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应用内固定和不应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1995年6月~2001年7月手术治疗108例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患者,按行内固定与否把患者分为两组,Ⅰ组,仅行椎板减压及后外侧植骨融合,不行内固定治疗,共77例;Ⅱ组,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外,同时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共31例。采用Stauffer-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并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术后随访1.5~8年,平均3.4年。Ⅰ组临床优良率为87%,Ⅱ组为8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行内固定的31例术后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滑脱加重,椎间融合器无明显移位,均达骨性愈合;未行内固定的患者中术后没有滑移加重的病例,有4例腰椎滑脱处假关节形成。两组神经损伤发生率、再手术返修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出血量内固定组明显高于非内固定组。结论退变性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行减压、植骨的同时行内固定可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提高骨融合率,但并不一定能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椎管狭窄症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共172例,其中10例有脊柱侧凸改变,22例Ⅰ~Ⅱ度滑脱。单节段狭窄者90例,双节段狭窄者51例,3个节段狭窄者31例。采用单纯开窗减压者5例,后路融合固定者100例,后路椎间融合固定62例,Dynesys弹性内固定5例。临床疗效评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功能评分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学会改良腰椎功能障碍指数(modified Oswestry low back pain disability questionaire index,MODI),从腰腿痛、生活自理、行走和举重物等10个方面评估患者腰椎的ODI分数。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72个月,平均50个月。术前腰腿痛平均评分为7.5分,术后3个月为3.2分,末次随访时为3.6分。术后3个月随访,MODI改善的优良率为94.3%;末次随访时优良率为87.6%。结论对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根据术前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有针对性地进行椎管减压或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间,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3例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患者术前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术中探查情况确定减压节段,针对术前即有不稳或减压术后可能出现不稳的节段进行内固定融合.术后采用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运用SF-36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3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前JOA评分平均14.8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6.3分(P<0.05).SF-36调查问卷表中的8个维度分值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充分减压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主要目的,同时选择性的针对减压术后可能出现不稳定的节段进行内固定融合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路个体化、有限化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10年10月本科共收治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患者38例,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结合其健康状况和治疗愿望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采用后路有限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及JOA评分,根据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4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JOA评分显著提高,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平均为89%,优良率达94.7%。术后Cobb角平均减少了11.3°,腰椎生理前凸角平均增加了12.1°。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及断棒现象,植骨融合率100%。[结论]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后路个体化、有限化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卢廷胜,吕则文,桑仲亮,马春山,高瑞成腰椎峡部不连、腰椎滑脱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1988年12月~1991年12月,应用椎管扩大成形、聚丙烯线固定、椎板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峡部不连、腰椎滑脱症25例,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目的手术方案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2007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患者32例,术前均行X线、CT、MRI检查,10例另行脊髓造影,图像输入计算机并采用IPP软件计算Cobb's角、椎体旋转度、侧方移位程度;32例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时间;随访观察腰椎融合、畸形矫正、痛缓解情况,同时采用VAS、LBO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2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0.5)h,出血(400±30)ml,透视时间(30±5)min. 32例患者均获随访,期限8个月~4年(平均20个月),术后8个月、16个月进行X线复查,24例患者获骨性融合(75%),末次随访时平均侧弯Cobb's角从37.2°减少至18.4°,纠正率23.7%;平均前突角度从术前13.1°增加到16.4°,增长率25.1%;平均顶椎旋转度14.2°减少至9.8°,纠正率31.0%;手术前后腰椎侧弯、前突角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术前平均VAS和LBOS平均为5.8±2.1、21.8±11.6,末次随访时分别增加为3.1±1.9、44.8±15.1,32例患者手术满意程度:优18例,良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1.2%.并发症情况:融合失败8例,内固定断裂1例,症状不缓解2例,神经根损伤2例,脑脊液漏2例,融合节段以外邻近节段退变3例需二次手术延固定.[结论]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只有严格神经组织微创操作、椎体内固定个体化设计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融合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38例DLS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后路蝶形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依据有无椎间融合分为A、B组。A组21例行椎间融合及后外侧融合;B组17例未行椎间融合仅行后外侧融合。术后平均随访2年,应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量表评估2种不同融合方式的疗效差异。结果 SF-36评分显示38例腰椎手术疗效显著(P0.01),且2种融合方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融合方式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一旦出现明显的神经压迫或间歇跛行症状,多需要手术治疗。以往采用只减压不Ⅰ期融合的方法治疗,具有简单、有效、费用低廉等优点,是一种公认的技术。但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经过较长时间的随访发现,部分患者效果不理想,随访5年以上的优良率为50·0%~70·8%,说明了恢复腰椎稳定性对腰椎手术远期疗效的重要性。2001年2月-2004年10月,采用腰椎管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式治疗36例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32~69岁,平均为50·3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椎管成形,椎间植骨RF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 98例腰椎Ⅰ°以上滑脱有明显下肢症状患者使用RF系统复位固定,椎间植骨、椎管成形、关节突及峡部植骨.结果 全部获解剖复位,生理前凸恢复,椎间骨融合良好,椎管成形无狭窄,未发现内固定松动.结论 RF系统固定、椎间植骨、椎管成形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策略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椎管成形术、椎板减压融合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方法 :16例稳定性腰椎滑脱患者接受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 ,15例不稳定性腰椎滑脱患者接受椎板减压加后外侧融合术 ,14例不稳定性腰椎滑脱患者接受椎板减压椎间融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进行疗效评分和影像学观察。结果 :术后 1年功能改善率 :椎管成形术为 85 .7% ,减压融合术为 84.8% ,固定融合术为 86.2 % ,各组疗效无显著差别 (P >0 .0 5 )。术后 4年功能改善率 :椎管成形术为 84.9% ,减压融合术为 75 .6% ,固定融合术为 84.6% ,减压融合术疗效下降显著 (P <0 .0 5 )。结论 :椎管成形术治疗稳定性腰椎滑脱 ,术后近中期疗效与影像学评估满意。椎板减压后外侧融合术治疗不稳定性腰椎滑脱 ,腰椎假关节发生率较高和术后中期疗效明显下降。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腰椎滑脱 ,术后中期疗效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傅宏  朱宝华  王俊 《中国骨伤》2009,22(2):144-145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以往治疗方法为单纯采用俯卧背伸复位、佩戴矫形支具、理疗、止痛等姑息疗法。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年来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转移瘤等疾病引起疼痛的一项新型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被认为是理想的较为安全的选择。从2003年10月至2007年4月,应用球囊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系统治疗椎体压缩骨折17例30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自1996年6月至2008年6月,对所手术110例腰椎骨折中的54例患者实施椎管减压,发现椎板破裂伴硬膜或马尾神经疝出者10例,此类病为椎板破裂所致,故称其为椎板破裂疝。  相似文献   

13.
颈椎不稳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学良  孙建民 《中国骨伤》2009,22(5):352-35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颈椎病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长期以来医学界对其发病机制认识不统一,因此导致此病命名各异,如颈性眩晕,Barre—Lieou综合征,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综合征,颈交感神经综合征等。门诊经常见到眩晕的患者经多科室诊治仍不能确诊,即使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也给予扩血管药物、中药、制动、理疗、牵引等保守治疗,使得症状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精神压力。将其他型颈椎病合并有头痛、眩晕,旋颈试验阳性,有猝倒病史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新春  苗传宝 《中国骨伤》2009,22(7):501-502
自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应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治疗4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94至2002年我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化学溶核术复发病例30例,本文通过对其手术治疗方法的分析,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是脊柱退行性疾患中的常见病,该病导致的腰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等严重困扰着中老年患者,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发病呈明显增加趋势。作者自2005年8月至2008年7月,采用调脊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侧隐窝管狭窄症6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已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但是,目前选择保守还是手术治疗仍有分歧。自2001年1月至2003年3月,将89例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保守综合疗法、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内固定系统结合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并比较疗效,为科学地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康  程俊文 《中国骨伤》2009,22(7):497-498
自从Rey—Calmille提出椎弓根系统以来,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逐渐完善。AF系统具有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内固定牢固并允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内固定。自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应用AF三维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0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腰痛是困扰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统计分析,在西方国家约有50%~80%的成人患有腰痛,其中1/4需要就诊。腰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症是脊柱外科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随着对腰痛的研究,腰椎不稳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功能重建和维持腰椎的稳定性越来越受到重视。选择2000年2月至2006年10月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手术治疗患者15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负压叩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训  谢月琴 《中国骨伤》2008,21(8):636-63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加深,治疗方法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方法选择的顺序为:保守治疗、微创介入、传统手术、人工椎间盘、椎体融合术。从1999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负压叩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96例,取得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