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ULMCA)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2年10月~2007年11月我院收治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44例;合并心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40%)5例,肺功能减退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其冠脉造影特征、手术成功率及临床随访结果 .结果 44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为100%,无严重术中并发症,手术住院期间的病死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及急诊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率均为0%.所有患者均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平均随访14.2~9.3月(6~65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亚急性或延迟性支架内血栓形成;6例(13.6%)患者有心绞痛症状复发;1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困心力衰竭死亡;37例(84.1%)患者无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35例(79.5%)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其中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提示发生再狭窄3例(8.6%):1例为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分叉处再狭窄转外科行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2例左主干末端分叉病变分支开口发生再狭窄,使用切割球囊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对选择性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使用药物洗脱支架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近、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采用Judkin法,对16例左主干病变患者多体冠状动脉造影,并作临床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6例冠心病患者中左主干病变10例(62.5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劳力型心绞痛14例(87.50%),自发型心绞痛12例(75.00%),劳力型+自发型心绞痛12例,无典型心绞痛。造影发现10例左主干病变后即给予植入支架治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60.00%)。结论左主干病变行冠状动脉植入支架治疗和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孰优孰劣?对两种策略的比较研究有限,而对CABG和药物洗脱支架的比较更是未见报道。本研究纳入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接受CABG的无保护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患者154例、接受PCI的患者157例。PCI治疗患者中有94例接受了左冠状动脉主干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经过中位期为430d的随访发现,CA BG组的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率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分别为12.3%、4.5%和2.6%,PCI组分别为13.4%、8.3%和25.5%(死亡及心肌梗死:P值无显著性;靶病变血运重建:P=0.0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支架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共45例均无冠脉搭桥术史的左主干病变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术,总结分析手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左主干近中段病变12例,远段分叉病变33例,左主干支架术的成功率为100%,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率<10%,无任何严重并发症.术后1年内每月门诊随访一次.临床心绞痛复发8例,2例死亡.术后3~9个月3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其中30例的原支架内基本无再狭窄.结论:支架置入术治疗左主干病变疗效明显,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手段;在经验丰富、技术熟练介入医生操作下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冠心病左主干病变与三支病变的临床及心电图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41例经冠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75%及以上的左主干(或合并有左主干)病变患者作为左主干病变组,以同期收治的55例三支病变患者作为三支病变组,对两组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特征。结果左主干病变组高血压发生率为75.61%,糖尿病发生率为21.95%,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1.95%,侧支循环发生率为31.71%。三支病变组高血压发生率为76.36%,糖尿病发生率为21.82%,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3.64%,侧支循环发生率为30.91%,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左主干病变与三支病变无法单纯通过临床及心电图检查进行鉴别,对典型心绞痛患者应及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从而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6.
左主干病变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峰  陈彧  陈生龙  徐东  王新生  江龙 《北京医学》2003,25(2):115-117
目的 总结 14 3例左主干 (LM)病变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经验体会。方法  1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4月 ,行左主干病变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4 3例 ,69例有心肌梗死史 ,其中 2 5例为心肌梗死后 1个月内手术 ,12 3例有不稳定心绞痛 ,二次手术 4例 ,三支病变 11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 (5 6.4± 13 .8) % ,其中射血分数 <3 0 %者 13例。结果 所有病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急诊手术 4 4例 ,选择性手术 99例。远端吻合口数目为 3 .3 4± 0 .85个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17例。手术死亡 3例 ,均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其余并发症的发生与非左主干病变组无差别。结论 左主干病变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血液动力学、冠状动脉造影及其它检查观察混合型心绞痛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了混合型心绞痛 2 3例 ,对照组 2 5例卧位型心绞痛患者。摄胸片 ,UCG ,ECT和Swan-Ganz导管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 ,并将其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2 3例混合型心绞痛中 ,收缩功能障碍者 10例(43.0 % ) ;舒张功能不全者 3例 (14 .0 % ) ;基础心功能正常者 10例 (43.0 % )。与卧位型心绞痛相比 ,混合型心绞痛者的心胸比例、CI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PFR ,mPAP和PCWP明显好于卧位型心绞痛 (P <0 .0 5 )。混合型心绞痛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三支病变 7例 (30 .4 % ) ,双支病变 10例 (43.5 % ) ,单支病变 6例(2 6 .1% ) ,其中左主干病变 8例 (34.8% ) ;卧位型心绞痛则分别为 76 % ,2 4 % ,0 %和 36 %。在劳累性合并自发性心绞痛中 (16例 ) ,与缺血相关的冠状动脉狭窄≥ 90 %者 12例 (75 .0 % ) ,<90者 4例 (2 5 .0 % ) ;其它组合类型中 (7例 ) ,狭窄≥ 90 %者 2例 (2 8.6 % ) ;<90 %者 5例 (71.4 % )。结论 :混合型心绞痛以心功能正常或收缩功能障碍为多 ,舒张功能障碍相对少 ,并明显好于卧位型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表现为多样性。劳累性合并自发性心绞痛者以多支和主干狭窄为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价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18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无病变(23例)、单支病变(28例)、2支病变(39例)、3支或左主干病变(12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踝臂指数测量、病史采集及血液化验检查.结果 踝臂指数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冠状动脉3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踝臂指数显著降低(P<0.001),而造影正常、单支病变或2支病变患者踝臂指数差异无显著性;评价踝臂指数对3支或左主干病变预测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034)(95%可信区间为0.66~0.88,P<0.001);踝臂指数(ABI)≤0.9作为截断值预测3支或左主干病变具有相对高的特异性(89.5%)和敏感性(53.6%).结论 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踝臂指数≤0.90对预测冠状动脉3支和左主干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病变诊断中的选择性应用。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左主干正常或近似正常,同时接受了IVUS检查左前降支(LAD)和(或)左回旋支(LCX)的患者,共24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有或伴有左主干严重病变患者的临床及CAG特征。左主干严重病变定义为最小管腔面积(MLA)≤6.0cm~2,非严重病变定义为MLA>6.0cm~2。结果IVUS发现左主干严重病变45例,非严重病变197例。左主干严重瘸变组更多见于合并前降支近段病变及主干钙化(P<0.05或0.01)患者。结论在CAG显示左主干近似正常的患者中,前降支近段病变及左主干钙化是选择IVUS检查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急诊介入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年 1~ 12月的 6例AMI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6例均需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IABP)支持 ,其中介入治疗 4例 ,成功 3例 ,死亡 1例。另 2例在等待冠状动脉旁路术过程中死亡。梗死相关冠状动脉为左主干 1例、前降支 2例 ,右冠状动脉 3例。 4例为 3支血管病变。结论 IABP支持下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可显著提高AMI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生存率。未能介入治疗及左主干病变经介入治疗后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时应及时行冠状动脉旁路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造影(CAG)术中心室颤动(室颤)患者的冠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7月至2009年4月间3066例CAG术中出现的10例室颤患者的冠脉特点及原因。结果 3066例CAG术中发生室颤10例(0.33%);其中4例发生在操作右冠脉造影时,6例在左冠脉造影时;5例3支血管弥漫病变,2例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病变,2例左主干病变,1例冠脉正常。发生室颤前冠状动脉压力均下降。结论室颤是CAG中少见的并发症,易发生于左主干病变、血管弥漫病变及冠脉开口异常的患者,术中应密切注意心电及冠脉压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左主干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47例左主干病变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行左主干病变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7例,69例有心肌梗死史,其中55例为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手术。133例有不稳定心绞痛,3支病变12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55.6%,其中射血分数小于30%者7例。结果所有病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远端吻合口数目为3.33个,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2例。手术死亡3例,均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其余并发症的发生与非左主干病变组无差异。结论左主干病变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无保护左主干病变选择性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9例,有3例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其中3例合并心功能不全,2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4例为心外科手术禁忌症.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即刻成功率100%.5例置入金属裸支架(BMS),4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3例为Firebird药物洗脱支架,1例为CYPHER-select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支架直径为3.0~4.0mm,长度为8~25mm.3例左主干分叉病变使用双支架对吻技术同时扩张支架.术后随访1~42个月.5例置入BMS患者,2例随访期间出现心脏事件,其中1例(11%)置入BMS支架患者术后2个月死于左心室功能不全;1例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使用双支架对吻技术的患者,术后2个月因心绞痛复查造影提示前降支起始部出现90%再狭窄;另3例目前无临床症状.4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患者,目前均无临床症状,其中1例左主干远端分叉病变使用双支架对吻技术患者,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无再狭窄.结论:选择性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支架治疗是安全的,近期临床疗效确切,与BMS比较,药物洗脱支架可进一步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三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两次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FCI)后发现左冠状动脉(LM)主干严重病变。继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而获较好疗效;现分析有关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6月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50例,分为两组,左主干病变组215例,非左主干病变组235例,所有病例由同一团队施行OPCAB,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术后各项指标及早期死亡率。结果左主干病变组4例因术中搬动心脏出现血流动力学极度不稳定转为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手术,两组人均搭桥数为3.02支,人均搭桥数左主干组较非左主干组高,主要集中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血量、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术中转CPB手术比例左主干组高,乳内动脉使用率非左主干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术后各种并发症及死亡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治疗左主干病变是安全可行的,但是术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包括IABP和CPB,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经我院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病变的2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自1999年9月~2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边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与拘禁球囊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确诊为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并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采用边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患者纳入实验组,研究对象150例;应用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患者归入对照组,研究对象150例。对比评价两组患者接受PCI治疗术后,在主支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主支及边支再狭窄发生率、再次心肌梗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采用边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的患者在主支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主支及边支再狭窄发生率、再次心肌梗死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采用拘禁球囊技术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边支斑块主动转移单支架术在治疗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丰富了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35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存在左主干病变分为左主干病变组87例和非左主干病变组27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左主干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左主干病变组年龄、有糖尿病病史比例和尿酸水平均显著大于非左主干病变组(P0.01),两组之间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和尿酸水平均是导致左主干病变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严重程度更高,年龄较大、有糖尿病病史、血尿酸水平升高是左主干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川崎病合并左主干冠状动脉窦瘤和室壁瘤的手术疗效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川崎病合并左主干冠状动脉瘤和室壁瘤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为室壁瘤切除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随访6至12个月。结果:术后5例患者均存活,手术成功率100%。左室射血分数术前从平均33%改善至术后近期50%,随访期间为57%(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从术前平均58mm改善至术后近期49mm,随访平均内径为48mm(P<0.01);心功能分级(NYHA)从术前2.8级改善至术后2.2级,随访期间为1.6级(P<0.05)。随访复查冠状动脉CTA提示冠状动脉瘤瘤径无扩大,桥血管通畅。结论:对于川崎病合并左主干冠状动脉瘤和室壁瘤的患者,瘤径小于10mm时,术中可旷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aVR和V1 ST段相对抬高程度对左主干病变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9例患者的心电图,按左主干病变程度分为两组,严重病变(狭窄≥70%狭窄)组(18例);普通病变(狭窄<70%)组(11例)。通过分析心电图aVR和V1 ST段抬高程度与左主干病变的关系,计算以心电图出现STaVR>STV1预测重度左主干狭窄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8例冠状动脉造影诊断重度左主干病变组患者中有7例心电图呈STaVR>STV1,其中1例为孤立性左主干病变,诊断敏感性为38.9%;普通病变组中1例前降支合并回旋支狭窄心电图呈STaVR>STV1,诊断特异性为90.9%,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47.6%。结论 STaVR>STV1诊断左主干病变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差,该心电图征象有助于识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