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军人失眠症患者心身健康状况与职业压力的相关性,为军队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将48例失眠症官兵设为研究组,将某部50名官兵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官兵采用中国心身健康量表军人职业压力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中国心身健康量表总分、心血管系统、焦虑因子分和军人职业压力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中国心身健康量表总分与军人职业压力量表总分、人际关系、军旅特殊生活、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婚姻家庭、个人发展和角色模糊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过高的职业压力是影响军人睡眠和心身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部队应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倦怠状况及与工作压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一所三级精神病专科医院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倦怠水平为中度,主要问题为情感耗竭[(27.01±5.66)分]和成就感降低[(17.07±5.59)分],情感耗竭与年龄、护龄、职称、工作压力源5维度、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密切相关(r=0.527~-0.239,P〈0.01),成就感降低与年龄、护龄相关(r=0.301,0.318,P〈0.01).多元线性回归表明,护龄、工作压力源中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对情感耗竭影响显著.结论 改变精神科护士的年龄结构,合理应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问题,充分感知和应用社会支持是缓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的重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北京市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倦怠与压力水平现状及两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北京市2家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的119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不同一般资料护士工作怠倦、工作压力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各维度得分均低于MBI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0.01)。工作倦怠总分及情绪枯竭与护士压力源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r=0.194~0.627,P〈0.05或P〈0.01)。去人格化倾向与除工作量及时间分配以外其余4项呈正相关(r分别为0.227,0.326,0.224,0.294,0.291;P〈0.05或P〈0.01)。个人成就感仅与管理及人际关系呈负相关(r=一0.323,P〈0.01)。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维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2.43±0.921)分、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2.42±0.839)分、工作量及时间分配(2.40±0.892)分、患者护理方面(2.37.4-0.673)分、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1.82.4-0.708)分。结论建议医院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护士工作压力源,重视应对工作倦怠的技能培训,缓解护士工作倦怠情况,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精神科临床一线护士主要的压力来源及程度,为制定减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精神科63名临床一线护士和50名非一线护士进行工作压力源的调查分析。结果在压力源量表5个子条目的比较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病人护理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临床一线护士的压力程度明显高于非一线护士。结论精神科临床一线护士的压力程度较高,压力源主要来自服务对象和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军队医院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某军队医院56名精神科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本组精神科护士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的病人护理方面得分最高,其次是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和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得分相对较低.精神科护士的压力与护龄、职务、学历、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家庭经济状况和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状况呈显著相关性(P<0.05或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其影响因素较多,应从多方面予以有针对性的干预,以缓解或消除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惠州市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1~10月广东省惠州市2级以上的15家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的252名儿科注册护士,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护龄、职称的护士在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240、5.012;t=7.876、5.410;t=10.557、8.765;F=7.521、10.017;F=7.401、8.230,均P<0.05)。其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及总均分与国内常模相比,除人际关系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儿科护士压力总均分和SCL-90总均分具有显著相关性( r=0.352,P<0.01)。结论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护龄、职称对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方面,且工作压力大小直接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护理管理人员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护士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感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认识和降低工作压力与倦怠感,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9月-2012年2月,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宝山地区2所2级甲等医院和1所3级乙等医院的912名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工作倦怠感进行调查,并与文献进行比较。结果工作压力源的五大主要问题分数均高于文献(P〈0.001);工作冷漠感分数高于文献(P〈0.001);成就感低落分数低于文献(P〈0.001);工作倦怠感与工作压力源、被辱骂次数相关(P〈0.01),与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 score,PSSS)分、年龄和荣誉呈负相关(P〈0.01);工作冷漠感与职称呈负相关(P〈0.01);成就感低落与学历呈负相关(P〈0.01)。结论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倦怠感较严重,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倦怠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三甲医院护士的工作倦怠现状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8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的工作倦怠检出率较高(89.1%);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与护士工作压力源存在正相关(P〈0.001,P〈0.01),个人成就感与护士工作压力源3个方面(护理专业及工作、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呈负相关(P〈0.05或P〈0.01);副主任护师职称、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对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有稳定的正向预测作用,子女情况对去人格化维度有稳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病人护理方面的工作压力对情感衰竭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不同的个人背景和工作压力源对护士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改善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急诊科的9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经常倒班;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护士的工作未被患者及家属承认;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患者不合作;护理的患者突然死亡;护士不被患者及家属尊重等压力为急诊科护士主要工作压力源。其中不同岗位、年龄、性别、护龄、学历的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护理专业及护理工作方面的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为急诊科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源。其中从事临床岗位的一线的护士、男护士、大专以上学历护士、5~10年护龄的护士工作压力程度较重。护理管理者要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岗位、不同学历、不同护龄的护士采取有针对性的减压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资护士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不同年资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方法采用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09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年资护上压力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护理专业及礼会地位、工作疑方面的得分高年资护士高于低年资护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年资护士主要工作压力源不同;③不同年资护上对爪力源所采用的应对方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资护士工作压力源不同,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护士的不同年资采取有针对性的减压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情绪智力与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对113例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表、情绪智力量表、职业倦怠量表。结果精神科护士总体情绪智力得分为(65.8±14.2)分,与文献报道公务员样本得分(68.4±12.5)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109 3)。有配偶的精神科护士总体情绪智力得分显著高于无配偶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7,P<0.01);不同年龄段、不同职称的护士其总体情绪智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34、41.20,P均<0.01)。情感耗竭中度18.6%,高度31.0%;去人格化中度24.4%,高度9.7%;个人成就感中度23.9%,高度54.9%。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与总体情绪智力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5、-0.34,P<0.05或P<0.01);个人成就感与总体情绪智力呈正相关(r=0.41,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总体情绪智力水平与公务员相当,婚姻、年龄段、职称高低对其具有影响。精神科护士存在职业倦怠,尤其个人成就感较低显著。情绪智力对职业倦怠有影响,情绪智力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源及疲惫感现状,为维护其身心健康,提高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将40名急诊科医护人员设为急诊组,49名门诊部医务人员设为门诊组,37名普通外科医护人员设为普外组,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工作疲倦感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评分,急诊组总分和专业及工作、时间及工作量、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维度评分显著高于门诊组(P<0.01),门诊组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普外组(P<0.01),急诊组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普外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工作疲倦感量表评分急诊组情绪疲倦感、工作冷漠感维度评分显著高于门诊组(P<0.01),工作成就感维度评分显著低于门诊组(P<0.01);门诊组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普外组(P<0.01);急诊组工作成就感维度评分显著低于普外组(P<0.01),情绪疲倦感、工作冷漠感维度评分与普外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源及疲倦感现状较为严重,工作成就感明显不足,应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低年资护士情绪智力、冲突处理型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冲突处理型态量表Ⅱ和工作倦怠-服务行业调查量表对350名人职2年内的低年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低年资护士情绪智力总分为(15.70±1.60)分,冲突处理型态总分为(15.34±1.72)分,工作倦怠总分为(65.15±10.57)分。自我情绪调节能力、运用情绪能力、妥协、逃避、整合对工作倦怠有影响(P〈0.01或P〈0.05)。结论提升新护士情绪智力和冲突处理技巧有助于降低其工作倦怠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神科男护士焦虑抑郁情绪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00名精神科临床男护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精神科临床男护士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52.0%、39.0%;有焦虑、抑郁情绪的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无焦虑、抑郁情绪者(P<0.05);男护士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工作压力源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与工作压力源量表专业及工作、时间及工作量、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4个维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精神科男护士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高,其焦虑抑郁情绪与护理工作压力密切相关,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与角色认知之间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落实护士分层管理、提高其职业成就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简称MBI)与角色认知量表,对在某市3家综合医院工作的400名低年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0份,回收有效率为97.5%。低年资护士在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得分[(19.61±7.80)分,(7.48±4.09)分,(19。56±6.18)分]均低于常模的[(23.02±10.29)分,(6.81±5.57)分,(28.55±9.3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117,1.552,-13.707;P〈0.05)。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得分(19.61±7.8)分为中度耗竭,去人格化得分(7.48±4.09)分为中度耗竭,低个人成就感得分(19.56±6.18)分为高度耗竭;角色认知为中等偏下水平。Pearson积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情感衰竭与角色冲突呈负相关(r=-0.297,P〈0.01),去人格化与角色模糊及角色冲突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r分别为0.218,0.299;P〈0.01);低个人成就感与角色模糊呈负相关(r=-0.302,P〈0.01)。以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各分量表为因变量,以角色模糊中两个分量表得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角色冲突对情感衰竭及去人格化有预测作用或影响;角色模糊对去人格化及低个人成就感有预测作用或影响。结论了解低年资护士角色认知水平、职业倦怠程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护理管理者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减轻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级甲等医院导管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和疲倦感现状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工作疲倦感量表对76名导管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分(2.76±0.37)分,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和护理专业及工作问题方面的压力源得分较高;工作疲倦感量表得分:情绪疲倦感(30.53±8.67)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门诊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工作压力、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职业倦怠量表、工作压力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盐城市3所综合性医院,对其中86名门诊护士进行调查,采用SPSS11.7软件对反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名门诊护士中25.58%处于高度情绪衰竭状态,53.49%处于中度情绪衰竭状态;11.63%处于高度去人格化状态,75.58%处于中度去人格化状态;8.14%感到较低的个人成就感,75.58%感到中度的个人成就感。中专、大专、本科护士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维度得分分别为(21.70±7.28),(26.02±7.52),(21.33±8.39),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7,P〈0.05);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与工作压力相关(r分别为0.277,-0.262;P〈0.01或P〈0.05),情绪衰竭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555,P〈0.01)。结论综合性医院门诊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较高,本身工作压力的降低及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能缓解其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团体沙盘游戏对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对43名护士行团体沙盘游戏;应用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在干预前后测评护士职业倦怠情况。结果干预后护士情绪衰竭、去人格化评分下降,个人成就感评分提高,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沙盘游戏能有效减轻护士群体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