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完成的224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伤口并发症情况,总结冠脉搭桥正中手术切口术中及术后处理要点。方法:自1997年4月-2015年12月,排除围术期死亡患者,连续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2243例,年龄33-87岁,所有患者均以胸骨正中切口入路,心脏旁路手术完成后采用常规方法关胸,但结合患者情况确定个体化关胸策略。对比分析不同时段术后切口并发症包括胸骨哆开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共发生术后胸骨哆开4例(0.54%),均发生于2003年前(730例),经二次固定后痊愈。自2003年后完成的1513例患者无一例发生胸骨哆开。其中单一手术组完成的1130例正中开胸冠脉搭桥手术,胸部切口局部脂肪液化15例,给予减张缝合局部酒精湿敷后干燥愈合。伤口胸骨皮下组织裂开8例(0.7%),均经换药并二期缝合痊愈。3例患者因无菌性骨髓炎,给予胸骨坏死组织清除、胸大肌填埋成形术后痊愈。结论:心脏手术胸部正中切口并发症重在预防:开胸时注意切口保护、采用个体化胸骨固定技术、术后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使用胸部固定带等综合措施的合理应用,可以使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体会。方法选择10岁以下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20例,纵劈胸骨上至第二肋间;1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3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9例,纵劈胸骨上至第二肋间并向右侧横断。常规体外循环,胸正中小切口第三胸肋关节水平至剑突根部,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24h胸液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切口长度约为常规胸骨正中切口的60%。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可以顺利完成部分心内直视手术,美观且保留了胸廓的连续性,无胸骨前凸畸形。  相似文献   

3.
1993~1995年,我们对56例患者于体外循环(CPB)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36例;年龄3~58岁;体重12~77kg,体表面积0.58~1.82m~2。术后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28例,肺动脉狭窄(PS)2例(合并导管1例),右室双出口2例,法乐氏三联征(F_3)1例,法乐氏四联征(F_4)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二尖瓣置换术(MVR)16例,MVR+AVR(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手术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经胸正中切口显露心脏,肝素化后经升主动脉和上 、下腔静脉插管建立CPB,中度血液稀释。  相似文献   

4.
右胸部小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病64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右胸部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评价。方法自1995年12月至2008年1月,共经右胸部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641例,其中男性347例,女性294例,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587例,右腋下小切口54例。选择同期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50例为对照组。结果小切口组手术切口长度(13.7±4.7)cm,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2±2.2)h,术后引流量(175±95)ml,术后输血量(350±101)ml,术后切口感染及胸骨畸形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小切口组的手术死亡率(0.47%)、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胸部小切口适用于简单的先心病手术,具有切口隐蔽美观、术后渗血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无胸骨畸形等优点,但必须要选择适合的病例,应用必要的措施改善显露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右前胸小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1999年3月-2003年6月,我们采用右前胸小切口行心内直视下修补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65例,其中房间隔缺损37例,室间隔缺损28例.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及手术并发症.结论经右前胸小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对一些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有良好的手术和美容效果,但不适合比较复杂的心脏病手术.  相似文献   

6.
389例先天性心脏病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右胸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经验。方法:1996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室应用右胸小切口完成各类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心内直视手术389例。年龄1.5~57岁,平均13.5岁。体质量7.6~68 kg,平均24.5 kg。手术切口后缘自右腋中线第3肋间处,向前下斜行达锁骨中线第6肋间处做8~12 cm弧形切口,第4肋间入胸。手术方式:房间隔缺损修补157例,室间隔缺损修补150例,部分房室隔缺损矫治8例;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24例;法洛三联症矫治32例,法洛四联症矫治5例以及其他畸形矫治13例。随机选择同期常规手术(胸正中切口)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监护时间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手术死亡4例(1.03%),2例死于术后脑栓塞,另外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结论:右胸小切口手术入路,可安全有效地行常见先心病的矫治。该技术创伤小、恢复快、美观,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胸外侧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2009年3月期间,常见先心病患者行经右胸外侧小切口手术97例,与同期行正中切口进行同类先心病手术129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对比研究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液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鸡胸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结果两组均无住院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右胸组与正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组与正中组比较:平均总胸腔引流量分别为(223.9±127.1)ml,(379.4±203.9)ml;辅助呼吸时间分别为(248.5±74.4)min,(293.1±122.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7±1.2)d,(9.4±0.86)d;鸡胸发生率分别为0%,2.3%(3/129);右胸组均低于正中组(P0.05)。结论右胸外侧小切口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部分心内直视手术,与正中切口手术相比,明显缩短术后气管插管及住院时间,切口隐蔽,美观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右外侧腋下小切口入胸体外循环辅助直视下治疗冠状动脉右心室右心房瘘的手术经验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冠状动脉右心室和/或右心房瘘矫治术患儿31例,其中经胸骨正中开胸完成手术矫治的患儿16例(正中组),男性9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11.8个月(6~32)个月,中位体质量12.7 kg(7.5~29 kg)。其中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9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5例,右冠状动脉右心房瘘2例;经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右侧组)行手术矫治的患儿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10.8个月(5~28个月),中位体质量11.6 kg(5.6~18)kg。右冠状动脉右心室瘘9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4例,右冠状动脉右心房瘘2例。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辅助下完成冠状动脉右心室和/或右心房瘘矫治术。结果:右侧组术后无死亡。术后残余瘘2例。正中死亡1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术后残余瘘2例。右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ICU停留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显著低于正中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38个月,心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下行冠状动脉右心室右心房瘘矫治手术,手术安全可靠,术野清晰,创伤小,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刘子良  徐平 《山东医药》1995,35(11):13-14
报告1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因术后早期出血过多而再手术(3例心包填塞)。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不同程度的降低,纤溶酶活性增加,术中损伤邻近血管,切口缝合不严,电凝止血时烧焦切缘组织等。10例再手术过程中,经相应处理均获痊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护理策略。方法通过对8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采取加强气管插管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监测等护理措施。结果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2.5%,80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8.0±2.5)d,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呼吸机治疗期间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比较右胸前外侧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在临床上矫治先天性心脏病的优缺点。方法 :将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手术确诊为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单纯室间隔缺损的患者共 15 1例 ,分成右胸前外侧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手术 2组 ,从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 2 4h引流量、体外循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2组病人无明显差别 ;术后 2 4h引流量 ,右胸前外侧切口组较少 ;体外循环时间胸骨正中切口组较短 ;胸骨正中切口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 3 42 %、胸骨畸形发生率为 4 2 7% ,右胸前外侧切口组无切口感染和胸骨畸形。结论 :右胸前外侧切口可对经右房或房间沟入路完成的简单的心内直视手术 ,具有美容效果好、术后渗血少、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无胸骨畸形等突出优点。缩短住院时间不明显。是否能减少手术创伤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院心脏手术后胸骨哆开的原因及处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6年3月我院行正中开胸心脏手术后并发胸骨哆开的病例21例,总结探讨其病因及预防、治疗经验。结果本组中21例患者于术后7~15天出现切口渗出淡血性粘液,敞开换药发现钢丝松动、胸骨哆开。21例中均经二次开胸行胸骨固定术,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全部治愈,伤口平均愈合时间(13.13±6.34)天,随访3~6个月,19例均愈合良好,2例患者出院2个月切口愈合不良,经切口换药15~20天愈合。结论术前患者合并营养不良、贫血、肥胖、术中胸骨锯开不对称、二次开胸止血、剧烈咳嗽、白细胞异常增高及胸骨钢丝缝合缘过少等易至胸骨哆开,术前加强营养支持,纠正贫血,术中严格止血,改进缝合技术及控制术后剧烈咳嗽,可减少其发生率。对术后胸骨哆开病例早发现、果断行胸骨固定术,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13.
李秀娟  王京兰 《山东医药》2004,44(17):42-43
1996年8月~2003年8月我院共开展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90例,术后均保留气管插管,返回ICU后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拔管后采用诱导排痰、气管内吸痰和加强肺部体疗等方法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8例PDA合并心内畸形的病人,5例行经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插管前动脉导管结扎术,3例行经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转流后经肺动脉切口动脉导管缝闭术。结果本组无早期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顺利,治愈出院,随访4个月至5年,无晚期死亡和导管再通。结论同期手术矫治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畸形,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两次手术创伤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76年7月至1986年6月采用胸骨正中切口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38例、心包内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18例(其中合并心内畸2例)。切口方法:自胸骨切迹下1cm起至剑突下3cm处作垂直切口,切开皮肤后,用电刀切开胸骨前方肌肉及骨膜。锯开胸骨应垂直不偏,电凝止血,骨髓部用骨腊涂抹止血。切开心包进行心内手术。若合并PD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微创小切口心脏不停跳的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转流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4月-2003年11月对69例房、室间隔缺损患者,实施微创正中小切口及右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的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本组病例无死亡及肺、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这种微创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简化了手术方式,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及ICU监护时间,节省库血用量,创伤小,切口美观,患者恢复迅速,为一种较好的转流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胸骨正中切口是心脏手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因为暴露充分,容易操作而被广泛应用,但术后出现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治疗非常困难,虽然发生率不高,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给患者生理上和心理上带来极大的痛苦,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根据大量的文献报道,心脏外科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0.4%~5.0%,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是心脏外科术后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可以引起胸骨哆开,体温升高,败血症,大出血等,死亡率可以达到  相似文献   

18.
对32例心脏病患者经右后外侧保留胸肌小切口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心脏直视手术.全组平均切口长度为(8.42±1.37)cm,体外循环时间为(36.26±14.28)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8.63±3.36)h,胸腔引流量为(152.19±48.21)ml,术后住院时间为(8.62±2.36)d.术后恢复良好,无栓塞、心律失常及脑部并发症.认为改良右后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安全,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心内直视手术后心包填塞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包填塞是心内直视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开胸止血是关键。但是 ,如何使病人度过麻醉是一个重要问题。本院1994年至 1996年共有术后心包填塞 16例 ,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6例心内直视术后心包填塞再次开胸手术者 ,男 6例 ,女 11例 ,年龄 5~ 6 0岁 ,平均 17 0 7岁。实施手术三尖瓣下移矫正术 3例 ,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 2例 ,法乐四联症根治 3例 ,双瓣置换 2例 ,单瓣置换 2例 ,主动脉窦瘤、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修补各 1例。结果  16例病人平安度过麻醉诱导及手术。但是麻醉诱导前与诱导后比较血压下降 ,心率增快显著。…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是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由于婴幼儿呼吸道狭小,肺泡弹性差,长时间的体外循环,是肺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使气道分泌物增多。所以术后呼吸道管理是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的重要环节,下面对58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