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ERG和PVEP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的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和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的表现。方法:检查92例(120眼)正常人、51例(52眼)中浆患者的PERG和PVEP。结果;患眼的PVEP的P100潜伏期和PERGb波潜伏期延长,PVEP的P100振幅PERG的b波振幅降低,中浆病情重,视力下降明显者,PVEP和PERG的潜伏期改变最明显。结果:中浆患者的PERG和PVEP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的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和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的表现。方法:检查92例(120眼)正常人、51例(52眼)中浆患者的PERG和PVEP。结果:患眼的PVEP的P100潜伏期和PERGb波潜伏期延长,PVEP的P100振幅和PERG的b波振幅降低,中浆病情重、视力下降明显者,PVEP和PERG的潜伏期均延长明显,波幅亦下降明显。四个观察指标中,以P100潜伏期改变最明显。结论:中浆患者的PERG和PVEP均有改变,有时较视力更敏锐,可客观反映中浆患者的视功能,检查以PVEP更为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在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早期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对96例(147只眼)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及对照组行VEP及视野等检查。结果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VEPP波振幅和潜伏期有明显改变,且异常程度越明显,预后越差。结论VEP检查可大大提高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早期诊断率,并对其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图形反转视诱发电位(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yoked potential,PRVEP),在临床检查中已成为评价视路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方法。本文分析了27例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PRVEP的特点及其与视力和视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本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6~29岁,平均21.8岁。其中8例为双侧性病变。患者均为我院89年以来的住院病人,均经常规视力、视野、屈光和眼底检查,确诊为急性球后视神经炎。使用丹麦DISA 2000C型肌电图仪在暗光屏蔽室内进行测量。背景光亮度0.9cd/m~2,黑白棋盘格平均光亮度100cd/m~2,对比度80%,应用全视野,图形和方格  相似文献   

5.
杨志锐  郭守智 《眼科研究》2007,25(3):236-236
患者,女,1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听力下降10余天,于2002年1月1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为某玩具厂金属玩具手绘油漆染料工,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下从事手描油漆彩绘4个月。患者既往身体健康,视力、听力均正常。患者就诊时全身检查双侧听力下降,余未见异常。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双眼视力0.1。不能矫正,瞳孔直径4.0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双眼底检查见视盘充血,边界模糊,视网膜血管细,黄斑中心凹反光欠清。行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及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采用德国Roland公司RETIport32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按照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委员会提出的国际化标准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同年龄段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PVEP)的P100波特征,为诊断弱视和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对2013年1月到2015年2月到我院门诊的弱视、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和正视眼,对三组PVEP的幅值和峰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PVEP检查发现:(1)弱视在1°空间频率时幅值(12.82±6.03)μV、峰时为(101.81±5.24) ms;在15′空间频率时幅值(10.31±3.51)μV、峰时为(113.13±5.99)ms。(2)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在1°空间频率时幅值(7.63±3.74)μV、峰时为(119.93±15.62)ms;在15′空间频率时幅值(6.19±4.18)μV、峰时为(125.00±11.75)ms。(3)正视眼在1°空间频率时幅值(11.36±2.05)μV、峰时为(97.71±3.77)ms;在15′空间频率时幅值(14.17±3.09)μV、峰时为(104.43±3.50) ms。弱视在1°空间频率时,P100波幅值和峰时同正常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VEP的P100波有助于鉴别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的P100波幅值降低和峰时延迟主要表现在15′空间频率;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P100波在1°和15′时,均有幅值降低和峰时延迟,且较弱视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早期患者视神经传递功能的变化。方法 按 VEP标准 ,对早期DR患者 39例 (78只眼 )和对照组 2 4例 (4 8只眼 )作图形和闪光四类 VEP检测 ,兼作 OPs记录。结果 早期 DR患者与对照组比有关指标的各参数呈现显著改变 ,除 F- VEP之 P值 <0 .0 5外 ,其余均 P<0 .0 1;各指标异常率情况 OPs>VEP,而 VEP中 P- VEP>P- On/ off- VEP、P- S- VEP>F- VEP。将 39例早期 DR患者划分成两类眼底 ,则背景性眼底上述参数的异常率较正常眼底成倍或数倍增加。结论 早期 DR患者除有视网膜功能 (OPs)改变外 ,确有视神经传递功能 (VEP)的变化 ,随病情加重 ,此种变化越明显 ;并且不同类型的 VEP,在 DR病程进展中所累及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球后视神经炎(RON)患者的瞳孔对光反射特征,探讨瞳 孔对光反射检查在RON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用瞳孔测试仪分别检测3 5例临床确诊的RON患者35只患眼治疗前(发病期)后、对侧眼以及正常对照组50例100只眼的瞳孔对光反射。患者组年龄10~ 58岁,平均年龄30.4岁;对照组与患者组年龄、性别无差异 。检查的对光反射参数包括瞳孔面积、瞳孔对光反射的最大反应幅度、潜伏期和最大反应速度。 结果 在RON的发病期,患眼瞳孔对光反射的反应潜伏期延长、最大反应幅度减小,与正常照 组相比差异 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随着病情改善、视力恢复,患眼瞳孔对光反射的反应潜伏期、最大反应幅度等逐渐恢复,与发病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然有显著差异。患眼发病期和治疗后,对侧眼瞳孔也表现为反应潜伏期和最大反应幅度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RON患眼的瞳孔对光反射反应潜伏期延长、最大反应幅度减小。瞳孔对光反射检查有于 对RON做出早期诊断并监测其病情变化。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6,22:370-372)  相似文献   

9.
急性球后视神经炎VEP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在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早期诊断、治疗、判断预后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对在2003年间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15例(26眼)行VEP检查。结果15例(26眼)中F-VEP检查6眼,6眼P1波峰潜时均延迟,振幅下降,其中图形熄灭2眼,异常率为100%。P-VEP检查20眼,有3眼振幅正常,16眼振幅下降,其中图形熄灭1眼,异常率为85%;有2眼峰潜时正常,17眼峰潜时延迟,1眼图形熄灭,异常率为90%。结论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做为一种无创伤性,客观定量的视神经功能检查法,可大大提高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早期诊断率,对其治疗亦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在预后评价中也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综合视觉电生理检测在评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功能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2例126眼,对术前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PVEP)、图形视网膜电流图( PERG)和PVEP联合PERG的检测结果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BCVA)进行比较。
  结果:PVEP联合PERG检测一致率达到91.3%,PVEP检测为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73,P=0.000);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 PVEP检查结果与术后BCVA无显著相关性( r=0.241, P>0.05),而PERG联合 PVEP的检测结果与术后BCVA呈正相关(r=0.773,P<0.05)。术前PVEP检测正常者占51.6%,而术后占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术前PVEP和PERG联合检测正常者占80.9%,术后占8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PVEP和PERG联合检测评估术后视功能的稳定性好。
  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PVEP联合PERG检查能有效、客观的评估患者术后患眼视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討圖形視誘發電位(PVEP),圖形視網膜電圖(PERG)在不同時間頻率對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診斷的敏感性.方法將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分爲3組,記録不同時間頻率PERG、PVEP的變化,并舆正常組進行比較.結果當時間頻率在6Hz以上時,可疑青光眼PERG b波振幅明顯下降,而PVEP的P100振幅變异性大,下降不明顯.結論當時間頻率高時,用PERG更易檢測出早期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2.
HRT-Ⅱ、PERG及PVEP在原发开角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 (HRT -Ⅱ )、图形视网膜电图 (PERG)、图形视诱发电位 (PVEP)计算机视野等检测方法在原发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原发开角型青光眼 18例 (3 2眼 ) ,可疑青光眼 19例 (3 2眼 ) ,正常对照者 2 6例 (3 2眼 ) ,分别进行HRT -Ⅱ、PERG、PVEP、计算机视野检测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算每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正常组、可疑组、青光眼组间对比 ,HRT -Ⅱ、PERG、PVEP的检查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 <0 0 1,视野检测正常组与可疑组无统计学差异P >0 0 5 ,而正常组与青光眼组对比P <0 0 1。各方法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PERG >HRT -Ⅱ >PVEP >视野。结论 :PERG、HRT -Ⅱ较为敏感 ,联合多种检查方法对原发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家猫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检测的可重复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健康成年家猫10只20眼,参照人类电生理记录的标准化方案及小鼠与大鼠标准化方案建议进行参数设置,以自行设计的定位装置进行了动物固定,共检测2次,每次检测均固定在相同的时间段,2次检测相隔1周,主要分析前后2次检测的可重复性及变异系数.结果 mfERG检测:N1波5环的2次检测潜伏期分别为(15.01±6.61)ms、(14.86±6.49)ms,振幅密度分别为(6.54±3.19)nV·deg-2、(4.05±3.15)nV·deg-2,2次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指标2次检测有良好的重复性,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变异性方面,P1波的潜伏期或振幅密度变异系数要较N1波小;振幅密度与潜伏期相比,潜伏期的变异系数小于振幅密度;N1波5个环的振幅密度与潜伏期随着离心度的增加,变异系数增大.家猫PERG之P50波、N95波,PVEP之P100波振幅和潜伏期稳定性及可重复性好,2次检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上波形潜伏期的变异系数较振幅小.可重复性检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固视、瞳孔大小、记录电极的位置、2次记录的间隔时间.结论 家猫mfERG、PERG及PVEP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记录参数及刺激参数相对固定时,固视、瞳孔大小、记录电极的位置(PVEP的记录)、2次记录的间隔时间等因素对家猫mfERG、PERG及PVEP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中药灯盏花提取物对高眼压状态下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家猫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灯盏花素组、脑神经生长素对照组,每组10只动物,前房注射20 g·L-1甲基纤维素制作家猫急性高眼压模型,前肢静脉穿刺注射给药,于造模后第1天开始,每天1次,连续给药9 d,以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为评价手段,观察用药前后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 高眼压能够严重损害家猫视神经功能,表现为PERG及PvEP各参数峰潜时明显延长,振幅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灯盏花素组、脑神经生长素对照组均使高眼压家猫异常的P50、N95波峰潜时缩短,振幅提高,表现为:干预10 d后灯盏花素组、对照组P50波峰潜时缩短,振幅提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P50波峰潜时与干预前比较,灯盏花素组的缩短更显著(P<0.01);P50波振幅与干预前比较灯盏花素组、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1),其中灯盏花素组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10 d后灯盏花素组N95波峰潜时缩短,振幅提高,与干预前、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灯盏花素组对N95峰潜时及振幅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灯盏花素组、对照组对高眼压家猫PVEP之P100波具有改善作用,表现为干预10 d后P100波峰潜时明显缩短,两种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干预10 d后P100波振幅提高,其中灯盏花素组作用最明显,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作用优于模型组及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中药灯盏花提取物能够使高眼压家猫异常的PERG及PVEP之P50、N95、P100波峰潜时缩短,振幅提高,对高眼压状态下视神经的保护有益.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球后视神经炎游标高敏视力的临床特征及其在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游标高敏视力检查系统软件,对15例25只眼(急性球后视神经炎6例8只眼;慢性球后视神经炎9例17只眼)球后视神经炎患者治疗期间进行动态游标高敏视力检查,受检者按要求判断计算机显示屏上活动光标与固定光标的相对位置关系,并通过移动轨迹球调整光标,计算机自动分析活动光标和固定光标位置之偏差,得出平均阈值及其变异度。结果:球后视神经炎急性期的游标高敏视力阈值及其变异度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恢复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球后视神经炎急性期视力与游标高敏视力阈值的相关系数为-0.88(P<0.01);与阈值变异度的相关系数为-0.46(P<0.05)。球后视神经炎恢复期,游标高敏视力的阈值及其阈值变异度与急性期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恢复期游标阈值与恢复期视力的相关系数为-0.93(P<0.01);阈值变异度与恢复期视力的相关系数为-0.84(P<0.01)。急性期游标阈值与恢复期游标阈值经相关性分析,其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261);急性期视力与恢复期视力的相关性亦无统计学意义(P=0.11);急性期阈值变异度与恢复期阈值变异度的相关系数为0.67(P<0.01)。急性期游标阈值与恢复期游标阈值、  相似文献   

17.
18.

Purpose

To present a patient with a diagnosis of pituitary adenoma and progressive visual pathway dysfunction detected in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tests in one-year follow-up. Patient is a 59-year-old male with a non-secreting pituitary macroadenoma.

Methods

Routine ophthalmological evaluation, standard automatic perimetry (SAP), retinal nerve fibers layer and the ganglion cell complex thickness in 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 (OCT), as well as electrophysiological examinations (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 multi-channel 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multi-channel PVEPs record according to ISCEV standards) were performed. The examination and additional tests were conducted 3 times (in 0, 6 and 12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neurosurgery.

Results

Visual acuity, funduscopic examinations, SAP, OCT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test results at the first visit were all normal. In both eyes, the abnormalities were observed only in the multi-channel PVEP and PERG despite the absence of the changes in the routine ophthalm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additional tests after 6- and 12-month follow-up. The tumor growth but without chiasmal compression was confirm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progression of the optic pathway dysfunction in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tests was a cause of surgical removal of the pituitary tumor.

Conclusion

This case highlights novel observations that in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tumor, detection of the early dysfunction of the visual pathway may lead to modification of the medical treatment regime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rreversible optic nerve damage.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