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护行为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9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且均采用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SCHFI)评估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护行为,分析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行为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93例慢性心衰...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发病率较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及生命,而且增加了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目前,减少心衰患者再住院率成为很多研究的目标[1]。同时,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患者同样重要[2]。心衰病因可以概括为原发性心肌损害及心脏负荷过重[3]。指南指导下的药物治疗(GDMT)是心衰治疗的基石,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4]。多数心衰患者虽然经过了长期的药物治疗,但心功能改善欠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药物及器械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心衰患者病死率不断下降,患者预期寿命延长,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心肌收缩力调节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降低窄QRS波群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改善心衰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或能成为窄QRS波群心衰患者的新选择。现对心肌收缩力调节器治疗慢性心衰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院外管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16例我院住院心衰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管理组和非管理组;管理组患者出院后进行以下管理方式:心衰门诊随访结合电话随访,并行心衰健康教育;非管理组患者不对患者进行上述管理;于入组后10~13个月进行两组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药物依从性、疾病自我管理意识、生活质量改善、再住院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管理组患者药物依从性、疾病自我管理意识及生活质量改善均显著高于非管理组;管理组患者再住院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非管理组;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衰患者院外进行门诊随访结合电话随访,并行心衰健康教育的管理模式可以调高患者药物依从性,增强疾病自我管理意识,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心衰患者的再入院率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施行自我容量管理护理对患者预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我院门诊接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观察分析,以抽签形式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自我容量管理护理,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评估各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心功能各项指标、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施行自我容量管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预后质量,提升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致盲情况、睡眠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自护技能评分、自护责任感评分、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及综合自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自护技能评分、自护责任感评分、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及综合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中致盲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较好者及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可有效提高青光眼患者自护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入选住院的心衰患者220例,分为强化干预组,因为种种原因自然流失或未长期接受疾病管理转为失访组。强化干预组进行门诊随访,电话随访,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合作,开设心衰教育课程等方式进行干预措施。于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结果。结果:强化干预组患者死亡与再住院率联合终点显著低于失访组,P=0.001,P=0.000);规范用药率、达靶剂量率显著高于失访组(P=0.000)。强化干预组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优于失访组(P=0.000),降低医疗费用(P=0.000)结论:心衰门诊、心衰教育、电话随访社区管理等心衰疾病管理方案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加药物治疗有效药物的治疗剂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心血管病事件率。提高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自我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执行情况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心力衰竭自理能力评估最表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调查住院患者78名。结果:(1)80%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或较低水平;(2)接受自我护理策略健康教育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接受一般健康宣教者(P<0.05-<0.01)。结论:进行自我护理教育,可提高慢性心衰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患者参与该次研究。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名患者。其中一组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一组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以及自护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社区122名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周期为6个月,并对其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明显提高。结论糖尿病治疗为综合治疗,不仅依靠药物控制血糖,还应关注患者的饮食、睡眠、心理状况等方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慢性病人自我护理能力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我护理能力的测量量表(ESCA)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25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10.20±21.23)分,生命质量总分为(442.16±87.57)分。自我护理的4个维度,即自护知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与生命质量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护理人员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着重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现代观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爱红 《山东医药》2005,45(13):69-6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存率增加和心衰患者寿命延长,充血性心衰的患者逐渐增加。研究显示,心衰发病率每10年增加1倍,其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因此,医学界一直努力寻找有效的药物防治心衰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药学指导教育对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的依从性以及生存质量方面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2016年8月收治住院治疗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采取药物治疗+药学指导,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疾病知识知晓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实施药学指导教育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疾病知晓率、生活质量,改善血糖指标,符合糖尿病患者需求,建议实施应用。结论实施药学指导教育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疾病知晓率、生活质量,改善血糖指标,符合糖尿病患者需求,建议实施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CRT)与常规治疗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影响。方法选择行CRT、CRTD治疗的患者,作为CRT组。选择同期心衰行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阵发性房颤、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以及房颤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①对照组房颤的发生率较CRT组高(阵发性房颤9/46 vs 5/47;永久性房颤24/46 vs 11/47,P均<0.05)。②常规药物治疗下房颤患者的死亡率高于窦性心律患者(P<0.05)。结论 CRT治疗后,房颤发生率较低,房颤并心衰患者的死亡率亦降低,CRT组心衰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增加,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RA患者依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研究前后的心理指标进行测定,采用36条目简明量表(SF-36)评定生活质量,RA病情测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得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前SAS、SDS、SF-63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心理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好转;研究组SF-36 9个维度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VAS的4项评分较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RA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模式联合容量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表(MLHFQ)评分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在202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7)、观察组(n=57),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另给予心脏康复模式联合容量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心理状态、MLHFQ评分以及自护能力。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周至24周,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模式联合容量管理,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以及自护能力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开展自我管理教育对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0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照护,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我管理教育。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效能得分、生活质量得分、自我护理行为得分。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的自我效能得分、生活质量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3月后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生活质量得分显著改善,2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治疗上多采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药物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使CHF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但临床疗效非常有限。近十年来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药物也在逐步应用于临床,其改善心衰的作用也受到肯定,但在各种改善心衰药物中优化心肌能量代谢药物却一直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的长期疗效以及随访相关技术细节。方法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72.25岁,其中扩张性心肌病8例、缺血性心肌病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按常规方法置入CRT后对起搏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观察长期疗效。结果随访12个月,经过双心室起搏辅以优化的起搏参数及药物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从29%提高至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从65.8mm缩小至59.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RS波从144ms缩短至12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心衰临床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运动耐量增加,生活质量提高,心脏重塑进程延缓,因而心衰住院事件减少。结论CRT能够使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心脏重塑进程延缓。随访优化起搏参数和药物治疗对提高疗效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内科》2017,(6)
目的探讨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深圳市宝安区进行社区登记的慢性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访视组和常规组,每组42例。访视组患者给予家庭访视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连续干预3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访视组患者规律饮食、规律用药、功能锻炼、规律运动等方面的自护能力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访视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为92.86%,常规组为71.43%,访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对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家庭访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