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尤其是素体虚弱者,亦可见于较大儿童。常见证型有肺卫不固、营卫不和、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等。近年来本院儿科门诊采用敛汗散治疗小儿汗证36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产后汗证是女性产后的常见疾病,病情重者日夜多汗,动辄尤甚,病程迁延,加重女性身心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产后气血亏虚,营卫不和而致卫表不固,腠理开泄,营阴外泄是产后汗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本文以血汗同源理论为基础,根据产后汗证患者气血亏虚、营卫不和的病理特点,认为产后汗证的治疗当以扶正为主,探讨养血益气法、调和营卫法和固表止汗法在产后汗证辨证论治中的应用,并根据产后汗证特点提出相应调护要点,为产后汗证的治疗与调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汗病中医证候特点,探讨疾病与主次症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方式,对400例小儿汗病的5个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汗病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 400例患儿中,肺卫不固型129例(32.25%)、营卫不和型50例(12.50%)、气阴两虚型84例(21.00%)、湿热迫蒸型57例(14.25%)、气阳不足型80例(20.00%)。肺卫不固型、营卫不和型、湿热迫蒸型、气阳不足型主症均见自汗、盗汗,气阴两虚型患儿主症以盗汗为主。各型次症在传统辨证与聚类分析上基本一致。结论汗病自汗、盗汗各有阴阳之证,亦可有阳虚盗汗、阴虚自汗。小儿汗病中医分型具有各自的证候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汗证是一种常见的汗出异常的证候。李浩教授认为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是汗证的核心病机,据此提出燮理阴阳、调和营卫的主要治则。李教授临证注重从整体上把握阴阳的关系,明确气机与津液的状态。卫表失司者,予桂枝汤合玉屏风散、牡蛎散为主以固表敛汗、补益营阴;阳虚津伤者,予桂枝加附子汤加减以固护卫阳、益阳生津;阴不涵阳者,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益营和卫、潜阳固阴;营卫倾移者,予二仙汤加减以阴阳双调、温阳敛汗;上焦郁热者,予栀子豉汤加减以开郁清热、宣通津液;少阳气郁者,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疏利气机、固涩敛汗。附验案 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出失常的一种病症,刘长玉主任临床治疗汗证多采用脏腑辨证,认为汗证多属脾虚肺弱,治以补脾益肺,临床应用升阳益胃汤,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汗证治疗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为心液”,“肾主五液”,“阳加于阴谓之汗”,此乃汗证之概况。笔者诊读之余,对此略有所悟,现以管窥之见,归纳其证治八法如下:1调和营卫止汗法本法适用于风邪袭表,营卫不和,胰理不密之自汗。其症可见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有寒热,苔薄脉浮等。常用方为桂枝汤。若表邪轻微,无寒不热,或仅有表虚,汗出较甚者,可予桂枝龙骨牡顿汤和营调卫,潜镇摄纳。若盗汗之人,并无烦热口干、舌红脉细等阴虚见症,或仅见些许气阴亏乏之候时,可与生脉散合而用之。笔者曾以此法治疗小儿盗汗,获效良多。2益气团表止汗法肺脾气虚,卫外不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艾灸治疗肺卫不固型小儿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小儿推拿结合艾灸治疗28例肺卫不固型小儿汗症患儿,推拿隔日一次,艾灸隔三日一次,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推拿配合艾灸治疗肺卫不固型小儿汗证的总有效率为92.85%。结论:推拿配合艾灸治疗肺卫不固型小儿汗证疗效肯定,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种病症。陈宝贵教授认为,汗证多以气阴两虚为本,郁热为标,多属因虚实夹杂,营卫失调,病位多在肺、脾、肾,病机复杂。临床上多分为肺脾气虚证、胃热壅盛证、肾精不足证3证,分别以补肺养脾、清胃宣热、补肾填精为治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汗证包括自汗和盗汗,醒后汗出为自汗,因汗出而醒为盗汗。历代医家多从气虚、营卫不和、阴虚、实热论治,但临床常有不效。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说:“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今根据王氏所论,结合笔者近年来临床实践,就血瘀型汗证谈谈辨治体会。1病因病机汗证有虚实之分,病机总由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所致。王氏谈病论医多从气血立论,认为百病皆伤气血,宜从气虚血瘀论治。就血瘀型汗证而言,血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介绍汪受传治疗小儿汗证的经验。根据小儿肺脏娇嫩、体属稚阳的生理特点,认为小儿汗证以虚证为多,肺卫不固,营卫失调是小儿汗证的主要病机。当以补肺固表,调和营卫为大法。临证常用玉屏风散合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1.
汗证治疗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家俊  张崎 《中医杂志》1998,39(5):268-269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临床上分为自汗、盗汗两类。一般认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常为阴虚内热。然临床病情复杂,一些汗证患者虚实夹杂,治疗棘手,套用常法,疗效欠佳。笔者治疗此类病人常用虚实兼顾,标本同治,寒热并用或采用经方辨证治疗,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爱举  相似文献   

12.
更年期是女性比较特殊的生理时期,而汗证临床证型较多,故更年期汗证辨证较为复杂,一般认为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多属阴虚内热,治疗根据证候的不同以益气养阴、固涩敛汗及调和营卫为主.随张兰教授出诊所见更年期汗证治疗案例两则,同病异治,源于经典又不拘于常法,临床辨证灵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汗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有因热邪亢盛所致的汗出;有因外感六淫,表虚不固,营卫不和导致的汗出;还有因机体阴偏虚而导致的盗汗等等。治疗上则针对病机采取清热生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滋阴降火等方法。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  相似文献   

14.
临床常见以汗出为主症的求诊者,自述身无大病,多方求治不效,医生甚感棘手。中医有夜间出汗,名盗汗,属阴虚;白昼出汗名自汗,属阳虚之说。如易感冒而症状又不剧烈之体,常外冒风寒而表虚自汗,投桂枝汤以调和营卫。或少劳自汗出属阳虚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肺气虚而固卫。……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隋唐以来10位著名医家关于汗证的文献,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录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震享、孙思邈、张景岳、王清任、叶天士、张元素、吴鞠通10位医家关于汗证的133条方证论述,按照著作名称、医家姓名、临床症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用方、治疗用药等条目,分别输入Microsoft 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的频数分析方法,统计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用方、治疗用药、临床症状频数及频率。结果感受外邪、素体薄弱为主要病因病机,肺卫不固、阴虚火旺、湿热郁蒸为主要证型,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是甘草、黄芪、人参、当归、桂枝、白术,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是自汗、盗汗,黄汗、脱汗、战汗则较少。结论感受外邪和素体薄弱为引起汗证的两大主要因素,以肺卫不固型最为多见,桂枝加黄芪汤和玉屏风散化裁为临床常用方剂,益气固表、滋阴清热之药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16.
正病理性汗出有外感汗出和内伤汗出2种分类,其中内伤导致的病理性汗出主要包括肺卫不固、营卫不和、心血不足、阴虚火旺、邪热郁蒸等证型。但在临床实践中,往往辨证不明而效果不佳。叶品良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四川省名老中医,从事方剂配伍研究与中医临床四十余年。本则医案系笔者在跟随导师门诊时所记录,旨在讨论寅时汗出的特殊性,强调其独特的意义,以求拓宽汗证及其他病证的时间辨证思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閤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大多数汗证是由肺卫失调、阴虚火旺、阳气衰微、湿热薰蒸、正邪交争所引起。治以益气温阳、调和营卫、滋阴清热、清化湿热、固摄敛汗诸法为多用。但汗证也有因淤血引起或因瘀血使汗证难愈者,正如王清任所称“血淤也令人  相似文献   

18.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汗证在临床上又分自汗与盗汗。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昼时时出汗,动辄益甚者,称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一般自汗多属气虚、阳虚,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亦有不循常道者。魏军平教授从事临床20余载,中医理论功底深厚,  相似文献   

19.
乔作现 《中医研究》2001,14(1):55-56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 ,营卫不和 ,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汗出的表现 ,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时时汗出 ,动则益甚者为自汗 ;睡中汗出 ,醒来即止者为盗汗 ;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 ,肢冷息微者为脱汗 ;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者为战汗 ;汗色黄而染衣者为黄汗。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低血糖 ,休克等的出汗 ,皆可列入上述范围。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自汗 ,盗汗两种 ,一般认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 ,盗汗常为阴虚内热。然临床病情复杂 ,一些汗证患者虚实夹杂 ,治疗棘手…  相似文献   

20.
张青华 《陕西中医》1999,20(9):412-412
<正> 汗证是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本病在临床上颇为常见,笔者不揣浅漏,谈谈自己临证治疗汗证的点滴体会。 1 治汗证常守益气养阴法 汗证的辨证施治,前贤总结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如阳(气)虚则自汗,阴(血)虚则盗汗。自汗常以温阳(益气)固,表为法,盗汗多以滋阴(养血)敛营为主,二者历来为治疗汗证所遵循的法则。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不少汗出之证,常常是二者互见,属气阴两虚。尤其是患者素体虚弱、或年迈之体,身虽不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