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雷小兰  邱芳晖  陈海燕 《新中医》2023,55(22):161-165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中药棒冰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三针联合中药棒冰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以及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2.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食物残留分级、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食物残留分级、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中药棒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及经口摄食功能,改善食物残留,减少误吸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的变化,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杜静  余红  翁雪云  徐倩  李琳青  张帆  欧子杨 《新中医》2021,53(16):178-182
目的:观察通窍利咽穴位按摩联合冰刺激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按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常规治疗护理及康复锻炼,对照组给予冰刺激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通窍利咽穴位按摩治疗。2组均持续干预3周,观察分析2组临床疗效,并应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对2组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S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利咽穴位按摩联合冰刺激可有效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冰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及Vitalstim电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针刺组,Vitalstim电刺激组和针刺结合电刺激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结合组有效率93.3%,常规针灸组有效率66.7%,单纯电刺激组有效率63.3%。结合组评分高于单纯针灸组及单纯电刺激组(P<0.05),单纯针灸组及单纯电刺激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合组疗效优于两组单纯治疗组。结论:应用针刺联合Vitalstim电刺激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更好,二者联合是一种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短时间内使用针刺疗法联合吞咽综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126例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翳风、完骨、风池、廉泉、吞咽、外金津玉液穴位,配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对照组除不进行针刺外,其他康复训练方法同治疗组。病程为2周,每天1次,每周治疗6d。治疗前后各行1次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有效率达96.87%,对照组有效率为87.10%,治疗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针刺疗法配合基础吞咽功能的综合训练和进食训练,短时间内即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刺激配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针刺治疗做对比分析。方法入组研究病例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配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针刺治疗同时配合电刺激治疗。采用洼田氏饮水实验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饮水实验结果均明显改善,吞咽功能评分分别为7.80分±1.30分与5.32分±1.99分,且对照组与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后吞咽障碍予常规药物治疗并结合针刺治疗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但配合电刺激治疗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于勰荔  黄建亮  刘建英  方盛 《新中医》2023,55(1):164-168
目的:观察任督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任督通调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半身不遂、头晕目眩、舌强言謇、辗转不利、肢体偏枯、舌苔薄白痰多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6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76.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OIS吞咽功能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FOIS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为15.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任...  相似文献   

8.
陈和禾  朱伟新  余静  许美飞 《新中医》2020,52(14):127-130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采用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和藤岛一郎吞咽评分(FIRS)评价患者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8%,高于对照组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FSS评分、FIR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VFSS评分、FI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观察组为8.6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局部穴位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急性期住院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常规内科治疗外,治疗组75例给予针刺局部穴位,对照组69例给予Mendelsohn法+舌根音训练等。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2.67%,对照组治愈率为26.0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局部穴位可以促进卒中后咽阶段吞咽障碍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吞咽障碍理疗仪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仅接受针刺治疗;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饮水试验结果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针刺能更好地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摄食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运用针刺方法对存在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0例存在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方式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B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症状开始改善时间明显早于A组;住院接受治疗的实际时间明显短于A组;治疗结束后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运用针刺方法对存在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12.
李媛  赵正恩  张少军  汪玲  赵利  邓佩琳  张锐  吴涛 《陕西中医》2020,(2):238-240,257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前者给予基础治疗、口腔训练和咽部冰刺激训练,后者在前者治疗基础上予以针灸,比较两组疗效、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sEMG)、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EMG最大波幅值大于对照组(P<0.05),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P<0.05),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针刺部位红肿,冷敷后红肿消退,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咽部冰刺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系统功能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88%,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35%少于对照组的12.94%,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全面调节人体机能,局部增强舌咽功能,在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继续探讨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在中风后吞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36例中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予以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20例)在此基础上结合针灸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1,P=0.036),对照组训练后出现轻微恶心呕吐1例,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结论:针灸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予基础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变化,比较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P0.01);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愈显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应用"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提高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在愈显率、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基础治疗,更好地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针刺与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uang Z  Huang F  Yan HX  Min Y  Gao Y  Tan BD  Qu F 《中国针灸》2010,30(12):969-973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康复训练与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97例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电刺激组(35例)和康复组(30例)。康复组给予常规治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及康复训练),针刺组给予常规治疗配合针刺治疗,穴取风池、扶突、额三针等;电刺激组给予常规治疗配合电刺激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咯痰功能计分及吞咽功能透视检查进行吞咽功能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9%(31/32),电刺激组为94.3%(33/35),均优于康复组的66.7%(20/30)(P0.01)。治疗后各组吞咽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电刺激组均优于康复组(均P0.05)。结论:针刺和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比单纯的康复训练疗效更好,针刺与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采用西医内科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自拟吞咽合剂和针刺疗法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吞咽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吞咽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力,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安全可靠,无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项部取穴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头项部取穴针刺治疗。结果:临床愈显率治疗组为81.5%,对照组为58.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2%,对照组为70.8%,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项部取穴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太阴、少阴、少阳经取穴针刺缓解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太阴、少阴、少阳经取穴)、对照组(传统取穴)各30例,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两组肌张力的治愈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肢体功能改善,两组自身前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后差值组间对比(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太阴、少阴、少阳经取穴针刺对中风后肌张力增高及肢体功能改善有显著疗效,且优于传统取穴针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针灸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接诊的10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针灸康复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VFS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痊愈率为18.00%和6.00%;实验组的显效率、有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4.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u=4.5874,P﹤0.0001);第-周时,实验组患者的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7.9275,P﹤0.0001);第二周时,实验组患者的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9.3113,P﹤0.0001);第三周时,实验组患者的VF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6.3571,P﹤0.0001).结论:针灸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上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