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芦荟多糖对卵清蛋白(OVA)致敏小鼠的脱敏效果.方法:50只BABL/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A),模型组(B),小、中、高剂量组(C,D,E)组.采用OVA加Al(OH)3注射法复制小鼠OVA致敏模型,期间C,D,E组灌服不同剂量的芦荟多糖干预.24 d后检测小鼠受OVA激发后的反应、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肺组织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血清特异性IgE,BALF及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的IL-4,IFN-γ含量.结果:芦荟多糖能够减轻致敏小鼠受OVA激发所引起的症状,能够下调BALF及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的IL-4水平,提升IFN-γ,降低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细胞及EOS数量,使肺组织中与炎症相关的MDA及NO浓度降低,下调血清中特异性IgE.结论:芦荟多糖能够纠正致敏小鼠体内的免疫失衡,对致敏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感染旋毛虫小鼠并发过敏性哮喘后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的变化,探讨旋毛虫感染对过敏性哮喘小鼠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只雌性BALA/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过敏性哮喘组(B组)及感染旋毛虫后并发哮喘组(C组)各5只,建立单纯过敏性哮喘模型和感染旋毛虫后过敏性哮喘模型,取小鼠血清和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比较3组之间IFN-γ、IL-4及IL-5的差异。结果与A组比较,B组血清及BALF中的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IL-5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C组血清及BALF中的IFN-γ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P<0.05),IL-4、IL-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比较,血清及BALF中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IL-5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旋毛虫感染对过敏性哮喘小鼠血清及BALF中IL-4、IL-5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对IFN-γ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肺炎链球菌3型多糖(T3P)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以及Treg/Th17细胞的影响,探讨T3P对哮喘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哮喘组和T3P组,每组8只。哮喘组以卵清蛋白(OVA)致敏、气道激发建立哮喘模型,对照组以PBS代替,T3P组在OVA致敏前皮下注射T3P进行干预。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及分类,ELISA法检测血清OVA特异性IgE(OVA-IgE)以及BALF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IL-10、IL-17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中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和Th17细胞占CD4~+细胞百分比。结果 T3P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程度弱于哮喘组,血清OVA-IgE,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粒细胞比例以及IL-4、IL-17浓度均低于哮喘组(P<0.05),IFN-γ、IL-10浓度高于哮喘组(P<0.05),小鼠肺组织Foxp3 mRNA表达水平及Treg占CD4~+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哮喘组(P<0.05),RORγt mRNA表达水平和Th17细胞占CD4~+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哮喘组(P<0.05)。哮喘组和T3P组小鼠肺组织Foxp3-mRNA/RORγt-mRNA比值及Treg/Th17细胞比例与BALF中嗜酸粒细胞数量呈负相关。结论 T3P可以通过抑制过敏原特异性IgE表达调节Th1/Th2、Treg/Th17细胞平衡,抑制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及地塞米松(Dex)对哮喘小鼠治疗作用的差异,探讨HDAC调控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分为空白对照(A)组、哮喘对照(B)组、Dex治疗(C)组和TSA治疗(D)组。B、C、D组小鼠通过卵清蛋白腹腔注射致敏、经鼻滴注激发造成哮喘模型,C、D组小鼠每次激发前30 min分别予Dex 1.5 mg/kg(0.2 mL)和TSA 1 mg/kg(0.2 mL)腹腔注射。末次激发24 h后测定肺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和左肺肺泡灌洗液(BALF)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4及干扰素(IFN)-γ水平,对血细胞及BALF沉淀中的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观察右上肺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B组比较,C、D组小鼠的哮喘症状明显减轻,气道阻力显著降低(P值均<0.05),肺顺应性显著升高(P值均<0.05)。C组血液中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显著低于B组(P值分别<0.05、0.01),C组及D组BALF中EOS计数显著低于B组(P值均<0.05);D组血液中淋巴细胞计数及BALF中EOS计数显著高于C组(P值均<0.05)。C组及D组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显著低于B组(P值分别<0.01、0.05),B、C、D 3组间血液及BALF的IFN-γ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SA及Dex均能显著缓解小鼠的哮喘症状,改善气道高阻力及肺顺应性。TSA抑制BALF中淋巴细胞增生的作用弱于Dex。Dex及TSA均能显著抑制哮喘小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2型细胞因子IL-4的分泌,但都缺乏升高IFN-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林蛙油对哮喘缓解期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给予林蛙油小、大剂量组0.05,0.50g/kg林蛙油匀浆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4,IL-5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观察BALF中炎性细胞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IL-4,IL-5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哮喘模型组比较,林蛙油小、大剂量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IL-4,IL-5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显著增高(P<0.05).林蛙油小、大剂量组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结论]林蛙油对哮喘模型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失调、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6.
雾化吸入γ干扰素阻断GATA-3表达治疗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艳  陈吉泉  修清玉 《上海医学》2006,29(9):640-643,F0003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γ扰素(IFN-γ)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OVA)、氢氧化铝建立BALB/c小鼠哮喘模型。IFN-γ雾化吸入组(C组)于模型建立第23天至第30天每日1次雾化吸入IFN-γ12μg,第31天取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细胞成分、白介素(IL)-4、IL-5浓度,取血测定血浆IgE水平,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设正常对照组(A组)和哮喘模型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组(B组)。每组12只小鼠。结果C组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为0.005±0.003,明显低于B-组的O.211 4-O.067(P<0.01);C组BAI。F中的IL-4为(6.8±3.7)pg/mL,IL-5为(12.6±4.8)pg/mL,均明显低于B组的(90.5±22.4)pg/mL和(55.6±10.7)pg/mL(P<0.01);C组血浆中总IgE为(38.8±9.7)μg/mL,OVA特异性IgE为(19.2±4.8)U/mL,明显低于B组的(67.2±9.7)μg/mL和(34.6±7.8)U/mL(P<0.01);B组支气管平滑肌肥厚,黏膜充血、水肿.黏膜层增厚,并有EOS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管腔内可见黏液栓,支气管壁周围有EOS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而C组小鼠的上述炎症性改变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组肺组织中GATA-3的表达明显增加。而C组GATA-3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雾化吸入IFN-γ可以抑制哮喘鼠IL-4、IL-5的合成、抑制气道炎症、抑制EOS在气道内的炎性浸润及血浆中总IgE和OVA特异性IgE水平,其机制可能与IFN-γ阻断GATA-3的表达,从而继发抑制辅助性T细胞2型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给予粉尘螨抗原致敏小鼠分别灌服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直径7~10μm)和粉尘螨(浸液)抗原脱敏或减敏治疗疗效的观察,以选择一种对尘螨性哮喘脱敏治疗的药物.方法:粉尘螨抗原致敏C57-BL/6小鼠,灌服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以及等剂量的粉尘螨(浸液)抗原减敏后,检测小鼠BALF和血清中的弹性蛋白酶、粉尘螨特异性IgG、粉尘螨特异性IgE,以及血清中的IL-4、IFN-γ,并对支气管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粉尘螨抗原致敏小鼠血清中粉尘螨特异性IgE、IL-4水平明显升高,粉尘螨特异性IgG水平和IFN-γ含量明显降低,BALF中弹性蛋白酶活性、粉尘螨特异性IgE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致敏小鼠气道中产生大量炎性渗出液.灌服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减敏后,血清中粉尘螨特异性IgE、IL-4水平下降,粉尘螨特异性IgG水平、IFN-γ含量明显升高,BALF中弹性蛋白酶活性、粉尘螨特异性IgE水平明显降低,与粉尘螨抗原致敏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道中渗出液明显减少,粉尘螨特异性IgG水平无明显差异;而灌服等剂量的粉尘螨(浸液)抗原后对致敏小鼠无明显疗效.结论:直径为7~10μm、10μg/10g体重的粉尘螨抗原PLGA微球对致敏小鼠具有减敏作用,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粉尘螨过敏性哮喘的口服脱敏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8.
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的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的哮喘小鼠模型的方法,为研究哮喘发病机理、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随机将BALB/C小鼠分成正常对照和模型组两组。用福尔马林灭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FI-RSV)致敏、激发模型组小鼠,观察激发后小鼠的哮喘症状;分别于激发后0、24、48、72h处死动物,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ELISA测定血清IgE、IL-4、IFN-γ水平;取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支气管黏膜及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及EOS的浸润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激发即刻可见典型的哮喘症状。激发后24h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最多。模型组小鼠血清IgE、IL-4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纽;IFN-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鼠激发后24h血清IgE、IL-4水平最高,IFN-γ水平最低(P〈0.05或P〈0.01)。结论:FI-RSV复制BALB/C小鼠哮喘模型成功可行,且24h小鼠哮喘模型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TAA)外用对特应性皮炎(AD)-哮喘模型小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免疫球蛋白E(IgE)表达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制备AD-哮喘模型,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M)组、TAA组,另选取用生理盐水处理的小鼠为正常对照(NC)组,每组各12只。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IgE及MIF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M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BALF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及BALF中IL-4、MIF、IgE水平均增加(P<0.05),BALF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血清及BALF中IFN-γ水平减少(P<0.05);与M组比较,TAA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BALF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及BALF中IL-4、MIF、IgE水平均降低(P<0.05),BALF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血清及BALF中IFN-γ水平增加(P<0.05)。结论:TAA可减轻AD-哮喘模型小鼠皮肤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和降低MIF、IgE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哮喘小鼠肺部炎症和Thl/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和桦褐孔菌多糖(PIO)低、高剂量组各8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4、IL-5及γ干扰素(IFN-γ)含量,并观察BALF中炎症细胞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IL-4和IL-5升高,而IFN-γ降低(P<0.05).PIO低、高剂量组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数量和IL-4、IL-5水平明显降低,IFN-γ水平升高(P<0.05).结论桦褐孔菌多糖处理能明显减轻哮喘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桦褐孔菌多糖对哮喘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80例慢性肝炎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和IL-10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炎患者血清IL-6和IL-8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与慢性肝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细胞因子IL-6、IL-8和IL-10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炎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在淋巴瘤患者血液和瘤组织中的表达。方法2009.年2月—2014年3月接受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98例为观察组。另选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92例的全血标本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的血液指标(包括CRP、IL-6、IL-10),探讨不同临床特征的淋巴瘤患者所对应的瘤组织IL-6、IL-10阳性表达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CRP、IL-6、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组织IL-6、IL-10阳性表达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L-6、IL-10水平在不同性别、IPI危险指数、Ann Arbor分期、症状、LDH淋巴癌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淋巴瘤患者血浆IL-6、IL-10表达水平女性高于男性,有症状患者高于无症状患者,LDH>300 U/L者高于≤300 U/L者,且随着IPI危险指数与Ann Arbor分期加重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3.
陈洁  谢华  曹建平 《浙江医学》2015,37(23):1920-1922,1933
目的 通过研究过敏性休克小鼠模型致敏组和对照组中 IL-4、IL-6 和 IgE 的不同表达,进一步探讨过敏性休克的免 疫学发病机制,为人类过敏性休克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雄性昆明种小鼠 60 只随机分成致敏组 40 只和对照组 20 只。致敏组 小鼠于第 1 天腹腔注射致敏原卵蛋白(OVA)0.25ml,1 周后加强注射一次,饲养 3 周后尾静脉注射 OVA 0.5ml 诱发过敏性休克;对照 组以同等量的 PBS 缓冲液代替。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致敏组和对照组小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 IL-4、IL-6 和 IgE 的水平。 结果 成功建立过敏性休克小鼠模型。致敏组血清 IL-4、IL-6 和 IgE 的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 3.59、2.49、2.83 倍。致敏组 BALF 中 IL-4、IL-6 和 IgE 的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 2.75、1.82、1.58 倍。致敏组血清及 BALF 中 IL-4、IL-6 和 IgE 水平两两呈正相关 (均 P<0.01);对照组血清及 BALF 中 IL-4、IL-6 和 IgE 水平均无关(均 P >0.05)。 结论 血清及 BALF 中 IL-4、IL-6 水平升高提 示细胞因子可能参与过敏性休克发病过程。IL-4、IL-6 与 IgE 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提示,IL-6 可能通过上调 IL-4 的表达在过敏性休克 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宝林  高惠萍 《医学综述》2007,13(8):634-635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免疫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作者对66例哮喘急性期、缓解期患儿进行了白细胞介素18(IL-18)及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检测,以探讨哮喘患儿细胞因子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11月~2005年11月,本科住院哮喘患儿66例,其  相似文献   

15.
范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3):1028-1028,1036
目的:研究春季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是否与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方法:60例春季发病(包括复发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病例组,84例同期住院的病情稳定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对象及病例组治疗8周后的血清IL-2、IL-6、IL-10的水平。结果:与病情稳定者相比,春季发病者有更高的IL-2(P<0.05)、IL-6(P<0.01)、IL-10(P<0.01)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病例组的IL-2、IL-6、IL-10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P<0.01)。结论:春季发病的精神分裂症可能与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邓梅  曾维贵 《医学综述》2014,(13):2432-243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内江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RA患者12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IL-17及IL-23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RA患者血清IL-17及IL-23与病情的关系、治疗前后变化及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IL-17、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A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随着病情活动的加重而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患者IL-17、IL-23水平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1);IL-17与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HAQ)、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骨质破坏(Sharp)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IL-23与晨僵时间、VAS、HAQ、TJC、SJC、ESR、血小板计数、抗环瓜氨酸抗体、RF及Sharp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血清IL-17、IL-23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A病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彭洪  林中超  王程颉  杨祖奎 《西部医学》2010,22(12):2271-2273
目的探讨溃疡性直肠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及其在溃疡性直肠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0例经内镜证实的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的血清标本(A组)和3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B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4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血清中IL-4和IL-6表达水平与B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并与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 IL-4和IL-6参与了溃疡性直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溃疡性直肠炎病情活动性有较好相关性,可客观反映溃疡性直肠炎的炎症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血清中IL-2、IL-8及IL-10等细胞因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SAP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120只,分为三组。 SAP组:6%的L-arginine诱导大鼠SAP;IL-10组:造模后腹腔内注射IL-10;C组:各时间点给予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分批处死大鼠,ELISA检测血清IL-2、IL-8、IL-10的水平,并对胰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IL-10组血清IL-2、IL-8水平及胰腺病理评分在多个时间点显著高于C组并且低于SAP组(P<0.05),而IL-10显著高于C组和SAP组(P<0.05)。结论(1)血清IL-2、IL-8是促炎性细胞因子,与SAP的病变程度正相关;IL-10是抗炎性细胞因子,与SAP的病变程度负相关。(2)IL-10可作为潜代药物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37例)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42例),并于同期随机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分别检测三组的血清IL-17及IL-6水平。结果 三组的血清IL-17、IL-6水平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68,10.175,P<0.05),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血清IL-17、IL-6水平高于对照组,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的血清IL-17、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IL-17与IL-6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L-17和IL-6参与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生机制,临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等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82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组(45例)、缓解期组(37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缓解期组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均显著高于急性发作组(P<0.01).急性发作组IL-17、IL-5、IL-4、IL-6、IL-8、IFN-γ、IgE值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IL-2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 0.05);缓解期组IL-17、IL-5、IL-4、IL-8、IFN-γ、IgE值显著高于对照组,IL-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CD3+、CD4+、CD4+/CD8+测定值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组CD3+、CD4+、CD4+/CD8+值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哮喘患者的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急性发作期患者与缓解期患者的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肺功能指标差异显著,提示免疫功能紊乱、炎症介质分泌增加与哮喘发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