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菏泽地区地处鲁西南平原,地势低洼,易于发生疟疾暴发和流行,经过30多年的大力防治,于1986年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加,输入性疟疾病例随之增多,又成为灭疟后期疟疾播散和流行的重要因素。为巩固灭疟成果,自1988年始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与监测工作,现将5年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血检情况 5年来全区九县、市来往于外地高疟区的流动人口共登记服药92 757人,其中发热病人血检12 636人,疟原虫阳性14人,平均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广西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 ,控制疟疾流行和消灭恶性疟。 方法 以自然村庄划分疟区 ,分类防治 ;攻击期 ,采取以上年疟史率高低分类防治的“三根治、一预防和两喷洒”的综合性措施 ;灭疟后期 ,则采取以血检发热病人为主的“查源拔灶”措施 ,年血检率 10 %以上。 结果 全区疟疾发病率从 2 96.7 降至 0 .0 7 ,1997~ 2 0 0 1年 ,发热病人和疫点居民血检 62 410 11人 ,只查出间日疟 485例 ,没有发现恶性疟。 结论 所采取的防治措施行之有效 ,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和消灭恶性疟。  相似文献   

3.
广西疟疾防治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广西是我国著名的四大高疟区之一,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均有流行。通过30年来不同阶段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特别自1981年以来,在健全基层三级管理与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发热病人血检为主,重点村屯、病灶点居民血检,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的“查源拔灶”措施,效果更为显著。全区发病率从1954年的297.6/1000降至1988年的0.75/1000,年带虫发病率为0.60/1000;恶性疟趋于消灭,残存病例对氯喹敏感性降低;三日疟偶见输血感染。  相似文献   

4.
广西疟疾防治及消灭恶性疟的措施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广西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措施,控制疟疾流行和消灭恶性疟。方法 以自然村庄划分疟区,分类防治;攻击期,采取以上年疟史率高低分类防治的“三根治、一预防和两喷洒”的综合性措施;灭疟后期,则采取以血检发热病人为主的“查源拔灶”措施,年血检率10%以上。结果 全区疟疾发病率从296.7‰降至0.07‰,1997~2001年,发热病人和疫点居民血检6241011人,只查出间日疟485例,没有发现恶性疟。结论 所采取的防治措施行之有效,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和消灭恶性疟。  相似文献   

5.
疟疾的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疟疾是全世界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据WHO1989年报道约100个国家或地区有疟疾流行,每年新发病例数达500万,估计全球疟疾临床病例达1.03亿,带虫者2.64亿。我国主要流行间日疟和恶性疟。间日疟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苏、山东和河南5省,恶性疟主要流行于两广、云贵及海南.本文仅就临床近期进展的有关问题作一概述。疟原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为非稳定性低疟区,间日疟遍布全省,恶性疟仅流行于北纬33°以南的局部地区,建国以来出现过三次大面积间日疟暴发流行。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为传疟媒介。40年来,因时因地制宜,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经积极防治,使疟疾发病率不断下降,至1990年全省平均发病率降至0.21‰,全省1988~1990年未发现恶性疟病例。  相似文献   

7.
武进区是以中华按蚊为单一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 ,1991年疟疾发病率高达 2 7.49% ,经数十年综合防治 ,1987年疟疾发病率降至 0 .0 66‰ ,1992年基本消灭疟疾 ,当年发病率为0 .0 0 9‰ ,之后进入监测阶段。1 措施与方法1.1 设立疟疾纵向监测点 开展疟疾疫情和媒介监测 ,并加强对流动人口和传染源的管理 ,提供疟疾预警信息 ,指导全区疟疾防治。1.2 人群血检和血清学监测 每年 5~ 10月份在全区开展以“三热病人”为主的疟疾血检 (含流动人口 ) ,流行末期在重点人群和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疟疾血清学监测。1.3 传染源治疗和疫点处理 确诊疟…  相似文献   

8.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辖15个乡(镇),人口14.4万,居民大多居住在海拔200~600m之间。清流县为疟疾流行区,20世纪50、60年代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70年代后仅有间日疟流行,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建国后曾发生3次暴发流行,经长期积级防治,于1988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防止疟疾发病率回升,巩固灭疟成果,从1989年起开展了疟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万宁市南桥和五指山市毛阳历史上均属超高疟区 ,经过多年积极防治 ,发病逐年下降 ,但随着流动人口来往频繁 ,输入疟疾的威胁越来越大。为了解不同疟区疟疾流行现状、评价抗疟措施实施效果。于 1998~ 2 0 0 1年应用 IFAT和 PCR技术对南桥、毛阳不同疟疾流行区进行了纵向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点概况 南桥乡是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 ,抗疟措施落实欠佳 ,年发病率较高 ;毛阳镇是单纯间日疟流行区 ,抗疟措施落实较好 ,采取控制传播媒介和管理传染源综合措施 ,年发病率较低 ,并有效控制了恶性疟传播。1. 2 方法 …  相似文献   

10.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辖 15 个乡(镇),人口 14.4 万,居民大多居住在海拔 200~600 m之间。清流县为疟疾流行区,20世纪50、60年代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70 年代后仅有间日疟流行,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建国后曾发生3次暴发流行,经长期积级防治,于 1988 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防止疟疾发病率回升,巩固灭疟成果,从 1989年起开展了疟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对辖区内临床诊断疟疾,疑似疟疾,感冒和不明原因发热(下称“四热”…  相似文献   

11.
遵义地区辖13市县620余万人口,传疟媒介赤水市为嗜人按蚊,其余12县皆为中华按蚊。自60年代以来,中华按蚊疟区,发病率一直巩固在1/万以下。赤水市1989年疟疾回升后,虽然控制了流行,但尚未降至1/万以下。全区发热病人血检10年共394691人次,疟原虫阳性1068例,阳性率0.27%。除1985、1987、1989和1990年分别查见疟疾177、102、182和190例外,其余每年都未超过100例。流动人口血检当地流动人口血栓2034人,疟原虫阳性89例,阳性率4.38%,外地流动人口血栓1728人,阳性36例(2.08%)。疟原由普查当地流动人口普查849人,仅于1989年…  相似文献   

12.
昭通地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 ,东经 10 2°5 2′~ 10 5°19′,北纬2 6°32′~ 2 8°41′。辖 11个县市 ,总人口 339.3万。是以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为了解该地区近年疟疾流行及防治工作现状 ,于 2 0 0 0年 6月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方法选择 90年代以前该地区的疟疾高发区盐津、水富、绥江 3县为调查点 ,采用回顾调查、现场访问和资料查询等方法进行。2 结果2 .1 疟疾流行态势  1999年全区疟疾疫情报告 335例 ,各县发病数分别为盐津 192例 ,镇雄 91例 ,彝良 19例 ,巧家 9例 ,威信 12例 ,水富 6…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疟疾流行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巩固和扩大安徽省疟疾防治成果,收集并系统分析了近30年来各县的疟防资料。根据疟疾流行区的地理情况,气候特点和疟疾流行情况,把疟疾流行区分为江淮丘陵高疟区,沿江圩区中疟区,淮北平原低疟区和皖南山区低疟区。1990-1997年疟疾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4‰,1.1‰,0.65‰和0.38‰。详细分析了各流行区自然地形,气候条件,疟疾媒介种类居民生产,生活习惯,防疟的组织结构等对疟疾流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江苏茅山地区献血员疟疾流行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茅山地区的丹阳、丹徒、句容、金坛4县市是江苏省主要献血基地之一。近3年来全省疟疾发病大幅度下降,而该地区献血员中间日疟发病逐年增高并造成局部流行。同时,全省各地因输血感染间日疟病例不断出现。献血员的疟疾发病已严重影响我省疟防成果的巩固。为此,我们于1988~1989年6月以丹阳市为重点,在上述4县、市献血员中进行疟疾流行情况调查,兹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息疟定常用于疟疾的治疗和預防較为普遍,但息疟定合并氯喹啉的应用以往报告极少。为了控制发病高峯,減少复发,在疟疾暴发流行后,以息疟定治疗和預防一年多的地区,寻找更有效的疟疾預防药,就显得更重要了。因此,我們逐于1962年疟疾流行季节7月上旬开始以息疟定合并氯喹啉对間日疟进行預防服药,現将結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一、对象:在微山县××公社泗河涯和麦仁店两  相似文献   

16.
目的依据阜阳市2001-2009年疟疾流行情况资料和防治措施,分析评价现行疟防措施对控制疟疾流行所起的作用,指导今后疟防工作。方法借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1-2009年阜阳市疟疾网报信息,分析疟疾流行状况;收集近年来各项疟防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1~2007年疟疾疫情逐年上升,通过消除疟疾传染源、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落实,2007年8月份以后疟疾疫情快速上升趋势得到遏制,2009年疟疾发病明显降低。结论疟防措施有效地落实是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原则切实做好各项疟防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依据阜阳市2001-2009年疟疾流行情况资料和防治措施,分析评价现行疟防措施对控制疟疾流行所起的作用,指导今后疟防工作。方法借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1-2009年阜阳市疟疾网报信息,分析疟疾流行状况;收集近年来各项疟防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1~2007年疟疾疫情逐年上升,通过消除疟疾传染源、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落实,2007年8月份以后疟疾疫情快速上升趋势得到遏制,2009年疟疾发病明显降低。结论疟防措施有效地落实是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原则切实做好各项疟防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18.
六合县是以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媒介的疟区,直至60年代仍未控制恶性疟与间日疟流行,此后,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1995年达到了基本消灭恶性疟的标准,间日疟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属不稳定的中低度疟疾流行区。由于在疟疾防治过程中发热病人血检是及时发现传染源的主要手段,因此随着疫情持续下降,血检对象与血检率也要作相应的调整,我们于1996-1998年在疟疾流行季节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探讨。1 方法在全县抽取10个乡镇,其中,中、高疟区4个乡,低疟区6个乡,按往年的疟疾发病率与人口数大致相同分成两组,即第1组(下同)中、高疟区的东王乡、竹镇镇,…  相似文献   

19.
为巩固和扩大安徽省疟疾防治成果,收集并系统分析了近30年来各县的疟防资料。根据疟疾流行区的地理情况、气候特点和疟疾流行情况,把疟疾流行区分为江淮丘陵高疟区、沿江圩区中疟区、淮北平原低疟区和皖南山区低疟区。1990~1997年疟疾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4、1.1、0.65和0.38。详细分析了各流行区自然地形、气候条件、疟疾媒介种类、居民生产、生活习惯、防疟的组织结构等对疟疾流行的影响。对各种不同流行区应采取的具体防治对策进行了讨论。强调对江淮丘陵高疟区应当采取综合性的防治策略,包括加强查治传染源、监测防治蚊媒、完善疟疾疫情报告和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具氯喹抗性恶性疟原虫流行于许多地区,而沙特阿拉伯以往一直属于氯喹敏感地区。在1997—1998年,作为沙特主要疟疾发病区的西南地区发生疟疾暴发流行,且氯喹治疗失效以及脑型疟病例亦显著增加。为调查脑型疟的成因,作者对此期间的住院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