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共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7.5±3.4)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6±3.2)年;心电图心率37~50次/min,平均心率(43.5±2.5)次/min。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6.8±3.1)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3±2.8)年;心电图心率39~48次/min,平均心率(43.9±2.4)次/min。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正> 病例报告:患者,男,53岁,因生气突发胸闷、心悸、压榨性胸痛2小时入院。查体:R22次/min,P40次/min,BP7/4kPa。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湿冷,颈静脉明显充盈。心音极弱,心率41次/min.节律整齐。即刻查心电图,为Ⅲ°房室传导阻滞,V1导联ST段抬高约0.15mv,房率均齐,为94次/min,室率慢而均齐为41次/min,V1、RV3、RV4ST段呈弓背向上样抬高约0.15~0.1mv,T波直立,其上升支与ST段略有融合,Ⅱ、Ⅲ、avF、V7、V8ST段下移约0.15~0.1mv,T波直立。诊断:①Ⅲ°房室传导阻滞。②急性右室心肌梗塞?(急性期) 立即给予吸氧,用升压药加激素等治疗,于1h后复查EEG:房率为112次/ min,室率为41~60次/min,且有窦性P波下传心室为心室夺获。与上午7:00比较:SV1明显变浅,ST段抬高约有0.15~0.1mv,STV2,V3下移约0.1~0.2my,STⅡ、Ⅲ、avF,V7,V8基本同前。诊断:①高度房室导阻滞。②急性右室心梗(演变期)。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3岁。因生气后于1996年6月5日晨4时许突发胸闷,心悸,压榨性胸疼2小时急性入院。查体:R22次/min,P40次/min,BP7/4kPa。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湿冷,颈静脉明显充盈。心音极弱,心率41次/min,节律整齐,即刻查心电图(ECG),为Ⅱ°房室传导阻滞,V1导联ST段抬高约0.15mV,余无明显变化。其后加作V3R、V4R、7时查ECG;房率均齐,为94次/min,室率慢而均齐为41次/min,V1,V3R,V4RST段呈弓背向上样抬高约0.15~0.1mV,T波直立,其上升支与ST段略有融合,Ⅰ Ⅱ avFV7,V8ST段下移约0.15~0.1mV,T波直立,诊断:①Ⅲ°房室传导阻滞,②急性右室心肌梗塞?(急性期),立即给予吸氧,用升压药加激素等治疗。 于1小时后复查ECG:房率为112次/min,室率为41~60次/min,且有窦性P波下传心室为心室夺获,与7时比较:SV1波明显变浅,ST段抬高约有0.15~0.1mV,STV2、V3下移约0.1~0.2mV,Ⅱ、Ⅲ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不同频率捻转手法的量效关系,以确定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操作频率。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20人,采用自身对照,取双侧足三里穴,按手法频率不同分成7个手法组,用红外热像仪分别于不同时间段测得穴位局部及胃的体表投影区皮肤温度变化。结果:其中30次/min、60次/min表现为温度升高;120次/min1、50次/min及以上表现为温度降低,其中以60次/min升温效果最为明显,120次/min降温的效果最明显,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双侧足三里,对胃的体表投影区局部皮肤、穴位局部皮肤温度有明显调节作用。60次/min操作"补"的效果最好,而120次/min"泻"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1食厥案 叶某,女, 7岁, 1998的 7月 3日诊。因腹部剧痛、大汗淋漓 2h,惊厥 1次入院。 2h前突然出现腹部剧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逆冷,无呕吐腹泻,自服藿香正气水无效。来诊时体温不升,予开塞露通便未解。取血常规血时,突然牙关紧闭,双手握拳,四肢抽搐 ,约 5min左右,肌注安定 5mg后缓解。血 WBC 19× 109/L, N 0.61, L 0.39, Hb 110g/L。拟诊中毒性菌痢收住院。体检: T35.7℃, P100次 /min, R26次 /min, Bp8/5.8kPa。神志清,精神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面色苍白,四肢逆冷,心肺 (- ),腹软…  相似文献   

6.
方剂配伍的临床药动学研究Ⅰ:川芎与川芎芍药汤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任平  黄熙  张莉  王郦丽 《中草药》2000,31(12):915-917
目的:为进一步验证“复方效应成分动力学”假说提供临 床药物动力学(PK)研究依据。方法:用已建立的方法[1],研究健康自 愿者一次口服川芎汤(1 g/kg)、川芎芍药(1∶1)汤(2 g/kg)后血清中阿魏酸(FA)的药动学。 结果:两组的血药时曲线均表现为双峰现象,属开放性一室模型。川芎汤和川芎芍药汤组 FA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Ka(L/min)=0.281 6±0.132 7 和0.120 6±0.062 1;Cmax(ng/mL)=100.084 4± 34.695 5和47.567 6±28.235 8;AUC(ng/min·mL)=15 734.88±7 063.77和5 717.92±5 590.99;Cl/F(s)(L/min)=0..002 8±0.001 4 和0.041 6±0.025 4;V/F(c)(ng/mL)=0.610 8±0.280 0和2.04 1 5±1.106 3。结论:川芎配伍芍药明显影响川芎在血清中FA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等。  相似文献   

7.
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指有效心律低于60次/min的各种心律失常,常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起人体重要脏器及组织供血不足。该文应用血栓通联合环磷腺苷葡胺静脉滴注治疗缓慢性心率失常53例,7d为1个疗程,经1~3疗程治疗后,所有患者心悸、头晕、疲乏、气短等症状均有改善,未出现胸痛、晕厥,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少提高3次/min,最多提高15次/min,平均提高8次/min。结论:血栓通具有活血袪瘀、通脉活络的作用,环磷腺苷葡胺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缺血、缺氧的心肌,改善窦房结P细胞功能,二者合用,相得益彰,故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规范房颤脉的相关脉象。方法:选取100例房颤病人以脉率的多少分为3组,即脉率>100次/min,脉率60~100次/min和脉率<60次/min者,诊其脉象与中医历代脉学著作记载的相关脉象如散脉、涩(短)脉及解索脉等一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房颤脉在常见的28病脉中相当于中医的散、涩(短)脉及怪脉的解索脉。结论:阵发性快速房颤脉,脉率>100次/min,相当于散(涩)脉与怪脉的解索脉;慢性持续性房颤脉,脉率60~100次/min,相当于涩(短)脉,脉率<60次/min,相当于涩结脉或涩结代脉等,此等脉象与期前收缩(早搏)而形成的结、代、促脉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青霉素200万~2000万单位/d,分2~4次给药+5%葡萄糖溶液10~20mL/次,3次/d,静滴。并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止咳、化痰、平喘等治疗。治疗组50例辨证治疗,内治,急性期肺炎一号、肺炎二号;恢复期肺炎三号。外治,敷胸散,大黄面和玄明粉5:1混匀,用温水调成糊状,敷于双侧背上。1~3岁10min/次,3~7岁15min/次,7岁以上20min/次,任何年龄敷药时间应控制在30min以内,1~2次/d。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液指标(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4例,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痊愈39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 所治本病3例均为男性,年龄59~75岁。其中肝硬变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2例,糜烂出血性胃炎1例;2例肝硬变患者伴腹水形成;3例发病后均有呕血、黑便、昏厥、心悸、血压下降等出血性休克表现。出血总量1000~2800ml(平均1666ml),心率104~110次/min(平均108次/min);Hb46~82g/L(平均60g/L);Bp10~12/6~8kPa(平均10.6/7kPa)。 治疗除抢救失血性休克,恢复血容量外,非静  相似文献   

11.
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抗运动性疲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黄芪对我校足球队员运动性疲劳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正在冬季集训的我校足球队男性队员24人按平时训练自然编为2组,随机选取一组入A治疗组,一组入B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队员跑前心率(次/min)、跑前呼吸频率(次/min)、800 m全力跑计时,即刻心率(次/min)、即刻呼吸频率(次/min)、15min后心率(次/min)、15min后呼吸频率(次/min)。两组800m全力跑结束后,再正常足球训练1.5h。A组于当天晚进行足三里(双),或肾俞(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经一个疗程7次治疗后与B组进行比较。B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 A治疗组800m全力跑计时平均值显著下降(P<0.001);B对照组则明显上升(P<0.05);跑后立刻心率A、B两组治疗后有明显差异(P<0.05);跑后15min后A、B两组心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A组跑后立刻呼吸频率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01),B组治疗前后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足三里、肾俞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使校足球队员800m全力跑计时平均值显著下降;使800m全力跑立刻心率和立刻呼吸频率与对照组相比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而跑后15min后两组均恢复到相同水平。并可缓解训练引起的腰酸腿痛、局部肌肉痉挛和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尿三针为主治疗难治性产后尿潴留临床疗效。方法:7例难治性产后尿潴留患者,针刺尿三针(中极、关元、三阴交)等穴治疗。留针30min,行针10min/次,针刺1次/d。结果:治愈率85.71%。结论:尿三针为主治疗产后尿潴留及难治性产后尿潴留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化瘀通阳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厉有卫 《河北中医》2000,22(2):115-115
1992~1997年,笔者运用化瘀通阳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3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1例,女21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2年;冠心病8例,高血压7例;服β-受体阻滞剂导致者6例,服异搏定导致者3例,迷走神经功能亢进3例,原因不明5例;心率最低40次/min,最高58次/min,平均52次/min;心电图检查均显示窦性P波,PR间期为0.12~0.20 s,TP段均有延长;所有病例均有口服阿托品或麻黄素等治疗史,服药期间心率明显增快,停药则心率又回复如初.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止痛化癥片配合微波治疗仪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痛经患者98例,口服止痛化癥片,6片/次,3次/d,于经前3d开始服用;同时进行微波治疗,治疗功率10-20W,每次20min,以患者感觉温热为宜。每月治疗5d,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98例患者中,治愈48例,有效43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92.8%。结论:止痛化癥片配合微波治疗仪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黄芪甲苷提取与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黄芪甲替提取方法及HPLC检测条件。方法 色谱柱:Inertsil ODS-3(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乙腈-水(35:65);流速:1.0 ml·min〈sup〉-1〈/sup〉;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参数:蒸发温度:100°C,雾化温度:80°C,出口温度:60°C,载气流速:1.5ml·min〈sup〉-1〈/sup〉。结果 80%甲醇索氏提取4h,水饱和正丁醇萃取3次,0.15 mol·L·min〈sup〉-1〈/sup〉氢氧化钠或40 %氨水洗涤3次;黄芪甲苷线性范围为4.582~22.913,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4.27%。结论 本法简便、灵教、准确。  相似文献   

16.
针推结合治疗脊源性疾病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 患者,男,39岁.自诉半年前元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晨起加重,活动后减轻,无下肢放射痛,大便干结难行,一周1次.CT示:L4~5椎间盘突出0.4cm(中央型),多方诊治乏效.查:腰椎曲度变直,腰骶三角区压痛明显,右肾区叩击痛,L4棘突右偏且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及4字试验均阴性.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便秘.推拿:予以改良旋转复位法,肘揉推拨腰臀部10min,点按肾俞、大肠俞各1min,腰部斜扳法左右各1次,卷腰法3次.针灸:腰部夹脊穴、肾俞、大肠俞、昆仑穴,30min/次,1次/日.结果:患者次日下午出现腰痛、乏力、头晕,第3日晨即排便2~3次.周一来诊时诉说腰痛已缓,大便亦通.7次而愈,大便一日一行,肾区亦无叩击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坐浴与中药冷敷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中药熏洗坐浴与中药冷敷治疗,外用马应龙痔疮膏;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熏洗坐浴,于大便后先熏后洗,2次/d,20min/次,马应龙痔疮膏外用,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判断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洗坐浴与中药冷敷治疗痔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文宝主任医师业医36载,学验俱丰,遣方用药独具匠心,擅治急危重症,且疗效甚佳。笔者有幸跟师多年,受益匪浅。兹录典型病案两则,以飨同道。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王某,男性,50岁,干部,2001年2月5日初诊。患者近3个月来时感头晕胸闷,气短乏力,在本单位医务室检查,心率40次/min,给予阿托品等药物口服后心率可达50次/min,但因出现口干等副作用不能耐受,而来我院治疗。入院后作Holter监测示心率最慢35次/min,最快49次/min,平均41次/min;Ⅱ度2型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3~5次/min。阿托品试验阳性,窦性心率、最快70次/min。入院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安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胃安胶囊(枳实、焦山楂、威灵仙、莪术、莱菔子、炒麦芽、青皮、厚朴、神曲、甘草)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胃安胶囊4粒/次,3次/d,餐前1h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次,1次/d,中午饭前30 min口服。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10 mg/次,3次/d,餐前30 min口服。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3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66.6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安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肝消脂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干膏得率和姜黄素浸出量为考查指标 ,单因素考察法筛选姜黄等2味药的提取工艺 ;以黄芪中黄芪甲苷的转移率及浸出物的稠膏得率为指标,正交试验法筛选黄芪、紫丹参等7种药材的醇提的提取工艺条件;再以稠膏得率为指标,正交试验法筛选黄芪、紫丹参、甘草等7种药材的水提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优选的工艺条件为 :姜黄等2味药单独渗滤,6倍量、85%酒精、20 d/min;黄芪、紫丹参等7种药材的醇提,12倍量、75%乙醇、回流30min、回流2次;黄芪、紫丹参、甘草等7种药材的水提, 12倍量、煎煮时间90min,提取2次.结论:得到优选的健肝消脂颗粒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