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治疗失眠的古代处方取穴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医家对针灸治疗失眠进行了大量的论述,保留了大批文献资料。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中华医典》、筛选合格古籍及治疗失眠处方并对穴位进行提取,纳入针灸处方156个、腧穴90个,用Access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发现,分布于十四经的88个腧穴中,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最多;54个特定穴中,使用最多的是井穴、原穴和背俞穴;取穴以下肢部和胸腹部为主。结果说明,古代医家针灸治疗失眠多取足太阳膀胱经穴,多选下肢部穴,特定穴多用背俞穴。  相似文献   

2.
耿樱  段安  杨淳  张维平 《中外医疗》2014,(27):161-163
针灸处方思路的形成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和针灸学理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共治,强调病、证、症的整体把握。该文试从"病、证、症结合"和"经筋病、脏腑病、皮部病、络病辨位治疗"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临床疾病针灸治疗处方的形成过程和理论依据,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针灸临证处方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头面五官病证在针灸临床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而且针灸的疗效越来越被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实。但以往探究其处方配穴规律者甚少,为此,本文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同道。1头面五官的病理特点1.1头面五官易感受六淫外邪 头面五官位于人体上部,暴露于外,缺少防护,“风之伤人,上先受之”,六淫外邪易从头面、五官侵袭人体,引起头面、五官发病,如面瘫、目赤肿痛、针眼、鼻渊、鼻衄、聘耳、口疮、舌肿痛、咽喉肿痛等证。1.2头面五官病证与五脏病理关系密切 五脏病变往往在五官有所反映,如肾虚会引起耳鸣耳聋;肝阴亏虚会引起两眼干涩,迎风流泪;脾胃湿热上攻可…  相似文献   

4.
着重介绍了管氏独特的针灸处方原则及取穴精要,以及导师在针灸临床处方中针灸取穴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总结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老年期痴呆的取穴规律,为现代治疗老年期痴呆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第五版)中收录的50部针灸推拿类医籍,整理出针灸治疗老年期痴呆的相关条文,并人工检索校对补充。按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针灸类古籍29部,针灸处方486条,经穴92个,奇穴1个,用穴总频次684次,使用频次居前三位的是神门、百会、心俞,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是膀胱经、督脉、胆经,取穴以五输穴、八脉交会穴、络穴为主,用穴集中在四肢部和头面部。结论:古代文献针灸治疗老年期痴呆选穴大多以经穴、特定穴为主,所用经脉大多为膀胱经、督脉、胆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整理古代有关目痛的针灸文献,分析其取穴及配伍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古代文献支持。方法检索21部与针灸治疗眼病有关的古医籍,摘录涉及目痛的穴位主治条文、单穴治疗目痛条文及穴位配伍治疗目痛条文,将采集到的数据输入Office Excel电子表格中,按病名、腧穴所在经络、所属部位进行归纳、分类、整理,然后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结果目痛的针灸治疗涉及13条经脉,应用频次最多的是足太阳膀胱经,其次是足少阳胆经,然后依次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督脉、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等;目痛的针灸治疗涉及穴位64个,使用总频次197次,应用频次5次以上的穴位依次为上星、攒竹、合谷、玉枕、阳白、四白、头维、照海、阳溪、三间、下廉、头窍阴。结论目痛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为主,且以眼周、头面和四肢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整理古代医籍中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处方取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中华医典》,筛选合格古籍及治疗中风偏瘫处方并对穴位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条文211条,涉及用穴107个,用穴频次713次,用Microsoft 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发现: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以单穴处方为主,取穴主要集中在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以肢体远端取穴为主,并多选取特定穴,其中五输穴、交会穴、原穴使用频次较高,选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为曲池、足三里、昆仑、绝骨、百会。结论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为原则,以调节阳经气海,濡养肢体筋脉为主治思路,主取患侧阳经穴位,主选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穴位,选穴多选用特定穴。  相似文献   

8.
在中医发展史上,虽然没出现"标准"其名,但实际发挥的作用却非常重要。可以说没有古人在中医药标准化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的基础,就没有中医药的今天。在针灸医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中,标准和标准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从经络腧穴、针灸模具、针灸技术、针灸处方、针灸治疗等方面,对古代医家在中医针灸标准化方面有意或无意识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今天的标准化工作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古代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古代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处方特点,为现代最佳处方的制定提供线索和思路。方法:统计《中华大典》中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条目,总结古籍中取穴、刺灸法特点。结论:现代针灸临床应完善、规范证候分型,借鉴古籍中丰富的辨证配穴方案,在固定处方的基础上,灵活采用多种现代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准确定取腧穴在针灸临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医家即十分重视准确取穴 ,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取穴方法 ,现存古医籍中记述了多种古代取穴方法 ,几千年来对指导针灸临床准确取穴 ,提高治疗效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笔者将这些方法辑录分类考析 ,以祈辨析得正。1 “骨度”折量法有关人体“骨度”的记载首见于《灵枢·骨度》,从篇中内容可证 ,此篇所言乃是立骨度 ,定脉度 ,并未明确提出作取穴所用。但《内经》的另一别传本 ,杨上善注《太素·骨度》明确提出“分立经脉长短并取空穴”。所立“骨度”是以中等身材人长七尺五寸 (《外台秘要·卷三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索从先秦至清代的古代中风针灸处方文献,研究针灸处方的主要配伍规律。方法:选取半身不遂和不省人事2个具代表性的中风症状,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治疗中腧穴、经络和特定穴运用规律,总结、提炼针灸处方配伍方式。结果:①半身不遂:使用腧穴频次最多的为曲池、肩髃等手阳明经穴;肩髃、曲池、足三里、百会、风池配伍是最常用处方;多选用足少阳经和手足阳明经穴位。②不省人事:使用腧穴频次最多的为督脉百会穴、心包经中冲穴;风池、百会、曲池配伍或大椎、百会、风池配伍是最常用处方;经脉多选用督脉和足少阳、手阳明等阳经穴位。结论:古代治疗半身不遂和不省人事针灸处方所选腧穴的配穴组方及特定穴运用与现代临床常用处方基本一致。在经络选取上,治疗不省人事针灸处方选用经络与现代临床常用处方基本相同,而治疗半身不遂选用足少阳胆经最多,与现代临床常用足阳明胃经不同,需要进一步思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古籍文献针灸治疗耳鸣处方特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唐代《千金要方》以来共有10部古籍文献记载了针灸治疗耳鸣的处方16个,为探求古代医家针灸治疗耳鸣选穴配方的规律及思路,特对16个处方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常用针灸的特定穴与归经。方法: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5年来所有相关临床文献,选择治疗取穴部分,录入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其中13个常用穴位的归经、特定穴再次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15例肠易激综合征(IBS)用以健脾和胃的穴位为主,疏肝理气的穴位为辅,13个常用取穴中以天枢(93.1%)、足三里(87.8%)和上巨虚(83.5%)出现次数为多,所属经脉以胃经和肝经穴位为主,特定穴以募穴为最多,八会穴次之。结论:以足阳明胃经的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为治疗IBS的首选取穴;募穴和八会穴是IBS的常用特定穴;选用肝经具有能祛风除湿、理气和胃的太冲、章门、期门穴是IBS治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穴位是针灸处方的第一组成要素,穴位选择是否准确直接关系着针灸治疗的效果。近几十年针灸研究的重点在经络循行路线的验证检测及循经感传和经络实质的研究。虽然腧穴临床应用的报道很多,但只限于某穴或某些穴位治疗疾病的机理探讨或者临床疗效观察。取穴的基本特点,多以双侧取穴为主。对单、双侧取穴的差异等,鲜有人讨论。极易针灸认为单侧取穴疗效优于双侧同取,在大多数情况下,双侧取穴会降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郁证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郁证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心情忧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善悲易哭等多种复杂症状.祖国医学认为本证的病因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滞郁结;心血失养,神失所藏;久郁伤脾,气血不足;久郁化火,耗伤肾阴.因此本证与肝、心、脾、肾四脏关系密切.现代医学中的抑郁症、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与本证相关.  相似文献   

16.
针灸配穴处方是在分析病因病机、明确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腧穴和刺灸、补泻方法组合而成的,是针灸治病的关键步骤.腧穴的选取是否恰当,处方的组成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故针灸配穴处方必须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针灸治疗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交叉交会和腧穴的部位、功能及特异性,结合疾病所涉及的脏腑功能、病情的标本缓急,严密组合.做到有法有方,配穴精练,酌情加减,灵活多变.从临床实际情况需要出发,择优选择一种或多种配穴方法组成处方,并根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一些其它施治方法,这就是<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从以脏腑辨证定证型,取本脏腑经脉腧穴组成处方;按经脉辨证命名证型,取本经腧穴组成处方;以气血阴阳为纲,辨证取穴成方;奇经八脉、十五络(穴)各主病侯,配穴广泛;五输穴脏俞相关,取穴有纵行横向之分;根据部位间的特定联系取穴处方等方面阐述<内经>取穴的六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儿科常见疾病的防治,近年来在针灸临床亦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兹综述如下:1遗尿付氏[1]等头针组取穴顶中线(百会→前顶),体针组取中极、关元、肾俞、膀胱、三阴交穴,都使用G6805治疗仪,以2次/s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强度以患儿能忍受为宜...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疾病是采用针和艾条进行刺或灸的方法,选取一定的经络腧穴来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因此,正确选取穴位对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临床运用针灸治病时,必须根据中医理论,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运用四诊合参方法,依据疾病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质、确定出相应的治疗法则,在此基础上,以经络穴位的调理功能和治疗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偏头痛取穴方法多采用局部取穴法、循经取穴法、辨证取穴法以及其他(如根据中医学病机理论取穴、按标本根结理论取穴、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取穴以及经验取穴等)取穴法。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2种或2种以上取穴方法的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