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指标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前检查患者的HBsAg、抗-HCV、梅毒反应素和抗-HIV,是鉴别患者是否因输血感染疾病的临床依据之一。我们回顾了本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12089名拟输血患者的HBsAg、抗一HCV、RPR、抗-HIV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及检查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了解拟输血病人其输血前状况 ,探讨有关检查项目设置的必要性。方法 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抗HCV IgG、TP抗体和抗HIV 1/ 2 ;用PCR法检测混合血清HBV DNA、HCV RNA ;速率法检测ALT。 结果 用ELISA法所测HBV、HCV感染标志物阴性样品中 ,用PCR法仍可查出HBV DNA、HCV RNA阳性标本。结论 常规使用ELISA法检测HBV、HCV、HIV、TP时 ,同时采用PCR法检测相关项目 ,可避免“窗口期”影响 ,提高阳性检出率 ,防止漏检。  相似文献   

3.
输血前相关检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患者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血源性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和医务工作者在医疗活动中加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对1998年1月~2002年6月的所有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抗-HIV,TPPA、抗-HCV和HBsAg测定,现将结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受血者输血前5项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1997年1月~5月,笔者对我院临床需要输血的659名患者做了ALT、HBsAg、抗-HCV、抗-HIV、RPR等5项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676名女性性服务者HIV、TP、HBsAg和HC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性服务者是HIV、TP、HBsAg和HCV等疾病的高发人群。为了解太原市该人群HIV、TP、HBsAg和HCV的感染状况,给今后监督管理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于2004年11月对太原市部分歌厅676名女性性服务者进行了HIV、TP-IgG、HBsAg和HCV的检测,同时采集300名普通服务行业女性从业人员血样作为对照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院于 1999年 6月起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清 HBs Ag、抗 -HCV、抗 - HIV及梅毒抗体等 4项标志物进行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血清标本 所有血清均来自于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12月在本院住院需输血的患者 ,共 2 384 5例 ,标本均在输血前采集。2 检测方法  HBs Ag与抗 - HCV检测采用 EL ISA法 ,试剂由北京耀华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抗 - HIV检测采用 EL ISA双抗原夹心法 ,试剂由北京万泰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梅毒抗体检测采用 EL ISA双抗原夹心法 ,试剂由北京金伟凯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梅毒抗体阳性标本用 TPPA作…  相似文献   

8.
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卫生部关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通知,本院检验科对临床各科室有输血可能的住院、门诊患者进行了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抗原、抗体检查,包括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输血前4项血清学标志检测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由输血后传染病引起的医患纠纷的逐年增加,输血后传染病已成为医务人员和卫生行政部门关注的焦点。如何避免经血源传播疾病导致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切身利益,已为医务工作者所重视。本院从2002年6月始,将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的检测作为临床受血者输血前必查项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57 893名拟输血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结果 HBsAg阳性5 766例(9.96%)、抗-HCV阳性840例(1.45%)、抗-HIV阳性50例(0.09%)、抗-TP阳性1 067例(1.84%)。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还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预防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1.
探讨输血前检测受血Rh血型的意义及对Rh(D)阴性能及时输用同型血或采用自体输血的可能性。对近5年来住院治疗首次申请输血的病人共2168例,在输血前1天进行Rh(D)血型抗原的检测,应用BASO公司生产的IgM抗—D血清,采用试管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2168例病人中检测出Rh(D)阴性7例,Rh(D)阴性率占0.32%,其中2例采用自体输血,2例输用ABO同型的Rh(D)阴性血液,3例未输血。结论:输血前检测Rh(D)血型能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病人是Rh(D)阴性,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可采用自体输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血液制剂的使用情况和相关指标,以期获得最好的肝移植术中血液保障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我院因各种肝脏疾病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中是否输注血液制剂分为输血组(n=153)与非输血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根据其术前诊断将肝移植患者分为肝硬化、肝衰竭、肝癌及其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换血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液检验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9月进行换血治疗的9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并记录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换血前后血液检验指标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94例换血治疗患儿,均是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其中ABO溶血病28例(29.8%),颅内出血和头皮血肿14...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信息化输血系统在手术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手术患者血制品申请、领取、核对、输注、观察、交接、记录及归档等功能。结果 采用信息化输血系统可提高手术室输血效率和质量,手术室申请用血至血制品输注开始平均耗时由(19.48±3.25min)降至(13.14±1.6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05 ,P<0.01)。输血前核对规范率由92.50%升至97.60%(X2=0.31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血制品交接规范率由77.50%升至9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5,P<0.05)。输血记录单书写正确率由52.50%升至97.62%(X2=22.61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信息化输血系统可实现手术患者输血全流程记录,有效提高手术室血制品输注效率,提高血制品输注、观察及术后交接的依从性,提高输血记录单填写的正确率。确保各环节用血信息能够得到全面如实的追溯,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存自体输血在脊柱侧弯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行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病人分为两组。均在全麻后行手术,A组术中输库存血,作为对照组。B组术中使用预存自体输血,作为研究组。结果:两组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病人术中皆输入库存血,但输入的库存血量相差大,术中预存自体输血及输库存血皆未出现输血并发症。结论:在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中应用预存自体血液回输措施可有效减少输入库存血,降低住院费用,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探讨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布及其在不同病种的分布规律。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本院拟输血的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受血者进行血浆中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并对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44194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37例,阳性率为0.31%,其中男性33例,占被研究男性的0.18%;女性104例,占被研究女性的0.40%,性别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38,P0.05);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129例,无输血史或妊娠史的8例;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中抗体特异性分布主要为Rh血型系统54例(39.42%),MNS血型系统37例(27.01%),Lewis血型系统30例(21.90%);以病种计,在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肿瘤最多,占5.96‰,其次是消化道出血和慢性肾衰竭,分别占3.28‰和3.19‰,各病种间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33,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是必要的,能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特别对肿瘤患者,多次输血及多次妊娠史患者可以提前预警,以保证这些患者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输血后HLA及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应用标准的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对反复输血的患者进行了血清中 HLA 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同时检测了血小板相关抗体。结果 HLA 抗体的检出率为39.14%(119/304例),其中24.37%(29/119例)的抗体具有特异性,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为39.83%(47/118例)。HLA 抗体的阳性频率随输血次数及供血者人数的增加而增高,差异显著。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 HLA 抗体相关。输注浓缩粒细胞后 HLA 抗体的阳性频率最高。本文提出了一些预防及减少输血反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各项病毒感染指标检测,分析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3 380例受血者进行乙型肝炎5项、梅毒螺旋抗体、丙型肝炎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结果,阳性患者为450例(13.3%)。其中HBsAg阳性378例(11.3%),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3例(0.09%),丙肝抗体阳性65例(1.9%),艾滋病抗体初筛试验阳性4例(0.12%)。结论通过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检测,可明确患者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技术(HCV-cAg ELISA)筛查献血员感染HCV的可行性.对我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间的8 677份献血者血清标本进行抗-HCV初检和复检.将仅初检阳性的15份血清标本和仅复检阳性的14份血清标本,分别再做HCV-cAg ELISA和HCV RT-PCR检测.结果表明:经HCV-cAg ELISA检测,29份仅初检(15份)和仅复检(14份)抗-HCV阳性血清标本中只有5份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7.24%.经HCV RT-PCR检测,29份仅初检和仅复检抗-HCV阳性血清标本中同样也只有5份阳性结果,阳性率也为17.24%.结论:HCV-cAgELISA检测技术的敏感性与HCVRT-PCR技术类似,但成本明显降低,有可能作为HCV感染的辅助确证试验,或作为抗-HCV检测技术的更新换代技术用于安全输血中献血者血液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红细胞冷凝集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13例冷凝集全血标本分别在室温及37°C孵育30 min后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并对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室温下与37℃孵育30 min后的检测结果比较,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白细胞分类及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冷凝集会影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多种血细胞的准确计数,临床检测血常规时应仔细检查血标本是否有冷凝集现象,如存在应在37℃孵育30 min后进行检测,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