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窦性心率震荡各指标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累及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脉造影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93例,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分为阳性组(69例)、阴性组(24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23例)、双支血管病变组(21例)和三支血管病变组(15例),均于入院时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计算震荡初始值和震荡斜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阳性组HRT值[TO:(0.0463±0.0310)、TS:(3.9257±3.8741)ms/RR],阴性组值[TO:(-0.0393±8.9786),TS:(12.9972±8.9786)ms/RR],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病变组HRT值[TO:(0.0069±0.0058)、TS:(6.6098±3.9966)ms/RR]、双支病变组HRT值[TO:(0.0369±0.0213)、TS:(3.6867±2.4173)ms/RR]、三支病变组HRT值[TO:(0.0985±0.0769)、TS:(0.7897±0.7327)ms/RR],HRT值除TO在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窦性心率震荡是一种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简便的无创检测方法;窦性心率震荡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累及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冠脉病变累及程度越重,窦性心率震荡现象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 (EH)的疗效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40例每日口服伊贝沙坦 1 5 0~ 3 0 0mg,共 8wk。观察血压变化 ,记录用药前后 2 4h动态心电图 ,分析心率变异 (HRV)时域和频域指标 ,并与 3 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①EH患者应用伊贝沙坦后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由 2 1 .62± 0 .47/1 2 .0 1±0 .3 2kPa分别下降至 1 8.9± 0 .3 2 /8.0 1± 2 .3 5kPa,有效率达 73 .1 %。②与对照组相比 ,EH患者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 (SDNN) ,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 (RMSSD) ,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 5 0ms的窦性心律 (PNN50 ) ,高频功率 (HF)明显下降 ,低频功率(LF)不变 ,低频功率 /高频功率 (LF/HF)值增加。应用伊贝沙坦后 ,SDNN、RMSSD、PNN50 、HF增加 ,LF/HF值降低。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HRV下降 ,而伊贝沙坦在有效降低血压同时提高HRV ,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阳  陈军喜 《江西医药》2007,42(12):1108-1111
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有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53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分组,A组(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组:伴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源性室早或频发室早)21例,B组(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偶发室早)32例,Hoher记录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指标,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间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高B组(0.80%±3.94%VB-1.45%±4.37%;P<0.05),而TS值低于B组(11.03±11.01ms/RR问期vs19.78±19.00ms/RR间期,P<0.05).A组HRV各时域指标均明显小于B组.结论 冠心病患者伴有不良室性心律失常时,HRT现象变钝,说明HRT对预测有不良性室性心率失常的患者的危险性具有临床价值.HRV各时域指标降低,表明HRV下降与不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HRT可弥补HRV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选择86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和52例健康人行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对比,心率变异性分析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5min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等。结果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各时域指标依次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心肌缺血改变了自主神经调节的均衡性,而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耱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其在诊断自主神经病变(ANP)方面的意义。方法设观察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非糖尿病组)各30例。两组均测定时域分析的各参数。结果糖尿病组的心率变异性比非糖尿病组显著降低。结论检测糖尿病的心率变异性可早期敏感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和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变化。方法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缺血总负荷情况及心率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心肌缺血总负荷(190.2±20.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5±2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窦性RR间期总搏数的百分比(PNN50)、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RMSSD)、24 h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分别为(108.4±12.1)ms、(15.1±3.4)%、(43.6±9.0)ms、(112.4±18.1)ms,均高于对照组的(98.5±11.4)ms、(12.1±3.9)%、(38.4±8.1)ms、(102.1±15.1)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美托洛尔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同时明显降低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缓解心绞痛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 选取40例中度EH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的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比较两组患者HRV时域分析指标[24 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24 h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 ms的比例(PNN50)]、HRV频域分析指标[低频(LF)、高频(HF)、LF/HF]、HRT分析指标[震荡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观察组PNN50(5.96±1.03)%、RMSSD(31.22±4.53)ms、SDANN(90.11±14.22)ms、SDNN(102.02±19.44)ms、LF/HF(1.54±0.20)、HF(403.96±101.53)ms2、LF(622.10±254.80)ms2均低于对照组的(9.63±1.71)%、(47.71±6.07)ms、(127.50±20.61)ms、(138.25±21....  相似文献   

8.
心率变异性(HRV)是指窦性心律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是反映交感、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在国内外受到普遍重视.2型糖尿病并发症多,尤其易合并自主神经病变,容易引起HRV改变,为探讨其合并高血压与否HRV改变的差别,我们于2003年1月-2005年6月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了一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并探讨心率变异性指标(HRV)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为观察组,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动态心电图,记录患者24h的心电信号,分析对比两组心率变异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时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rMSSD以及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和脑出血患者SDNN、SDANN、窦性R-R间期的平方根(rMSSD)以及相邻R-R间期互差>50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信息期间内心搏数百分比(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率变异指标可以有效预测急性脑卒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对监测患者心脏功能障碍程度有一定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心源性猝死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糖尿病心肌病(DC)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选择DC患者30例,正常健康对照20名,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差别,并计算TO、TS与SDNN、LEVF、LEV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5)%vs(-6±4)%,P<0.01];DC组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6±6)/RR间期,P<0.01]。TO与SDNN、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DC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变钝。  相似文献   

11.
李凤春  毛焕东 《中国医药》2012,7(6):684-685
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共109例,其中女性组56例,男性组53例.观察2组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包括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计数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数( PNN50)、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部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5 min平均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标准差(SDSD)]变化.结果 男性组患者PNN50、SDNN、SDANN、SDSD明显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8±10)%比(11±8)%、(164±28)ms比(71±10)ms、(111±23)ms比(73 ±30)ms、(148±11)ms比(60±4) ms、(119±25) ms 比(49±14)ms,P<0.01或P<0.05];男性组患者rMSSD与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23)ms比(73±30) ms,P>0.05].结论 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HRV存在差异,女性患者更易出现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相互作用失调.  相似文献   

12.
柳丽珍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99-3601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9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9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定量测量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获取心率变异(HRV)参数、24h内R-R期间的标准差(SDNN)、QT间期变异度(QTV)、QT问期变异系数(QTC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传统指标。结果观察组TS、SDNN值分别为(12.54±8.61)ms/RR间期、(93.24±23.02)ms,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193、4.130,均P〈0.05)。对观察组90例AMI患者作12~2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4例,存活76例。存活组TS、LVEF值分别为(6.73±5.12)ms/RR间期、(0.574-0.15)cm,较死亡组显著性升高(t=7.956、4.590,均P〈0.05)。通过单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RR=0.624,P=0.013)、LVEF(RR=0.825,P=0.011)、QTV(RR=0.754,P=0.030)三个指标均对高危AMI患者的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将TO与TS相结合作为单一变量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O与Ts相结合对AMI有着更佳的预测价值(RR=2.984,P=0.029),优于LVEF(RR=0.208,P=0.052)、QTV(RR=0.158,P=0.074)等指标。结论HRT作为新的心电学指标,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传统指标。  相似文献   

13.
唐祖胜  屈红  刘伟  潘庆敏 《安徽医药》2013,17(2):256-257
目的研究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以该院老年病门诊的80例老年人(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为研究对象,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监测结果,将其分为餐后低血压组和无餐后低血压组,并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发生餐后低血压的老年患者与无餐后低血压的老年人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指标的差异。结果和无餐后低血压的老年人相比,发生餐后低血压的老年患者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正常RR间期差值的方差(RMSSD),高频功率均明显下降[SDNN:无餐后低血压组为(148.3±20.6)ms,餐后低血压组为(106.2±19.7)ms;RMSSD:无餐后低血压组为(42.8±9.5)ms,餐后低血压组为(26.3±8.8)ms;高频功率:无餐后低血压组为218.4±96.3,餐后低血压组为138.6±90.2;两组相比较均为P0.05],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减低(无餐后低血压为3.8±1.2,餐后低血压组为2.2±0.8;P0.05)。结论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有变化,提示老年餐后低血压的发生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24h、白天与夜间心率变异长程时域检测。结果糖尿病组的24hSDNN、RMSSD、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白天与夜间的SDNN、RMSSD、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夜间的SDNN、RMSSD、PNN50明显高于白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检测对早期诊断和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检测指标对心脏性猝死(SCD)患者早期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心脏性猝死病例100例(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一般情况相似的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史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心率变异性(HRV)时域6项指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RMSSD、SDSD值都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以SD改变最为明显。心肌梗死后发生心源性死亡者SD更低于存活者。心肌梗死后病死率与SD值呈负相关(r=-0.2637,P<0.05)。心肌梗死部位的多少与SD值呈负相关(r=-0.3249,P<0.05)。心肌梗死后SD≤25 ms死亡组14例中,多壁(7例)与单壁(7例)心肌梗死患者SD值差异确有显著性[(16±3)ms和(20±3)ms,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检测指标中SD、SDSD、rmSASD值预测心脏性猝死发生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建勇  赵建军  任明强  陈应华 《贵州医药》2001,25(12):1078-1079
目的通过心率变异性 (HRV)时域分析评估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方法采用清华 -西安兰港监测系统对 2 5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和 5 2例正常人进行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及HRV时域分析。结果肺心病组HRV各项指标SDNN、SDSD、RMSSD及PNN5 0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严重受损 ,HRV时域分析可作为一种无创性评价慢性肺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电学指标-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及对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DCM患者36例,正常健康对照者32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和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计算TO、TS与SDNN、LVEF、LVE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M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38±5.45)%vs(-6.08±3.76)%,P〈0.05];DCM组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5.76±5.33)ms/RR间期vs(12.68±5.84)ms/RR间期,P〈0.05]。DCM患者中TO与SDNN、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DCM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一个新指标,可用来预测DCM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45例轻中度EH患者(观察组)予缬沙坦胶囊80 mg,po qd,若血压控制不佳,加至160 mg·d~(-1),连用12周。另选择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HRT、HRV相关指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范围(P〈0.05或0.01),而治疗前后心率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初始值(T0)和起始时间(TT)明显高于对照组,斜率(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TO和TT均较前明显下降,TS较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标准差(SDNN)、每5min时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和相邻RR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频(LF)/高频功率(TF)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其SDNN、SDANN和RMSSD均较前明显上升,LF/TF比值较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EH患者存在HRT和HRV指标异常,缬沙坦除具有良好降压作用外,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减轻心脏功能受损,有利于减少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176例经Holter心电图监护所检出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心率减速力(DC)检测,评价其对心脏猝死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美国DMS公司的12导联同步描记Holter心电监护仪,对门诊及病房就诊的受检者进行2472 h的Holter心电图监护,除常规心律失常及ST段监护指标外,同时检测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HRV)的心搏间RR间期标准差指标(SDNN)。将Holter心电监护直接记录出室性心动过速(VT)者列为观察组,共176例,男93例,女83例,年龄3972 h的Holter心电图监护,除常规心律失常及ST段监护指标外,同时检测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HRV)的心搏间RR间期标准差指标(SDNN)。将Holter心电监护直接记录出室性心动过速(VT)者列为观察组,共176例,男93例,女83例,年龄3992岁,平均53岁;随机选取性别和年龄与观察组相仿的182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心率减速力<4.5 ms为异常和<2.5 ms为显著异常的标准,两组的心率减速力值异常率分别为50.6%(89/176)和4.4%(8/1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6.6,P<0.05);两组的心率减速力显著异常率分别为33.0%(58/176)和0%(0/182),两组间差异显著(χ2=75.6,P<0.05);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HRT和HRV检测指标(χ2=106.4,P<0.05;χ2=58.6,P<0.05)。结论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减速力测定,有较高的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121例,分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治疗组和丹参针治疗组,并与30例体检正常的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治疗前后HolterHRV时域指标,评估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的功能。结果 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增厚组各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SDNN指数)均较正常组低(P均〈0.05)。前列地尔治疗前后各HRV指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内膜增厚患者能改善其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