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种诊断方式在PTE(肺血栓栓塞症)中应用,评价CTPA+D-二聚体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有效的诊断和治-疗PTE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将13例PTE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59例非P1['E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和CTPA,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度,评价联合诊断FIE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和CTPA检查阳性率分别为76.92%和85.62%,检查阴性率分别为23.08%和14.38%,对照组检查阳性率分别为61.90%和16.78%,阴性率分别为38.10%和93.22%,D-二聚体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6.92%和38.10%,CTP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5.62%和93.22%;72例患者CTPA+D-二聚体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62%和96.61%。结论:临床单独使用D-二聚体或CTPA对患者进行诊断不能完全准确的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采用CTPA+D-二聚体诊断方式可提高检测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临床有效的诊断和治疗PTE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方姗 《中外医疗》2010,29(32):98-9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对肺栓塞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9例经临床确诊的肺栓塞,3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结果肺栓塞组D-二聚体含量测定均升高(阳性率100%)。如设定0.5mg/L为2种疾病的鉴别临界值。肺栓塞组阳性率为93.10%(有假阴性存在),肺心病组假阳性率为8.33%(有假阳性存在)。D-二聚体含量肺栓塞(1.213±0.485)mg/L,肺心病组(0.231±0.192)mg/L,2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D-二聚体含量测定可作为肺栓塞和肺心病急性发作期鉴别的初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红阳  刘飒  高爱丽  李琳  戈艳蕾  李球兵  郭霞 《重庆医学》2012,41(28):2968-2969
目的分析比较早期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高度疑诊肺栓塞患者100例,根据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分为PTE组(60例)与对照组非PTE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情况。结果 PTE组呼吸困难、P2亢进、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均高于非PTE组。且PTE组D-二聚体阳性、SⅠQⅢTⅢ、右心室增大、肺动脉高压、下肢深静脉血栓显著高于非PTE组(P<0.05)。结论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D-二聚体阳性、肺动脉高压征、下肢静脉血栓是诊断PTE的重要线索,同时具备这些临床特征,应尽快完成D-二聚体、心电图、心脏彩超及下肢静脉彩超等检查,缩短诊断时间,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李国峰 《黑龙江医学》2013,37(7):577-578
目的对被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肺栓塞)的患者中D-二聚体阴性病例与D-二聚体升高阳性组进行比较。方法对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60例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气分析、下肢静脉超声、D-二聚体值、发病至就诊时间等。结果 D-二聚体值:D-二聚体阴性组(312.91±133.96)ng/L,共5例;D-二聚体阳性组为(1712±2181.76)ng/L,共55例。发病至就诊时间:D-二聚体阴性组(12.74±3.81)d,D-二聚体升高组(5.09±2.91)d,两组平均数相比差异很大。临床表现均以呼吸困难为最常见表现,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另外D-二聚体阴性组高龄增多,且本组超声心动图阳性发现率高。结论 D-二聚体值为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肺栓塞。结合临床表现,如高度怀疑肺栓塞,应进一步做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造影等相关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Wells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可能性预测评分和CT肺动脉造影(CTPA)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临床疑似诊断PTE并接受经CTPA检查的患者67例,在不知CTPA检查结果的前提下,临床医师用Wells评分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分,以预测其发生PTE的可能性.结果 经CTPA确诊为急性PTE者28例,CTPA阳性率为41.8%; Wells评分为低度、中度及高度疑似者中CTPA阳性率为4.7%(1/21)、32.0%(8/25)及90.5%(19/21),3组CTP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疑似组高于中度疑似组,中度疑似组高于低度疑似组(均P<0.05).结论 Wells PTE临床可能性预测评分和CTPA有相关性,Wells评分越高CTPA阳性率越高,评分中、高度疑似者需尽早行CTPA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ET)患者的发病特点,提高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确诊的45例PE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ET病人近年明显增加,60岁以上PET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导致PET的最主要原因,慢性心肺疾患、外科手术、创伤及骨折和恶性肿瘤也是PET的主要危险因素。45例PTE患者中,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者占84.4%,D-二聚体≥500μg/L占97.8%,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23.2%,肺灌注扫描诊断PET阳性率84.2%,CT肺血管造影(CTPA)阳性率96%。结论临床表现多样,常因症状无特异性,需关注其临床特征并结合血气分析、D-二聚体、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作为方便快捷的筛选指标,CTPA、肺灌注通气(Q/V)扫描显像等无创性检查对诊断PET准确可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诊断肺癌合并肺栓塞的最佳临界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7年8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肺癌可疑中低度肺栓塞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血浆D-二聚体检测。比较肺癌合并肺栓塞组与不合并肺栓塞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肿瘤类型、肿瘤分期、年龄校正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绘制校正后血浆D-二聚体诊断肺癌合并肺栓塞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择Youden指数最大的切点作为最佳临界值,计算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肺癌合并肺栓塞组和不合并肺栓塞组年龄校正后D-二聚体中位水平分别为5 811.8(17 095.7)μg/L和730.0(1 050.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腺癌组和非肺腺癌组患者年龄校正后血浆D-二聚体中位水平分别为1 493.7(6 343.5)μg/L和785.2(1 448.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组和Ⅲ~Ⅳ期组患者年龄校正后血浆D-二聚体中位水平分别为469.3(1 602.7)μg/L和1 110.0(4 750.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校正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诊断肺癌患者是否发生肺栓塞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95%CI(0.696,0.896)〕,最佳临界值为2 835 μg/L,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9%和92.3%,阳性预测值为81.5%,阴性预测值为82.3%,准确率为82.0%,Youden指数为0.552。结论 年龄校正后血浆D-二聚体取2 835μg/L为临界值对诊断肺癌合并肺栓塞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D-二聚体以及Wells临床评分系统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疑似PE患者共46例,以多层CT肺动脉造影为确诊PE的金标准,检测20例确诊为PE患者(PE组)、26例非PE患者(非PE组)及对照组14名健康受试者血浆缺血修饰白蛋白(IMA)、D-二聚体含量,利用ROC曲线分析并比较IMA、D-二聚体对PE的诊断价值。结果:PE组患者血清IMA和血浆D-二聚体均较非PE组与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ROC曲线分析,IMA的最佳界值为63.45 U/mL时,其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76.90%、75.00%、90.90%。D-二聚体的最佳界值为0.795 mg/L时,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57.70%、66.67%、89.47%。IMA联合Wells评分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00%、38.45%、54.89%、98.20%;D-二聚体联合Wells评分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00%、28.85%、51.29%、97.45%。结论:血清IMA可用于PE的诊断,其诊断的特异性高于血浆D-二聚体。与Wells评分结合时,血清IMA诊断PE阳性预测值比D-二聚体高,而阴性预测值和敏感性与D-二聚体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D-二聚体阴性的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间初诊D-二聚体阴性11例患者的发病时间、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及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心动图、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发病时间为(11.5±7.8) d。10例有危险因素,1例未发现明显危险因素。Wells量表积分显示1例患病概率为不太可能,10例患病概率为很可能。6例经超声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心动图1例发现附壁血栓,10例见不同程度肺动脉压升高。CTPA见主肺动脉及肺段动脉栓塞。11例患者均经抗凝治疗,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对于临床可疑PTE的患者,不能仅仅依靠D-二聚体检测去筛选,应综合危险因素、临床量表、超声检查等结果进行分析,必要时可进行CTPA等确诊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D-二聚体正常的肺栓塞患者九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D-二聚体正常的肺栓塞(PTE)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院、血浆D-二聚体正常并确诊PTE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D-二聚体正常PTE患者中,仅1例W ells临床评分为3分,为临床PTE不可能组,肺动脉增强CT明确为段PTE。其他8例均为临床PTE可能患者,W ells临床评分为4.5~7.5分(中位数6.0分),病程1 h~2个月,D-二聚体为0.1~0.5 mg/L(中位数0.3 mg/L);肺动脉增强CT血栓位置:3例为亚段PTE,3例为段PTE,2例为主干PTE。结论 D-二聚体测试结果之后,至关重要的是先检查病人和进行临床可能性评估,在临床PTE可能患者中,一个正常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不能排除PTE,影像学检查仍然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D-二聚体阴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认识水平,防止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D-二聚体阳性(D-二聚体>1 000μg/L)和9例D-二聚体阴性(D-二聚体<1 000μg/L)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就诊时间、高龄患者比例、临床症状、PO2、Wells评分、心电图异常、超声心动图异常、下肢超声异常、CPTA多支病变等指标。结果:D-二聚体阴性组发病时间(10.83±3.63天),较阳性组(4.60±2.60天)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阴性组高龄患者比例77.78%,高于阳性组的2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PO2、Wells评分、心电图异常、超声心动图异常、下肢超声异常、CPTA多支病变,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阴性不能完全排除PTE,需结合患者是否高龄、就诊延迟、临床症状、Wells评分、心电图、超声等检查结果,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等综合考虑,必要时进一步进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予以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简化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肺栓塞(APE)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确诊的80例APE患者为APE组,选取同期疑诊为肺栓塞而临床排除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进行Wells评分及D-二聚体检测,计算相关变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计算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E组简化Wells评分及D-二聚体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化Wells评分和D-二聚体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1,0.814,简化Wells评分的最佳界值为1.5分,以此为界值时,早期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5.0%、55.0%。D-二聚体的最佳界值为1.545mg/L,以此为界值时,早期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5%、60.0%。以D-二聚体0.5mg/L为界值,简化Wells评分可能性小组联合D-二聚体阴性对疑诊肺栓塞的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简化Wells评分及D-二聚体检测简便易行,简化Wells评分可能性小组联合D二聚体阴性可以排除部分非肺栓塞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手术前后对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为术后肺栓塞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D-二聚体试剂盒半定量检测手术前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术前检测D-二聚体阴性病例100例,术后检测74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阴性,26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结论D-二聚体检测阳性对诊断术后肺栓塞的特异性低,D-二聚体的测定作为术后肺栓塞的筛选方法,其意义在于阴性结果可以排除肺栓塞,阳性结果则可提示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不要轻易下肺栓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朱红梅  李岩 《新疆医学》2013,43(10):38-39
目的:研究D-二聚体水平与肺栓塞(PTE)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自2008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首次诊断为PTE且接受治疗的患者共223例,根据D-二聚体水平分为高、低两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血流动力学状态、右心室功能的差异.结果:高水平组较低水平组的住院期间肺栓塞病死发生率高,与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显著差异(P=-0.01,0.024).结论:D-二聚体水平能预测PTE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传统和按年龄校正的血浆D 二聚体临界值分别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对可疑肺栓塞的除外价值。方法:入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因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怀疑肺栓塞的患者335例,其中复选年龄>50岁的患者274例;应用二分类Wells量表进行临床肺栓塞可能性评估,选择Wells量表评分≤4分患者,分别联合血浆D-二聚体传统临界值(500 μg/L)和按年龄校正的临界值(年龄>50岁患者为:年龄×10 μg/L),以CT肺动脉造影为确诊肺栓塞的金标准,比较两种临界值对可疑肺栓塞的除外价值。结果:(1)传统和按年龄校正的血浆D-二聚体临界值分别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诊断肺栓塞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4(95%CI:0.703~0.818)和0.814(95%CI:0.756~0.8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5,P =0.121);(2)传统血浆D-二聚体临界值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100%、48.9%、28.8%、100%,0.49;按年龄校正的血浆D-二聚体临界值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97.4%、62.3%、35.5%、99.1%,0.60。与传统临界值相比,按年龄校正的血浆D-二聚体临界值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诊断肺栓塞的特异性(传统临界值组48.9%,年龄校正临界值组62.3%)明显提高,敏感性(传统临界值组100%,年龄校正临界值组99.1%)无明显降低;(3)222例二分类Wells量表评分≤4分患者中,90例(40.5%)患者血浆D 二聚体<传统临界值(500 μg/L),25例(11.3%)患者血浆D-二聚体介于传统临界值(500 μg/L)与年龄校正临界值(年龄×10 μg/L)之间。结论:应用按年龄校正的血浆D-二聚体临界值联合二分类Wells量表可提高50岁以上肺栓塞患者诊断的特异性,未明显降低敏感性,可用于可疑肺栓塞的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16.
赫小龙  魏丽萍  陈铁龙  祝光礼 《浙江医学》2021,43(24):2675-2678
目的探讨PaO2、D-二聚体和PaO2+D-二聚体对可疑肺栓塞(P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于杭州市中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疑似PE患者91例,以肺动脉CT造影(CTPA)作为PE诊断的金标准,比较住院当天PaO2、D-二聚体和PaO2+D-二聚体对可疑PE的诊断价值。结果经CTPA确诊为PE26例,D-二聚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2%、47.7%、34.6%、79.5%,PaO2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38.5%、34.4%、86.2%,D-二聚体+PaO2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12.3%、31.3%、100.0%。D-二聚体、PaO2和D-二聚体+PaO2诊断PE的AUC分别为0.585、0.615、0.5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二聚体、PaO2双阴性可以安全地作为可疑PE的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17.
30例肺栓塞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肺血栓栓塞(PTE)患者资料,探讨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0年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PTE患者常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和(或)骨折、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检查可提示PTE;超声心动图对PTE有诊断作用;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是确诊PTE的可靠方法.结论 PTE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对有症状的高危患者应及早行CTPA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住院确诊的48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中呼吸困难27例(56.2%),胸痛5例(10.4%),低氧血症48例(100%),心电图呈典型SIQⅢTⅢ12例(25%),血浆D-二聚体共检测12例,〉500μg/L12例(100%),超声心动图有典型改变32例(66.7%),肺血管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48例(100%),误诊5例(10.4%),溶栓治疗9例(18.7%)。结论 PT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的应用,为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以利及早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两间教学医院近10年来确诊PTE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于2000年至2009年间,被确诊为该病的住院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有94.4%(117/124例)存在致病危险因素,常见的因素为年龄≥40岁(92.7%)、卧床≥3天(41.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3.1%)、高血压(21.8%)、手术(20.2%)、恶性肿瘤(19.4%)、外伤(骨折)(16.9%);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62.9%。PTE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气促79例(63.7%)、呼吸困难36例(29%)、胸痛29例(23.4%),咯血13例(10.5%)。常见体征为呼吸加快73例(58.9%)、心率>100次/分66例(53.2%)。辅助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PTE的诊断可提供重要线索和筛查。CT肺血管造影(CTPA)和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V/Q)对PTE的确诊率高,前者更可成为一线检查方法。予溶栓+抗凝治疗PTE较单纯抗凝治疗效果好,两者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总死亡率为35.3%。结论:遵循警觉PTE存在的致病危险因素,细致掌握具有一定特点的临床表现,及时应用D-二聚体、CTPA等相关诊断技术,可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并可及早干预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 Well's 评分结合血浆 D-二聚体检测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疑似肺栓塞患者637例,分别以 Well's 评分、D-二聚单项检测及两者结合检测对肺栓塞作出诊断,比较3种方法对肺栓塞检出的阳性率、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肺 CT 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栓塞256例(40.19%),Well's 评分诊断肺栓塞368例(60.60%),D-二聚体诊断肺栓塞386例(57.77%),Well's 评分和 D-二聚体2种方法诊断肺栓塞的阳性率均高于肺 CT 肺动脉造影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Well's 评分、D 二聚体分别检测和两者结合诊断肺栓塞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2.77%、62.18%、63.56%,3种方法诊断肺栓塞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1%、93.63%、98.67%。结论 Well's 评分结合 D-二聚体操作简单,对肺栓塞早期筛选具有价值,能准确地预测肺栓塞的发病风险,但单项检测存在假阳性。当二者均为阴性时,排除疑似肺栓塞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