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肌痉挛亦称面肌抽搐。常见为一侧性面部表情肌不同程度的挛缩,少数病例发于面神经瘫痪。本文所述为原发性面肌痉挛。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筋惕肉瞤”症,当责之于心、小肠、胃、胆诸经脉之病变。本病多由情志损伤而罹患。  相似文献   

2.
面肌痉挛也称为面肌抽搐,类似祖国医学的"眼睑咽动"、"痉急"、"痉证"等范畴,为半侧面部表情肌的不自主性阵发性抽搐,通常多发于一侧的某个表情肌或某组肌纤维束,无神经系统的其他阳性体征.笔者近3年来采用电针治疗面肌痉挛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面肌痉挛(HFS)又称面肌抽搐,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良性功能性疾病,是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1-3]。典型面肌痉挛是指痉挛症状从眼睑开始,并逐渐向下发展累及面颊部表情肌等下部面肌,虽然进展缓慢,而且也不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但是会引起患者心理和社交活动  相似文献   

4.
王辉  韩舰华 《四川中医》2013,(12):127-128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现代医学又称之为原发性面肌抽搐。多从眼轮匝肌开始不定时抽搐,逐渐向下扩大至颜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表现为阵发性不规则的一侧或双侧眼轮匝肌及口周抽动,持续数秒或数分钟,每日发作次数不规则,可因精神紧张、疲劳而加剧,入睡后症状消失。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引起此病的原因有精神刺激、过度疲劳、寒冷刺激、讲话等。  相似文献   

5.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症,本病的临床表现是:单侧面部表情肌不自主的阵发性不规则抽搐,轻者表现为一侧眼睑电波样不自主跳动;重者可引起半边面肌的强烈抽搐,每天可发作数十次,甚至百余次,极个别的可在睡眠中发作,或两侧同时发作。病情重、病程长的患者,可伴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耳鸣、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笔者多: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和博取众家之长,总结出了一套疗效好、疗程短、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的治疗面肌痉挛的好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面肌痉挛是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效果相对较好,且无不良反应~([1])。现将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面肌痉挛亦称面肌抽搐,常见为一侧性面部表情肌不同程度的挛缩。在中医医籍中属于“胃风”范畴。《张氏医通》曰:“……目肉蠕瞤……为胃风之病”。是一种“筋惕肉瞤”症。历代医家多从心、小肠、胃、胆等诸经脉循经局部取穴来论治,但疗效不佳。笔者则主要从肝论治,取得满意效果,现列典型病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8.
杜静华  陈雅民 《河北中医》2011,33(7):1089-1091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半侧颜面痉挛、面肌阵挛等,亦称原发性面肌抽搐,以示和其他疾病鉴别。本病病因不明,针刺治疗面肌痉挛至今缺少明确的诊断标准,仅全部患者肌电图100%可显示肌纤维震颤波及肌束震颤波,CT及脑电图均正常;  相似文献   

9.
面肌痉挛是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以中年女性为多见。多自眼轮匝肌或唇肌开始,呈轻微的肌肉颤搐,可逐渐向颜面其他表情肌扩散。尤以口角抽搐最明显,肌收缩常伴眼裂缩小。每次抽搐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可因情绪紧张、劳累、失眠、烦躁后加重,于注意力转移或睡眠中消失。本病进展缓慢,但迁延难愈。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针刺治疗本病78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3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肌痉挛又叫面肌抽搐,为一侧面肌呈阵发性不自主抽搐.笔者运用颈穴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3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多见于中青年人,女性较男性多。面肌抽搐即眼睑、口角或面颊肌肉呈阵发性自主抽搐。精  相似文献   

12.
针刺听会治疗面肌痉挛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规则、不由自主抽搐为特征,常由下眼睑的眼轮匝肌轻微颤搐开始,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尤以口角抽搐较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面肌痉挛多见于中年妇女,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多.  相似文献   

13.
自拟双龙五虫汤结合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肌痉挛症称面肌抽搐 ,神经内科为阵挛性面肌痉挛 (Clonic facial spasm)。面肌痉挛以中年人多见 ,尤为女性。多发生于一侧脸部 ,以不由自主地阵发性、无法控制的抽搐跳动为主。开始发作多起眼部 ,以眼轮匝肌轻微颤搐开始 ,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 ,尤以口角抽搐为主 ,直至整个面肌发生痉挛。一般每次发病时间很短 ,十几秒致几分钟 ,严重者每日频繁发作。此病可因紧张、疲劳而频繁发作 ,尤以讲话、微笑发作明显 ,严重时可呈痉挛状态 ,间歇期间或睡眠时消失 ,给患者工作、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及痛苦。近几年经临床发现自拟“双龙五虫汤”结合针…  相似文献   

14.
从肝论治面肌抽搐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少松 《新中医》2008,40(1):68-68
面肌抽搐又称单侧颜面痉挛或面肌痉挛,为阵发性单侧面肌的不自主抽搐,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笔者从肝论治面肌抽搐,取得了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滞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或面肌阵挛,为阵发性不规则的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通常抽搐仅限于一侧面部,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痉挛的程度轻重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和控制。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迫切要求治疗。笔者自1990年以来,根据中医学“动者制之于静”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穴位埋线治疗面肌痉挛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明 《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1):15-15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表现、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中医学称“筋惕肉响”。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以眼周和嘴角抽搐为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笔者通过穴位埋植羊肠线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浅谈面肌痉挛的针刺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浅谈面肌痉挛的针刺治疗241000芜湖市中医院李金桂关键词面肌痉挛/针刺疗法头针疗法面肌痉挛是一种顽固性疾病,它是以一侧(双侧罕见)面肌不自主的不规则的抽搐为特征,常起于下眼睑的眼轮匝肌,逐渐向面下部肌肉扩展,尤以口角抽搐最明显,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  相似文献   

18.
俞竹  杨瑜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828-828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面肌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的抽搐为特征,一般最先发生在眼轮匝肌,逐渐扩散到面部口角肌肉及颈阔肌,严重者整个面肌强烈痉挛,眼睛闭合不能睁开,痉挛开始为间歇性,后日渐频繁。笔者自2008年12月以来,采用针刺结合电针治疗面肌痉挛25例,并与西药治疗的15例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五虎镇痉通络胶囊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肌抽搐又称面肌痉挛 ,为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发作性 ,阵挛性抽搐。所谓原发性面肌抽搐 ,大多为面神经出脑干段受异常走行的血管压迫 ,引起神经的脱髓鞘变性 ,使得神经纤维之间产生“电流短路” ,从而造成异常冲动 ,引起面肌抽搐。本病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妇女为多 ,其临床征候是一侧性面肌为阵发性、不自主、无规则的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称本病为“面” ,指出其发病因素体亏虚 ,或年老体弱 ,阴血不足 ,筋脉失养 ,夏感风寒致血不荣筋 ,面部筋失所养而致。笔者自 1999~ 2 0 0 0年 ,在总结名老中医治疗本病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前人的…  相似文献   

20.
许世闻 《北京中医》2011,(7):553-555
面肌痉挛是以阵发性、不规则的单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点的疾病,常起始于眼周,日久扩散至面肌的许多肌肉。抽搐程度轻重不等,劳累、紧张、激动等因素可加重症状。西医对面肌痉挛的治疗主要采取口服卡马西平、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射频以及微血管减压术等,但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1]。面肌痉挛属于中医学的“筋惕肉惕”范畴。针灸疗法对此病有较好的疗效,现将近10年来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