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皮质激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TNF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 (以下简称激素 )前后血、尿 TNFα变化 .方法 检测了 40例 PNS患者激素治疗前及用激素后 1,2 ,4,8wk血、尿TNFα变化 ,并与 2 0例正常人血、尿 TNFα进行比较 .结果 PNS患者 40例治疗前血、尿 TNFα明显增高 (血正常 (6 8±19) (k U·L- 1 ) ,PNS(4 6 1± 36 2 ) (k U·L- 1 ) ,尿正常 0 / k U·L- 1 PNS (2 0 2± 147) (k U· L- 1 ) (P<0 .0 1) ,激素治疗后 31例患者显效 ,9例无效 ,显效率为 77.5 % .显效者血、尿 TNFα早期即开始下降 (血治疗前 (4 6 1± 36 2 ) (k U· L- 1 ) ,治疗后(2 80± 183) (k U· L- 1 ) ,尿治疗前 (2 0 2± 147) (k U· L- 1 ) ,治疗后 (12 9± 91) (k U· L- 1 ) ,P<0 .0 1) ,而激素治疗无效者血、尿 TNFα无明显变化 .结论  TNFα参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及疾病进展 ;激素治疗 PNS有效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 TNFα产生有关 ;血、尿 TNFα可作为判断激素疗效与预后的参考指标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因素对肾病综合征预后的影响 ,寻找预测疗效的临床指标。方法 :应用SAS 6 .12软件系统 ,对 12 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多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血压、尿素氮、血肌酐、血尿、尿γ 谷氨酰转肽酶 (尿γ GT)、血清γ球蛋白百分比及胆固醇与肾病综合征的预后高度相关 (Ρ <0 .0 1)。多因素分析表明 :收缩压、尿素氮、血尿、尿γ GT、γ球蛋白百分比、血浆白蛋白 6项指标对预后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Ρ <0 .0 5 )。结论 :血压、肾功能、血尿、尿γ GT、血清γ球蛋白百分比对肾病综合征的预后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吉哌啉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方法 :3 9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 :A组为观察组 ,共 2 0例 ,B组为对照组 ,共 1 9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钙离子拮抗剂 ,强的松 1mg/ (kg·d)顿服 ,视病情用 6周~ 8周 ,环磷酰胺 2 0 0mg隔日一次静脉注射 ,视病情用量 6g~ 8g。A组加用低分子肝素吉哌啉 50 0 0u +生理盐水40ml静脉注射 2 0天~ 2 5天为一疗程 ;结果 :治疗后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A组较B组显著减少 (0 .82 g± 0 .64 gVS 1 .99g± 0 .85g,P <0 .0 1 ) ,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定量A组较B组有明显回升 (3 1 .8g/L± 5.77g/LVS 2 7.3 6g/L± 7.55g/L ,P <0 .0 5) ,说明A组疗效优于B组 ;结论 :低分子肝素吉哌啉在治疗肾病综合征中的抗凝作用减轻了肾小球基膜阴离子电荷的损伤 ,最终可减少尿蛋白的排出 ,增强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伟  蒋宁 《黑龙江医学》2001,25(12):906-90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6 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35例 )用强的松和环磷酰胺并辨证加服中药 ;对照组 (2 5例 )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 76 % ,观察组总有效率 97 1% ,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狼疮性肾病尿微量蛋白类型和含量的临床价值。 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分别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 2 6例、狼疮性肾病组 2 4例和对照组 (健康者 ) 3 0例的尿微量白蛋白 (μ AIb)、尿IgG(μ -IgG)、尿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尿α1 -微球蛋白 (α1 -MG)、血Tamm -Horsfall糖蛋白 (THP)和血 β2 -MG水平。 结果 两组肾病患者 μ -AIb、μ -IgG、尿 β2 -MG、尿α1 -MG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1) ;两组患者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μ -AIb、μ -IgG、尿α1 -MG三者呈相关 (P <0 0 5 ) ,与尿 β2 -MG无相关。 结论 尿微量蛋白类型和含量不能作为区别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与狼疮性肾病的依据 ;两种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双重损害 ,尿微量蛋白类型和含量与肾小球和肾小管病理损害一致 ;肾病综合征患者早期动态监测尿微量蛋白类型和含量 ,有助于早期了解患者肾脏损害的部位和程度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纤维结合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纤维结合蛋白 (Fn)水平变化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 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和 1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尿Fn水平检测 ,比较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差异及激素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Fn水平为 42 3.46± 2 74.2 7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 1.32± 15 .17ng/ml(P <0 .0 1) ,并且激素敏感型患者尿Fn水平治疗前为 44 9.2 9± 32 6 .79ng/ml,明显高于治疗后 180 .6 9± 71.0 9ng/ml(P <0 .0 1) .结论 :尿Fn化可作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判断疗效及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单纯性肾病组23例,肾炎性肾病组12例)和27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及尿中TXA2代谢产物血栓素B2(TXB2)、PG12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论单纯性肾病或肾炎性肾病患儿血清和尿中TXB2含量及TXB2/6-Keto-PGF1α明显升高(P<0.05);6-Keto-PGF1α含量无变化;单纯性肾病与肾炎性肾病2组间比较,各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XA2和TXA2/PGI2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胰激肽释放酶 (TPK)治疗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 8例糖尿病患者根据 2 4h尿白蛋白的排泄率 (UAER)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A组 )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 (B组 )。两组随机分为A1 、A2 组和B1 、B2 组。A1 、B1 组在与A2 、B2 组同样治疗下 ,加用TPK治疗 3个月 ,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A1 、B1 组治疗后 2 4h尿白蛋白明显减少 (P <0 .0 1) ,而A2 、B2 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TPK可降低糖尿病尿白蛋白的排泄 ,对糖尿病肾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单纯性肾病组23例,肾炎性肾病组12例)和27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及尿中TXA2代谢产物血栓素B2(TXB2)、PG12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论单纯性肾病或肾炎性肾病患儿血清和尿中TXB2含量及TXB2/6-Keto-PGF1α明显升高(P<0.05);6-Keto-PGF1α含量无变化;单纯性肾病与肾炎性肾病2组间比较,各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XA2和TXA2/PGI2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 脂微球载体制剂 (凯时注射液 )治疗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2例 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 2 4h尿白蛋白的排泄率 (UAER)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A组 )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B组 )。再分别分为A1 、A2 组和B1 、B2 组。A1 、B1 组在与A2 、B2 组同样治疗下 ,加用凯时注射液治疗 4周 ,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A1 、B1 组治疗后 ,2 4h尿白蛋白明显减少 (P <0 .0 1 ) ,而A2 、B2 组治疗后2 4h尿白蛋白无明显差异 (P >0 .0 1 )。结论 凯时注射液可降低糖尿病白蛋白的排泄 ,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对糖尿病肾病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中Ⅳ型胶原 (CL Ⅳ )和层粘连蛋白 (LN)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肾脏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5 0例正常儿童 (对照组 )和 2 0 0 1年 3月~ 2 0 0 3年 6月在我院进行肾穿刺病理活检的 2 9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中CL Ⅳ和LN。结果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尿中CL Ⅳ和L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系膜轻至中度增生伴 (或 )肾小球硬化 ,系膜细胞增生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组尿中CL Ⅳ和LN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系膜增生组 (P <0 .0 0 1)。结论 尿中CL Ⅳ和LN与肾小球系膜基质和系膜细胞增生程度及有无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小管病变等肾脏病理变化相关 ,能间接反映肾脏病理变化的严重程度 ,检测尿CL Ⅳ和LN水平对监测病情变化、判断疾病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顿挫”方式维持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经双倍剂量(2mg/kg·d-1)诱导治疗持续4周(效果不佳者,诱导治疗持续8周)后,将诱导缓解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进入双倍剂量“顿挫”方式进行维持治疗,口服剂量仍为2mg/kg·d-1,服2周停2周,交替进行,持续4~6个月后,减量为1mg/kg·d-1,仍为服2周停2周,交替持续至18个月;B组按常规方案进行维持治疗,减量为1.5mg/kg·d-1,14周后,减至1mg/kg·d-1持续至18个月。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结果诱导治疗缓解39例(缓解率65.00%),平均诱导时间6周,另外有11例达到改善,10例无效;39例诱导治疗缓解患者进入“顿挫”方式进行维持治疗,A组的复发率(15.00%)低于B组(47.38%),P=0.0407<0.05。结论双倍剂量雷公藤多甙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近期疗效确切,对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部分患者有效;“顿挫”方式维持治疗远期效果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尿IL-6和TNF-α含量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含量变化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对 49例PNS活动期患儿血尿IL - 6、TNF -α含量进行检测 ,并对其中 39例缓解期患儿血和尿中IL - 6、TNF -α等指标进行了复查。比较单纯型肾病与肾炎型肾病活动期和缓解期血尿IL - 6、TNF -α含量变化。结果 PNS活动期无论肾炎型肾病还是单纯型肾病 ,血和尿IL - 6、TNF -α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单纯型肾病组与肾炎型肾病组相比 ,血尿IL - 6含量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血尿TNF -α含量两组间差异明显 (P <0 .0 1)。PNS缓解期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血和尿中IL - 6、TNF -α含量均较活动期显著下降 (P <0 .0 1) ,但肾炎型肾病组血尿IL- 6、TNF -α含量与单纯型肾病相比仍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血和尿IL - 6、TNF -α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PNS病变活动和估计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血和尿TNF -α含量变化对临床上鉴别单纯型肾病与肾炎型肾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肝素在肾病综合征 (NS)并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中的治疗作用 ,将 38例NS并A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 ) 18例 ,治疗组 (B组 ) 2 0例 ,A组常规综合治疗 ,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肝素钠 1个疗程 10天 ,观察两组仍少尿例数 ,需血透例数 ,尿蛋白、血脂、肾功能、肾有效血流量以及B组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显示 :B组比A组少尿及需血透例数 ,血尿素氮、血肌酐显著减少 ,肾有效血流量显著增加 (P均 <0 .0 5 ) ,尿蛋白、血脂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B组治疗后比治疗前除红细胞比容外血液粘滞性下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认为肝素疗法治疗NS并ARF有明显疗效 ,优于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将 12 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 3组 ,并与二维超声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完全缓解组的肾脏超声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部分缓解组的肾脏超声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无效组的肾脏超声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二维超声检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脏无异常时预后良好 ,而肾脏缩小越明显 ,肾皮质回声越强 ,则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和γ球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 (TBA)和γ球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测定 49例肝硬化患者和 34例非肝病患者的血清 TBA及γ球蛋白水平 ,并同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TBi L )、白蛋白 (AL B)、谷丙转氨酶 (SGPT)、谷草转氨酶 (SGOT)、γ谷氨酰转肽酶 (γ- GT)及碱性磷酸酶 (AKP)水平。 结果:肝硬化组血清TBA及γ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肝病组 (P <0 .0 1) ;TBA在 Child- Pugh C级中最高 ,与 A级和 B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γ球蛋白水平随 Child- Pugh分级升高而升高 ,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与其他肝功能试验相比 ,TBA敏感性优于 TBi L、γ- GT和 AKP(P <0 .0 5 ) ;γ球蛋白敏感性优于 AL B(P <0 .0 1)。 结论 :TBA、γ球蛋白能敏感地反映肝功能损害的程度 ,联合检测有助于病情和预后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17.
39例肾脏病患儿及195例正常儿童尿NAG与尿γ-GT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0例急性肾炎中有9例尿 NAG 升高,8例γ-GT 升高。9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不论初发或复发,全部尿 NAG 明显增高,8例γ-GT 增高。这两种肾脏病尿 NA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作者认为:尿 NAG 及尿γ—GT 能较灵敏地反映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疾患及其损害程度。动态观察对于估计病情、评价疗效及预后有一定价值。且以尿 NAG 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吴蕾  尹国武  李爱红 《医学争鸣》2003,24(4):360-362
目的 :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PIH)患者外周血抑制素 A(INH A)的水平 ,探讨其与PIH发病的关系 .方法 :采用酶联双位免疫吸附法检测正常未妊娠妇女 (正常组 ,2 0例 )、正常妊娠妇女 (妊娠组 ,30例 )以及PIH患者 (PIH组 ,34例 )外周血清中INH A的水平 .结果 :①与正常组 (12 9 5 3±10 1 4 7)ng·L-1相比 ,妊娠组INH A水平明显升高 ,为(35 7 34± 87 6 2 )ng·L-1,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妊娠组 ,从孕早期INH A开始上升 ,为 (2 6 4 80±4 8 4 6 )ng·L-1,至孕晚期达高峰 ,为 (4 5 2 72± 5 6 0 4 )ng·L-1.②PIH组INH A水平 (5 5 1 16± 94 2 1)ng·L-1,明显高于妊娠组孕晚期水平 (P <0 0 1) ,并随PIH病情加重 ,INH A水平逐渐升高 .结论 :INH A可作为判断PIH病情程度的指标 ;妊娠后INH A水平显著升高可能在PIH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RNS)的疗效。方法 将 4 0例经肾活检证实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人进入此研究。随机分为两组 :A组吗替麦考酚酯 (MMF ,骁悉 )联合激素组 ;B组MMF、激素联合中药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 2 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脂、肾功能 (BUN ,Scr)、CD+ 4 、CD+ 4 /CD+ 8、IgG、IgA、IgM等指标及出现的副作用。 结果 总有效率A组 85 %、B组 95 % ,1年复发率A组 2 0 % ,B组 10 %。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 <0 0 1或P <0 0 5 )。B组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低于A组 (P <0 0 5 )。结论 两组均有明显疗效 ,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更佳 ,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熊永革  周云  陈婷 《黑龙江医学》2002,26(10):748-749
目的 检测糖尿病肾病 (DN)患者体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 - 1(sICAM - 1)含量及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体系。方法 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对 4 8例Ⅱ型糖尿病肾病 (G1组 )患者尿液、血液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HA体外刺激培养上清 (CPBMCs)中的sICAM - 1含量进行检测 ,并与 4 6例肾功能正常的Ⅱ型糖尿病(G2组 )及 4 8例健康人 (G3组 )比较。结果 G1组尿液和血浆中的SICAM - 1水平明显升高 ,其尿液中含量(45 0 18± 81 2 5 )fg·L- 1与G2组 (2 31 37± 18 5 7)fg·L- 1和G3组 (2 0 4 5 9± 2 7 36 )fg·L- 1比较 ,P均 <0 0 1。血浆中含量 (2 87 4 5± 6 1 0 6 )fg·L- 1与G2组 (15 8 91± 11 0 3)fg·L- 1和G3组 (137 2 5± 6 2 2 )fg·L- 1比较 ,分别为P <0 0 5和P <0 0 1。G2组与G3组之间比较 ,尿液及血浆中含量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G1组患者CPBMCs中的sICAM - 1含量与G2 ,G3组之间P >0 0 5。结论 尿液和血浆中sICAM - 1含量检测可能作为判断DN病情活动的一项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