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军人心理教育训练的可行性、适应对象和训练效果。方法对23名军人实施心理教育训练,然后问卷调查心理教育训练的可行性、适应对象和训练效果。结果除96%的人认为“军营探秘”适合部队外,100%的人肯定了其它8个项目均适合部队进行心理教育训练;从训练效果看,心理教育训练达标情况依次是军营相识、风雨同行、保家卫国、自信呐喊、军衔换掉、能说会道、行动一致、交往有方和军营探秘;适合新兵的心理训练项目依次为军营相识、交往有方、风雨同行、能说会道、行动一致、保家卫国和自信呐喊等,适合老兵心理教育训练的项目依次为军衔换掉、自信呐喊、保家卫国、交往有方和风雨同行等。结论军人心理教育训练很有必要,为保证能打仗和打胜仗,必须强化部队官兵心理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2.
部队开展心理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偏差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队开展心理教育、疏导和训练工作的目的是提高官兵心理素质,增强官兵对各种复杂、严峻环境和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此项工作在基层部队全面开展,对部队的正规化建设、科学管理及政治工作等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军心理工作起步较晚,人们对其理解、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3.
军事体育训练损伤是指训练导致肌肉和骨骼系统的损伤,直接影响部队官兵身体健康,影响部队训练质量,削弱部队战斗力。因此,分析军事体育训练损伤的心理原因对于提高训练效果、避免训练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军事体育训练损伤的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紧张心理、恐惧怯场心理、消极避训心理、麻痹厌倦心理、反思后怕心理、过分热情心理和自满骄傲心理。为了避免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训练损伤,我们应该从训练心理学的角度探讨预防军人在军事体育训练中出现训练损伤的心理学对策,从而提高军人的训练成绩和战斗力。从心理上重视训练过程。注意训练过程的科学性,在训练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排除训练心理障碍。对有训练心理障碍的战士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心理咨询、心理疏  相似文献   

4.
《人民军医》2006,49(1):60-60
广东汕头95080部队医院尉国勤来稿;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有必要开展“心理管理”。文章说,心理健康是战斗力。作为军人,需要在紧张、压力和挫折面前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官兵因其任务的特殊性和突发性,使得官兵心理都承受不同的压力。面对压力,大多数官兵都能正确对待,把压力作为动力,使部队战备、训练搞得红红火火。但也有少数官兵心理素质十分脆弱,惧怕困难,经受不了挫折,而出现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官兵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当理想与现实出现反差时,不能正确对待,以致出现心理障碍,这时候可能由心理问题发展为身心疾病,乃至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5.
广东汕头95080部队医院尉国勤来稿;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有必要开展“心理管理”。文章说,心理健康是战斗力。作为军人,需要在紧张、压力和挫折面前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官兵因其任务的特殊性和突发性,使得官兵心理都承受不同的压力。面对压力,大多数官兵都能正确对待,把压力作为动力,使部队战备、训练搞得红红火火。但也有少数官兵心理素质十分脆弱,惧怕困难,经受不了挫折,而出现心理问题;还有一些官兵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当理想与现实出现反差时,不能正确对待,以致出现心理障碍,这时候可能由心理问题发展为身心疾病,乃至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6.
团体心理训练对野外驻训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野外驻训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野外驻训官兵720人随机分为团体心理训练组与对照组各360人,进行3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与部队常规管理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野外驻训官兵进行训练前后的测评对比,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野外驻训官兵两组训练前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训练前,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各项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团体心理训练提高野外驻训官兵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了解基层部队官兵心理状况及心理压力。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基层部队官兵心理状况及心理压力调查问卷》,对某部1102例官兵进行调查。结果:85.8%官兵与人相处轻松愉快,84.5%官兵可以应付工作压力,82.7%官兵对未来充满信心,78.4%官兵知道愤怒、抑郁等情绪会影响健康,72.6%官兵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感到满意,69.2%官兵可以轻松表达情感。军官、士官和义务兵在知道愤怒、焦虑情绪有害、可以轻松表达情感方面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军官、士官和义务兵在对心理服务和政治思想工作的认同性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43.5%官兵心理压力来自日常工作,士官、义务兵与军官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29.0%官兵压力来源于家庭困难,军官、士官与义务兵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31.7%官兵压力来自部队管理,军官、士官和义务兵间差异不显著(P>0.05)。68.2%官兵有心理压力和思想困惑时找朋友倾诉,25.8%找父母倾诉,13.3%分别找领导及心理医师倾诉;义务兵向父母和领导倾诉的比例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军官和士官(P<0.05,P<0.01)。结论:应改善基层部队官兵生活条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官兵宣泄心理压力,切实提高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青年官兵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焱 《西南军医》2011,13(4):648-650
目前部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针对官兵出现心理危机时而展开的,缺乏危机前的预警机制。青年官兵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可以促进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完善,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深化军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它主要包括预警对象的确立、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对预警信息的评估和处理危机四个组成部分,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对于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较为完善的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是部队、家庭和社会等各支持系统各尽其能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戴卫民 《武警医学》2008,19(12):1152-1152
为维护藏区维稳官兵身心健康,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12月1日~7日,总部后勤部卫生部在青海总队举办了心理工作业务骨干培训班,来自藏区维稳部队的50名心理医生参加了培训。这次培训,请全军和武警部队为藏区维稳官兵进行过心理服务的专家授课,安排了高原部队心理教育、训练、疏导、咨询、诊治和应急干预等教学内容,重点讲授专业技能知识,并组织编写相关工作指导手册。  相似文献   

10.
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是参加军事行动和非军事行动的第一梯队,具有训练强度大、管理严格、在外执行任务多等特点,官兵的心理压力大,易产生各种心理失衡。因此,探索新时期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官兵的心理特点,积极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工作,对确保部队安全稳定和各项任务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在部队任职教育培训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以任职教育培训班30名军队学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训练方法和技能知识培训实践研究,并在授课前后使用调查问卷评价训练效果.结果 训练后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总分显著高于训练前的总分,自尊量表(24.83±2.64/27.67士2.53,t=-4.54,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2.69±0.49/3.02±0.49,t=-2.58,P<0.05);交往焦虑量表训练前的总分显著高于训练后的总分(38.03±6.61/33.03±6.85,t=2.884,P<0.01),信赖他人量表训练前后的总分差别不显著(1.87±0.51/1.70±0.87,t=0.90,P<0.05).结论 团体心理训练对促进官兵心理健康有一定效果,简单易行,值得进一步探讨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将野外驻训官兵480人随机分为团体心理训练组与对照组各240人,进行3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与部队常规管理教育,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两组野外驻训官兵进行训练前后的测评对比,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训练前;自责、幻想、退避的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训练前;退避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自责、退避两项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的求助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退避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自责、退避的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训练改善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药、针灸对反恐演习人员SDS、SA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恐演习是武警部队一项重要的军事技能训练 ,反恐训练对官兵应激强度大。其心理应激反应直接影响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变化 ,影响着官兵的认知、行为和情绪 ,心理应激在机体与外界的适应过程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综合干预 ,有效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公安消防官兵灭火救援心理训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焕志 《西南军医》2007,9(3):104-105
公安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中出现的一些消极心理,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提高,影响中心任务的圆满完成,必须加强消防官兵灭火救援心理训练。诱发这些消极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原因,科学确定心理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5.
边防海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系统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边防海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探讨通过系统心理干预对提高边防海岛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意义。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边防海岛官兵进行心理测试,以此作为心理健康指标,与军队常模比较;以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方法对边防海岛官兵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并分别做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组内比较。结果干预前边防海岛官兵SCL-90除人际关系和抑郁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干预后,实验组官兵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阳性项目均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边防海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系统心理干预对提高边防海岛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卫工剪影     
1济南军区联勤部物资采购站紧贴新时期青年官兵心理特点,坚持把心理教育疏导工作作为保持部队安全稳定的实际举措,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普及心理基础知识,让官兵掌握科学自我疏导方法,及时减轻心理压力,有效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确保官兵健康成长,促进部队建设全面发展。图为青年官兵在该站"萤火虫"心理咨询室接受测试的场景。  相似文献   

17.
未来信息化战争全方位、全时空和多层次心理战的强大攻势,会使参战人员始终处于紧张的应激心理状态。适度的心理应激可使官兵战斗能力提高,而过度、持续的心理应激往往引起官兵思维和动作混乱,甚至丧失作战能力。因此,战斗心理应激控制对战争的胜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经过严格心理训练、有部队凝聚力和领导力的官兵,战斗应激能得到较好控制,在战斗中往往表现出忠诚、无私、勇敢等积极战斗应激反应。反之,则会导致官兵心理不稳定,甚至出现有害行为,  相似文献   

18.
海军陆战部队官兵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陆战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白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海军某陆战部队官兵284例进行心理评估,并与军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陆战部队官兵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并多采取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结论:特殊作业环境对陆战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一定影响。应采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等措施,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对抗震救灾部队官兵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一线抗震救灾官兵420例,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1个月,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5、30天进行焦虑情绪评估标准分值(SAS)和抑郁情绪评估标准分值(SDS)N评。结果:干预前后抗震救灾官兵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差异非常显著(P〈O.01)SAS和SDS标准分值为35-42分,各项评分为1分。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抗震救灾官兵焦虑及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心理干预对海训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海训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参训前训练、集体授课、团体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等方式对海训官兵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3名参训官兵和161名对照组官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心理干预后参训官兵SCL-90总分值、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和因子10等多项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恐怖等因子分值也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海训官兵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应加强参训人员及参训部队之间的协作性,提高参训人员的心理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