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滋肾清利法及相关方剂泰淋方对慢性肾盂肾炎(CPN)伴随的持续性肾小管功能减退的效用.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肾气阴亏虚、湿热留恋型CPN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泰淋方加减治疗组31例,左旋氧氟沙星小剂量睡前顿服组28例).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肾小管功能(尿NAG/Cr、RBP、β2-MG).结果:肾小管功能检测结果提示,泰淋组治疗后尿NAG/Cr、β2-MG有明显回落;尿RBP亦有一定程度下降,但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左旋组治疗后在上述指标方面均无显著性改善.结论:益气滋肾清利法及相关方剂泰淋方能有效改善CPN伴随的肾小管功能损伤,小剂量左旋氧氟沙星睡前顿服疗法在这方面意义不十分明显:中医药疗法在CPN综合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益肾降浊汤对慢性肾衰大鼠肾小管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益肾降浊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机理。方法采用5/6肾切除建立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病理模型组、大黄颗粒组、依那普利组、益肾降浊汤组,造模并治疗后,观察各组血清肌酐(serumcreaf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指标,光镜观察肾脏的病理改变。结果益肾降浊汤能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肾功能,降低血清β2-MG及尿β2-MG、RBP、NAG含量(P〈0.01),光镜显示经益肾降浊汤治疗后肾小管-间质病变减轻。结论益肾降浊汤对慢性肾衰肾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作用强于单味大黄和依那普利,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肾小管-间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肾络通对单侧肾切除加重复阿霉素注射所诱导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为病理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生化、放免、免疫组化、病理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肾功能、肾小管间质PCNA、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中药肾络通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β2-MG、尿NAG明显低于病理模型组,部分优于西药组.结论:肾络通可能是通过抑制PCNA和TGF-β1表达,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法组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为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贝那普利对照组、内服组,采用手术结扎单侧(左侧)输尿管大鼠模型(UUO大鼠),治疗后取肾脏组织,在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TGF-β1和HGF的表达情况.结果:(1)假手术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精神状况良好;模型组大鼠体重减轻,活动减少;内服组大鼠较模型组症状相对较轻.(2)肾脏病理改变.肉眼观:假手术组大鼠肾脏呈红褐色,为正常组织;模型组肾脏体积较正常明显增大,表面皮质变薄,水肿明显;内服组和贝那普利对照组较模型组减轻.镜下观: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无局灶性纤维化,无肾小管扩张;模型组大鼠肾小管扩张,1肾间质可见棕褐色颜色改变;内服组肾组织肾间质纤维化.(3)与模型组比较,内服组、贝那普利组大鼠肾组织中TGF-β1明显降低(P<0.01)、HG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益肾活血软坚泄浊法可降低TGF-β1在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升高HGF在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从而减轻肾脏纤维化的损伤,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抗行灵方的主要药用成分齐墩果酸和丹酚酸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假手术组、UUP模型组、齐墩果酸组、丹酚酸组各12只。造模后第28日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收集24h尿液,检测24h尿蛋白定量、取肾组织,HE染色比较各组。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结果在UUO模型中.丹酚酸和齐墩果酸在延缓实验大鼠肾功能衰竭中的功能和侧重各有不同,除假手术外各组大鼠肾功能出现失代偿,尿微量蛋白排泄增多,肾间质纤维化加重;与假手术组、模型组相比,齐墩果酸组SCr、NAG、24h尿蛋白定量的水平显著降低;丹芬酸组BUN、NAG、α1-M、24h尿蛋白定量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丹酚酸及齐墩果酸单体均能够保护肾功能,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尿微量蛋白的排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丹酚酸A、C分子药对配伍对肾纤维化过程中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调节作用。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丹酚酸A组,丹酚酸C组,丹酚酸A、C按1:1配伍组(丹酚酸A+C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造模。造模后第2天开始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2周后处死大鼠,收集相应标本,检测尿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TUNEL检测技术观察肾小管间质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肾组织caspase-3、GRP78 mRNA的表达。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尿β2-MG、NAG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2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尿β2-MG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丹酚酸A、C组尿NAG水平明显降低(P0.05)。3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肾脏组织病理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丹酚酸A、A+C组改善明显(P0.05)。4丹酚酸A、C组及A+C组可以下调caspase-3、GRP78的表达,有效减轻肾小管间质细胞凋亡,且丹酚酸A+C组较丹酚酸C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丹酚酸A、C及A+C分子药对配伍可一定程度保护UUO大鼠肾小管功能,并下调肾组织caspase-3、GRP78的表达,减少肾小管间质细胞凋亡的发生,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上述作用可能与该药物干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GRP78的表达,抑制内质网应激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李小波  边壮  兰萍 《河南中医》2011,(6):604-606
目的:探讨红花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NAG、NF—κB、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红花治疗组、蒙诺治疗组4组,每组7只。模型组、红花治疗组、蒙诺治疗组行造模手术。造模后第2天开始灌胃,模型组予自由饮食和2mL自来水灌胃;红花治疗组将红花颗粒荆以6g/kg·d稀释成冲荆灌胃,日1次,1次2mL;蒙诺治疗组将蒙诺胶囊以10昏/kg·d稀释成冲剂灌胃,日1次,1次2mL,连续给药14d,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检测大鼠NAG、NF—κB、TGF—β1结果。结果:①假手术组肾脏未见病理改变;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萎缩、变性,间质内大量炙性细胞浸润,井出现明显纤维化;蒙诺治疗纽扣红花治疗组问质内炎性细胞浸润,瞥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萎缩程度和间质纤雏化范围比模型组轻(P〈0.05)。②第14天模型组NAG明显高于红花治疗组、蒙诺组治疗和假手术组(P〈0.05)。③术后第14天,模型组、红花治疗组和蒙诺治疗组NF—κB和TGF-β1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呈显著性增强(P〈0.05)。红花治疗纽和蒙诺治疗组NF—κB和TGF—β1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呈显著性减弱(P〈0.05);但在红花治疗组和蒙诺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红花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②红花能降低模型组尿NAG的作用,而对肾小管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蒙诺相似。③红花对大鼠NF—κB、TGF—β1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减缓肾纤维化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肾脏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研究真武汤对UUO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 RIF)的干预及疗效。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法制作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所有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真武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尿毒清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服,术后2、3和4周分批取材,收集肾脏组织,采用HE法检测梗阻侧大鼠肾脏形态学变化及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的评定。结果:假手术组染色均匀,肾小管结构正常、清晰,模型组2、3、4周时肾脏形态和结构逐渐加重,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细胞增殖增生,肾小管萎缩、消失,各药物干预组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真武汤能够减轻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肾小管病变,阻断或延缓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中剂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肾小管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3月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模型组(30只),预防组(30只)。以2%腺嘌呤淀粉混悬液150mg·kg^-1·d^-1灌胃,连续17周,制作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预防组加以1.5gkg^-1·d^-1百令胶囊溶于生理盐水灌胃以预防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对照组以等体积的2%淀粉溶液和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实验第7周、12周、17周时随机处死10只大鼠,进行血肌酐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尿NAG酶检测,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计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结果:①功能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各时相点模型组、预防组大鼠尿蛋白、尿NAG酶、血Cr及血BUN均升高(P〈0.01),但预防组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各指标均较前一时相点升高(P〈0.01)。②病理学变化:7周时模型组、预防组即有肾小管间质损害;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肾小管间质损害均较前一时相点加重(P〈0.01),但7周、12周时预防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均较模型组为轻(P〈0.01),17周时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670)。  相似文献   

10.
丹酚酸B干预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慢性AAN大鼠模型及观察SalB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正常组灌服生理盐水,实验组按马兜铃酸5mg/kg.d灌服马兜铃酸单体,建立慢性AAN动物模型,治疗组按SalB10mg/kg.d灌胃治疗。各组分别在第2、4、6、8周留取24h尿液,在第4、8周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肾功能指标,第8周留取肾组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马兜铃酸模型组尿β2-MG、尿NAG水平明显升高,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明显,而SalB治疗组尿β2-MG、尿NAG水平及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初步建立了慢性AAN动物模型及SalB对马兜铃酸肾小管间质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有效的降低尿β2-MG、尿NAG水平,明显改善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姜黄素防治大鼠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姜黄素防治大鼠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的作用。方法:喂食高脂饲料(膏粱厚味)造成大鼠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模型,姜黄素(高、中、低剂量)同时干预给药,分别检测血脂(TG、TC、HDL-C、LDI-C)、血液流变学、24h尿蛋白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肾功能(Scr、BUN)、肾组织病理(肾脏指数、系膜基底膜面密度、毛细血管襻面密度)。结果:姜黄素能改善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C、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并能降低尿蛋白量、尿NAG、肾脏指数、系膜基底膜面密度,提高毛细血管襻面密度,呈现量效依赖关系。结论:姜黄素能防治大鼠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以高剂量姜黄素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实验观察木通对SD大鼠肾脏的损害和百令胶囊对其的防治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做正常对照组,B组为木通模型组,C组为百令胶囊治疗组,8周时检测各项指标。通过肾小球功能、肾小管功能检测、肾脏组织形态学、肾间质TGF-β1表达观察各组的变化。结果:⑴木通模型组肾功能下降,尿NAG酶升高,尿渗量下降,病理改变有肾小管坏死,间质纤维化。TGF-β1表达强于A组、B组。⑵服用百令胶囊组,肾功能损害轻,尿NAG酶低于B组,尿渗量高于B组,病理改变:间质纤维化轻于B组,TGF-β1表达明显弱于B组。结论:百令胶囊可以防治木通所致SD大鼠马兜铃酸性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微量白蛋白,肌酐(mAlb,Cr)、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与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关系。方法:将149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无肾病组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肌酐,采用速率法检测尿NAG值,并与32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mAlb/Cr、NA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尿微量白蛋白,肌酐与NAG成正相关(r=0.625,r=0.510,P〈0.05)。结论:检测尿mAlb/Cr、NAG有助于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花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NAG、NF-κB、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红花治疗组、蒙诺治疗组4组,每组7只.模型组、红花治疗组、蒙诺治疗组行造模手术.造模后第2天开始灌胃,模型组予自由饮食和2 mL自来水灌胃;红花治疗组将红花颗粒剂以6 g/kg·d稀释成冲剂灌胃,日1次,1次2 mL;蒙诺治疗组将蒙诺胶囊以10 g/kg·d稀释成冲剂灌胃,日1次,1次2 mL,连续给药14 d.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检测大鼠NAG、NF-κB、TGF-β1结果.结果:①假手术组肾脏未见病理改变;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萎缩、变性,间质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并出现明显纤维化;蒙诺治疗组和红花治疗组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萎缩程度和间质纤维化范围比模型组轻(P<0.05),②第14天模型组NAG明显高于红花治疗组、蒙诺组治疗和假手术组(P<0.05).③术后第14天,模型组、红花治疗组和蒙诺治疗组NF-κB和TGF-β1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呈显著性增强(P<0.05).红花治疗组和蒙诺治疗组NF-κB和TGF-β1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呈显著性减弱(P<0.05);但在红花治疗组和蒙诺治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红花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②红花能降低模型组尿NAG的作用,而对肾小管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与蒙诺相似.③红花对大鼠NF-κB、TGF-β1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减缓肾纤维化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5.
肾脏纤维化以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为特征,是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表现[1],也是肾脏疾病进展的主要的推动力[2-3].现代医学对于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措施十分有限,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的优势逐渐凸显,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中药温莪术可延缓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减少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尿蛋白含量,从而起到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芪黄保肾汤对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肾小管保护作用。方法:80例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4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黄保肾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渗透压,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尿β2-MG、NAG、24h尿蛋白定量下降,尿渗透压回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芪黄保肾汤对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肾小管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芪注射液对IgA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肾小管功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inary 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UNAG)与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改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黄芪注射液对IgAN患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7例IgAN患者随机分为黄芪组和对照组,均予潘生丁、洛汀新等口服,黄芪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蛋白的变化,尿RBP及UNAG等肾小管功能指标.采用CMIAS2000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测量肾小球的包曼氏囊、肾小管及血管面积总和与所采集图像的总皮质面积.结果 尿RBP、NAG与肾间质病理改变相关.黄芪组治疗后尿蛋白明显下降,肾小管功能好转,血白蛋白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与尿RBP密切相关;黄芪注射液治疗Ⅰ-gAN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威灵仙对尿酸性肾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威灵仙对尿酸性肾病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空白组、苯溴马隆治疗组、小、中和大剂量威灵仙治疗组,用腺嘌呤造模,在造模的同时,分别给予上述药物灌胃,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和尿尿酸、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等指标,HE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尿酸盐结晶沉积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6周后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威灵仙治疗组大鼠的血UA、BUN、Cr和尿NAG活性明显降低,尿UA增加(P<0.05),肾组织内尿酸盐结晶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结论:威灵仙对尿酸性肾病大鼠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齐红朝  檀金川 《河南中医》2009,29(12):1174-1175
目的:观察雪芪通肾汤对糖尿病肾病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造模成功后进行24周给药,测24h尿蛋白定量,取左侧肾脏,检测TGF-β1、TGF—β1mRN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24h尿蛋白降低(P〈0.01);和模型组比较,TGF-β1半定量免疫组化分析、RT—PCR检测结果均显示,治疗组的表达低(P〈0.01),治疗组之间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雪芪通肾汤可降低蛋白尿,可能通过抑制DN大鼠肾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发挥抗肾脏纤维化、延缓DN病程进展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苦参素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大鼠行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UUO及苦参素治疗组。治疗组在UUO的基础上每天以苦参素100mg/kg腹腔注射。各组于术后第7、14、21天分别处死5只大鼠,分别检测大鼠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及24h尿蛋白定量。用PAS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用RT-PCR法测定肾组织TGF-β1及α-SMA mRNA水平。结果与UUO组比较,苦参素治疗组肾脏TGF-β1、Smad3、α-SMA及ColⅠ的表达明显减少,肾小管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也明显减轻。治疗组TGF-β1 mRNA及α-SMA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应时间点的UUO组。结论苦参素可下调TGF-β1、ColⅠ的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下调Smad3的表达,从而干预Smad3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最终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