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对我科1998—01~2003—12收治老年腹外疝患者,按照入院次序随机分为两组: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和传统手术组(Bassini法)。以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复发率等作为观察指标,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老年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病人痛苦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是适合老年患者的理想疝修补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传统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08 年7 月至2011 年11 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60 例,随机分为2 组,传统组30 例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护理2 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 传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8±27)min,下床活动时间(83±21)h,术后住院时间(7.4±2.3)d,并发症发生率23.3%,术后复发率为13.3%;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1±19)min,下床活动时间(22±9)h,术后住院时间(4.5±1.5)d,并发症发生率6.7%,术后复发率为3.3%,P < 0.05.结论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较传统疝修补术具有显著优势,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8例腹股沟疝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102例),两组分别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和Bassini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疼痛发生率差异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腹股沟疝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腹股沟疝病例共120例,其中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48例,传统疝修补术72例。对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术,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提前,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复发率显著下降。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股沟斜疝传统修补术和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4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腹股沟斜疝传统修补术,观察组给予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镇痛剂应用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疝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问均短于对照组,镇痛剂应用率,发热、尿潴留发生率及疝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可作为腹股沟疝治疗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治疗的33例腹股沟疝患者,设立为A组,同期进行传统疝修补术的33例腹股沟疝患者,设立为B组,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A组患者未发现复发病例,B组复发12例,复发率达36.4%。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8例腹股沟疝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102例),两组分别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和Bassini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疼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术后腹胀、尿潴留发生率及疝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较Bassini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腹股沟疝患者5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研究组(各25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研究组患者采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的疾病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的疾病复发率也低于传统组。结论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快,损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复发率低,较传统疝修补术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具有显著临床疗效,更适合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另选取该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手术费用。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优势,为推广无张力修补术提供借鉴。方法将60例腹外疝患者分为无张力修补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各30例。无张力修补术组患者行平片法无张力疝修补术或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手术组患者施行传统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实施时间、恢复日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无张力修补术组和传统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成本低、康复快、安全性好、复发率小的明显优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分析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86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3例给予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43例给予传统张力性疝修补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疝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较好的缩短手术时间和下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发热、尿潴留等并发症较少,切口愈合良好、复发情况较低,适应证广泛,操作较为简便,创伤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82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和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1);术后观察组阴囊水肿、切口积液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无张力疝修补术无论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速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传统修补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用于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对比。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则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期间的复发率同样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确切,相较于传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对67例接受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组)与46例接受传统疝修补术(传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无张力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P<0.01)。传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高于无张力组(P<0.01)。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局部无张力、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势。方法 300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实施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3年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0.7%,对照组15例复发,复发率为10.0%。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腹股沟疝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90例腹股沟疝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疗效、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的痊愈率均为100%,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复治疗腹股沟疝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治疗的215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疼痛要强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便、迅速、安全,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现代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2月120例腹股沟疝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效果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观察组33例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和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性疝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腹股沟嵌顿性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8例,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参考组采用传统张力性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性疝手术时间短、对患者机体损伤小,术后患者康复快,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