率.结论:血清超敏C一反应蛋白检测以及白细胞的检测对于小儿感染性疾病早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比浊法对48例患细菌感染性疾病新生儿,48例正常新生儿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CRP)测定,并比较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hs-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值明显降低,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hs-CRP可作为判定新生儿早期感染的指标之一。动态观察hs-CRP可作为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邢梅芳 《现代保健》2014,(31):57-60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的变化,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儿童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164例儿童,其中感染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患儿78例;对照组:同期86例正常体检儿童,分别做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下降,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血小板计数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结合儿童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的变化有助于推断肺炎支原感染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早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科病房2013年8月-2014年6月共计120例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定义为感染组。对照组为来本院分娩的120例健康新生儿。入院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浆采集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感染组及对照组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以及感染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结果感染组及对照组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别为11.5μg/L±2.6μg/L、12.7 mg/L±3.1 mg/L和0.3μg/L±0.1μg/L、4.2 mg/L±1.2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PCT、hs-CRP检测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认为新生儿在感染急性期,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均能明显增高,但是对于诊断早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降钙素原阳性率比超敏C反应蛋白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以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3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为观察组,同期选取43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均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免疫比浊法对血清PCT及CRP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新生儿的CRP及PCT水平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血清CRP、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CRP、PCT阳性率为88.4%和83.7%,高于对照组的14.0%和18.6%(P0.05)。结论:血清CRP及PCT测定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常规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 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对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为实验组,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采集静脉血液,测定白细胞计数(WBC)、 PCT与CRP水平,对比其阳性率。结果 实验组的WBC、 PCT、 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WBC、 PCT、 CRP的阳性率分别为97.00%、 96.00%、 98.00%,高于对照组的12.00%、 10.00%、9.00%(P <0.05)。WBC、 PCT与CRP联合检测对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一检测(P <0.05)。结论 血常规联合血清PCT与CRP检测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阳性率较高,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有利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4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按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27例和病毒感染组27例,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患儿及抗生素治疗前后的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CRP水平,同时测定25例健康对照组。结果:细菌感染组CRP结果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1),病毒感染组与对照组的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抗生素治疗前后的细菌感染组患儿CRP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CRP检测可作为区分儿童急性细菌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在临床疗效观察上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金丽 《现代保健》2014,(10):85-8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98例剖宫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采用术后抗生素治疗3 d,观察组采用术前抗生素治疗。观察两组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测定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且产褥感染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浆CRP和PCT在术后均有明显升高,对照组术后1 d和3 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术后1 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血浆CRP和P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 d,观察组血浆CRP和P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可以明显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CT、hs-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住院73例新生儿患儿根据感染程度分为二组即败血症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另选取本院新生儿科30例同期无感染的儿童为对照组,对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30例的患儿同时进行PCT、hs-CRP、血培养、WBC、ESR五项目平行检测,并做对比分析。结果败血症组PCT、hs-CRP、WBC、ESR四项目水平均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中PCT、hs-CRP、血培养、WBC、ESR五项目阳性检出率为PCT(93.75%)>hs-CRP(81.2%)>血培养(46.8%)>WBC(34.3%)>ESR(28.1%);PCT、血培养败血症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WBC、ESR局部细菌感染组阳性率均接近于败血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结果经抗生素治疗后快速下降,hs-CRP结果抗生素治疗后下降缓慢。结论 hs-CRP可以作为新生儿一般性感染的实验室指标;PCT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指标,动态监测PCT水平可以观察疗效,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应用血浆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新生儿败血症患儿80例为观察组,入选同期体检健康新生儿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免疫层析法和免疫散射法检测两组的血浆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组的PCT、CRP指标水平,比较两项检测指标的阳性预测值、特异性、灵敏度。结果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等检测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CRP检测指标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CRP的特异性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检测指标,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ICU重症感染患者诊断与病情判断上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ICU重症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60例ICU非感染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PCT和CRP的含量。结果:观察组血清中PCT检测阳性率为96.7%,CRP检测阳性率为100%,PCT、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特异性较CRP高,故联合监测血清中PCT和CRP含量可作为ICU重症感染患者严重感染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及hs-CRP水平分别为(3.3±2.8)pg/L、(6.2±2.7)mg/L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IL-6及hs-CRP水平(4.5±3.6)pg/L、(9.4±3.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斑块厚度、斑块大小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片能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s-CRP、IL-6水平,并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起到阻断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陕西省渭南市第二医院儿科300例日龄2~26天的新生儿,其中100例正常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100例新生儿患有单纯败血症者为一般感染组,100例存在合并严重并发症的败血症为严重感染组,应用免疫色谱法进行PCT,C反应蛋白监测,对比分析1周后3组新生儿血浆PCT及C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结果与正常新生儿组相比,一般感染组PCT和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X^2=6.5117,P〈0.05);与一般感染组相比,严重感染组PCT和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X^2=3.4361,P〈0.05);治疗1周后,一般感染组患儿恢复情况优于严重感染组,两纽PCT和hsCRP指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CT:t=9.1083,P〈0.05;hsCRP:t=7.4728,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应首选PCT监测方法,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优于其他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17.
吴治龙 《现代保健》2012,(16):30-31
目的 观察降阶梯方案治疗在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 年1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ICU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2 例,随机分为降阶梯治疗的观察组和传统治疗的对照组,对两组抗感染效果和控制所需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经过治疗后,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有效率为6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7.5±2.1)d;对照组为(12.1±3.8)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阶梯治疗在ICU 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效果较好,且感染控制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应用品管圈(QCC)对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8月广西平果县人民医院未实施QCC活动的新生儿80例及新生儿工作室人员1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9-12月该院实施QCC活动的新生儿80例及新生儿工作室人员1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工作人员不规范行为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7.50%,观察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工作室人员不良行为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规范操作,是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晓燕  袁容 《现代保健》2013,(13):39-40
目的:观察全身化疗基础上加γ-干扰素雾化吸人治疗多耐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身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同时,雾化吸入γ-干扰素,观察疗效。结果:在治疗6个月和治疗结束,观察组的痰细菌学检查阴转率(分别为75%和1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病灶吸收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洞缩小率(93.75%)高于对照组(6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率(68.75%)高于对照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干扰素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多耐药肺结核效果强于单纯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