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位因素对转鼓诱发的相对运动错觉导致的运动病症状是否有影响。方法采用可以变换体位的转鼓作为诱发相对运动错觉进而诱发运动病的装置,对24名健康受试者进行试验。采用恶心评定量表和恶心问卷作为测评工具,观察受试者在不同体位情况下运动病的症状程度和旋转耐受时间是否存在差别。结果卧位体位时旋转后即刻恶心问卷中的消化道不适得分明显高于坐位时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卧位时受试者的旋转耐受时间较坐位时短,但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5)。男性受试者在旋转后即刻、旋转后15min、旋转后30min恶心评定量表得分均高于女性受试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不同体位对相对运动错觉诱发的运动病症状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视动刺激诱发运动病过程中,探讨胃电的变化与运动病恶心症状动态发生过程的联系,为运动病的预测和防护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20名18-25岁的健康男性,分别接受15min的单纯视动刺激实验,记录了运动病症状并采集了胃电信号。结果 (1)11名恶心发生者运动病分值明显高于9名恶心未发生者(P<0.001);同时,恶心发生者胃节律过速百分比的增加和主导慢波百分比的减少都明显大于9名恶心未发生者胃电两参数的变化(都为P<0.001);(2)11名恶心发生者自身旋转错觉出现的时间明显早于胃电的变化(P<0.001);(3)刺激过程中,11名恶心发生者胃电主导慢波(Primary Wave,Pw)和胃节律过速(Tachygastria,Tach)百分比减低或增加都明显早于恶心症状的发生(都为P<0.01)。结论 (1)恶心时胃电的变化程度明显高于未恶心时;(2)自身旋转错觉与胃电的变化和恶心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3)胃电的变化先于恶心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运动病敏感者诊断方法,在转椅刺激下,观察了87名男性健康飞行员诱发的运动病症状和刺激前后尿中皮质醇、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4.
笔者观察了10名受试者在Coriolia试验诱发运动病后的血液组胺和5-羟色胺含量的变化及抗运动病药东茛菪碱对二者的影响。结果显示,诱发运动病后,受试者血液组胺含量明显增加,5-羟色胺含量仅有轻微增加,而在应用东茛菪碱后,其血液组胺含量反而进一步增加,5-羟色胺含量则无改变。结果表明,组胺与运动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东茛菪碱的抗运动病作用与其对体内组胺系统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既往运动病易感性水平对科里奥利加速度耐受性是否有影响。方法采用运动病易感量表筛选58名不同运动病易感的健康志愿者,采用垂直轴旋转刺激(每秒钟60°顺时针旋转)使身体旋转,以恶心评定量表、恶心问卷和旋转耐受时间为指标观察不同易感者的症状程度和旋转耐受时间的差异。结果既往运动病易感组童年期运动病易感得分、成年期运动病易感得分、运动病易感总分均高于非易感组(P<0.01)。运动病易感组和非易感组旋转耐受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易感组旋转前、旋转后即刻、旋转后15 min、30 min恶心评定量表得分均高于非易感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易感组恶心问卷总分、消化道不适得分、情绪困扰得分高于非易感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既往运动病易感性与旋转耐受时间不相关;与旋转前、旋转后即刻、旋转后15 min3、0 min恶心评定量表得分、恶心问卷总分、躯体不适得分、消化道不适得分和情绪困扰得分呈显著相关。结论既往运动病易感性影响科里奥利加速度耐受性,可作为试验性运动病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倒视诱发运动病及其适应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倒视诱发运动病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特点,为从反应敏感性和适应性两方面改进运动病易感性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受试者12名,每人做:①倒视加头动试验:戴倒视镜面对视野做规定的头动,有明显恶心感即终止。在不同的日期重复该试验5次。②平行秋千摆动试验:秋千的摆长6m,摆角45°。出现明显的恶心感即终止。秋千试验在倒视头动系列试验前、后一周各做1次。根据头动套数、摆动时间和症状分值,分别计算两种运动病的敏感性指数(MSSI)。结果①倒视运动病发生率为83.3%。主要症状为头晕和恶心综合征。②在重复倒视头动试验中的MSSI均值逐次增加,有明显的适应效应。③倒视试验后秋千试验的MSSI值比前一次的值有所提高,表现出适应性由倒视刺激向秋千刺激的转移现象。④倒视加头动与平行秋千诱发运动病敏感性比较,两者有明显的一致性;而运动病的敏感性与适应性之间无明显一致。结论倒视诱发运动病敏感性与基础的秋千运动病敏感性基本一致。人体对重复倒视刺激有明显的适应效应,并有一定的可转移性。倒视加头动刺激方法简便易行,是检测个体运动病敏感性和适应性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天麻醇提物对旋转诱发小鼠运动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天麻醇提物对旋转诱发小鼠运动病的影响。方法 利用转椅进行角加速度旋转来诱发运动病,观察小鼠进食量、自主活动度及在方形水迷宫中学习记忆空间辨别能力 及天麻醇提物对其的影响。结果 角加速度旋转能引起小鼠厌食、活动降低及在方形迷宫中出现空间辨别障碍。天麻醇提物能提高旋转后小鼠的自主活动度,改善厌食症状,提高旋转后,小鼠在大迷宫空间辨别能力。结论天麻醇提有改善旋转发小鼠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运动病敏感者诊断方法,在转椅刺激下,观察了87名男性健康飞行员诱发的运动病症状和刺激前后尿中皮质醇(CORT)、醛固酮(ALDO)和抗利尿激素(AVP)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飞行员发生运动病后尿中皮质醇含量有显著性增加(P<0.001),且增加量与运动病症状之间有相关性。尿中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含量未见显著性变化,但抗利尿激素在轻症时有降低,重症时有增加趋势。结果提示,尿中皮质醇、抗利尿激素的含量测定对运动病症状的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视觉诱发运动病的胃电图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0名健康青年受试者坐在旋转诱发器里,并使其产生自我运动的错觉,进而出现运动病症状,其中8名受试者出现胃部不适症状,胃电图频率从正常2.6~3.5次/min,变化为2.4~9.9次/min快波或异常型,最大幅值从安静的90μV增为347μV.两名无症状者在诱发器旋转时胃电图波形无改变,仍保持正常的3次/min左右的节律。结果表明用胃电图评价视觉诱发运动病有重要临床意义,是有效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短臂离心机不同暴露阶段前庭本体性错觉的形态表现特点,探寻可用短臂离心机进行模拟训练的前庭本体性错觉类型。方法在SAC-Ⅲ型短臂离心机上对145名健康歼击机飞行员进行前庭本体性错觉模拟,观察其在离心机启动加速、匀速不动头、匀速动头和制动减速4个阶段的主观感觉。结果启动加速阶段诱发出前倾扭转错觉,诱发率47.6%;匀速不动头阶段诱发出前倾错觉,诱发率47.6%;匀速动头时诱发出科里奥利翻转错觉(包括头右旋和头左旋时)和科里奥利旋转错觉(包括头前倾和头回靠时),诱发率分别为95.2%,94.5%,68.3%和24.1%;制动减速阶段诱发出离心机反旋转错觉和后倾错觉,诱发率分别为100%和35.9%。各错觉诱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089,P0.01)。前倾扭转错觉、前倾错觉和后倾错觉均为躯体重力错觉,离心机反旋转错觉为躯体旋动错觉。结论在短臂离心机上可诱发出3种前庭本体性错觉:躯体旋动错觉、躯体重力错觉和科里奥利错觉,短臂离心机可用于以上错觉的地面模拟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受试者在视动刺激和前庭刺激(头动)同时作用下视动错觉的变化规律,分析视动错觉的变化与相应诱发的运动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 受试者26名。利用视球旋转产生视动刺激和视动错觉;以头动实现前庭刺激。错觉和头动均为三个轴向,即翻转、滚转和偏转。受试者被安排参加偏转视动组、滚转视动组和翻转视动组三个试验组。按拉丁方排列试验,每次试验持续10min。 结果 ①在同一视动刺激条件下,头动使视动错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耳穴刺激抗运动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通过17名健康男性被试者探讨了耳穴电脉冲刺激抗运动病的方法和效果。每一被试者在对照、防护耳穴刺激和无关点刺激三种情况下完成科里沃利加速度诱发运动病试验。根据耐受时间和运动病症状程度,用计分法计算科氏加速度耐力指数CATI,表示个体的抗运动病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耳穴电脉冲刺激对运动病防治总有效率为35.3%,而对具有中等耐力者防护有效率可达99.7%。在试验中记录了胃电图、眼震反应、植物神经指数和皮肤温度等生理指标。其中某些指标在运动病症状明显时有明显的倾向性变化。可作为评价运动病程度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受试者在视动刺激和前庭刺激(头动)同时作用下视动错觉的变化规律,分析视动错觉的变化与相应诱发的运动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受试者26名。利用视球旋转产生视动刺激和视动错觉;以头动实现前庭刺激。错觉和头动均为三个轴向,即翻转、滚转和偏转。受试者被安排参加偏转视动组、滚转视动组和翻转视动组三个试验组。按拉丁方排列试验,每次试验持续10min。结果①在同一视动刺激条件下,头动使视动错觉发生率比头静时有降低趋势。偏转视动刺激时翻转头动和滚转头动使视动错觉发生率显著降低。此时的运动病症状显著加重。②在同一头动状态下,偏转视动错觉发生率最高,滚转视动错觉居中,翻转视动错觉最低。这一顺序与头静状态时一致。③三种头动状态下,不同种类视动错觉的强弱顺序与相应的运动病严重程度基本吻合。结论头动对视动错觉发生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运动病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前庭传出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前庭核的表达变化,探讨中枢CGRP在运动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不给予旋转运动刺激的为对照组,其它两组实验动物通过电动转椅分别给予3次和1次运动性刺激,刺激后即刻取各组动物脑干切片,用ABC法观察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和前庭核的CGRP免疫组化反应变化。结果 运动病大鼠前庭传出性神经系统和前庭核CGRP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强,且刺激3次组强于刺激1次组。结论 CGRP在大鼠运动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动病由于前庭器官受刺激而引起的中枢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嗜睡及心率、皮肤温度改变等,发生时神经递质和激素-去甲肾上腺素(N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5-羟色胺(5-HT)、血管紧张素等变化明显。Wood等。认为运动病的发生是由于中枢神经递质系统失去平衡造成的。本研究通过交变加速度旋转刺激制备大鼠运动病模型,观察运动病及适应过程中大鼠自主行为和脑干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探讨运动病适应机理,为运动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常猕猴运动病易感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观察猕猴的运动病易感性及个体差异,选用了三种水平旋转速度与几种不同的旋转方式,组合成5组刺激参数在电动旋转仪上进行实验,每次连续观察60min,按照我们提出的猕猴运动病症状量表进行评分。实验结果表明,在三种旋转速度中,以200°/s 所诱发的运动病症状最重,其次为150°/s,而以90°/s 最轻。在旋转方式方面,则以变向旋转+定时急停所诱发的症状最重,其次为定向旋转+定时急停,而以定向旋转+连续不停最轻。虽然所有10只猕猴在较强的刺激条件下都出现了症状,但其严重程度在不同个体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即使采用最强的刺激作用60min,所有猕猴都没有出现呕吐,看来猕猴的运动病易感性较低。这对于使用猕猴在轨道飞行中进行空间生物医学实验研究,有很大的方便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磁穴—按摩防治头低位秋千诱发运动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磁穴和按摩是传统的中医疗法。本实验采用头低位(10°)躺卧1h后平行秋千摆动方法诱发运动病,观察16名年轻被试者用磁穴-按摩防治秋千诱发运动病的效果。每一被试者做两种秋千试验:对照试验和防治试验。采用自身对照、拉丁法排列顺序和双盲法,两次试验间隔5~7天。根据被试者所耐受的秋千摆动时间和运动病症状程度,综合确定个体的运动病稳定性指数(MSSI)。在两种试验中都记录了胃电图和皮肤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磁穴-按摩可明显提高被试者对头低位秋千诱发运动病的稳定性,MSSI平均增加28.3(p<0.01),防治有效率为62.5%。其中,具有中等以上稳定性被试者的防治有效率达71.4%。在运动病症状出现时有胃电幅度增大和皮肤温度降低的趋势,这可作为评价运动病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对20只健康豚鼠进行正弦摆动下的眼震电图(ENG)记录,并在平静状态和加速度不断变化的旋转过程中分别进行胃电图(EGG)记录。然后对肌注庆大霉素(250mg·kg-1/日)3天的动物复查ENG和EGG,对正常饲养3天者复查EGG,最后处死全部动物,用电镜进行内耳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在旋转加速度刺激下胃电振幅明显增加,与平静状态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当前庭性眼震明显减弱,前庭终器部分受损时,加速度刺激不能诱发豚鼠的胃电变化。结论认为,加速度不断变化的旋转刺激可做为豚鼠运动病的诱发方式,胃电振幅的改变可做为豚鼠运动病模型的客观评判指标,且前庭终器对诱发运动病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9.
以食高岭土作为判定大鼠发生运动病指标的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改进用食高岭土作为判定大鼠发生诱发性运动病的方法。方法 ①用122只雄性SD大鼠观察自然条件下食高岭土的特点;②将81只雄性SD大鼠分为用梯形旋转前庭刺激实验组和对照组做刺激前、后食高岭土情况的观察,根据大鼠在刺激前是否进食高岭土分别建立判定发生运动病的指标和计算大鼠运动病的发生率,同时与文献上常用的以进食高岭土为指标方法判定大鼠发生运动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在自然饲养条件下未受前庭刺激的大鼠不只在适应期的前2d进食高岭土,就是到第6天,仍有39.3%的大鼠进食高岭土,食否高岭土对饲料摄取量没有影响。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判定大鼠诱发性运动病发生率为22.5%,用其他文献中的方法判定的发生率或为0%,或为70%。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区分大鼠运动病易感性的不同,可排除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从而可提高用进食高岭土作为指标判定大鼠是否发生运动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用头低倾斜位(-10°)模拟失重时的心血管效应,观察和比较了16名健康青年被试者分别在平卧和头低位两种体位下,平行秋千摆动诱发运动病易感性的差别及头低位1h期间的反应症状;在实验前、中、后测试了心输出量、心率和血压。结果表明,头低位下的秋千运动病易感性比平卧位明显增高(P<0.01)。值得注意的是,在头低位1h期间,有56%的被试者出现头部不适反应症状,秋千运动病易感性的增高比没有头部不适症状的被试者更为显著。可以认为,在头低位倾斜时的运动病试验可以暴露那些对体液头向转移适应性差,从而影响运动病易感性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