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位糖尿病患者带着自己在家监测的血糖值来医院就诊,上面清楚地记录着餐后血糖6.0毫摩尔/升,餐前血糖3.8毫摩尔/升。对正常人而言这样的血糖是非常理想的,患者本人也十分满意,没想到医生却连连摇头。患者很不解:“我把血糖控制达标有什么不对吗?”对于服药和打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样的血糖并非达标,而是控制得过低。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宜控制在4.4~6.1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4.4~80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而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39~72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毫摩/升以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一套以实践、体验等方式为主的糖尿病教育形式,达到更好地控制糖尿病病情的目标。方法对在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9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分别进行以实践为主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实践组,n=49)和传统的课堂糖尿病健康教育(课堂组,n=50),对比分析两组在病情控制及生活方式改变上的差异。结果实践组随访12个月时的空腹血糖(6.33±1.42)mmol/L、餐后2h血糖(9.18±2.63)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1.3)%、体重指数减低(1.01±1.39)kg/m。、糖尿病知识评分(24.7±3.9)分、运动次数(4.8±2.6)7欠/周、自我监测血糖次数(4.7±5.0)次/月等,均优于课堂组(P值均〈0.05)。结论以实践为主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形式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及体重控制上优于传统的课堂式糖尿病教育。  相似文献   

4.
李长玉 《家庭医学》2007,(18):15-15
Q 糖尿病仅用饮食治疗可以控制血糖吗? A:2型糖尿病发病早期或轻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增高不明显.主要表现是餐后高血糖。若餐后血糖在10mmol/L以下.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下者.可先用饮食控制。特别是中、老年病人.约有四分之一的人.血糖可达到理想目标.但是随着年龄增大.病情发展.大部分病人单纯控制饮食就不能使血糖达标.而需药物治疗了。  相似文献   

5.
《家庭健康》2010,(1):58-58
我是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是8.9毫摩尔/升,餐后血糖检测是19.8毫摩尔/升。我听说糖尿病患者需要饮食控制,具体是什么?有什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因素干预对远洋船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影响.方法 对68例远洋船员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不良原因的调查,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 血糖控制不良主要与对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认识不足,药物治疗欠佳,缺乏长期有效的血糖监测及糖尿病知识教育缺乏有关;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综合干预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三项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船员糖尿病患者需要加强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长期有效的血糖监测及糖尿病知识教育,以长期、稳定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王大伯患糖尿病5年了。一直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每天3次,每次1片(250毫克)。血糖控制得很好,空腹血糖5毫摩尔/升,餐后血糖7~8毫摩尔/升。但他心里一直担心二甲双胍片对肝、肾功能有影响。针对王大伯的担忧,在这里一并给患者作介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早餐主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方法在江苏省盐城市黄海社区分批选取诊断明确、生活规律、病情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4例,连续3天早餐分别以相同交换份的发芽糙米粥、大米粥、馒头为主食,其他饮食内容及治疗措施不变,每日监测空腹血糖(FPG)及早餐后半小时血糖(PG0.5h)、餐后1小时血糖(PG1h)、餐后2小时血糖(PG2h)。结果馒头组PG0.5h略低,PG1h、PG2h均最高;糙米粥组PG1h、PG2h低于馒头组、大米粥组,P﹥0.05。结论馒头对餐后血糖控制的影响无明显优势,2型糖尿病患者可保留食粥的传统习惯,煮粥时提倡多用糙米等粗杂粮。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状况等相关因素对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对门诊随访6个月以上的37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生活资料、经济环境、心理及自我监测等共28条因素,结合门诊用药及血糖控制情况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门诊患者餐后血糖波动<8mmol/L者占34.67%,血糖控制不好及未规则随访者占44.19%。被调查者378例中吸烟、经济条件、婚姻、居住、医疗费用、门诊复查血糖频率、饮食、运动、对糖尿病控制的信心等11条因素与血糖控制相关。结论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仅要强调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运动、自我监测等多方面综合治疗,坚持持久的对疾病控制的信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我今年70岁,身高172厘米,体重66千克,患2型糖尿病七八年,目前空腹血糖7~8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9~11毫摩尔/升,平时口服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最近有朋友向我推荐一种专门给糖尿病患者吃的大米,里面含有一种叫“抗性淀粉”的成分,说是可以平稳餐后血糖。我吃了几顿,餐后血糖控制到了7.7毫摩尔/升左右,其他饮食、...  相似文献   

11.
新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经过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2—3个月之后空腹血糖仍然高于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0mmol/L,就应该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70岁的徐大伯有糖尿病史13年,目前使用胰岛素治疗和饮食控制,并坚持每天散步半小时。最近,他在家中用血糖仪自行检测血糖后发现,空腹血糖7.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却高达14毫摩尔/升。这让徐大伯很不理解,为什么空腹血糖不高,餐后2小时血糖却这么高呢?听人说,餐后血糖对心血管危害较大,为此,徐大伯很着急,怎样才能降低餐后血糖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状态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比较两组空腹血糖控制良好而餐后血糖不同的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在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餐后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其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餐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结论空腹血糖正常情况下,餐后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血糖仪监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为老年糖尿病患者104例,其接受治疗的时间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根据其血糖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运用血糖仪监测的5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给予常规血糖仪监测的52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管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监测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监测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对血糖管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管理的过程中血糖仪监测的运用,可以将其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控制在更加合理的范围内,提高了患者对血糖管理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5.
何平  张玉洁  尹玉竹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323-2325
目的:运用一种新的持续检测血糖的方法,确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轮廓特点。方法:孕妇身上连续72 h连接上一个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该装置每5 min检测一次皮下间质组织的血糖水平。孕妇记录下检测期间每次用餐的时间。分析每次餐后240 min内的血糖值。结果:58名孕妇参与此项研究,其中21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单纯饮食控制,19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接受胰岛素治疗,另有18名孕妇为I型糖尿病患者。对于检测的所有各组糖尿病孕妇,从其用餐至达到最高血糖峰值的时间均相似,大约为90 min,早、午、晚3餐的餐后血糖峰值的时间亦相似。Ⅰ型糖尿病患者组餐后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2.8%,妊娠期糖尿病组为8.7%。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达到餐后血糖峰值的时间约为餐后90 min。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更清楚全面地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有助于孕期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患者的三大基本疗法之一,它可以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紊乱,从而降低血糖。餐后运动的实施涉及到具体环节,如运动的条件、种类及注意事项。做好餐后运动的护理,在有效控制血糖的情况下,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现对我科收治的1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餐后运动的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笔者收治了一位特殊的糖尿病病人。患者女性,60岁,一年前确诊为糖尿病,当时空腹及餐后血糖只是轻度升高,经过饮食控制及小剂量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18.
如今,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已开始关注糖化血红蛋白,不仅因为它是判定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金标准”,更重要的是它每降1%,多种相关危险疾病的发生率都会显著降低。其实在平时,只要记住一个公式:空腹血糖〈6+餐后2小时〈8=糖化血红蛋白〈6.5%。也就是说.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8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就能轻松达标。  相似文献   

19.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中之重,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程度,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为医生制定或调整合理的降糖方案提供客观依据。不过,血糖监测分多个时间段,不同时间段的血糖监测值代表不同阶段的血糖控制情况,时常让患者感到一头雾水。而正确把握血糖监测的时机,是每位糖尿病患者的“必修课”,例如:空腹血糖已经获得良好控制,但糖化血红蛋白仍不达标时,应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每曰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必须监测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晚餐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需要监测睡前血糖;怀疑夜间低血糖者,应监测夜间血糖;等等。  相似文献   

20.
老赵患糖尿病3年了,一直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每天3次,每次1片(250毫克)。现在血糖控制得很好,空腹血糖5毫摩尔/升,餐后血糖7-8毫摩尔/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