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产管状消化道吻合器在食管胃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6年2月至2003年11月,我院应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进行食管胃吻合539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病例中男358例、女181例,年龄32~74(平均57)岁。食管癌患者434例,其中中上段癌289例,下段癌145例;胃底贲门癌为105例。食管癌均行左侧开胸,颈部吻合者再做一颈部小切口;贲门癌行腹正中切口,其中转为胸腹联合切口5例。常规探查并游离食管。需弓以上吻合者,游离食管于弓后,并在胃被完全游离后,将食管远端于贲门处切断,从弓上拉出;需胸顶以上吻合者,还需切开胸廓入口处胸膜,将食指插入胸顶段食管周围,向上钝性游离;需颈段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腋下小直切口食管癌切除中颈部吻合采用胃-食管消化道吻合器的价值。方法2005年4月~2007年4月,对56例食管癌采用腋下小直切口食管次全切除,吻合器行胃-食管颈部吻合。关键步骤包括:腋下小直切口开胸;胃、食管的游离;颈部吻合器的使用;吻合口的包套;胃和吻合口置于食管床。结果切口长10~15(13.2±1.6)cm,术后无颈部吻合口漏,无吻合口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乳糜胸。53例随访4~16个月,平均7.8月,吻合口轻度狭窄1例(1.9%,1/53),有明显的反流症状4例(7.5%,4/53)。结论胸部小切口创伤小、恢复快,颈部器械吻合符合食管癌切除的原则,避免了人为因素对吻合口的影响,增加了吻合的可靠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癌的再手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总结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癌的再手术经验。方法 对11例吻合口癌病人进行再手术,其中行结肠食管颈部吻合5例、食管胃颈部吻合3例、结肠食管胸顶吻合1例、食管胃胸顶吻合1例,探查1例。结果 手术死亡1例,术后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7.8%(7/9例)、44.4%(4/9例)和22.2%(2/9例)。结论 对部分有适应证的病人,再手术是治疗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癌的有效方法,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颈、胸骨上段劈开径路手术治疗上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并探讨食管癌外科治疗手术径路的选择以及术后并发症等问题。方法采用左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以游离颈部食管,将胸骨上段部分劈开,充分显露及游离上胸段食管及肿瘤;经腹部切口游离胃后行胸段食管内翻拔脱,将胃经食管床上提后行食管胃吻合。颈部吻合23例,纵隔内吻合14例。结果37例上胸段食管癌患者的癌肿全部切除,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3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发生声音嘶哑12例,7例声带功能逐步恢复。结论经颈、胸骨上段劈开径路对上胸段食管的显露满意,可在直视下完成食管及肿瘤的游离。手术切除率高,术后发生危重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5.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 对1972年至1998年间20例胃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左、右后外开胸、上腹正中开腹及左颈3切口,食管癌切除、移植结肠至颈部与食管吻合,腹腔结肠与残胃吻合7例;胸腹联合切口,食管癌切除,将残胃、脾、胰体尾移入左胸内,行食管残胃弓上吻合,空肠Roux-en-Y重建消化道3例;食管残胃弓上吻合,空肠Roux-en-Y重建消化道4例;食管空肠Roux-en-Y重建消化道4例;探查并行小肠造瘘术2例。本组食管癌切除率为90.0%(18/20)。总并发症为30.0%(6/2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64.3%和36.4%。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需根据病变部位和病情选择手术方式。胸上段癌采用移植结肠代食管术,胸中、下段癌采用残胃及小肠代食管术,胸下段癌采用选择性小肠代食管术,其方法较为合理。残胃、脾、胰体尾移植入左胸内、食管癌切除、食管残胃吻合、空肠Roux-en-Y重建消化道可供临床作为一种新术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复发癌的再次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食管癌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切除病人18例,其中根治性切除17例,姑息性切除1例。采用经左胸腹联合切口行残胃-食管吻合术3例;采用胸腹联合切口3例,其中2例行食管-空肠R-Y吻合术,另1例行横结肠-食管、横结肠-残胃吻合术;采用颈、胸、腹三切口,先行颈部食管-结肠吻合术、结肠-残胃或空肠吻合术12例。13例病人同期行食管癌切除术加消化道重建术,5例病人先行结肠代食管术,择期行食管癌切除术。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发生颈部食管-结肠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4例,腹部切口感染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1例姑息性切除病人于术后13个月死亡。结论对于复发食管癌肿较局限的病人,如病人体质允许,掌握手术指征,采取积极的再次手术治疗可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期手术策略应用于结肠代食管术的临床经验。方法行结肠代食管手术病人35例,均采用了分期手术策略,其中合并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病人20例,食管癌术后再发食管癌5例,胸胃癌4例,食管癌病人术后存在并发症4例(气管食管瘘2例,胃坏死2例),食管化学灼伤并瘢痕狭窄放置食管支架导致气管食管瘘2例。其中先行食管病变切除术,择期再行结肠代食管术28例;7例病人先行结肠代食管术,择期行食管病损切除。结果 35例病人均按计划方案顺利完成手术,分期行食管病变切除及结肠食管重建,手术的间隔时间为3~12个月。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乳糜胸1例,肺部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1年病人均恢复正常饮食,体重较术前明显增加。结论分期手术策略应用于结肠代食管术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入路及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 16例中、上段食管癌中,三切口入路6例,左进胸加上腹部联合切口入路10例,均行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术。下段食管癌20例,取胸腹联合切口,食管下段及贲门切除后,BillrothⅠ式患者行结肠代食管术,BillrothⅡ式患者,在保留胃短动脉的前提下,充分游离脾、残胃、胰腺,行弓下食管-残胃胃底吻合。结果本组并发症发生率33.33%,病死率11.11%;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90.62%、53.12%、21.87%。结论对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食管癌的患者,应争取手术治疗,再次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入路及消化道的重建方式非常重要,应根据首次术式、食管癌部位、及残胃血运情况而定。耐心细致操作,准确分离粘连,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3例食管癌行电视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先左侧卧位行胸腔镜胸段食管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胸部手术完成后改平卧膀胱截石位行腹腔镜胃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胃游离后剑突下小切口完成管状胃的制作,再将管状胃从食管床拉至颈部与颈段食管间断吻合。结果中转开腹1例,无中转开胸。总手术时间:240~330min,平均270min;腹腔镜手术时间38~90min,平均65min;胸腔镜手术时间50~100min,平均70min。术中无大出血,总出血量100~300ml,平均225ml,其中腹腔出血10~50ml,平均20.4ml。共清扫纵隔淋巴结225枚,平均每例9.8枚;清扫胃左动脉旁、贲门左右淋巴结65枚,平均每例2.8枚。术后住院8~12d,平均9.2d。住院期间病人无死亡。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3例,颈部吻合口漏1例(术后第8天),乳糜胸1例(开胸行乳糜管结扎后治愈),声音嘶哑3例。23例随访1~11个月,平均7.7月,死亡1例,1例纵隔淋巴结广泛转移。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颈部吻合的食管癌切除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吻合后胃出口梗阻的肠内营养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红  李军  琚文汇 《护理学杂志》2002,17(12):940-941
胃出口梗阻是食管癌切除术后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发生率 0 .1%~ 2 .3% [1] 。我院 1975年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施行食管癌切除术 4 838例 ,术后发生胃出口梗阻 2 1例 ,发生率 0 .4 % ,其中15例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痊愈。现就其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5例中 ,男 10例、女 5例 ,年龄 36~ 6 9岁 ,平均 5 8.3岁。食管胸上段癌 9例 ,胸中段癌 6例。病理类型均为鳞状上皮细胞癌。行左侧开胸、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5例 ,右侧开胸、上腹正中切口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 (三切口 ) 10例。全组术后 3~ 5d拔除胃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