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大中专学校学生吸烟行为日趋严重,这不仅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违反了大中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许多学校为控制学生吸烟行为而制定了许多管理措施,甚至刊登了不招收吸烟学生的广告。为此,笔走访了永州市12所大中专学校,针对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春燕  夏春翔  王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339-1340
目的:通过探讨创建“无吸烟学校”,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推广。方法:争取政府支持,成立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搞调查、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结果:教师的吸烟率明显下降,教育后比教育前男性教师吸烟率下降了13.42%。结论:领导重视是关键,教育活动为引导,表率作用是突破口,规章制度是保障。  相似文献   

3.
吸烟现象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吸烟危害健康,已被大量科学研究所证实,但青少年吸烟者有增无减。为了引起社会的关注,使青少年充分认识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性,特将对青少年吸烟调查的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深入了解吸烟的危害搞好青少年控烟宣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陶菊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1):156-157
在我国.吸烟总人数和烟草消耗量已成为世界之最,1996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3.2亿烟民。据WHO资料显示,我国13亿人口中成年人吸烟率达35.6%,青少年吸烟率为10.8%。青少年家庭中被动吸烟率达53.0%。3/4的吸烟者是在15-24岁开始吸烟并成瘾,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从1984年的22.4岁提前到1996年的19.7岁,而大多数人开始吸烟的年龄小于18岁。近年来青少年吸烟率显示出增长的趋势,开始吸烟年龄也较以前降低。全球青少年吸烟调查报告显示,13~15岁儿童吸烟率达20.0%-39.5%。如果搞不好青少年控烟宣教工作,烟草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我国的烟民在未来30年还会增加到4.3亿;  相似文献   

5.
6.
吸烟的危害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吸烟的危害及其对策研究范仲鲁,兰迎春济宁医学院社会科学部(272113)自1962年英国皇家内科学会发表"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的数据以来,全世界已有6000万人因吸烟丧生,目前全球因吸烟而患病死亡的人数每年高达300万人。世界吸烟大军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都匀市大中专学生吸烟现状、吸烟原因,并探讨干预对策.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都匀市六所大中专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都匀市大中专学生吸烟率27.35%(男生35.58%,女生8.92%).朋友、同学聚会相互敬烟是导致大中专学生首次吸烟最主要原因.结论都匀市大中专学生吸烟率明显高于全国男大学生吸烟率(29.4%)水平,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干预控制.  相似文献   

8.
周汉龙 《右江医学》1995,23(1):26-28
被动吸烟危害健康的研究进展广西健康教育所周汉龙被动吸烟,或称非自主吸烟、二手吸烟、强迫吸烟、间接吸烟,是指个体暴露于环境香烟烟雾(ETS)中,我国现有被动吸烟者逾四亿。自1986年美国卫生总监关于“非自主吸烟对健康的影响”最详细的综合论文发表后,吸烟...  相似文献   

9.
烟草严重威胁中国民众的身体健康,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吸烟进行预防与控制。本文探讨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及控烟策略,研究吸烟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控烟策略和措施。有效的控烟运动有赖于政府积极主导控烟规划,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积极构建控烟支持环境,从而切实减少烟草对我国公民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吸烟的人由于吸入吸烟者燃烧卷烟释放和其口鼻喷出的烟雾,在医学上称为“被动吸烟”,也称为“二手烟”;这种烟来自两部分:一是吸烟者口、鼻吐出来的烟雾,即主流烟(MainstreamSmoke);二是点燃后的烟从旁侧释放的烟雾,即侧流烟(Sidestreamsmoke);前者占15%,后者占85%。烟雾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有40多种致癌物质和10多种癌症诱发物,虽然主流烟和侧流烟的化学成分相似,但侧流烟所含的某些有害成分的浓度比主流烟还高。其中一氧化碳(CO)比主流烟含量高5倍、烟焦油和尼古丁高3倍、苯并芘高4倍、亚硝按高50倍。国…  相似文献   

11.
吸烟对妇女健康的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个地区妇女的吸咽率(SR)决定于当地的文化、习俗、宗教、教育、社会经济等因素。在非洲1/3国家的调查中表明女性的SR为4%;亚洲妇女SR较低为3%,而在印度的某些地方竟有50%~60%女性咀嚼烟草或抽手卷纸烟。亚太地区妇女的SR平均为10%,SR较高的国家有斐济(30.8%,1998),巴布亚新几内亚28%,较低的有泰国(5%),中国(4.1%,1996)。  相似文献   

12.
艾萍 《医学与社会》1997,10(4):24-24
吸烟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害处,许多国家都提倡戒烟。我国也提倡戒烟,但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没有了解到吸烟的害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经过对烟草的化学分析,其含烟碱(尼古丁)、毗陡、糖醛、焦油、氨等30多种有毒物质。一支雪茄烟所含的尼古丁量,足够毒死一条狗,但有人接连抽吸了几支雪茄烟,为什么没有中毒呢?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尼古丁随着吐烟被吐出了。尼古丁对于成人的致死量是50毫克,这相当于两支烟的含量,两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如果全部进入人体,就可以使人死亡。据研究,吸烟对人体健康产生如下几方面危害:1…  相似文献   

13.
亢瑜莉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112-113
目的了解榆林市中职学校学生和普通中学学生吸烟情况,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榆林市中职生和中学生1 35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尝试吸烟率为34.59%,其中男生为48.82%,女生为20.15%,轻度吸烟率3种类型学校学生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学生对吸烟危害健康认识充分,开始吸烟以好奇为主。结论应加强对青少年控烟的健康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降低吸烟率。  相似文献   

14.
家庭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心理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研究家庭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问卷收集青少年吸烟行为与家庭影响因素的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探讨家庭影响青少年吸烟的作用机制。结果 发现9项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吸烟行为有显著影响,主要为兄弟姐妹吸烟、母亲对吸烟的态度、父母吸烟、孩子对父母的依从性等,在心理学上分别对应于社会心理、心理遗传、认知心理、身心发展等理论。结论 打破家庭因素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学机制平衡,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干预青少年的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15.
吸烟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烟瘾。DSM-3对烟草依赖的定义是:(1)持续吸烟至少一个月;(2)至少有下列行为的一项:①郑重停用烟草或减少用量,但未能成功;②减少用量引起停吸反应;③不管自已严重的躯体疾病,自知抽烟会使其加重仍继续抽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研究家庭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收集青少年吸烟行为与家庭影响因素的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探讨家庭影响青少年吸烟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9项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吸烟行为有显著影响,主要为兄弟姐妹吸烟、母亲对吸烟的态度、父母吸烟、孩子对父母的依从性等,在心理学上分别对应于社会心理、心理遗传、认知心理、身心发展等理论.结论打破家庭因素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学机制平衡,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干预青少年的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吸烟进行教育的思考和实践浙江省绍兴卫生学校俞朝阳,温多红绍兴第六人民医院韩东方近年来,中等卫生学校学生,特别是实习生、自费生、委培生中吸烟人数逐渐增多,尽管中专学生守则规定不准吸烟,但检查学生寝室卫生时,经常发现有烟蒂。针对部分学生吸烟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医学研究生对吸烟危害和戒烟教育的态度和探讨学习该方面知识的途径,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三年级61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研究生对吸烟危害和戒烟的知识匮乏,自学《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可以明显提高其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和戒烟能力.讲座、宣传、观看控烟教育视频等方式可能亦是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蚌埠市不同专业大学生吸烟行为的流行状况、吸烟危害认知相关态度,探讨大学生不同吸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蚌埠市各高校更好地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蚌埠市1所医科院校和1所非医科院校,共计16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尝试吸烟行为、现在吸烟行为和曾经吸烟行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专业男生的尝试吸烟行为、现在吸烟行为和曾经吸烟行为均明显高于女生(P<0.01);非医学专业男生的尝试吸烟行为、现在吸烟行为和曾经吸烟行为均明显高于女生(P<0.01).结论:两所高校大学生的现在吸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生吸烟率明显高于女生.虽然医学专业大学生较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高,但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吸烟危害知识的掌握情况仍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20.
吸烟及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国秀 《广西医学》2003,25(8):1467-1468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呈显著负相关 ,认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新的危险因子 (1,2 ) ,而吸烟对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有一定的影响(3 ) 。为探讨吸烟对血清胆红素浓度影响及其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我们分别对经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的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的吸烟史、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资料选自我院 1 999~ 2 0 0 1年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人 ,排除肝胆系统疾病者 ,共 1 5 2例。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 CHD组 ) ,非冠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