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对脊髓损伤后 bax mRNA 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及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的 Allen’s 锤击法致大鼠 T_(10)脊髓损伤,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定量分析法观察脊髓损伤早期 bax mRNA 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有中等量的 bax mRNA 及蛋白表达。模型组脊髓损伤后6h 及24h bax mRNA 及蛋白表达均增高,电针治疗组 bax mRNA 及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与甲基强的松龙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电针可下调bax mRNA 及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Calpain-2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雌性Wistar大鼠被均分为下述几组,即正常组(Normal组)、急性脊髓损伤+抑制剂组(MDL组)、急性脊髓损伤+甲基强的松龙组+夹脊电针治疗(EA+MP组)、急性脊髓损伤组(ASCI组)与假手术组(Sham组),各24只。对于这些研究组,又将其分为4个不同的亚组,即1天、3天、7天、14天亚组,每组大鼠均为6只。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手术后常规饲养;其余各组于模型成功后分别进行相应处置,选择BBB评分为1~3分的大鼠入组。大鼠于术后第14天,在治疗时间点结束后再以BBB法测定其运动功能,然后处死并取材,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NMDA-NR1、Calpain-2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使用SPSS19.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模型组中,BBB评分明显地低于假手术组(P 0. 05);在对大鼠进行相关的治疗之后,EA+MP组14天后的BBB评分显著升高(P 0. 05)。EA+MP组和MDL组大鼠的NMDA-NR1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ASCI组(P 0. 05),且EA+MP组NMDA-NR1蛋白表达低于MDL组(P 0. 05)。MDL组以及EA+MP组大鼠Calpain-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ASCI组(P 0. 05)。EA+MP组大鼠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MDL组(P 0. 05)。结论: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能降低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NMDA-NR1、Calpain-2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大椎""命门"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损伤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亚基NR2B表达的影响,探讨督脉电针促进急性SCI脊髓前角神经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及药物组,每组24只。采用脊髓打击器打击复制急性SCI模型。电针组于造模成功后电针大鼠"大椎""命门"穴,每次治疗30min,共治疗3次。药物组先予尾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MP)30mg/kg冲击治疗,然后予5.4mg·kg~(-1)·h-1 MP维持,共24h。采用BBB行为学评分观察大鼠造模前及造模后6、24、48h运动功能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脊髓损伤区NR2B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脊髓损伤区NR2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同时段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BBB行为学评分于造模后6、24、48h均显著降低(P0.001)。与同时段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药物组的BBB评分于造模后各时点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脊髓损伤区病理学改变明显,NR2B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01),NR2B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和药物组脊髓损伤区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NR2B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P0.001),NR2B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各指标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电针"大椎""命门"穴可能通过抑制脊髓损伤区NR2B的表达,从而促进脊髓前角损伤神经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脊髓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ASC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ASCI)和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组(EA+MP),又分为1天、3天、7天和14天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NYU打击器制备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Sham组进行手术,不造模,术后常规饲养;ASCI组造模后常规饲养;EA+MP组造模后30 min,给予大鼠一次性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术后3 h给予大鼠夹脊电针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采用BBB评分观察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ASCI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ASCI组比较,经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3天后,EA+MP组BBB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Sham组比较,ASCI组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治疗3天后,与ASCI组相比,EA+MP组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明显增高,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NMDA-NR1显著下调,可能是其改善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Ma C  Yu L  Yan LP 《针刺研究》2010,35(6):403-408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病理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大鼠脊髓腰段神经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GluRs)相关亚单位NR 1、NR 2 B、GluR 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以及电针的作用,探讨电针干预脊髓中枢敏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后两组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模型(SNI),对照组仅分离但不损伤神经。伤侧足底触觉法于造模前、造模后第2、7、14天测定机械痛阈。电针组在造模第7天测痛后电针"委中"和"环跳"穴30 min,1次/d,共7 d。各组末次测痛后处死动物,摘取腰段脊髓,用Western blot检测NR 1、NR 2 B和GluR 1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相应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SNI模型大鼠损伤侧足底机械痛阈进行性降低(P0.05,P0.01);电针能显著提高SNI模型大鼠机械痛阈(P0.01)。SNI模型大鼠脊髓腰段神经元相关受体亚单位NR 1、NR 2 B、GluR 1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有上调现象,但只有NR 2 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对上述表达上调有抑制作用的倾向,同样,只有对NR 2 B蛋白及其mRNA的上调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电针通过对脊髓神经元iGluRs相关亚单位NR 2B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显著下调,达到调整SNI大鼠痛信息调控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S lit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用改良A 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6h、1d、7d取损伤局部脊髓组织,提取总RNA,经RT-PCR反应,测定损伤后脊髓组织内S lit2mRNA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电针组和药物组均能显著升高脊髓损伤6h、1d、7d后脊髓组织中S lit2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较,药物组和电针组S lit2 mRNA表达均升高,并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与电针组相比较,电针组S lit2 mRNA表达略高于药物组,但无显著性差(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S lit-2 mRNA表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能对轴突的正确导向性生长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电针"夹脊"穴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特异表达的补体受体-3的单克隆抗体(OX-42)及嘌呤受体P2X4(P2X4)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可能的后效应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后即刻组、电针后0.5h组、电针后1h组、电针后2h组、电针后4h组、电针后12h组、电针后24h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与各电针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法建立大鼠CCI模型。各电针组于造模7d后电针双侧L3、L5夹脊穴20min,分别于电针后即刻及电针后0.5、1、2、4、12、24h取材,空白组与模型组仅固定20min后取材。观察各组大鼠干预前后热痛阈值的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腰膨大OX-42、P2X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7d后(干预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各电针组的热痛阈值明显下降(P0.01);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即刻组、电针后0.5h组、电针后1h组及电针后2h组大鼠的热痛阈值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腰膨大OX-42、P2X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即刻组、电针后0.5h组、电针后1h组及电针后2h组大鼠的脊髓腰膨大OX-4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电针后即刻组、电针后0.5h组及电针后1h组大鼠脊髓腰膨大的P2X4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电针"夹脊"穴可明显下调CCI大鼠脊髓OX-42、P2X4蛋白的表达,提高大鼠热痛阈,在电针后0.5h下调最明显,其镇痛后效应可延续2h。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基泼尼松龙(MP)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胶质细胞、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2只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单纯损伤组及MP组各36只,制成脊髓损伤动物模型。MP组经大鼠尾静脉给予MP冲击治疗,单纯损伤组经大鼠尾静脉每日注射生理盐水0.2 mL。2组大鼠分批于1,3,5,8,14,21 d各处死6只,常规制成脊髓切片,行Bcl-2检测,TUNEL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单纯损伤组Bcl-2高峰发生在损伤后3 d,而MP组于伤后1 d达到高峰。此时Bcl-2蛋白在神经细胞中表达,在胶质细胞中大量表达,且一直维持到伤后14 d才开始下降,伤后21 d仅少量表达(P<0.05)。TUNEL原位标记检测单纯损伤组24 h已出现不少阳性细胞,以胶质细胞为主,3~8d达到高峰,此后逐渐回落,但21 d时仍有阳性细胞;MP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MP在脊髓损伤中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Bcl-2蛋白表达,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脊髓损伤早期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热休克蛋白70及其mRN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其mRNA(Hsp70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电针组动物手术后2h即给予电针处理。分别在1d、2d和3d处死动物,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脊髓损伤部Hsp70mRNA,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定量分析方法检测Hsp70表达。结果手术后1d时模型组和电针组Hsp70mRNA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随后逐渐下降,至3d时已降至假手术组水平。电针组Hsp70mRNA表达下降速率明显较模型组缓慢,Hsp70mRNA表达量在2d时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Hsp70蛋白表达也是1d时最高,以后逐渐下降;电针组Hsp70表达在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增加脊髓损伤大鼠脊髓损伤部Hsp70及其mRNA的表达,减少细胞毒性,从而抑制神经元的凋亡和死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大鼠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镇痛可能的效应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热痛阈筛选并选取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后即刻组、电针后0.5 h组,每组各6只。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法建立CCI大鼠模型,电针组于造模后第7天进行电针双侧足三里,空白组、模型组同样固定,不进行任何处理,电针相应时间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干预前后热痛阈值以及脊髓腰膨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热痛阈明显降低(P0.05),电针后0.5 h组大鼠脊髓背角的ERK1/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0.5 h组大鼠的热痛阈及脊髓背角ERK1/2蛋白表达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抑制脊髓背角ERK1/2的表达对CCI模型大鼠发挥镇痛作用,以电针后30 min的镇痛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穴位注射加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痛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加针刺组和单纯针刺组,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椎动脉血流情况及血管变化。结果:①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椎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以及椎动脉形态;②穴位注射加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确切的改善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作用,其椎动脉供血及形态的改善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相一致,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变态反应性神经炎的机理.方法:4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针刺组取"L4夹脊""足三里""悬钟"穴,药物组用泼尼松灌胃给药.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模型组CD8 细胞数降低,CD4 /CD8 比值明显升高.针刺组能显著提高CD8 细胞数,使CD4 /CD8 比值接近正常,而对CD3 、CD4 细胞数无明显影响.结论:针刺疗法能有效调整T细胞亚群的紊乱状况.  相似文献   

13.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窦胆囊收缩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的特异相关性的内在机制.方法:将60只家兔随机分为A.生理盐水组;B.阿托品组;C."足三里"组(足阳明经);D."阳陵泉"组(足少阳经);E."四白"组(足阳明经);F."承筋"组(足太阳经).除A组外,各组均静脉滴注阿托品,与此同时C~F组分别电针"足三里""阳陵泉""四白"及"承筋"穴20 min.取胃窦平滑肌组织,采用RT-PCR方法测上述组织内胆囊收缩素受体基因(CCKA-R-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足阳明经"足三里""四白"能上调胃窦组织中CCKA-R-mRNA的表达(P<0.01),电针足少阳经"阳陵泉"及足太阳经"承筋"穴则无此效应(P>0.05).结论:①CCKA-R-mRNA表达增强是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功能产生兴奋作用的内在机制之一,针刺足阳明经对胃运动的影响,不仅与相关的脑肠肽的释放有关,还与其相应受体基因表达的强弱有关;②足阳明经与胃相关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针刺在开颅术中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针刺腧穴对开颅术中患者脑组织氧分压 (PbtO2 )、二氧化碳分压 (PbtCO2 )和 pH值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0例在全麻下行开颅术患者术中持续进行脑组织氧代谢监测 ,针刺涌泉、厉兑 1 0分钟 ,比较针刺前 5分钟、针刺 1 0分钟、针刺停止后 5分钟PbtO2 、PbtCO2 、pH值、心率 (HR)和平均动脉压 (MAP)的变化。结果 :PbtO2 、PbtCO2 和 pH值在针刺中和针刺停止后 5分钟内与针刺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HR和MAP在针刺中增加 ,针刺停止后回到针刺前水平。结论 :针刺腧穴可增加PbtO2 和 pH值 ,降低PbtCO2 ,即能增加脑血流量 ,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和脑组织氧代谢 ,对脑组织起保护作用。脑组织氧代谢监测仪所测参数能直接动态反映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变化 ,及时发现脑组织缺血缺氧 ,对指导开颅术中的脑保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督脉电针治疗大鼠全横断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对大鼠全横断性脊髓损伤的行为和结构修复的影响。方法:用BBB评分法和爬网格试验检测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及督脉电针治疗后大鼠的运动功能,荧光金逆行标记法检测再生神经元,用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脊髓损伤区周围神经元GAP-43的表达。结果:督脉电针治疗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有明显地恢复,损伤区脊髓组织退变减轻,躯体感觉运动区内锥体细胞层及红核内的神经元密度增大,脊髓组织内GAP-43阳性神经元增多,在脊髓横断头侧端灰质内、躯体运动感觉区及红核内有少量被标记细胞。结论:督脉电针治疗可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下行纤维再生和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量化针刺手法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F值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张海翔  杨光  徐丽  赵君菁 《中国针灸》2003,23(8):439-441
目的探讨量化针刺手法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前期"眼房水流量(F值)的影响(以下简称F值).方法对198例(204眼)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针刺后3、6、12个月F值的临床效果,并对家兔眼房水进行针刺后的实验室生化分析.结果通过3个时段的效果分析,观察组效果显著(P<0.05),且兔眼房水生化分析中离子浓度和渗透压均有明显改变.结论量化针刺手法对眼房水流量影响显著,是临床防治青光眼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依据中、西医理论认识和前期临床观察结果,阐述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发生原因、机制和表现,总结出运用经筋刺法、平衡肌张力针法、针刺督脉与夹脊穴、针刺跷脉穴方法、针刺“泻阴补阳针法”和针刺特定穴等缓解脑卒中后痉挛瘫痪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猴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之理  李瑞午 《中国针灸》1999,19(7):433-435
猴6只,用Alen氏法以150GCF力和200GCF力砸伤脊髓腰1部位。各分成针刺组、给药组及对照组。实验结果提示针刺或ATP治疗脊髓损伤未能得到满意的效果,神经纤维未见到再生现象。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脊髓损伤的恢复情况从本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似与脊髓损伤当时力的大小有直接密切关系。其针刺和给药可能与提高机体抵抗力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针灸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抗复发作用。方法 :将 1 0年内用针灸治疗与相同时间内西医脑系科运用药物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对其存活率、死亡率尤其是复发率进行观察。并对复发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 :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复发率为1 1 2 8% ,药物组复发率为 2 9 45 % (P <0 0 5 )。结论 :针灸疗法能有效预防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2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观察了针刺“水沟”、“内关”穴后,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P/10)脑细胞核蛋白质及染色质NHCP的电泳图谱,经光密度扫描仪扫描,测定蛋白区带峰面积比值。结果显示,针刺可以降低膜蛋白(细胞核蛋白中分子量为62KD的蛋白区带)含量;增加非组蛋白(染色质蛋白中分子量为24KD的蛋白区带)含量。研究表明,针刺“水沟”、“内关”穴对一些蛋白质在衰老过程中出现的增龄性变化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