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囊虫病的CT诊断(附60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T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00例中,男375例,女225例,发病年龄2~77岁。根据病史、临床及CT表现,囊虫试验阳性及治疗随访观察证实者540例,手术与病理证实60例。结果:脑实质型508例,脑室及脑膜下型10例,脑膜脑池型13例,混合型69例。主要CT表现(1)小粟粒点状,小囊状及小囊内点状病灶;(2)点状、结节状、环状及环内点状强化灶;(3)其它:大环状、大囊状病灶及脑积水等。结论:小粟粒点状、小囊状及小囊内点状病灶或点状、结节状、环状及环内点状强化灶,是诊断脑囊虫病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脑囊虫病磁共振表现。材料和方法:对9例脑囊虫病MRI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中7例可见明显的囊虫结节,1例合并右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囊虫。另2例中,1例表现为白质脱髓鞘改变,1例表现为两顶叶肉芽肿样改变。结论:脑囊虫病分四型、四期。四型包括脑实质型、脑室型、软脑膜型及混合型。四期包括存活期、退变期、坏死期及钙化期。脑实质型MRI较具特征性,可见典型的囊虫结节,即圆形或类圆形、大小约1~10毫米的囊性病灶,其内有偏心或附壁的囊虫头节。存活期囊虫结节MRI表现为囊液T1WI信号与CSF相同,大部分可见偏心或附壁的头节,无囊壁可见,无明显水肿。退变、坏死二期MRI难于区分,此时表现为囊液T1WI信号略高于CSF并随病程延长而信号逐渐增高,囊壁逐渐增厚,一般无头节可见,增强可表现为环状及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明显。钙化期CT比MR优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不典型表皮样囊肿的MR表现及其与病理所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颅内不典型表皮样囊肿的MR表现,并与手术病理所见对照.全部病例均行MR平扫检查,2例行MR增强扫描,1例行CT扫描.结果 4例表皮样囊肿位于小脑半球实质,2例位于大脑半球实质,1例位于小脑周围.T1WI 6例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T2WI 5例呈很低信号,2例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囊肿不强化.病理检查镜下可见囊肿内大量蛋白物质.结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呈短T1和等T1信号主要与囊肿内存在大量蛋白物质有关,需要与颅内短T1信号的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内血管母细胞瘤(ICHB)的特征性MRI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CHB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后均经头部MR平扫与增强扫描检查。全部MRI操作是采用PHILIPS GYROSCAN T5-NT0.5T超导性磁共振仪进行的。对所有患者的MRI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ICHB按其MRI表现分为大囊小结节型、实质型和单纯囊型3种类型。结果MRI显示本组患者的ICHB多位于小脑半球,囊液呈长T1长T2信号,瘤结节规则,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24例中的5例被术前MRI误诊,其中,1例大囊小结节型被误诊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例实质型被误诊为髓母细胞瘤,以及2例单纯囊型被分别误诊为囊性星形细胞瘤和蛛网膜囊肿,而其余19例是由术前MRI明确诊断的,包括14例大囊小结节型和5例实质型,术前MRI对ICHB的诊断准确率为79.2%。结论多数ICHB具有特征性MRI表现,低场MRI对本病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膜型囊虫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脑膜型囊虫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1例脑膜型囊虫病的MRI表现特点。2l例均行MR平扫,7例同时行MR增强扫描。结果21例脑膜型囊虫病中,单纯性脑膜型囊虫8例(38.1%),混合型13例(61.9%)。其中19例脑膜型囊虫多发,呈葡萄串状生长,2例单发,呈分叶状。囊虫发生于外侧裂9例,鞍上池6例,小脑桥脑角池4例,前纵裂池1例,同时发生于鞍上池与小脑桥脑角池1例。囊虫囊泡在T1WI上等于或稍高于脑脊液(CSF)信号,T2WI上等于CSF信号。囊泡壁在轴面T1WI上显示较为清楚,一般呈边缘光滑的细线样稍高信号影,增强后轻度强化;所有脑膜型囊虫内均未见头节显示。结论MRI是诊断脑膜型囊虫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CT和MRI对不同时期单发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片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临床确诊的单发脑实质型脑囊虫病患者的影像资料,11例仅行CT检查,52例同时行CT和MRI.结果 全部病变均位于幕上,其中额叶32例,顶叶20例,颞叶5例,枕叶4例、基底节区2例.根据病程将单发脑实质型脑囊虫病分为4期:急性期"脑炎"型(4例),存活期(24例),退变坏死期(30例),纤维钙化期(5例).存活期囊内见头节影为典型表现,即"牛眼征";退变坏死期CT平扫见单个点状或小结节状钙化灶,TWI呈"白靶征"、"多环、分层征",TWI上"白靶征"及高信号囊液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低信号,增强后在脑水肿的皮质侧可见结节状、环状明显强化.结论 CT和MRI对单发脑实质型脑囊虫病可作出明确诊断,并可为临床进行分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SCT表现,以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MS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根据MSCT表现,将5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分为弥漫型27例,囊肿型15例,结节型12例(多发9例,单发3例)。弥漫型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双叶或单叶弥漫性肿大,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肿型可见壁结节或囊内呈岛状强化;结节型特别是单发结节无明显CT特征性表现。结论:MSCT扫描对弥漫型及囊肿型甲状腺肿的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对结节型特别是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囊肿的CT、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肿的CT、MRI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肾上腺囊肿的CT、MRI表现。结果:9例肾上腺囊肿,5例行CT检查:1例呈圆形,2例呈椭圆形,2例呈分叶状。平扫囊肿密度均匀,CT值15~35HU,3例囊壁有钙化;增强扫描囊内均无强化,2例囊壁呈环形强化,3例囊壁无强化。4例行MR平扫:均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并且囊内可见分隔,分隔与液体相比呈短T1短T2异常信号,厚薄均匀,边缘光滑。结论:CT、MRI是肾上腺囊肿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可靠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脑囊虫病的CT诊断(附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1 双顶叶多个大小不等之图形低密度影,其内可见点状高密度影。 图2 平扫左顶叶见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图3 增强扫描,左顶叶低密度影无强化。 图4 平扫,见左顶叶中约3.0cm×3.5cm大小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图5 脑囊虫,环形结节强化型。增强扫描,左顶叶低密度影内呈小环形强化,壁光滑。  CT征象 以环形、结节强化型最多,16例占37.21%,其次为囊泡型,8例占18.6%,脑炎型6例占13.95%,钙化型5例占11.63%,脑室型1例占2.33%,混合型7例占16.28%。脑囊虫病CT分型及表现1.脑实质型急性型CT表现:①脑炎型CT表现:类似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结果 21例中,71.4%发生于20岁以下青少年.小脑蚓部10例,小脑半球4例,鞍区6例,右颞叶1例.分3型:囊肿型2例(9.5%),囊肿结节型11例(52.4%),实质型8例(38.1%).3例瘤内可见钙化,4例可见出血.肿瘤实性部分及壁结节CT呈等密度5例,稍低密度13例,MR T1WI呈等信号8例,稍低信号11例,T2WI呈等信号2例,稍高信号17例;囊性部分CT平扫呈明显低密度,MR 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壁结节均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囊壁明显强化4例,轻度强化2例,无强化9例.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结论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MR I特征性表现,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血管母细胞瘤的MR I资料,分析肿瘤的特点。结果12例肿瘤表现为囊腔结节型(70.6%),MR I表现为囊性病灶和附壁瘤结节,增强后瘤结节明显强化;5例为实质型肿瘤(29.4%),表现为实质性肿块,其内或周围可见流空血管,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结论血管母细胞瘤具有特征性的MR I表现,特别是增强扫描是评价血管母细胞瘤的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MRI成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DNT的MRI表现,总结肿瘤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MR所见:6例表现为"大囊中结节"样,3例以囊性为主,囊内有分隔.肿瘤实性部分呈长T_1长T_2信号,囊性部分呈更长T_1长T_2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壁结节强化或囊内分隔轻度强化.瘤周水肿不明显,无明显占位效应.结论 DN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其临床表现,可在术前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侧脑室表皮样囊肿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磁共振(MR)扫描技术在侧脑室表皮样囊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2例手术病理证实为侧脑室表皮样囊肿的MR影像表现及术前做MR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和T2FLAIR以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资料。结果 11例T1WI呈低信号,1例T1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像未能抑制。12例T2WI呈高信号,稍高于脑脊液。10例T2FLAIR囊内见不同数量的絮状稍高信号影,其中有2例仅在边缘出现少量絮状等高信号影。D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多无强化或或囊壁轻度强化,其中2例发生恶性变者局部囊壁呈结节状及花环状明显强化。结论侧脑室表皮样囊肿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价值。侧脑室表皮样囊肿病灶检出方面,DWI均优于MRI平扫以及T2FLAIR,是首选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14.
脑囊虫病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患者不同时期囊尾蚴脑CT影像表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脑囊虫病 5 2 2例 ,并对脑CT影像表现进行分型。结果 :5 5 3例脑囊虫病的CT表现如下 :Ⅰ急性脑炎型 3 5例 ;Ⅱ特征性多发小囊伴偏心头节型 13 8例 ;Ⅲ囊虫性小脓肿型 84例 ;Ⅳ单发大囊与小囊并存型 41例 ;Ⅴ多发结节状或环状增强型 13 4例 ;Ⅵ钙化型 63例 ;Ⅶ脑室囊虫型 2 7例。结论 :CT可直接显示囊尾蚴 ,反映其病理改变和演变过程 ,对脑囊虫病的定位、定性及定量判定具有重要价值。另外 ,脑CT分型可预测患者预后及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大囊型脑囊虫病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不典型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大囊型脑囊虫病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2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1例同时接受CT和MRI检查。所有患者血和脑脊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及囊虫皮试均2项以上阳性。结果18例中,单发囊性病变9例,多发9例,共发现45个囊性病灶;脑实质内30个,蛛网膜下腔11个,脑室系统4个。病灶呈圆形及类圆形,短径0.4~6.0cm,平均2.2cm,长径0.6~8.0cm,平均3.1cm。9个(20%)囊肿内可见头节。3个囊肿周围见水肿,9个(9/21,42.9%)囊肿或囊壁有强化。结论大囊型脑囊虫病,脑实质型、脑膜型、脑室型及混合型均可见,需与脑脓肿、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软化灶鉴别。  相似文献   

16.
Rathke囊肿的病理与临床、影像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Rathke囊肿病理与临床和CT、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43例的病理和CT、MRI表现及临床特征.结果 27例位于鞍内和鞍上,16例位于鞍内.CT平扫囊肿多呈边界清晰的"类圆形"或"哑铃"状肿物,其中9例低密度,9例高密度,8例等或稍高混杂密度,1例囊壁钙化;CT增强扫描有6例囊壁呈环形或边缘强化,其余无强化.MR检查18例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6例T1WI和T2WI均显示高信号,4例T1WI高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4例囊肿内结节,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或混杂信号.MR增强检查有9例囊壁的外缘增强.术中见肿物呈囊状,10例囊液呈脑脊液样清亮液体,15例为胶冻状咖啡色黏液,12例呈豆渣样黏稠液,6例为深褐色油状黏液.组织学分析显示部分囊液中含有脂肪结晶和脱落皮屑样物,11例HE染色可见胆固醇裂隙、凝血及肉芽组织,16例PAS染色阳性,囊液内含有黏多糖和蛋白质类物质.结论 典型的Rathke囊肿术前可以明确诊断,非典型Rathke囊肿的CT、MRI表现缺乏特异性.随着囊液组织成分的变化,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邓亚  解天梅 《西南军医》2009,11(5):837-838
目的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1)病变好发于小脑,8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中,起源于幕下者5例。幕上者3例。(2)肿瘤呈类圆形,伴不同程度囊变,根据囊变程度可分为囊肿型、囊肿结节型和肿块型,以囊肿结节型最多见;(3)肿瘤囊性部分CT平扫呈低密度,MR平扫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1呈明显高信号;肿瘤实性部分、囊壁及壁结节CT呈等或稍低密度,MRT1W1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囊壁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壁结节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4)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5)肿瘤出血与钙化少见。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术前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8.
赵殿江  朱明旺   《放射学实践》2010,25(12):1331-1333
目的:研究Rathke囊肿的囊内结节MRI表现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的MRI表现,观察囊内结节的发生率、大小、信号特点及有无强化。其中男11例,女16例,平均年龄33.4岁。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0例Rathke囊肿内出现结节,T1WI表现为高、等或稍低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结节大小为0.3-1.1 cm,平均0.6 cm。增强扫描囊内结节无强化。结论:鞍区囊性占位内出现囊内结节,显示特征性信号并且无强化,有助于Rathke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有以下特点:(1)青少年易发病,20岁以下多见;(2)病变好发于小脑;(3)肿瘤呈类圆形,伴有不同程度囊变,根据囊变程度可分为囊肿型、囊肿结节型和肿块型,以囊肿结节型最多见;(4)肿瘤囊性部分CT平扫呈低密度,MR 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肿瘤实性部分、囊壁及壁结节CT呈等或稍低密度,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 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囊壁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壁结节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5)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6)肿瘤出血与钙化少见.结论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在CT、MRI上表现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术前与其他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20.
血管母细胞瘤的MR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MR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MR资料。结果血管母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可分为3型:囊结节型、囊实性型、实质型。囊结节型典型者呈“大囊小结节”征,囊结节型、囊实质型囊液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强度稍高于脑脊液。3型中结节或实性部分呈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强化明显。肿瘤实性部分内部和周围见血管流空现象,且与邻近脑膜关系密切。结论MR I是一种诊断血管母细胞瘤有效的方法,但不典型者需与星形细胞瘤、转移瘤、脑膜瘤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