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玉溪市7~20岁在校学生定量超声(QUS)及单光子(SPA)骨密度(BMD)状况,为建立相应群体超声骨密度及单光子骨密度正常参考范围提供数据源并比较二者异同。方法选择7~20岁玉溪市范围内正常学生1020例为检测对象,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及单光子骨密度仪测定受检者足跟部及前臂桡骨骨密度值。结果 7~20岁QUS及SPA BMD检测结果线性相关(女生:F=0.9507,P<0.05;男生:F=0.9672,P<0.05)。7~12岁学生QUS及SPA BMD在男女之间,上下一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男生BMD稍高于女生,但这种差别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均呈匀速缓慢增加态势。12~13岁时,女生因月经来潮,BMD有一个快速增长期,并反超男生。14~16岁时,男女生QUS及SPA BMD呈缓慢上升态势,女生QUS BMD甚至在14岁时出现负增长。16岁后女生BMD随着雌激素的快速增加而增高,但与男生相比未及男生增高迅速,男生SPA及QUS BMD分别于17岁及18岁时超过女生。结论 7~20岁学生QUS及SPA法测定的BMD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证明超声骨密度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单光子骨密度,适用于基层医院及下乡骨密度普查。两种方法测定骨密度的整体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故诊断骨质疏松参考标准不能混用及结果也无法进行比较。由于12~13岁、16岁时女生较其他年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方法均需单独建立该年龄段参考标准,其余年龄段则可根据各地调查面大小,做适当组别合并以减少T值计算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北京市中老年女性年龄、月经和身体成分特征,分析其与骨密度的关系以及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招募45~80岁女性384名,调查受试者月经状况,包括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和绝经年限;测试受试者腰椎、左股骨颈、左髋以及全身骨密度,并测试全身脂肪和肌肉含量,由此计算脂肪含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肌肉含量指数(lean mass index,LMI)和四肢骨骼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相关性结果显示,年龄、绝经年限、初潮年龄与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绝经年龄、LMI、FMI和ASMI与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年限与各部位骨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ASMI与各部位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FMI仅与全髋和全身骨密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仅与腰椎和全身骨密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绝经年限是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SMI则为独立保护因素,绝经年龄、初潮年龄以及FMI对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存在部位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绝经后妇女的生理因素对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及骨密度(BMD)的影响,为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进一步证据。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199例绝经后女性的腰椎正位和左髋部骨密度,以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的814名绝经后妇女当中,腰椎发生骨质疏松症300例,发生率36.9%;髋部发生骨质疏松的312例,发生率38.3%。绝经年限10年内的妇女中,初潮年龄较晚的骨密度越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 55~65岁的绝经后妇女中,绝经年龄较早的骨密度越低,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越高;月经维持的年限越短,骨密度越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高。结论广州市社区中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初潮年龄较晚、绝经年龄较早或月经维持年限较短的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建议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髋部BMD值是评价骨质疏松症较为敏感的指标,应该首选髋部作为骨密度测量的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认知水平(了解骨质疏松概念且如何防治骨质疏松)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48例福州汉族绝经后妇女问卷调查,骨质疏松认知组379例,无认知组669例,双能X线测定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区骨密度。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认知组与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1认知组与无认知组比较,结果为年龄、月经初潮、怀孕次数、哺乳次数、文化程度、喝牛奶、日光照射、运动时间、腰椎BMD(骨密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协方差分析,认知组腰椎骨密度(0.752±0.105 g/cm~2)明显高于无认知组腰椎骨密度(0.734±0.098 g/cm~2),P0.01。2四个部位骨密度与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为腰椎骨密度与认知相关。骨质疏松影响因素为年龄、月经初潮、骨质疏松认知、哺乳次数、身高,可知认知为骨质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3无骨质疏松认知组OP患病率71.16%,认知组70.1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认知水平与骨密度相关,认知组腰椎骨密度比无认知组高,提示加强认知教育对预防骨质疏松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农村妇女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用单光子骨矿仪于1988年至1990年对河北省农村7岁以上5956名妇女进行了人群骨矿含量调查。结果发现:妇女在青少年期身高、体重和骨密度均迅速增长;14~19岁骨密度增长最快,平均每年增长率为3.43%,至30岁时骨密度达峰值0.670g/cm2;40岁后骨密度开始下降,50、60岁年龄组下降率分别为1.07%和1.39%,妇女月经初潮时间为14.34±1.72岁(M±SD),80%以上的妇女月经初潮年龄在12.1~16.6岁之间,很少有至18岁尚未来月经者,月经来潮后骨密度增长最快。妇女绝经年龄为47.95±3.65岁,80%以上的妇女在43.2~52.6岁闭经,妇女闭经后骨密度明显下降。骨密度伴随月经的这种变化,间接证实了雌激素水平是影响骨密度变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兰州市两社区45岁以上女性初潮年龄、月经周期、月经天数及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初潮年龄、月经周期、月经天数及绝经年龄、绝经年限等相关资料,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骨密度。结果 ①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73 %,患病率随初潮年龄增加(P<0.01)及月经周期延长(P<0.05)而上升;患病率随月经天数增加而逐渐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②绝经后女性患病率(35.91 %)显著高于未绝经女性(5.22 %),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绝经年龄与绝经年限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③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初潮年龄、绝经史、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与骨质疏松相关(P<0.05)。结论 兰州市两社区4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与初潮年龄、绝经史、绝经年龄、绝经年限相关,初潮年龄早、月经周期长、绝经年龄早、绝经年限长的绝经后女性应提早筛查、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女性月经初潮年龄、生育次数、绝经年限与前臂远端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pDEXA)检测前臂远端骨密度,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记录受试者月经初潮年龄、生育次数及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测量身高、体重。结果月经初潮年龄与骨密度明显负相关,生育次数与骨密度负相关,绝经年限与骨密度负相关。结论月经初潮年龄决定峰值骨量,生育次数和绝经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成都地区健康人群腰椎面积骨密度(aBMD)、体积骨密度(vBMD)的变化规律;探讨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与腰椎aBMD、vBMD的关系.方法 ①用LUNAR公司生产的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按常规的骨密度检测方法,测定成都地区健康体检者636例(男性247例,女性389例),年龄20~90岁,测定部位包括腰椎正位、侧位L2-4.计算出体积骨密度.②统计学处理:用SPSS 13.0统计软件,按年龄、性别分别输入数据,以10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结果以±s表示.BMI、BS与aBMD、vBMD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①男性腰椎aBMD、vBMD峰值骨密度出现在30~39岁;女性腰椎aBMD、vBMD峰值骨密度出现在20~29岁;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逐渐降低.②男女腰椎aBMD累积最高丢失率分别为11.2%、30.1%,女性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腰椎vBMD累积最高丢失率分别为14.2%、30.4%,女性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男性.③男性BMI、BS与aBMD骨密度呈正相关,r=0.241~0.371(P<0.01);与vBMD L2-4无明显相关性(P>0.05).女性BMI、BS与aBMD呈正相关,r=0.143~0.425 (P<0.01);与vBMD L2-4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①男、女腰椎aBMD、vBMD分别在30~39岁,20~29岁达峰值;女性更应注意预防骨质疏松.②健康人群BMI、BS与腰椎aBMD呈正相关,与vBMD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市区与郊区12~14岁男女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613例健康中学生男女行全身扫描.其中,市区307人,郊区306人;男生296例,女生317例.结果:市区12~14岁男女孩的身高、体重及全身总BMD和总骨矿含量(BMC)等分别都高于郊区同龄男女.市区男女身高比郊区男女高2~5cm,市区男女的体重比郊区男女重2~10kg,市区男女孩的BMD和BMC明显高于郊区男女(P<0.01).女孩BMD值高于同龄男孩,且女孩BMD年增长速度快于同龄男孩,女孩BMD年增长2.7%~8.1%,男孩BMD年增长2.1%~2.5%.结论:该年龄段(12~14岁)女孩BMD高于同龄男孩,郊区男女生长发育比市区同龄男女晚约1~2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2~14岁青少年男女不同部位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306例健康男女中学生行左前臂、腰椎和全身扫描,按性别不同,每一岁分一个组.结果该年龄段(12~14岁)女孩BMD年增长速度快于同龄男孩,其BMD值也高于同龄男孩.各部位BMD值腰椎最高,其次为全身总BMD和前臂远端1/3处,前臂远端1/10处最低.男女BMD年增长速度以腰椎和前臂远端1/10处较快.腰椎与全身总BMD相关性最好(P<0.001,r=0.674~0.811).结论该年龄段男女各部位BMD增长快慢不一,松质BMD增加快于皮质BMD.测量腰椎BMD能反映全身BMD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