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腮腺肿瘤9HD%来自腺上皮,良性者以多形性腺瘤为最多见,约占腮腺肿瘤的70%。而腮腺多形性腺瘤与面神经关系密切,且有低度恶变及复发倾向,故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要求保护面神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复发,面神经解剖及腮腺浅叶切除术是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经典术式。经典手术需要切除腮腺导管及腮腺浅叶,从而导致腮腺功能丧失及面容改变,为此我们改进术式,保留腮腺导管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阎学军 《当代医学》2009,15(32):87-88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尤以腮腺多形性腺瘤为多,且多位于面神经浅面和腮腺后下极,治疗颇为繁复。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以往的手术方式经历了二个阶段,单纯肿瘤剜除术和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术。单纯肿瘤剜除术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高达40%以上。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的标准术式,同时结扎并切除腮腺导管,虽然术后复发率下降(低为3%~5%),但手术范围大,术后并发症多。80年代后期以来,区域性切除术被采用到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中来,取得了与浅叶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并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面神经损伤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保留面神经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标准术式[1] ,术中须结扎主导管 ,使剩余深叶组织萎缩 ,目的是减少肿瘤复发。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造成肿瘤复发的最重要因素是肿瘤细胞的种植 ,与深叶腮腺组织的存在并无确切内在关系。 1994— 1999年 ,我们在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中 ,对位于面神经深面的主导管予以保留 ,术后保留了残余腺体的分泌功能和面侧腮腺术区的外形基本正常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术前诊断为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的患者 4 2例。其中男 18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大 6 …  相似文献   

4.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86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是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的基本术式,术中必须结扎切断腮腺主导管,将腮腺浅叶切除,使剩余腮腺组织萎缩,以减少肿瘤的复发.近年研究证实,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突入包膜内的瘤芽,甚至无包膜,循包膜剥离很容易将瘤组织残留,或者术中包膜破损,造成种植性复发;若手术时切除瘤体及瘤体周围部分腮腺,并保留导管,多形性腺瘤就不易复发,而不必将腮腺浅叶全部切除[1,2].1999年至2003年,作者应用腮腺部分加肿瘤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8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区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腮腺部分组织加瘤体切除的术式对116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进行治疗并分析。结果:该术式较原经典的浅叶加瘤体切除术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少,神经损伤少,术时短,术后面部凹陷畸形轻,并保存了患者大部分腮腺功能。术后随访1~6年,实际随访111例,1例复发,复发率0.9%。结论:腮腺部分组织加瘤体切除术是治疗腮腺浅叶区多形性腺瘤的成功术式。  相似文献   

6.
50例腮腺肿瘤,均行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单纯肿瘤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肿瘤切除术;腮腺全切术(保留面神经);腮腺全切术+面神经吻合术;腮腺全切术(保留面神经)+冷冻术.32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无一例复发.对18例恶性肿瘤患者年龄较大者,尤其出现面瘫症状或皮肤有破溃的患者,做腮腺全切,不保留面神经同时做扩大根治术.对年纪较轻患者考虑根治肿瘤同时尽量保留面神经.凡采用腮腺全切+扩大根治,同时给以冷冻、化疗或放疗措施者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曾钟杰  吴波  毕丹 《重庆医学》2012,41(28):2947-2948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该院耳鼻喉科收治的50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直径大于2.0cm)患者均采用腮腺腺体浅叶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式治疗,术后疗效分析。结果对50例患者均采用腮腺浅叶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术后均无永久性面瘫发生,涎瘘3例,无复发病例。结论腮腺浅叶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标准术式,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腮腺多原发肿瘤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生存现状。方法分析腮腺多原发肿瘤病理类型、患者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结果所分析病例中腺淋巴瘤占56%(30例),其次为混合瘤占20%(11例)。单侧35例,双侧19例,同时性肿瘤44例,异时性肿瘤10例,男女比例为2.6:1,平均年龄58岁(23~80岁),34例嗜好吸烟,70%采用了保留面神经的瘤体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结论腮腺多原发性肿瘤大多数为腺淋巴瘤,其次为多形性腺瘤,男性好发,吸烟是该病重要致病因素,保留面神经的瘤体及腮腺浅叶切除术为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腮腺肿瘤手术中,对位于腮腺浅叶的良性肿瘤以及低度恶性肿瘤多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及腺体浅叶切除术,术中结扎切断腮腺主导管,术后加压包扎,压迫剩余假腺深叶组织使其萎缩,以期减少术后涎瘘及肿瘤复发。近年来,我科在此类手术中采取保留腮腺主导管,术后辅助局部加压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腮腺混合瘤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64例腮腺混合瘤中,有20例采取瘤体+部分腺体摘除(A组),32例采取瘤体+腮腺浅叶切除(B组),12例瘤体+全腮腺切除(C组).结果 64例术后暂时面瘫24例;永久性面瘫3例.术后涎瘘10例,术后发生味觉出汗综合征12例;术后伤口感染4例.术后复发12例,其中A组复发8例(40%),复发率远高于B组2例及C组(P≤0.05).结论 腮腺混合瘤手术采取瘤体+腮腺浅叶切除术或全腮腺切除术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保留腮腺功能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腮腺良性肿瘤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最近2年来50例腮腺浅叶肿瘤患者,采取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进行回顾分析,评价腮腺的分泌功能,面神经损伤情况,面部外形改变,唾液积潴,术后复发.结果:经过1年~2年的门诊复诊及随访发现,面部外形无凹陷畸形,无永久性面瘫,无涎瘘形成.保留的残余腺体有涎液分泌,肿瘤无复发.结论:认为保留腮腺功能的浅叶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可行性术式并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季陆军 《黑龙江医学》2010,34(12):916-917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97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做保留面神经和腮腺浅叶切除术及保留腮腺导管+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结果暂时性面瘫15例,复发1例,涎瘘2例,皮下积液10例,Frey′s综合征8例,耳垂麻木10例。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切除+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是有效的术式,有利于保留残余的腺体功能及面部的美观,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对腮腺肿瘤手术3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解剖面神经下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28例,术后并发涎漏2例,暂时性面瘫3例;解剖面神经下腮腺全叶及肿瘤切除术6例,并发颊支永久性面瘫1例,术后2年复发2例。结论腮腺肿瘤以良性肿瘤为主,良性肿瘤的治疗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或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次全切除术;腮腺恶性肿瘤在未侵及面神经时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术后辅以放疗,同时应注重快速冷冻切片病检在手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洪珍珍  何欣  洪滔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6):468-468,474
目的探讨保留或结扎腮腺主导管对腮腺肿瘤浅叶部分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5例腮腺浅叶直径较小肿瘤以面神经颊支为界,行保留或结扎腮腺主导管的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评价暂时性面瘫、永久性面瘫、涎瘘、术后复发情况、面部塌陷、Frey’s综合征,口干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保留导管组和结扎导管组术后暂时性面瘫、永久性面瘫、涎瘘、术后复发情况、Frey’s综合征,口干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面部塌陷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腮腺肿瘤浅叶部分切除术保留腮腺导管能明显降低术后面部塌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总结1999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在45例肿瘤直径小于4cm且生长在腮腺浅叶内的患者中,27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18例行腮腺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另外2例肿瘤直径大于4cm和3例肿瘤生长在腮腺深叶的患者行全腮腺切除术,观察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肿瘤复发。腮腺浅叶切除27例并发术侧暂时性面瘫3例,Frey综合征3例;腮腺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18例并发术侧暂时性面瘫2例,Frey综合征5例;5例全腮腺切除患者均出现Frey综合征。结论对于生长在腮腺浅叶内直径小于4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浅叶切除术或腮腺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区域性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及解剖面神经腮腺浅叶切除术,三种不同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进行比较。方法选2004年1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18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区域性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及解剖面神经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对患者进行2~5年的随访,记录肿瘤复发、面瘫、Frey综合征和涎瘘以及面部凹陷畸形的程度,将三组病例进行比较研究,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组病例复发率及涎瘘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面部凹陷畸形及Frey综合症的发生率是区域性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组最低,解剖面神经腮腺浅叶切除术组最高。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是区域性切除术组和区域性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组明显优于解剖面神经腮腺浅叶切除术组。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术,Frey综合症及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低,美观效果好,可作为腮腺后下极肿瘤及界限清楚、直径小于1.5 cm的耳前区腮腺浅叶肿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徐金标  魏军水  孙鑫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2):173-174,F0003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中Bcl-2生物活性改变对手术指导意义的评价。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抗凋亡基因Bcl-2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腮腺浅叶切除术后未复发病例、复发前病例、复发后病例及腮腺低度恶性肿瘤病例术后石蜡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Bcl-2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未复发组、复发前组、复发后组至低度恶性肿瘤组中依次升高。术后随访48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患者,术后复发10例,复发率为2.01%,其中恶变6例。结论对复发前多形性腺瘤腮腺按良性肿瘤处理,术后加强随访;而对复发性多形性腺瘤腮腺则按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原则处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复发病例第2次手术分别采用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切术和扩大切除术.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与组织学类型及术式关系密切,富于细胞者易复发,肿瘤单纯切除术复发率高.结论 不规范的手术方法是导致多形性腺瘤复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7,(4):453-455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沿面神经总干顺行解剖面神经方法的手术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腮腺包块患者行腮腺包块及浅叶切除术,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经面神经总干顺行解剖的方法解剖面神经,游离腮腺浅叶并切除,分析手术效果。结果:50例患者术中均经主干游离面神经,3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面瘫症状,3月内均完全恢复,1例患者出现腮腺瘘,3周后恢复,无耳垂麻木、面部畸形等并发症,无肿瘤复发病例。结论:沿面神经总干顺行解剖面神经分支的方法解剖标志清晰、解剖路径顺畅、切除腮腺包块彻底,是一种较好的减少面神经损伤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罗洪 《中外医疗》2011,30(20):7+9-7,9
目的:研究保留部分腮腺浅叶腺体与腮腺浅叶全切术这2种手术方式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腮腺浅叶肿瘤中,60例行肿瘤及部分浅叶腺体切除面神经解剖术,30例行肿瘤及全部浅叶切除.比较术后涎痿,面瘫及复发情况.结果:2种手术方式复发率分别为6.3 %(12/60),5.0 %(6/30),涎痿率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