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教育在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2012年9月—12月收治的500例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儿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静脉穿刺成功率,不同部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穿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背、头静脉、前臂之间的留置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中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留置针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延长留置时间,减低了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有效的缓解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2种婴幼儿体位对肢体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65例要求留置静脉套管针的婴幼儿随机分成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在进行肢体静脉穿刺时家长采用横抱体位,观察组采用竖抱姿势,比较2组的静脉套管针的留置成功率和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肢体静脉留置套管针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家长采用竖抱体位可提高婴幼儿肢体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腰椎穿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住院治疗需行腰椎穿刺术的患儿8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干预组在以腰椎穿刺点为圆心的局部皮肤上,涂以0.5g/5cm2的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并用无菌透明敷贴覆盖1小时,去除敷贴和乳膏进行消毒后行常规小儿腰椎穿刺术。对照组患儿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作局部浸润麻醉后行常规小儿腰椎穿刺术。两组患儿均全部由专人观察记录心率、呼吸、自诉痛觉评价、穿刺成功率、穿刺后不适感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干预组的自诉痛觉评价疼痛发生率(χ2=61.596)、穿刺成功率(χ2=6.135)、穿刺后不适感发生率(χ2=6.2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儿穿刺后的心率(t=27.594)、呼吸(t=4.567)均明显较穿刺前加快(均P<0.05),而干预组患儿穿刺后的心率(t=0.516)、呼吸(t=2.716)较穿刺前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腰椎穿刺时做表面麻醉的镇痛作用较好,效果显著,可在儿科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改进穿刺法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135例新生儿随机分为改进组70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不同腋静脉穿刺法的成功率。结果改进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成功率78.46%,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改进腋静脉穿刺技术能显著提高腋静脉留置成功率,减少患儿重复穿刺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儿童腰椎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术的150例疑似脑膜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行腰椎穿刺术前,观察组患儿穿刺部位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麻醉;对照组患儿应用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分层浸润麻醉.3岁以下儿童采用Flace疼痛评估量表,3岁以上儿童应用Wong-Baker面部表情分级量表对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并观察腰椎腰椎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疼痛比例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穿成功率为97.3%,对照组为96.0%,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够显著降低腰椎穿刺术穿刺疼痛,使用简单方便,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门诊输液厅输液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配合整体护理),对照组100例(配合常规输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平均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穿刺次数为(1.05±0.13)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49±0.23)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用于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可有效提高满意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品管圈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未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之前在我院就诊输液的患儿41例,均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将其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之后在我院就诊输液的患儿41例,均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将其作为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浅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浅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95.12%)高于对照组患儿(80.49%),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提高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显著,对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服务满意度及提升护理团体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8.
管红华 《医疗装备》2012,25(7):30-31
目的:探讨改良式弹力绷带固定在防止小儿留置针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未改良前固定留置针,观察组则采用弹力绷带改良式固定留置针。比较两种方法对留置针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压疮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穿刺处局部皮肤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针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无压疮发生;对照组则有28例接触留置针针柄和肝素帽的局部皮肤由于压力作用发生压疮。结论:穿刺成功后用改良式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法有防止穿刺部位局部压疮,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理并发症,提高患儿满意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临床效果、家长和护士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状况,为临床小儿留置针穿刺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用自2012年1月-8月来我院诊治的小儿患者35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3年4月-11月来我院诊治的小儿患者365例作为研究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家长和护士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为76.64%(269例),研究组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为87.95%(321例),存在显著性差异(X2=15.776,P=0.000<0.01),两组之间家长和护士满意度存在显著性差异(X2=62.579,44.103,P=0.000,0.000<0.01),在留置针滑落、堵管、过敏性皮炎等并发症发生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静脉炎、针眼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发生上,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及家长和护士对护理结果满意度,并发症较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曹荣 《医疗保健器具》2014,(9):1209-1210
目的探索沟通技巧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儿科接受治疗的输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除了进行常规护理工作外,在输液过程运用了沟通技巧。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儿在依从性上达到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31,P<0.05)。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12,P〈0.05)。研究组满意度得分(99.12±O.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25±1.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92,P<0.05)。结论在小儿患者的静脉输液过程中加强运用沟通技巧,并有效地结合常规护理工作,有助于护理工作者进行有效的穿刺活动,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1.
段昌琴 《现代保健》2014,(23):74-76
目的:通过三种PICC穿刺方法在儿童肿瘤疾病中置管的应用,比较三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选择合适的PICC穿刺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经确诊疾病行化疗的4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13岁,采用美国巴德公司4 F规格的PICC导管,其中28例使用盲穿法(A组)、12例使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B组)、7例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C组)行PICC置管术。观察比较三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情况、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71.43%,B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91.67%,C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100%,三组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0, P=0.0243)。三组患儿疼痛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渗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体外断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置管过程中运用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更适用于儿童的PICC置管。  相似文献   

12.
黄肆娥 《现代保健》2014,(29):80-82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例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穿刺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血管和光线,充分准备皮肤,采用最新穿刺手法,牢固固定针头等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结果:两组穿刺方法比较,观察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儿回血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穿刺操作的满意度为99.0%,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能有效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保证患儿抢救与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同时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原因,观察门诊健康教育干预对发生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选择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老年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观察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72,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67%,与对照组的10.67%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1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47,P<0.05).结论 在门诊采取适当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宫外孕的价值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由超声引导进行经阴道穿刺后局部注入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36例超声引导下经阴道采用18G PTC针进行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射氨甲喋呤(MTX)治疗;治疗组36例超声引导下经阴道采用22G PTC针进行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射5-氟尿嘧啶(5-FU)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36例一次性穿刺成功病例为32例,成功率88.9%,穿刺出血病例为4例,穿刺后出血发生率11.1%;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病例为23例,成功率为63.9%,穿刺出血病例为13例,穿刺后出血发生率36.1%,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x2=6.06,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阴道采用22GPTC针进行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射5-FU介入治疗,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陈伟霞 《现代保健》2014,(15):108-110
目的:研究新生儿股静脉与头皮静脉釆血方法之间的差异,为临床提高新生儿抽血成功率提供资料支持,并总结相应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需采集血液标本的新生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使用头皮针采血,观察组选取股静脉采血,对照组选取头皮静脉采血。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平均采血时间、一次性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平均穿刺时间分别为(3.6±1.6)min和(3.4±1.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5,P〉0.05)。观察组的一次性成功率95.0%(57/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5/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1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头皮静脉相比,股静脉相对较粗,固定性较好,血液充足,为一次性穿刺成功提供基础条件,并发症少,患儿家长容易接受。同时熟练的技术操作以及加强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一种穿刺后可多次获取活组织标本、兼备快速止血以及预防肿瘤针道转移功能的新型活检针。方法:将20只成功接种VX2肝癌细胞株的实验兔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使用新型活检针,B组使用PRECISA活检针。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活检组织量、病理诊断结果以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分别为90%和70%;A组较B组可明显获取更多的条状活检组织,分别为100%和80%;病理示"严重挤压变形细胞,未能定性"而影响诊断者仅见于B组;A组出血、肿瘤针道转移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新型活检针弥补了现有活检针的不足,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和三维重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择期行PCN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行静脉肾盂造影,观察组行CTU和三维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7%),结石清除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应用CTU和三维重建安全有效,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全身麻醉下行气管切开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54例全身麻醉下行口腔癌根治和气管切开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和对照组(C组),各27例。L组气切套管气管内段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组套管不涂任何药物。记录两组诱导前(T0)、术毕(T。)、唤醒即刻(T:)和唤醒后1min(T,)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及呛咳、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七氟醚吸入总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恢复室停留时间少于C组[(27.3±6.9)min比(34.9±6.6)min](P〈0.05)。C组B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T0[(113.5±18.0)次/min比(82.2±13.1)次/min,(112.7±15.7)mmHg比(87.5±12.7)mmHg;(P〈0.01),L组L时HR、MAP低于C组[(92.6±12.8)次/min比(113.5±18.0)次/rain,(98.3±13.5)mmHg(1mmHg=0.133kPa)比(112.7±15.7)mmHg](P〈0.01或〈0.05)。L组呛咳程度明显低于C组(Z=-2.409,P〈0.05)。L组躁动程度明显低于C组(Z=-2.013,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表面麻醉有效抑制气管切开术后的循环波动、呛咳及躁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小儿患者采用头皮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以及特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间在迁西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输液的患儿180例,对所有患儿使用头皮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并对患儿进行特殊护理,观察其有关临床指标。结果:患儿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3%,血液污染率为5.6%,进行注射时间缩短,与使用前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皮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安全可靠、便捷可行、减少患儿的痛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